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民间故事集编写组编著的这本《界首民间故事集(第1辑)》中的这些民间故事,内容广泛、意蕴深刻、情节动人、趣味性强,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地方性和民族性。故事情节妙趣横生,人生哲理深刻隽永,字里行间折射出华夏文明的灿烂光辉。这些故事都是按流传的原貌经提炼加工而编写,是一本阅读、学习、收藏功能兼备的精品图书,它将长久地伴随您。为您的生活增添精神营养,提高您的生活品位。
| 书名 | 界首民间故事集(第1辑) |
| 分类 | |
| 作者 | |
| 出版社 |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界首民间故事集编写组编著的这本《界首民间故事集(第1辑)》中的这些民间故事,内容广泛、意蕴深刻、情节动人、趣味性强,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地方性和民族性。故事情节妙趣横生,人生哲理深刻隽永,字里行间折射出华夏文明的灿烂光辉。这些故事都是按流传的原貌经提炼加工而编写,是一本阅读、学习、收藏功能兼备的精品图书,它将长久地伴随您。为您的生活增添精神营养,提高您的生活品位。 内容推荐 由界首民间故事集编写组组织编写的《界首民间故事集(第1辑)》,由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共搜集整理界首民间故事几十个。编者经过一年多的深入采访挖掘,多方搜集,实地考证,然后通过通俗流畅的语言,进行整理撰写。该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教育意义。据悉,界首市将继续组织人员对当地民间故事、民间诗歌、民间曲艺、民间戏曲等深入挖掘整理。 目录 汉光武钦题化古寺 黑虎庙的来历 香椿、臭椿和楮树 光武集十字街口没蚊子 半夜鸡叫 蝼蛄脖子里有根草棍子 马歇蹄儿 骡子不下驹的传说 娘娘庙和大觉寺的传说 俊公主慧眼识英雄 刘锜塌桥陷兀术 界沟的传说 刘福通界沟举义旗 刘福通智胜帖木儿 皂庙的传说 傻关爷的传说 沙河曲的传说 李闯王义军踩皂沟 孝帽子郭庄助捻军 丹凤朝阳 蒋娘店 枣林庄的传说 懒豆腐 李能庙 李能打虎 李能打虎 吴老汉智擒老鳖精 王马送灯台的传说 传说里的琉璃寺 高窝出精怪 秀才弟 假娘娘坟 老鼋精和它的干儿子 白杨洼的传说 关帝庙的来历 文昌阁的传说 大沙河的来历 人祖爷爷和人祖奶奶的传说 城隍爷与城隍奶奶的传说 城隍爷的头为啥是歪的 聚宝盆 聚宝盆 老猴精 田麻搂柴火 小柯叉 伞中人 锅上不能放三个碗 小木匠娶亲 火焚绣楼 不见黄鹤心不死 王小二遇仙记 蓝桥会 一盆洗脚水 不爱黄金金自来 李远和李近 害人如害己 八斤半的猫降千斤重的鼠 桑树劈柴——解渴 能刘墉 迥爷 刘聚财雇工 长工巧打官司 刘四治财主 隐身草 变姓刁财主 傻子学舌 鱼鳔的传说 谷穗与狗叫的传说 乌鸦为啥一身黑 狗咬耗子的传说 狗咬猫的传说 猫和老鼠为啥是死对头 鸭子的传说 鸡的传说 梅花鹿 露的传说 试读章节 黑虎庙的来历 界首城北四十里处,有个小王庄,庄东边有个大苇子坑。从前坑中间的高岗上,有一间黑虎庙。据说这间庙是光武帝拨银钱,专门给一条名叫黑虎的狗建的。提起这座庙的来历,还得从王莽赶刘秀说起。 一南阳刘秀刚举义旗反对王莽不久,就遭到王莽大军的袭击,刘秀只身逃命,王莽穷追不舍。这年初春的一天,刘秀逃难到小王庄,遇到了穷人王老大。王老大听说被追赶的是南阳刘秀,决心拼出老命也要救他。 王老大孤身一人,与他作伴的只有一条浑身漆黑、又高又大、起名叫黑虎的披毛狗。这狗在王老大的豢养下,很通人性。王老大下地干活,黑虎就给看家,别人休想从他家里拿走一根柴草棒;每逢夏夜看庄稼,黑虎总是跟他一块去,小偷小摸听到几声犬吠都会远远离去;王老大好打发要饭的,黑虎见到衣衫褴褛的穷人从来不咬不叫。王老大有不少事都叫黑虎去干,比如衣服忘在地里,农具丢在场里,哪家穷人断了顿要送点米面去等,只要王老大一使唤,黑虎马上去办。王老大像疼爱亲儿子一样疼爱黑虎,黑虎对王老大也是百般顺从,彼此结成不可分离的伙伴。 王老大一间茅屋藏不住刘秀,就把刘秀送到庄东面苇坑中间的高岗上去躲藏。这是王老大躲兵匪时必去的场所。那高岗位于苇坑正中,长着一人多深的茅草,岗边不远处有一口水塘,人到里面要穿过茂密的苇子棵才能进去,是个神不知鬼不觉的地方。王老大安排好刘秀说:“刘将军,你只管在这里躲着,老贼追来由我应酬。该吃饭时,我会让黑虎给你送饭。”刘秀再三感谢。王老大走后,刘秀因一路辛劳难以支撑,便和衣躺在茅草上呼呼地睡着了。 天近傍黑,王莽指挥大军追杀到小王庄。王莽下令包围村庄和苇坑,军士吊打王老大等百姓,威逼他们交出刘秀,王老大咬紧牙关没有吐露一句真情。王莽无奈,只好传令搜查大苇坑。跑了许多天的兵卒劳累不堪,谁也不愿到茫茫苇坑纵深中去。天黑下来,王莽疲惫地坐下来休息,命令把抓的百姓都关在村中央的屋子里,准备明天继续拷打,并吩咐兵将把苇坑围严实,以便天明继续搜查。 更深夜静了,黑虎还是一个劲儿地围着关押王老大的屋子转,它一会儿用爪子抓抓门,一会儿扒着窗子往里望。王老大关在屋里,心里总惦记着刘秀的安危。三更时分他凑到窗台前,对扒着窗子的黑虎说:“黑虎,锅里有馍,你送到苇坑去。”黑虎摇了摇尾巴,掉头跑了。过了约莫一个时辰,黑虎又跑到窗前,摇摇尾巴,告诉主人它已完成了任务。 第二天天日月,王莽又拷打王老大等百姓,也没问出个结果。王莽气急败坏地命令兵卒再次搜查苇坑,一位尖嘴参军凑上来对王莽说:“大王,偌大一个苇坑,搜查一个人犹如大海捞针。现在正值初春,苇子茅草干枯,见火必着,四周放起火来,刘秀若在里面,必然葬身火海。”王莽听了参军言语,认为是条妙计,便命令兵卒四周放起火来。风助火势,顿时,苇坑烈火腾空。王老大一看苇坑起火,知道情况不妙,忙唤黑虎,让它到苇坑去。黑虎趁兵卒不注意,一头扑进火海,朝苇坑高岗跑去。此时,刘秀还在酣睡未醒。眼看火舌快要烧着高岗上的茅草,黑虎急得围着火一圈一圈地跑,它用爪轻轻抓抓刘秀的战袍,刘秀打着呼噜还没醒。黑虎急了,一头扑在水塘里,带着满身的水跑到枯草上打滚,把身上的水往茅草上抖。毛被火烤干了,它又跳下水,带上水再往茅草上抖。黑虎像穿梭一样,一趟又一趟,累得伸着舌头…… 王莽看苇坑即将燃尽,料定刘秀在里边也会被烧死,便指挥着大队兵马扬长而去。等王老大赶到苇坑高岗看时,只见刘秀还安然地睡在茅草上,他周围的一片茅草都是湿漉漉的,草上直挺挺地躺着累死的黑虎,焦头烂额,身上的水珠还滴滴地往下滴。 刘秀一觉醒来,睁眼一看,偌大的苇坑已成一片灰烬,被风一吹纷纷扬扬,他睡的高岗上的茅草却像浇了水一样湿。高岗到水塘,一条精湿的通道上留着密密麻麻的狗蹄印,身边不远处蹲着的王老大正含泪抚摸着黑虎半焦的尸体。刘秀非常感动,连忙走到王老大身旁,颤声说:“王大哥,你和黑虎救了我,我不会忘记的,等我灭了新朝,杀了王莽,定给黑虎立祠建庙。”说罢二人拿起铁锨,在高岗上殡葬了黑虎,立了一座黑虎冢。 后来,刘秀当了皇帝,随即下了一道诏书,拨了银钱,在小王庄东的苇坑高岗,建了一座黑虎庙,神龛上的黑虎塑像还是金胆银心呢。眼下,那里的苇坑和高岗尚存。 序言 故乡的灵魂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说:“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他同时讲到:“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奋斗,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是始终深深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的,同时又是随着历史和时代前进而不断与日俱新、与时俱进的。”这里所说的“文化土壤”“文化沃土”,当指我们的乡土、我们的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 2014年的热门话语评选,一定会有“乡愁”二字。当传统节日、传统习俗渐行渐远,当农民工二代成为“回不去的一代”,“乡愁”便开始被人念叨,似乎昨天还在,又像遗忘很-久。乡愁是永远挥不去的。为什么乡愁永远挥不去呢?因为故乡是有灵魂的。何谓故乡的灵魂?余秋雨先生定义为流传.于民间的远古神话。他的思维源于瑞士著名哲学家荣格的学说:“在人的整个一生中,他所应该做的,只是在这种固有人格基础上,去最大限度地发展它的多样性、连贯性和和谐性,小心谨慎着不让它破裂为彼此分散、各行其是的相互冲突的系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再次谈到。他同时指出:“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以及民间文艺、群众文艺等各领域都要跟上时代发展、把握人民需求,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生产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基于此,我们挖掘整理出《界首民间故事集》,既是寻根,寻找中国人内在的真善美的人格基因,又是在新时期呼唤真善美,倡导大家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真善美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健康向上、永远充满希望。”可以说,在挖掘整理时,我们就是按照这样的指导思想进行的,我们世代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也都是这样的,没有厚黑学,没有潜规则,也没有所谓的普世价值观和心灵鸡汤,只有教我们如何学做人,做好人,做真人,诸如《不爱黄金金自来》《李远和李近》《害人如害己》等。 界首地处中原,又夹在黄淮之间,是名副其实的沃土之乡、文化交汇之地。反映在民间故事方面,可以说带有普遍性的民间故事,界首都有所流传,如《人祖爷爷和人祖奶奶的传说》《老猴精》《聚宝盆》《猫和老鼠为啥是死对头》等;又因其历史悠久,人文丰厚,具有自己非常鲜明的独特性,如《光武集十字街口没蚊子》《傻关爷的传说》《李闯王义军踩皂沟》《孝帽子郭庄助捻军》等。民间故事和我们的远古神话一样,没有拗口的大道理,也没有太多复杂的情节、细节,但其一直在传导着什么、传递着什么,我们都能心领神会。所以,它一直在规范着我们的言行,潜移默化着我们民族一直追求的真善美。相反,模仿好莱坞大片追求情节紧扣的,所谓耐看的加长的连续剧,我们看后记不住什么太多有价值的东西,往往一头雾水,不知道该学些什么,难说剧中是做好人对,还是做坏人行。到最后,弄不清社会是怎么了,弄不明白人生究竟是怎么回事。 在挖掘过程中,我们认识到:一个民族的传统民间文学,反映出该民族的价值取向。传统民间文学的不朽之处,不仅是孕育出了一个个民族的文学和艺术,而且还培育出一个个思想和精神成熟的民族。民间故事和民间诗歌、民间曲艺、民间戏曲一同构成传统民间文学,抢救挖掘工作永远没有停止,永远没有过时之说。现在看,尤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在整理过程中,我们既看到民间故事的民族性、阶级性、口传性、集体性、进步性,也看到其变异性、独特性、立体性、交错性。如我们选了三篇关于李能打虎的故事,就是体现变异性,完整地传达出久远的人文信息。独特性主要指地方性,如《田麻搂柴火》《小柯叉》《伞中人》《锅上不能放三个碗》,我们就是听着这些既感伤又温馨的故事长大的,特别是《小柯叉》,其精彩和灵异,与《聊斋志异》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还有,像《小柯叉》中有这么两句话:“哟!咋又想哭?怕你爹一去不回来呀?王马送灯台不是?”“亏你还想着咱鹅儿!你倒真是王马送灯台!”不读本书的《王马送灯台的传说》,你就读不懂啥意思。立体性包括得更广,为保留口述人的表情、动作,我们在记录有些篇章时,不惜大量使用感叹号、疑问号。交错性指时空交错,就地理位置而言,像《传说里的琉璃寺》《黑虎庙》《香椿、臭椿和楮树》产生地处于界首、太和两地交界,我们两地都可以看作是属于自己的民间故事;就朝代时间而言,像《蓝桥会》的结尾有这样的一段话:“他们后来托生七世才成一家好人家,孟姜女哭长城、龙三姐拜寿、梁山伯与祝英台、杨公子站花墙、许仙和白娘子……讲的都是一回事,都是他们的事。”群众喜好,不分天长地久,不论因果逻辑,不计片言只语,想怎么叙说就怎么叙说。 掩卷之后,若读者能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进一步认识到:人来到世上,是要行善而不伪善,是要积德而不缺德,是要进步而不退步的。那也就达到了我们的初衰,达到我们有益世道人心的最大愿望。毕竟这些就是我们的乡愁,我们的根,我们的灵魂之所在。 本书编写组 2014年12月12日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