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故乡近江湖远(故乡卷)/新概念语文阅读
分类 教育考试-中小学教辅-初中语文
作者 李丹崖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青葱阅读系列”汇集了10位新锐作家的优秀作品,作者均为《读者》《青年文摘》《意林》《中国青年》等杂志的签约作者,作品常被选为全国各省市中高考阅读试题。“青葱阅读系列”中每本书分为八至十辑,每一辑中选择一篇最有命题价值,能够发人深思、引起共鸣的文章放在最后,精心的设置“作者心语”“且行且思”“参考答案”栏目,让读者们阅有所得,读有所获。“青葱阅读系列”护佑学生精神发育和蜕变,让学生体验丰富的情怀,感受阅读的乐趣,攀登精神的高峰,选择更加宽广和丰厚的人生。

李丹崖编著的《故乡近江湖远(故乡卷)》少年向往幽深江湖事,到头来,故乡还是我们心底的一枚朱砂痣。没有完整的故乡,也就没有纯粹的个人。

内容推荐

李丹崖编著的《故乡近江湖远(故乡卷)》精选了近100篇随笔,深情回忆了故乡的器物、人文、风情,或给人营造了一幅静谧幽美的田园图,或在您眼前铺开了一片老城古街的悠闲光阴,作者用文字的锦线为我们织就了关于故乡的“清明上河图”和“桃花源记”。

目录

第一辑 那些器物

 稻草人的天空

 风箱记

 老井:村庄深陷的眼睛

 磨盘记

 碾药船里的流年

 牛桩

 人生是一场筛箩

 石磙记

 水缸记

 土窑记

 瓦片记

 乡村已无货郎挑

 草垛:落在故乡大地上的云朵

第二辑 村庄散记

 春水一碗

 在故乡读的书

 戏台搭在村子中央

 天空给溪水一个面子

 泥手赠花

 溪上谁家掩竹扉

 夜空里盛开的眼睛

 野花不种年年有

 涡河小调

 鸡上树的那些日子

 小溪在吃吃地笑

 醉在村塘

 给雨一扇窗,给我一本书

第三辑 故乡风情

 草泽狐鸣有真味

 虫鸣是乡村的眼睛

 炊烟,炊烟

 光是下山喝水的狮子

 荷色

 脚下的土地最温暖,手边的光阴最值钱

 芦苇,芦苇

 莫到灰烬还乡

 婆婆不见了,只有丁

 让故乡和他乡“兼香”

 野木耳

 一声远

 用望远镜看一只鸟

第四辑 古迹散笔

 亳州记

 不知戏梦在老街

 浮生千山路,唯念歪脖树

 观稼台上的皂荚黑了

 街道:另一种作物

 猫肥菊欢

 去华祖庵拜会一朵芍药

 睡在水上的老街

 羡煞陈抟一睡仙

 巷子小小似弯眉

 小街如猫

 择一城终老

第五辑 琉璃光阴

 寄存在故乡的时光

 抱冬

 春天去临帖

 冬天做个乡下人

 经年之水

 旧历年飘香

 少忍数旬蒸米成

 十月,收藏一片黄叶

 似水流年

 一枕晚凉,时光不忙

 春在柳眉间

 年来

 关心粮食

第六辑 窗前思索

 我心素已闲

 今夜有露

 寥廓

 刷子也有秃噜毛的时候

 窗是灵魂的烟囱

 精神屋顶

 故乡在上

 被整容的故乡

 牛粪里的故乡

 听一听古树的喘息

 耕读传家

第七辑 流年有味

 被味道浸润过的流年

 窗前饮茶

 村宴

 冬瓜记

 恋恋茄香

 妈妈的味道

 外婆的麦仁粥

 犹记萝卜丸子的香

 灯火掌起吃蚕豆

 最安心还是“父母制造”

 昨晚饭局

 做生活的饕客

 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第八辑 那些生灵

 乡村唱诗班

 烟霾满天想起牛

 与人同乡的动物

 螳螂子

 乡村主题“蛐”

 春风如鞭,赶蜗牛

 蛙乱说

 豆青虫一样的时光

 我村有贼

 天牛不是牛

 鸡佬狗儿

 做一只螳蝽也好

 蝈蝈记

 鸟叫是苍翠色的

试读章节

稻草人的天空

农人的善良,是孕育稻草人的“子宫”。

早些年,土法制造的猎枪、气枪多火呀!尤其是土法制造的猎枪,枪药中裹挟了一把铁子弹,打出去的杀伤力极强,攻击面积约莫有一个簸箩口那样大。可以说,枪一响,几乎射程内的野兔和鸟雀都“凋落”如雨。气枪也不是吃素的,尽管一枪只能打出一发子弹,但是准头足了,几乎百发百中,这对于鸟雀来说,也是夺命的武器。

除了这些,还有各式各样的鼠夹,遍布在田畈里。头一天晚上布好点,第二天一早,准有猎物上钩,布鼠夹的人只管捡现成的,什么野兔、鹌鹑、野鸡……

总之,只要这些猎具一出,农田里就几乎没消停过。

后来,也不知道是谁良心发现,觉得杀生太过大逆不道,不管是多小的生灵,那也是条命呀!于是,当农人们在阳光下的草垛边晒暖的时候,就想起了一招,何不扎成稻草人,再穿上人的衣服,让它们为庄稼们站岗?

说干就干,各家各户都行动起来,在玉米、高梁、大豆田里,屡见不鲜的就是稻草人。农人们不光比谁庄稼活做得好,也比扎稻草人的手艺,看谁做的逼真,谁做的能吓破鸟雀们的胆。

稻草人应该起源于军事,如今给搬到了农田里,成了农人的“兵法”。

稻草人的穿戴可真不赖。帽子、眼镜是标配,上衣也要穿得合身得体,这样看上去才真切,鸟雀们远远地一望,本打算落下来啄几口高粱,一看,有“人”看护,就展翅高飞了。可以说,稻草人站立的田间,鸟雀们的羽翼更加丰满了,它们要不时飞得更高,生怕被人逮着。说白了,它们还是太怕人了。

乡间的鸟雀真是傻得可以。那些麻雀,平日里在人家屋檐下鬼精灵得很,可一飞到田里,就傻了,望见稻草人就跑;那些鹌鹑,也窝在地里不动了,只在有月光的晚上,才和田鼠一起做一些无关痛痒的小动作。最精明的要数黄鹂,别看它们飞得高,反应也灵巧得很,啄几口就跑,不几下就吃饱了。但当它们发现站在田里的稻草人一点儿也不动弹时,它们的胆子就大了,索性飞到稍远处,一次吃了个饱。

当然了,农人们发明稻草人,一方面是因为懒,另一方面也是对鸟雀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它们也不容易,能将就就将就吧,没有必要较这个真儿。这是农人们对待鸟雀的逻辑。其实,他们对待任何事物都差不多。朴实的乡下人,不惹事,能过得去就好,甘于平常却非甘于平庸。在无扰的情况下,他们有滋有味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因此,稻草人身上凝结着非常浓厚的农人哲学。

我曾在父亲的指导下,亲自扎过一个稻草人。小的,和我的个头差不多,我把它放在田里,父亲说,它可以吓唬鹌鹑。一大一小两个稻草人站在大豆田里,天空蔚蓝而澄澈,我和父亲安置好了稻草人后渐行渐远。也许,在稻草人看来,我和父亲就是流动的稻草人吧。

那时候,小小年纪的我一直认为,稻草人也是有思想的。我曾多次去田里看望自己制作的稻草人,拍拍它的肩膀说,别发呆,好好照看庄稼,乖。父亲看我这样说,扑哧一声笑了。父亲说,你没听说过“呆霸王”吗?这样的人,看起来呆,其实厉害着呢。

我笑了,抬头望着稻草人,它的眼镜不知道什么时候歪了。我扶了扶说,别笑,严肃点儿,看,眼镜都笑歪了!

真怀念那些日子,如今,每每回乡,走到田畈里,仍会想起那些和稻草人相伴的日子。乡邻们通常会说:稻草人一发呆,鸟雀们就发怵。

是呀,稻草人站立过的田野是安宁的。P2-3

序言

故乡是部天书

很多人身在故乡,却读不懂故乡。正所谓“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对于故乡,我曾无数次想走出这里。后来,我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走出故乡。那以后,我后悔了,千方百计想要回去。

《诗经》里说,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说着要回去,要回去,一年又一年都跑远了。经历了多年在外地求学和择业的生活,我终于在而立之年回到故乡,我决定后半生都要生活在这里。像梭罗一样,守在瓦尔登湖畔,给自己建一座心灵小木屋。

若想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乡,只需要常回家看看,经常到自己出生、成长的小村庄里走一走,散散步,陪陪老人。

那些故乡的草木,我曾一度厌弃它们。因为父母经常让我到农田里去给农作物拔草,那些密密麻麻的草芽儿,划破了我的指头;毒劣的阳光,炙烤着我的后背,后背掉了皮,甚至还生了毒疮。

此番回到故乡,那里的草是那样青,淡淡的草香味扑鼻而来,河边的小溪哗哗地流淌着。我坐在田埂上,赤着脚丫濯足,温暖而惬意。

小时候,遍地的牛羊。我去放过羊,格外小心。因为我听外公说,他一位兄弟因在生产队里放丢了一只羊就上吊死了。不过,我是为自己家放羊,不用担心。但因为身小力薄,被一只公羊生生地拖出去十几米,直到我松手方才作罢。

再次回到故乡,牛羊不见了,只见遍地的拖拉机。少了牛哞声和羊咩声,多了突突声。尽管再也用不着拾粪了,但是,拖拉机开足马力的时候,排气管里的浓浓黑烟比牛羊粪要可怕得多。我决心喂一只羊,马就算了,我至今还对体型大的动物有恐惧感。可以养猫,肥硕无比的那种,像吴昌硕画中的动物那样。

还有那些故乡的矮屋,一排排,整齐地码在皖北大平原的版图上,敦厚而朴实,和故乡的老人毫无二致。再回故乡时,不知道矮屋子哪里去了,村庄整体迁移了,成批次地聚拢在一起。村庄的旧址,颇有唐诗宋词里的意境,矮矮的树,丛生的草,不知从哪里窜出来的一只兔子,都在邈远的村庄旧址里,大胆地做了主人。

一千个人心目中,就有一千个村庄。村庄如画,让自己变成“画中人”,才是作为一个当地人的最高境界。懂故乡的最佳途径和必要条件是“在故乡”。

看《封神榜》,姜子牙手中有一部无字天书,诸仙肉体离去的时候,灵魂都要跑到天书里。其实,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故乡也是我们的天书。

正所谓:“文章是案头的山水,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故乡是部天书,那些在故乡行走的人、生长的草木、横亘的河流,都是天书上的字。这么多年以来,每每念及故乡,如鲠在喉,不敢高声,因为,唯恐惊扰了“天上的人”。

是为序。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2: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