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乱营街(精)/文学高地新疆60年文学精品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赵光鸣
出版社 新疆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一个围绕金钱旋转的时代,似乎所有人都在发财的梦里游荡着。由赵光鸣著的《乱营街(精)/文学高地新疆60年文学精品丛书》里的人也是这样,小说中的“我”——李豹公,有点像韦小宝,是那种小时候学习不好,工作了又下岗,只能到街头游荡的混混,但他内心似乎也有一些东西或者说向往,只是在乱营街里,被他充当的男妓和皮条客等等的角色掩盖着。 如果《乱营街》是一条被欲望膨胀的街道,从李豹公的眼睛里折射出来的那些行乞的、卖艺的、暴发户、骗子、算命的、包工头、民工、广告文学作家、流浪画家、逃犯、妓女、嫖客等等,是这条街道上活动的最真实的风景。这些卑微世俗的小人物形象,似乎就在我们跟前一个个街道里走着蹲着或坐着。其中当然也有我们自己的影子。

内容推荐

由赵光鸣著的《乱营街(精)/文学高地新疆60年文学精品丛书》以一条城乡接合部的街道为背景,以一个街痞李豹公为视点,写出了生活在这条街道上的小铺店主、摊贩、推销员、草根艺术家、打工者、流浪汉、乞丐、算命先生、街头混混儿、明妓暗娼、形形色色的租住户、各种各样的寻梦者。这些人大部分是农民,还有下岗工人和大集体职工。他们正好处在改革的风口浪尖,社会的变革,让其加入到这五湖四海、三教九流的底层巷陌。所有这些人,在社会的大转型中,像浪涛中失去了方向的小船,挣扎着,奋斗着……

目录

第一章

 一 远乡客

 二 龟甲山

 三 洞穴人

第二章

 四 蓝宅

 五 搭档

 六 两清

第三章

 七 十号院

 八 老情人

 九 皮条客

第四章

 十 红粉

 十一 幽灵

 十二 重逢

第五章

 十三 旁门左道

 十四 魔高一尺

 十五 生死聚散

第六章

 十六 摸排开始了

 十七 风俗画大师

 十八 蟊贼与爆竹

第七章

 十九 雪世界

 二十 归去来

 二十一 黑账本

试读章节

二十年前,心血来潮的李蓟南忽然动了乡愁,要重返故地,去生活过五六年的马莲窝子看望故土乡亲,而且愿意带我去接触地气.那一年我刚满六岁,这是我有生以来的第一次远行。父亲带着我,坐了差不多一天的破长途汽车,又在沙土路上颠簸了两个小时。太阳滑入地平线的时辰,我们才到了大荒滩尽头的那个穷乡僻壤。

父亲说,“兆里赛布,你应当记得他们的。在马莲窝子的那些天,你们天

天在一起的,晚上睡觉,都要挤在一张炕上.”

我说,“当然记得,我记得土圆仓,仓顶上有鸟窝,我们搭人梯上去掏鸟蛋。鸟妈在天上尖叫,那是鸟妈在哭。还有那条渠,我们一块儿抓过鱼。”

赛布连忙说,“那是西渠子,碱沟,抓的是狗鱼,狗鱼可以喂鸡。”

我说,“有一次,在那条渠边的杂草丛里发现了一条秃尾巴蛇。我们拿弹

弓打它,它跳渠里游走了。那是条灰不溜秋的蛇,我这辈子头一次见过的活蛇!”

赛布两眼泛光,说,“豹子,你的记性真好,这事儿你不说我都想不起来了……”

兆里说,“豹子最喜欢去的地方还是村北的梭梭滩,那儿的斑鸠多。你还喜欢挖锁阳,捡阿魏菇和沙葱。咱们还偷过传宝叔家的梨瓜。传宝叔给了你十个梨瓜,你还记得吧?”

他们说的这些事我其实不记得了,有些还有一些模模糊糊的印象,天长曰久,全搅在一起了,根本理不出头绪。我看到的两张脏兮兮的脸没有童年时代的影子,挖空心思想也想不出这两张脏脸和小时候那两张英俊少年的脸有什么联系。在正午的阳光下,他们蓬头垢面,灰头灰脸,浑身散发着逼人的汗酸臭。

父亲也闻到了那股味儿,对我说,“你把他们的行李放到炭房子,让你妈找两身干净衣服。你先带他们去澡堂洗个澡,我去菜市场,好好弄几个菜,给兆里赛布接风洗尘!”

这天,父亲的口袋里可能有几十块钱的讲课费。从不进市场的他转身去

了,买了一只鸡,两公斤排骨,几包小菜,一条鱼,两瓶肖尔布拉克大曲。我按照父亲李蓟南的安排,带着两个乡下小伙去职工澡堂。之前,先把他们的肮脏行李扔进家里的炭房子,经母亲许可找了两身旧衣服。这天职工澡堂人不多,生平第一次进公共澡堂的兆里赛布脱光身子后起先有点害臊,双手护着各自的小二哥怯生生地进到水龙头下。淋了一阵热水后,看大家都精赤巴条地光着身子,有些职工还大声地喧荒和唱歌,根本没有入留意他们,两人就放松和胆壮起来,还钻进热水池子中泡了好一阵,搓出的垢甲每人少说也有一公斤。

洗澡后的兆里赛布焕然一新,我带他们进家时父亲正在帮厨。母亲这天的  表现差强人意。兆里赛布带来的马莲窝子土特产让她笑逐颜开。那是一袋子野生阿魏菇干,一袋子花豆子,一小坛子盐腌椒蒿,还有两条黑红黑红的熏野猪肉,都是城里买不到的东西。母亲接过那些东西时像少女一样击掌尖笑。父亲看她情绪不错,让我把马万山伯伯也叫来。马万山是李蓟南的同班同学。企业无望,马伯就摆了个修锁配钥匙的小摊。听我说马莲窝子杨智赛麦堆的儿子来了,他放下手里的活计就过来了。

这顿饭菜肴丰盛,开始时气氛有些拘谨,喝第一杯酒的时候姐姐李楠突

然闯了回来。二十七岁了还没有嫁出去的我姐经常跑回来白蹭饭吃。

P18-19

序言

经多方努力,“文学高地——新疆60年文学精品丛书”以维吾尔文、汉文、哈萨克文、蒙古文、柯尔克孜文、锡伯文6种文字顺利出版,如期同各族读者见面了。这是新疆图书出版界的一件大事,也是令新疆各族作家深感振奋与鼓舞的一件盛事。

新疆广大、神奇,是令人心醉神迷的地方。高天阔地和充沛的阳光造就了这里迥别他处的独特气质。地处东西方文明交汇之地的新疆,有着多种文化的融合、碰撞。新疆文化是多元的、包容的、丰富的。地处亚欧大陆核心地带的新疆,作为中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年来,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努力奋斗,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绿洲城市不断壮大,人民生活条件持续改善,大家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

60年来,新疆文学创作事业几度繁盛,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和高度探索精神的各族优秀作家及作品,树立了新疆文学在全国文学界的良好形象,引导并推动了新疆社会文化事业大发展,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尊重。

纵观新疆文学发展,从“新边塞诗”代表人物杨牧、周涛、章德益在中国诗坛奏响的犷悍悲慷、激越雄浑的新号角,到今天“新疆新生代诗群”的异军突起;从早年各族作家在新疆大地撒下的文学种子,到如今以赵光鸣、董立勃、沈苇、刘亮程、阿布都哈力克·维吾尔、阿布都热依木。乌铁库尔、祖尔东.沙比尔等优秀作家为代表的一批在全国乃至国际上都颇具影响的文学大家,新疆的文学高地El渐隆起,文学艺术海拔不断升高。

当下.新疆的小说、散文、报告文学、戏剧等艺术形式的创作风头aY-健.不断给全国文坛以冲击与惊喜,呈现出生机勃勃、后劲十足的大发展格局。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繁荣发展,佳作不断,精品迭出,达到新的文学高度,为我国当代文学,为中华文化的丰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各族读者对新疆文学的未来充满期待。

作家是社会与时代的良心。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代表一个社会和时代的精神高度及精神风貌,是精神坐标和文明标尺。文学艺术作品对人的行为准則和思想能力所具有的渗透力及影响力毋庸置疑。

因此,在全疆各族人民隆重纪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适时出版“文学高地——新疆60年文学精品丛书”,既是对60年新疆文学艺术事业的一次全景式梳理、检阅和总结,又是立体构建新疆精神大厦及和谐社会的重要建树,对新疆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发展意义非凡。

自2014年初始,我们就将酝酿、策划本套丛书的出版事宜放进议事日程。思想性、文学性、艺术性、人民性以及公益性是本套丛书的编选原则。经反复论证,我们确定了拟选作家及作品。经报请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批准,列入自治区成立60周年重点图书出版计划之中。由于此次出版时间紧迫,工作量大,为确保出版质量并按期出版,经编委会研究,决定分期出版。

首批出版的文学体裁有长篇小说、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影视文学剧本和纪实文学等种类。主要作家有王蒙、周涛、沈苇、赵光呜、董立勃、樟楠、丰收、李健、阿布都哈力克.维吾尔、阿布都热依木.乌铁库尔、祖尔东.沙比尔、祖农.哈迪尔、铁依甫江。艾里耶夫、加拉力丁。巴合拉木、帕尔哈提.吉兰、艾合买提.伊敏、艾合塔木.吾买尔、米尔扎依提.克里木、阿斯哈尔.塔塔乃、夏肯.沃阿勒拜耶夫、哈尼.萨尔江、哈德勒别克.阿德力拜、巴哈提汗.布哈提汗、浩.巴岱、道.乃岱、吐尔汗拜.克里其别克、买买提吐尔逊.玛坦、贺元福等。他们是新疆60年文学创作的代表性作家。他们的作品,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疆文学创作的辉煌成就。

此外,为了尽可能全面地展示新疆文学艺术创作的优秀成果,体现广泛性和文学创作的多样性,我们决定选编三部多人作品集。特别邀请新疆诗人李东海主编《西部盛典——新疆60年诗歌精品》,青年小说家卢一萍主编《爱弥拉姑娘的爱情——新疆60年短篇小说精品》,新疆剧作家程万里主编《真爱——新疆6。年戏剧影视文学剧本精品》。我们信任他们的选择眼光与尺度,将不负各族读者的期待与检阅。

这套大型丛书所选作品,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作家所创作的作品,均立足新疆,坚持以各族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弘扬时代主旋律,讴歌中华民族精神,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歌颂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咏唱新疆山水,讲述新疆故事,树立新疆形象,弘扬新疆精神,将一个奋斗进取的新疆、美丽和谐的新疆、文明富裕的新疆立体地呈现在大家面前,为广大读者打开了一扇扇明亮之窗,带来情感的愉悦和心灵的涤荡与升华。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这些作品是心血与智慧之结晶,是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之精品,是新疆文学60年的典型代表,达到了新疆文学史上的新高度。历史终将证明,随着时间的沉淀,这些作品必将历久弥新,闪烁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和愈发持久的生命力。

对于本次未能整体出版的其他优秀作家的作品,我们计划今后陆续推出。希望读者朋友与我们一起期待。

现在,这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充分体现新疆文学的精神气质与高度,并能代表新疆60年文学艺术创作丰硕成果的优秀作品,带着墨香款款来到了我们面前。这套丛书向我们展示的绝不仅仅是作家们个人的作品,而是新疆乃至人类在精神领域创造力的具体呈现,是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是每个新疆人生活、经历、梦想及灵魂不可或缺的阳光雨露。我们衷心期望新疆各民族作家,再接再厉,创作出更多的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回馈广大读者,回馈我们所处的这个伟大的时代。

同时,由衷期盼更多的优秀作家加入到我们的优秀图书出版行列中。希望“文学高地——新疆60年文学精品丛书”为作家和读者搭建起一座心灵桥梁。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为新疆文学艺术事业的繁荣,为新疆的社会、经济、文化大发展,做出积极的、应有的贡献!

后记

我有一个至死都不更改的爱好,逛农贸市场。

这是小时候在湘东老家赶集留下的后遗症。家乡的那个镇子叫北盛仓。一个叫云绪公的祖辈在我能走路的年龄,就经常带着我往镇子赶集。五六里路,我走得欢天喜地。逢集的日子小镇很热闹,有琳琅满目的好东西让我应接不暇,鸡爪梨,肉丝面,糖油果子,茴饼,所有好吃的食品让我没齿不忘。满街弥漫的蓝烟渗入我的骨髓,飘进我的灵魂,渐渐塑造出我这独特的爱好和固执的举止。

每到一个新的地方,我都要向人打听,农贸市场或集市在哪里?即使到了国外,我这毛病也照犯不误。在新西兰奥克兰,库克群岛,华沙,曼谷,清迈,台北,新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只要有集的地方,我一定要去凑凑热闹。我对逛商场丝毫不感兴趣,只喜欢赶集,在偏僻的小巷子东走西望。我喜欢寻常街巷的人间气息,喜欢满街的店铺摊点,喜欢杂乱繁忙,喜欢带泥土的蔬菜,挂着露珠的果实,喜欢南腔北调,喜欢市声喧哗,喜欢阳光下那一张张红黑爽朗的脸。只要有空,我就像鬼催似的往那样的地方走。我独自一人,常常往米泉,昌吉,五家渠,五一农场,三坪农场,长山子,羊毛工这些地方跑,就为了能够赶个那里的早集。除此之外,乌鲁木齐城乡接合部的那些乱糟糟的街巷,也经常会出现我乐此不疲的身影。

四川人老刘,我的《乱营街》原始素材提供者,就是在这样的闲逛中认识的。

老刘是天津路旁边一条小巷的大院管理员,瘦瘦的,穿着上极努力地做出城里人的样子。衣服很旧,但小心地弄得很平展,每个扣子都严肃地扣着。他的年纪应该比我大一些,但脸上总堆着谦卑的笑容,眼睛里时刻闪出试探的光芒。他在那个他管理的大院门口站着,我向他借火点烟,就聊了起来。我反正是个闲人,他说的任何事我都耐心听。那天,他发起了牢骚,抱怨老板给的工资太少,无法养家糊口,而大院租户五花入门,三教九流,很是难管,还要打扫卫生,烧锅炉,烧开水,忙得团团转,而老板视而不见。我对他的处境深表同情,他于是向我吐出了更多的苦水。这让我感动起来。对一个素昧平生的人如此信任地倾吐,焉能不感动人?于是听得更加认真。我很快得到他的好感,他带我参观了大院,还让我看了他的起居室。那是锅炉房旁边的一间小屋,约有五六平方米,只够放一张木床,屋里很阴暗,有股浓烈的老鼠味儿和烂白菜味儿。大院有三十多家租户,三层楼,有好几间没有租出去的房子,但老板只许他住在这样的小黑房里,这让我替他感到不平。

这个老刘的身世我没有深究,只知道他是个农民,家乡人多地少,只好外出谋生。跑过不少地方,最后找到这样一个大院管理员的工作。和他有过几次交往以后,我对他所在的大院和巷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和他深入攀谈,我后来每次见他都要带一瓶酒,附带一些熟食和花生米之类的下酒小菜。在他那间不见天日的小屋里,我们慢慢地喝酒,叙聊。主要是他聊我听。起先,他讲自己的故事,后来讲起大院人的故事,老板的故事,最后扩充到整条巷子。就是通过他的介绍,我认识了这条巷子里的许多人,小铺店主,摊贩,推销员,草根艺术家,打工者,流浪汉,乞丐,算命先生,街头混混儿,明妓暗娼,形形色色的租住户。各种各样的寻梦者,大部分是农民,还有下岗的工人和大集体职工。那时正好处在改制的风口浪尖,大批国营企业职工下岗,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工作,只好加入到这五湖四海、三教九流的底层巷陌,挣扎着,奋斗着,期望着。在与这些下里巴人的接触中,我发现了人性在特殊环境中的蜕变。社会转型时期的人生百态让我迷上了这条没有名字的巷子。它是不断扩展的城市变幻莫测的风景,每天都在变,最后会变得面目全非。

我那时很是兴奋,以为我接上了地气,触摸到了中国底层社会最敏感的那些神经。我在那条巷子里至少流连了半年,并且开始萌生了写一条巷子的想法。连小说的题目都想好了——“乱营街”。这是我所有小说里最好的题名。“乱”字,形象地展露了巷子的表里面貌,“营”字,有经营、谋划、图谋的意思,符合我未来小说人物的內心世界。写这样一部长篇小说,我的想法并不复杂,就是想呈现中国底层社会的人生百态,像浮世绘和《清明上河图》一样,把社会大转型时期的众生相、世俗风景写出来,并没有追求永恒意义的野心,只是为了表达和呈现。

从萌生想法到动笔写作,这中间至少经过了两年时间的构思和整理,断断续续,不时有别的事打断。到我能坐下来开始写作时,我抽空又去了那条短巷。巷子变得漂亮了,让我以为走错了地方。老刘的大院没有了,我打听不到他,他走了,消失在茫茫人海,从此没有任何消息。

我的写作起先很不顺利,主要是叙述的调子找不准.用严肃的正剧笔调泉写,至少开过八个稿头,有的写了两三万字,最后都放弃了。我觉得这样的叙述装腔作势,毫无趣味,写起来非常乏味,根本反映不出乱营街丰富杂芜、生动鲜活的景象和众生相。我苦恼了好久,后来从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受到启发.决定摈弃一板正经的叙述腔调,采用一种叛逆的、貌似玩世的调子来展开我的故事。这样,我找到了街头混混儿李豹公的口吻,让他来充当讲述者。这是我从未用过的叙述角度。他让我找到了通畅的感觉。这个流里流气的讲述者,把原来叙述中所有的难题都轻而易举地解决了。我写得很舒服,并且想跟读者们交个心。我的这部小说虽然表面上有些玩世不恭,但主题和我的思考是严肃的,非常庄重的。我希望耐心的读者能看到小说深藏的意义,包括作家內心的叹息和痛楚。

小说里有些性描写,或被称为色情的片断,也请大家包容。我不想道貌岸然地避开这些文字。我写的是活在乱营街上的众生,他们是活生生的人,都有七情六欲。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就是饮食男女,性的需要,草民和伟人都不可排除。

感谢出版社给了这本书再版的机会,让我得以弥补前版中的缺憾,增写的两三万字,丰满了前版中的一些人物和细节。把这些文字添加进去,我感到很舒心,很快慰。我还要特意感谢我的再版责编孙祁娟,她的认真和细心精确到标点符号和很容易被忽略的同音字,这样的工作态度令人感动。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19:3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