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货币战争(3金融高边疆百万册升级版)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宋鸿兵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金融边疆安全则国家安全,金融边疆沦陷则国家沦陷。作者从金融的角度,剖析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100余年间的中国近代史,并结合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的形势,提出了应对之策。宋鸿兵著的《货币战争(3金融高边疆百万册升级版)》角度新颖,史料翔实,不仅回顾历史,而且结合当下,以史为鉴,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令人耳目一新。文字浅显流畅,可读性强,既有专业性,亦不失通俗性。《货币战争》系列一版再版,作为百万现象级的畅销读物,书中观点常常引发热议,每次展卷,都能感受到“货币战争”的硝烟战火和悲壮惨烈,书中有警醒、有启示,更有对未来经济的启发。

内容推荐

宋鸿兵著的《货币战争(3金融高边疆百万册升级版)》以近现代的中国为焦点,从货币的角度观察中国近代的沉沦与抗争,论述了近代中国货币突破各国金融与战争的干涉,一步步艰难建立独立体系,创造奇迹的过程。

作者以鸦片战争为起点,探究和解密中国近百年的历史,指出从金融的视角看,谁能控制金融高边疆,谁就拥有了巨大的战略优势。而金融高边疆的崩溃最终也必将导致政权的崩溃。

国家的边疆,不仅是由陆疆、海疆、空疆(包括太空)构成的三维物理空间,未来还需要包括第四维:金融高边疆。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金融高边疆的陷落

 “猎杀”胡雪岩

 洞庭山帮:暗算胡雪岩的幕后黑手

 鸦片贸易:金银本位的大决战

 东印度公司:一个银行家的帝国

 沙逊家族:东方的罗斯柴尔德家族

 汇丰银行:你的地盘我做主

 票号钱庄:为什么没能发展为国际金融帝国

 洋买办:中国的特殊现象

第二章 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

 王政复古与金钱崛起

 井上馨:日本开国金融元勋

 三井家的大掌柜

 日本控制了金融高边疆

 明治维新为什么没有向外国“招商引资”

 日元信用保卫战

 明治维新对战洋务运动

 金融毒奶喝残了汉冶萍公司

 命运的裂变

第三章 “四一二”政变:蒋介石的“投名状”

 进军沪宁,蒋介石的犹豫

 3000万金卢布打造的北伐战争

 蒋介石抱上了更粗的大腿

 虞洽卿与蒋介石:不得不说的故事

 “四一二”政变背后的金融势力集团

 蒋介石的“再融资”

 “宁汉合流”背后的“资本重组”

 财阀董事会炒掉了胡闹的首席执行官

 蒋介石终于上了“创业板”

第四章 红色中央银行

 毛泽民的金融“空城计”

 巴黎公社,守着金饭碗挨饿

 一手抓枪杆子,一手抓钱袋子

 世界上最小的中央银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

 红色货币的诞生

 人民的货币,为人民服务

 贸易“特区”和苏区“央企”

 钱袋子支持枪杆子

 “扁担中央银行”和13天的“红军票”

 红色货币的传说

第五章 蒋介石的金权天下

 “剿共”缺钱,蒋介石“暴打”宋子文

 中央银行对决中国银行

 改组与染指

 官股与商股的金权博弈

 蒋介石的金融集权:“废两改元”与“四行两局”

 卖给你个大王八!

 白银风潮:第一次中美汇率战争

 法币改革:日本侵华战争的导火索

 黄雀在后,美国人笑到最后

第六章 皇权与金权

 日元脱离金本位,财阀中计

 木户侯爵家的秘密会议

 “大正政变”与皇权失势

 天皇之梦:皇权的东山再起

 三井跟天皇叫板,落入“美元套利陷阱”

 “一·二八”淞沪抗战:日本发动的“假战争”

 暗杀的国度

 皇权战胜了金权

第七章 金陵梦断

 银行家之死

 外汇平准基金:第二中央银行

 孔祥熙的美元横财

 金融版“潜伏”

 法币破产:外汇自由化的恶果

 金圆券的最后挣扎

 为什么蒋介石输掉了货币战争

第八章 人民币的诞生

 边区的财神爷

 边区货币的艰难重生

 “物价本位”的北海币:山东根据地的金融创新

 “战略物资”与贸易战

 人民币的横空出世

 银元之战

 棉布之战

 人民币:为人民服务的货币

第九章 金融高边疆与人民币国际化

 货币战争:历史的轮回

 人民币的困境

 广义物价本位:人民币的另类选择

 好货币的重要特点

 窝囊的债权人与嚣张的债务人

 清算中心:金融网络的“路由器”

 人民币的全球金融网络

 金融高边疆的基础设施隐患

 货币“春秋战国”时代的来临

第十章 白银的光荣与梦想

 2008年9月18日下午2点,世界金融体系几乎崩盘!

 白银:曾经的世界货币

 美元纸币能保值吗?

 美联储的“妙计”:放手让黄金暴涨

 黄金与白银1∶16的历史超稳定结构

 双肩挑的白银:既是货币金属也是工业金属

 白银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

 2017年,259亿个RFID芯片将使用白银

 未来美国木材防护领域每年将消耗2400吨白银

 服装应用将是白银最大的未来需求之一

 “价格发现”了什么

 白银市场:1个瓶盖与100个瓶子的游戏

 白银操纵调查

 挤兑危机之下的白银市场

 美元的长期贬值与白银的历史机遇

致谢与感悟

试读章节

洞庭山帮:暗算胡雪岩的幕后黑手

在上海,胡雪岩的信誉不错,又有主管上海的两江总督左宗棠为其做靠山,平时也广交商圈的朋友,不然他也不可能组成强大的丝商联盟同洋行叫板。谁能够左右所有外国银行的决定,同时还能控制上海全部钱庄、票号、典当铺的命运,让大家一起拒绝给胡雪岩融资呢?

这就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为强大的金融买办帝国的缔造者:来自洞庭东山的席正甫,这一圈人号称“洞庭山帮”。与国际银行家的打法一样,席家可谓相当低调,除了少数史学界人士,大多数中国人对这个名字都极为陌生。大道无形正是他们的特点!

外国洋行刚进入中国做生意时,语言不通,人生地不熟,商业环境和政府关系两眼一抹黑,欲扩大业务必借重当地华人,这就是人们熟知的洋买办。洋买办往往是以独立商人的身份与外国洋行“合作”,他们要向洋人缴纳高昂的“保证金”,担保生意亏损时,以保证金赔偿。同时,洋买办也享有生意的收入分成。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为洋行的业务拓展殚精竭虑。除了结交官府,掌握政府资源,也需要广交商业圈的关系,将触角伸向社会的各个角落。他们编织着层层关系与金钱的网络,疏通着种种富贵与利益的渠道。他们的前台是商场,后台是洋场,舞台是官场。正是通过他们,外国的资本得以渗透中国的经济血脉,外国的商品涌向了中国的大城小镇,外国的精神颠覆着中国的意识,外国的利益捆绑了中国的权贵精英。可以说,没有洋买办,洋人的业务在中国将寸步难行,洋人的势力在中国也会一事无成。

当胡雪岩所领导的本土金融和商贸力量开始向洋行发起挑战时,他不仅直接威胁到了洋行的商业利益,更威胁到了洋买办阶级的切身利益。

1874年,席正甫当上了汇丰银行的洋买办,在交了2万两白银的保证金后,他买到了一张通向控制上海金融市场的“快车票”。席正甫的能力当然没有让汇丰银行失望,刚到汇丰,他就搞定了清政府以盐税作为抵押,向汇丰进行政治借款200万两白银的大单,年息8%,分10年偿还。席正甫一炮打响,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在席家的运作下,汇丰先后经理了沪宁、广九、沪杭甬、津浦、京奉、湖广、浦信等铁路贷款,从中获取了高额分成。

在发行纸币方面,也成效卓著,汇丰的纸币流通堪称外国银行之最,流通范围遍及长江、珠江流域,在华南,汇丰纸币几乎代替了清政府货币的地位,成为计价流通的工具。1893年,洋务派知识分子郑观应在他的《盛世危言》中指出:“若今之洋商所用银票(纸币),并不由中外官吏验瞧虚实,不论多少,为所欲为。闻英商汇丰银行在奥通用之票百余万,该行已获利二百万之谱。”席家为汇丰以白条占有中国实体财富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拉存款方面,席家也是出手不凡。中国的达官贵人纷纷将资本存放在政府难以管辖的汇丰账户上,宁可只得到很低的利息,也愿意图个“安全保险”。据统计,长期在汇丰开户的客户中,定期存款在2000万两以上的有5人,1500万两以上的有20人,1000万两以上的有130人,百万两和数十万两级别的则难以估算。席家从中获取的佣金更是天文数字。

在席正甫的打拼下,汇丰在上海的业务总量大大高于香港总行,英国人自己也承认,“汇丰银行的总行虽在香港,但一般说来,上海分行承做的生意更多些”。当席正甫与英国方面的大班发生意见冲突时,总部最终都以席正甫的意见为最终决定,为此,不惜撤换英国大班。

席正甫不仅在汇丰一言九鼎,对上海的钱庄、票号也是说一不二。

当时,在上海的钱庄、票号由于自有资金不过几万两白银,难以将生意做大。席正甫率先开展拆票业务,向钱庄和票号提供无须抵押品的信用贷款模式,大大提高了本土金融机构的融资能力。这些有实力的钱庄以自身的信用出具的远期汇票,在5~20天的时间里,向汇丰或其他外国银行进行以庄票抵押的短期融资。这样一来,仅有七八万两白银的钱庄,可以用庄票抵押给汇丰,从而借出大量资本进行商业贸易放贷,其规模可高达七八十万两。由于汇丰的存款数量巨大且利息成本低廉,在向钱庄拆票的过程中可以收取高额利息,从而美美地享受着存贷利差的美餐。1879年5月23日的《字林西报》指出,上海钱庄“用外国银行资本做生意,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近300万两白银的放款,竟为维持上海市面正常周转所必需的数量”。当银根低于这个数字时,整个商业活动将立刻受到明显影响。

通过拆票业务,汇丰实际上控制了上海钱庄和票号的资金来源。汇丰的手松一松,市面的银根就宽裕,反之,银根就趋紧。汇丰银行所获得的中国巨额廉价储蓄,极大地增强了它对中国金融体系的控制能力,并事实上成了“中国的英格兰银行”。P8-10

序言

2014年年初,美联储开始逐步退出持续了五年之久的货币宽松政策,全球经济面临金融生态环境巨变的严峻考验。金融危机以来,廉价美元充斥世界,在各国货币刺激的大潮中,债务脱缰,泡沫奔腾,资产价格高悬,与此同时,实业复苏疲软,财富分裂加剧,就业增长滞后,消费需求萎靡。导致旧危机的痼疾远未根治,而货币宽松政策所产生的新挑战已迫在眉睫。当世界货币扩张的总源头美联储开始踩刹车时,新兴市场国家从亢奋的资产升值幻梦中清醒过来,在高负债的压力之下纷纷发生金融内爆,股票市场大幅暴跌,债券市场满地鸡毛,汇率一泻千里,房地产拐点骤现。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场新的危机已不再遥远。

人们终将承认,货币宽松解决不了问题,货币宽松本身才是问题!

国家有界,金钱无疆。货币主导国家总是能够通过控制世界储备货币的资金成本,左右其他国家汇率的波动、资本的流向和信用的稀缺,从而影响别国的经济繁荣、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货币从来就不是一种中性的经济要素,货币发行乃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权力之一。恰如美国货币史学家杰克·韦瑟福德所言,“控制货币是一场伟大的斗争,控制货币的发行和分配,就是为了控制财富、资源和全人类。”

不仅现实如此,历史也是如此;不仅西方如此,中国同样如此。

货币在中国的历史文献中,远不如政治、文化和军事的地位显赫。人们往往熟知历朝历代帝王的文韬武略,对将相名臣的事迹如数家珍,文人墨客的诗歌趣闻更是代代相传,而货币却鲜有抛头露面的机会。货币在中国似乎是一个被遗忘已久的领域。

本书将沿着金钱的主轴,逐步展开中国近代史的画卷。一幅幅熟悉的图像经过货币“显影液”的透视效果,将呈现出迥然不同的脉络风格。为什么鸦片贸易和鸦片战争只在中国发生?为什么日本的明治维新能成功,而中国的洋务运动却会失败?为什么蒋介石拿着苏联的卢布完成了北伐,却会突然变脸反共?为什么国共两党都要“一手抓枪杆子,一手抓钱袋子”?为什么蒋介石能够统一货币却不能维护货币主权?为什么国民党的法币改革激怒了日本,引诱着英国,却最终扑入美国的怀抱?为什么日本会存在皇权与金权之争?为什么日本军队总是发生“下克上”?为什么日本政变不断、刺杀成风?为什么国民党的法币改革刺激了日本,并加速了日本侵华战争的爆发?为什么国民党的法币最终走向崩溃,而共产党的人民币却能横空出世?

这些历史疑问迫使我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并逐渐认识到货币发行权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巨大影响力。而构成和行使货币发行权,则需要一整套体系架构来支撑,这是我在这本书中对货币发行权的一种新的认识,我将这一体系称为“金融高边疆”。  “高边疆”理论是美国陆军中将格雷厄姆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国家安全新思维,他继马汉的“海权论”和杜黑的“空权论”之后,提出太空也是主权国家必须捍卫的“高边疆”,并形成了美国星球大战计划的理论基础。

在研究欧、美、中、日等地区和国家的金融史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感觉到,金融是一个主权国家必须要捍卫的“第四维边疆”。主权国家边疆的概念,不仅仅包括陆疆、海疆、空疆(含太空)所构成的三维物理空间,还需要包括新的一维:金融。在未来国际货币战争阴云密布的时代,金融高边疆的重要性将日趋凸显。

从欧美各国金融进化的路径中可以清晰地发现,货币本位、中央银行、金融网络、交易市场、金融机构与清算中心共同构成了金融高边疆的体系架构。建立这一体系的主要目的就是,确保货币对资源调动的效率和安全。从中央银行创造货币的源头,直至最终接受货币的客户终端,从货币流动的绵密网络,到资金汇划的清算中心,从金融票据的交易市场,到信用评估的评级系统,从软性的金融法律制度监管,到刚性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从庞大的金融机构,到有效的行业协会,从复杂的金融产品,到广泛的投资工具,金融高边疆保护着货币血液从中央银行心脏流向金融毛细血管,乃至整个经济体的所有细胞,并最终流回中央银行循环系统的效率与安全。

这就对未来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提供了新的视角。人民币国际化不仅仅是将人民币放出去进行体外循环这样简单,人民币的自由兑换、放开资本项目管制、跨境贸易的人民币结算、货币互换以及人民币的离岸中心建设,仅仅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初始阶段,这些工作必须与一整套体系配合才能达成预期效果。人民币要走出去,更要看得见,还要管得着。未来不管在世界的任何地点,只要有人民币存在的地方,都是中国的国家利益之所在,必须进行有效和可靠地监控,以确保这些海外流通的人民币处于“合法”使用的范畴。

在本书中,贯穿始终的一条暗线就是白银。白银作为通货,在最近500年的历史中,成为中国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关键要素。它曾是真正的世界货币,在推动东西方贸易的400年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它又是被广泛使用的工业金属,并将在未来美元日薄西山的过程中,发挥更为重大的金融与工业的双重功能。物以稀为贵乃是投资的天道,而白银完美符合这一原则。

在本书第一版创作的两年里(2008年秋到2010年秋),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白银价格一度跌至9美元(每盎司,下同),并在之后大部分时间里稳定在15美元左右,由此我判断银价处于被低估的状态,建议读者应该考虑白银投资。在本书2010年秋完稿之后,银价即从18美元开始一路剧烈攀升,并在2011年夏一度逼近50美元。当然,投机性狂热很难持久,银价最终回到了20~25美元的稳定区间。考虑到全球货币超发的现状和未来通货膨胀的隐忧,加之白银开采成本的显著上升,我认为白银已经又一次处于被低估的状态,在未来的价值发现过程中,白银将再度引发世人的关注。

研究货币历史的目的,在于看清货币的现状,以及洞察货币的未来。金融危机结束5年以来的全球货币宽松政策,制造的危险比解决的问题还要多,它并没有带来真正的经济复苏,反而将世界推向了下一次危机的边缘。

货币的命运最终也代表着国家的命运,货币走向何方,将标志着世界走向何方,让我们拭目以待。

宋鸿兵

2014年3月于北京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6: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