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仁宝,男,汉族,1928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曾任江苏省政协常委、江阴县委书记、华西村党委书记等职,曾任江苏华西集团公司副董事长、副总经理,华西村党、村、企总办主任。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共产党员、全国十大扶贫状元、中国十大乡镇企业功勋等荣誉称号。中共十大、十一大、十七大代表,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吴仁宝在50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创造性地开展“三农”工作,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之路,为华西村的“三农变三化”(农村城镇化、农业多元化、农民知识化)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中国当代农民中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
吴仁宝认为,农村工作的好与坏、优与差,直接关系到全国的发展大局。建村之初,他就带领华西村民把七高八低的零星田块改造成高产稳产的农田,成为“全国农业先进单位”。实行“一分五统”后,他又为华西村勾画了“山南钱庄、中间天堂、山北粮仓”的发展蓝图。由此,华西村投入数亿元资金,在龙砂山北面规划建设了一个由高产农田、苗圃基地、粮油基地、休闲廊架、百花牡丹园、百果生态园、百树生态园、智能化展示大棚等组成的万亩农林科技示范园区。园区以丰富多样的作物品种、绚丽多彩的花果植株、硕果满棚的田园风光、壮观有序的游览长廊,成为华西村发展现代农业的科研基地、培育基地、生产基地、观光基地。这样,华西村打造了集观赏、品尝、科教、生产于一体的农业体系,让游客既能观赏到华西村的特色景点,又能体会到农业的科技含量,还能品尝到健康的绿色食品。华西村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合作,种植的杂交水稻每亩产量已达到650千克(单季)以上。在高科技农业大棚内,一棵西红柿树产量就超过了500千克,大的南瓜达到145千克。今后,华西村还要突破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管理推动农业,努力创造“华西农业”的新奇迹。
“老百姓过上富裕的生活,是我大的幸福。”这是吴仁宝工作的宗旨和目标。他几十年如一日,没有节假日,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在任何时候,也挫伤不了他为农民服务的积极性,始终保持办事认真、处事公正、经营廉政的工作作风,始终坚持“三平”(政策水平、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三守”(守法、守约、守信誉)、“三能”(能上能下,能下能上;能官能民,能民能官;能进能出,能出能进)、“三不倒”(难不倒、夸不倒、吓不倒)的标准。在建党80周年期间,由中宣部、中组部举办的“肩负人民的希望”大型图片展中,称华西村为“天下村”,称吴仁宝是“天下村的带头人”。
“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吴仁宝严格要求自己和村里的党员干部,做到淡泊名利、乐于奉献,要明富、不要暗富,明的少拿、暗的不拿。从20世纪70年代起,他就给自己立下了“三不”规矩:不住全村好房子,不拿全村高工资,不拿全村高奖金。近几年来,上级政府根据吴仁宝的贡献,奖励给他的奖金累计有13亿多元,但他分文不要,全部留给了集体。全村老百姓都住上了高档的欧式别墅,而他却住在20世纪70年代建造的老房子里。他说:“让老百姓住好房子,比我自己住还要愉快!”
他带领党员干部干事业,坚持“五靠”:一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二靠党的好政策;三靠各级组织为基层、为农民服务;四靠全体华西村村民共同努力、艰苦奋斗;五靠实事求是。他认为,老百姓是讲良心的,干部为他们做了好事,他们永远记住,干部亏待了他们,他们永远记住,他们记住的不是你个人,而是共产党。所以,他坚持依法治村、以德治村,以人为本、教育为先,不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村民的思想教育工作,使村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达到了“新三无”(无上访、无告状、无暗斗),有效地提高了村民的综合素质。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