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领导者的自我超越(激发心理资本升级版成为教练式的领导者姊妹篇)
分类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作者 曹宇红//张镝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觉察时刻

领导者身居高位、身负重任,内心隐藏着各种各样的害怕、担心、恐惧,细细体味,都源自内心深层的“渴望”:

有的人害怕“团队的冲突”,希望“团队高效合作”,或许内心渴望的是“平静”。

有的人总怕“被欺骗”,希望“周围的人都讲诚信”,或许极度渴望的是“信任”。

有的人担心“管理失控”,要求“工作中高度规范和可控”、“自己随时了解一切进展”,或许内心渴望的是“安全感”。

说实话,恐惧是我很亲近的朋友。在2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我有好几次沉浸在巨大的恐惧中:

在跨国咨询公司当咨询顾问的前三年,我经常被一个个项目的Deadline(最后期限)压迫着,白天总是揪着一颗心,夜里时常做梦被客户“追杀”,脸上不时长痘痘,肠胃隔一两周就翻江倒海地疼……那时的我几乎没有时间,也根本没有习惯去觉察自己的内心,只是花更多的时间忙碌,更多地加班,更频繁地抱怨。有一次内心“怕”得不行了,又实在无计可施,我请了一天假,上午爬到香山顶峰,下午在植物园“黄叶村”喝了一斤黄酒。黄昏时刻,我在雨后的湖边溜达,差点儿一头栽进湖里。

在我创业的第一年末,公司找不到清晰的盈利模式,现金流快速地耗尽,团队士气越来越低,我每日困坐在办公室内,苦思冥想也没有办法。恐惧、焦虑、自责……连续三个多月,我一直沉浸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中。随后,我病倒了,退回家里,把所有的责任推给另一位合伙人。我对自己说,放下一切烦心事吧,给自己一段冷静的思考时间,踏踏实实地生个孩子,好好过一段舒心的日子。

回顾自己以往应对恐惧的方式,不外乎指责和逃避:指责曾经的合作伙伴不全力投入,指责员工不负责任,指责客户缺乏诚信,更指责自己没本事、少担当、太情绪化……当指责无效的时候,就用各种方式去“逃避”,从身体、头脑到行为。

现在,我如果遇到很大的压力或不确定性,恐惧还会突然而至。只是,我的应对方式有了一些不同:

我会充分地体验恐惧,感觉恐惧的能量游走于身体的各个部位,感觉自己的手在颤抖、心在怦怦地跳、脑子在瞬间“一片空白”。

我会允许自己和恐惧在一起,多待一会儿,而不是匆匆压下它,赶紧去行动。

接下来,我会一点一点地觉察:恐惧在告诉我什么,哪些是我能够努力改善的,哪些是我无能为力的,哪些可以看得更长远一些……

最重要的是,无论怎样,我现在不会死,我是安全的,我自己是足够好的、有价值的。天大的事情总会过去的,即便不是现在,也会是不久的将来。

各位朋友,接下来,请你静静心,仔细地觉察一下:

我体会过巨大的恐惧吗?那是在什么情况下?

当恐惧来临时,我的身体有什么样的反应?

当时,弥漫全身的恐惧想告诉我什么?

P22-23

书评(媒体评论)

领导者的成长就是一条不断自我觉察、自我超越之路。在这个历程中,需要勇气和坦诚。需要头脑的智慧和心的感悟。心理资本有多强大,人生舞台就有多精彩。本书通过一个个精彩的案例,诠释了自我超越的美好境界。

——中国交通建设公司副总裁兼总工程师,孙子宇

这是一本充满体验的书。当从喧闹和繁忙中抽出身来,在宁静中品味作品的内涵时,它会带给你思想的交流和心灵的感知。在一段段真实的故事里体验和回味,在觉察中分享源于心理学“萨提亚模式”的理念心得,期望在探索中获得共鸣,在觉察中捕捉升华。

——时代集团执行副总裁,唐荣

我和曹宇红女士认识已经十多年了,她从端着“金饭碗”的媒体人跳到世界级猎头公司做咨询,读完MBA后尝试着创业,初为人母后开始学习心理学,现在又成为资深培训顾问、畅销书作者,我觉得她的经历就是自我觉察、自我激励、自我关爱的故事。她能做到的,你我也能做到!

——皇家飞利浦大中华区副总裁,佘端志

当前,中国企业管理存在的主要矛盾之一就是巨大且迫切的精神和情感需求,与企业所传递的人文关怀严重缺失,因此,员工对工作的承诺和投入意愿比较低。只有管理者通过“自我超越”,树立内求、利他的人生理念,才是实现管理升级的根本之道。本书的出版,正是“当春乃发生”的“知时好雨”。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教育培训部总经理,熊向清

许多商业精英和伟人的成功历程都是自我认知、自我管理和不断完善的旅程。读了此书,创业者和管理者能够更加坦然地面对人生的春夏秋冬,它教给我们如何剪草、修枝、培土和灌溉心灵的花园,让曾经荒芜的心田又进发出勃勃生机。

——微软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丁珊

后记

当我如释重负地写完书稿,与我的一位老师分享时,她发邮件问了我几个问题:

这本书对你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你现在的心情如何?

与第一本书相比,你在创作中有什么不同的视角、不同的

感悟?

当时我只是在匆忙中看了看,无暇深入思考。某一天清晨,这几个问题再次跃入我的脑海中,一些感受和思绪也慢慢地浮现出来:

这本书见证了我心智成长中的许多时刻,也让我更深地感受和理解了人性。在体验一个个低落、迷茫和恐惧的时刻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斯科特·派克所说的,“人生唯一的安全感,来自充分体验人生的不安全感”。同时,我也更坚定了萨提亚模式中的几个信念——关乎“改变”和“成长”。

·改变总是有可能的。即使外在的改变有限,内在的改变仍然是可能的。

·无论环境如何,我们拥有所需的一切内在资源,以便成功地应对和成长。

感受是属于我们的:我们都拥有它们,而且可以学习如何驾驭它们。

问题不是问题,如何应对问题才是问题。

我们因相同而联结,因相异而成长。

在写本书的时候,我的心情经历了感恩、忐忑和释然几个阶段。最初,我很感恩生命中给了我一些艰难的时刻,也感恩那么多朋友的信任,分享了他们生命中的困惑和成长。随后,我有一些担心,这些内在的成长历程会不会过于艰辛和孤独,让许多人望而却步?慢慢地,我释然了,人们拥有足够的生命能量和智慧,总是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成长道路,任何方式、任何时刻都是可以的。  

与第一本书相比,本书多了一些更深入、细腻的探寻。有些问题在探寻中有了解决思路,有些问题只是多了些觉察,看到了新的可能性,还有一些问题不断浮现,将是一生中的命题。回顾这一年多的写作过程,我还是会有困顿和焦虑,但也有了更多的沉静、等待和接纳,更能从“内心的感悟”去陪伴每一位朋友。

本书能够如此快地问世,多少与另一本书有关。在《成为教练式的领导者——激发心理资本》出版后,我收到不少读者的反馈,他们说,从众多案例中感受到了另一种领导力的魅力,关注员工的心理能量,激发人性中独特而美好的部分。同时,一些管理者也很坦诚地分享,要具备开放而坦诚的状态,尤其是在巨大的压力和风险下,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为了寻找“内心的定力”,许多人已经开始了执着的探寻,沿着不同的道路:国学、参禅、灵修、宗教、心灵成长……道不同、志相近,人们都是为了超越外在的沉浮,去追求更美好、更真实的自己。  近十年来,人们在追逐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之外,也越来越关注心理资本——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加自信、乐观和坚韧,对未来充满希望,充分发挥自己的心理能量?于是,我欣喜地看到,心理学越来越多地融入人们的生活、工作和自我成长中。

2013年,当中关村人才协会“心理资本委员会”成立时,众多职场人士积极参与,大家愿意共同去实现——个人“身心成长”,家庭“幸福和谐”,以及企业“不断卓越”。这恰恰吻合了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可见,一切从小到大的成长,关键的起点来自我们的内心。而自我超越正是一个不断觉察盲点、突破局限、磨炼心智的过程。我很感恩,能够与一些朋友相伴成长,也愿意将其中的一些片段和感悟与更多的朋友分享。因为,在自我超越的历程中,既需要个人的勇气、执着和真诚,也需要他人的理解和关爱;因为,在更广袤的宇宙能量中,我们是彼此相连的。

目录

第1章 自我超越,永无止境

 自我超越的价值

 自我超越的时刻

 自我超越的境界

第2章 觉察情绪

 透过气势汹汹的“愤怒”

 在迷茫中获得“定力”

 “恐惧”深处的渴望

 与“失望”相伴而行

 从“内疚”中重生

 走出“哀伤”,留下“真爱”

 不要有情绪

 将“质疑”变为“好奇”

 再回首,觉察情绪

第3章 转化观点

 从“完美主义”到“精益求精”

 表达“欣赏”和“感谢”

 揭开“暴君”的面纱

 从“压力”中探寻“动力”

 信任从“心”开始

 感知幸福,拥有幸福

 走出“抱怨圈”,扩大“影响圈”

 “坚强”背后的“脆弱”

 再回首,转化观点

第4章 洞察期待

 从“失望”中探寻“希望”

 在“自我期待”的重压下

 当两座“冰山”相撞

 放下“未满足的期待”

 调整期待的“焦点”

 从“小鸡”到“鸵鸟”

 我希望女儿好

 宽容与纵容

 再回首,洞察期待

第5章 直面真我

 我最珍视的“三张牌”

 “我要走”还是“我要留”

 漫漫阳山路

 与“潜意识”不期而遇

 厘清愿景,突破倦怠

 关键抉择——“创业”还是“打工”

 杏林在望,拾阶而上

 培育“王子的花”

 再回首,直面真我

第6章 激发能量

 从“生存”到“生命”

 滋养“生命能量”

 向上长叶、向下生根

 驱走“黑暗”,还是点燃“光亮”

 简朴的“物质”丰盈的“心”

 俯仰之间,皆有灵犀

 相信并激发“人性的美好”

 绽放丰盈而优雅的生命力

 再回首,激发能量

第7章 由内而外,超越自我

 自我觉察

 自我激励

 自我关爱

 从“我”到“我们”

后记

致谢

参考文献

序言

内在生命的主宰者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科学家(彼得·罗素博士)感到被很多电话打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把自己的电话变成了一个应答机,通过应答机,他很直率地对来电者提出了两个问题:“你是谁?”“你想要什么?”过了几秒钟他又说:“绝大多数人在死亡前甚至都没回答其中的一个问题。”本书将帮助商业领导者为自己回答这些问题。在我们这个现代而复杂的世界里,有许多压力产生,有时更是严重的情绪困境,商业领导者在此情境下面临着众多挑战。了解自己并管理自己的内在资源,将使你的工作更有效、生活更幸福。

在你能够成为一位更幸福的商业领导者之前,你需要对成为一名“自己内在生命的主宰者”做出十分肯定的承诺。通常,那意味着你知道“你是谁”、“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不仅仅是“你想拥有什么”、“你想做什么”。自我主宰是说你能够主管自己的体验,而这经常始于更多的自我觉察:觉察自己的感受、想法和需求。在更深的层面,你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渴望和人类的渴望。而在最开始的时候,你常会经历两难的境况,比如,当你明明感到想说“不”时,却说了“是”。尽管假装一切进行得很不错,你却不开心。你或许会发现,有好几个寂静的、内在的声音将你拖向不同的方向。如果你偶尔遇到这样的事情,就和这些“内在的冲突”待在一起,对此好奇一些:这些不同的声音想要什么?它们意味着什么?它们来自哪里?本书将帮你找到一些有用的答案,你可以用之来更和谐地管理你的内在世界。

你内在世界中的一个主要领域是你的感受,你需要对其进行监测、接纳,或者改变。感受是属于你的,它可能是生气、害怕、难过,或者任何其他的。如果它们属于你,就像你拥有衣服一样,你可以改变它们,你就不会再被你的感受所控制。要深深地觉察你的感受,接纳它们(而并不一定要喜欢它们),并且学习如何管理和对待它们。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主宰自己和情境,而不是带着恐惧和愤怒去控制他人和情境。研究表明,一旦商业领导者的领导风格从指责和评判变为欣赏和鼓励,员工将变得更加高效与合作。一旦你感受到内在的安全,你的情绪就会很少被其他人的不当行为触发。

卓越领导力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态度。“你如何看待事情”在你作为商业领导者的角色中举足轻重。你需要去检视自己的态度,负面的态度产生负面的结果。再一次,觉察你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员工,如何看待情境。从监测你每天的思维开始:你能主宰这些思维吗?还是这些思维仿佛浮云被风吹着四处飘荡?你需要去管理你的思绪、观点和态度,就像你学着如何去管理你的感受。

我们都想要一些东西。人们在生活中不可能没有对自己和他人的期待。当然,不可避免地,其他人对你也总是充满期待,尤其当你是一位商业领导者时。这些期待需要是现实的、公平的、合适的,而且是适时的。你需要运用自己的能力在合适的时候去说“是”和“不”。我们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是,当我们过去有一些“未满足的期待”的时候,我们依然还抓着不放。我们可以穿过记忆回到我们的儿时,就会发现我们依然紧紧捉住那些未被满足的期待。比如,小的时候,我想要(期待着)爸爸陪我玩,但当时他有两份工作,根本没有闲暇时间来陪我。为此我记恨他很多年,因为我的期待一直未得到满足。学会处理自己“未满足的期待”,尤其是那些来自小时候的,那你就可以更投入、更深地体验“活在当下”。多花些时间在“洞察期待”那一章吧,那会对你很有帮助。

当你可以更好地觉察内在自己的时候,你将会越来越多地体验到对自己的欣赏,和对他人的理解,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变得越来越和谐。你会成为一位更加幸福、更加成功的商业领导者。

我建议你不仅阅读本书,而且要仔细地研究本书,好好地运用本书中所包含的智慧,这是一本出色而实用的书。

送去我最美好的祝愿!

约翰·贝曼博士

贝曼萨提亚中国管理中心主席

曾任英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著有《萨提亚转化式治疗模式》《萨提亚成长模式的应用》,合著《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

内容推荐

自我超越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而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一种终身的修炼。《领导者的自我超越(激发心理资本升级版成为教练式的领导者姊妹篇)》作者曹宇红、张镝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揭示了自我超越的境界、情绪控制、突破性的观点、自我期待的洞察、认识自我、激发能量,从而超越自我。本书用短小的商业、生活案例来展示领导者的内在纠结,用简练的教练对话来转化内在心理、提升心理能量。应读者要求,本书在第1版的基础上增加了“小越”(活泼、玲珑的超越之点)和小行(几行留白,供读者将自己所思、所行写下来),使“自我超越”日复一日地进行下去。

编辑推荐

《领导者的自我超越(激发心理资本升级版成为教练式的领导者姊妹篇)》作者曹宇红、张镝长期从事培训顾问行业,有着丰富的咨询顾问经验。在书中,他们分享了自己在培训、生活中激发心理能量,实现心灵成长的感悟。本书最大的特色就是选用了大量的案例,这些案例都是作者对企业高管进行咨询培训的真实案例,包含从工作到生活多个层面,文中企业高管所遭遇的问题,有可能也是您所遇到过的或正在经历的;案例采取访谈对话的方式让人仿佛正与作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案例剖析中作者并没有采用说教的方式,而是像朋友谈心一样将自己的感想、体悟娓娓道来,让人在轻松的氛围中阅读、思考,在润物细无声中获得心灵的滋养。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22:3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