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人文小史(精)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叶鋆生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小书馆》系列丛书,收入20世纪初以来绝版或者版本稀少、至今仍有很高文化价值的文史作品。名为“小”,意味着篇幅小,使读者在短时间内可获得一方面的知识精粹;即便是大论题,也会找小的切入口,具体而微,从小处着眼谈大问题,使阅读饶有趣味。叶鋆生著的《中国人文小史(精)》为其中一册,以细致的笔触勾勒出中国文化清晰的文脉。

内容推荐

叶鋆生著的《中国人文小史(精)》可谓是一部中国文化的家谱。它以细致的笔触勾勒出中国文化清晰的文脉,为每一个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提供完整精要的文化版图。读这样的书,如风之入松、鱼之进水,能让你感受到天地之间的人,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精气和神韵。

目录

第一章 文字

 第一节 文字的起源及其沿革

 第二节 文字的构造与六书

第二章 书籍

 第一节 书籍的目录

 第二节 书籍的部类

 第三节 书籍的印刷

第三章 书道

 第一节 书体

 第二节 书法

 第三节 书学

 第四节 书品

 第五节 书家传与短评

第四章 宋以前的绘画

 第一节 画体

 第二节 画法

 第三节 画学

 第四节 画品

 第五节 画家传与短评

第五章 宋以后的绘画

 第一节 宋后绘画演化的大势

 第二节 宋后的山水花鸟画

第六章 文学的变迁

 第一节 文学创始的时代

 第二节 词藻流行的时代

 第三节 理论文流行的时代

 第四节 词藻与理论文并行的时代

第七章 小说与戏曲

 第一节 小说的演进

 第二节 戏曲的变迁

第八章 史学的变迁

 第一节 春秋战国的史学

 第二节 两汉及三国时代之史学

 第三节 两晋及南北朝时代的史学

 第四节 唐宋两代的史学

 第五节 元明两代的史学

 第六节 清朝一代的史学

第九章 经学的变迁

 第一节 今文学派的经书编纂说

 第二节 经学传统的功劳者

 第三节 汉武帝经学的采用

 第四节 古文学派兴起

 第五节 郑玄的今古文学统一

 第六节 南学与北学

 第七节 唐太宗的经学统一

 第八节 宋代经书注释的交迭

 第九节 明成祖五经大全的敕修

 第十节 清朝经学的复兴及其四变

主要参考书

试读章节

三、子部

诸子百家自成一家学问的书,均收集在内。子原是男子的美称,或有德者之称,又弟子对师长所说的尊称,但后来转至《老子》、《庄子》、《墨子》等,遂变为书籍的尊称。

(一)儒家类,专收集儒家的著述,如《荀子》、《文中子》、二程子(程明道、程伊川)、朱子等书,以及《近思录》、《性理大全》等类。

(二)兵家类。黄帝之臣风后所作《握奇经》、太公望所作《六韬》、孙武的《孙子》、吴起的《吴子》、黄石公的《三略》等皆属之。

(三)法家类,以法律治国的学问,如《管子》与《韩非子》等类。其他若裁判或断疑狱的书籍也属之。

(四)农家类,研究农事的学问,后魏时的《齐民要术》,明朝徐光启所著的《农政全书》,可算是农业专门书籍,自田制、水利至树艺、蚕桑、牧畜,俱为备说。

(五)医家类。黄帝所作的《素问》,汉朝张机的《伤寒论》,以及所谓《汉法医》书籍,和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均属之,《汉法医》为研究草根木皮的药物,很有相当价值,惜近人不加考究,卒埋没其效用了。

(六)天文算法类。我国的天文,素重历法;而历法是以推步为第一,故算法随以发达。算法起源很古,《周髀算经》,有传说为周公所作之。

(七)术数类。收集关于记录各种术数的书籍,其重要的,为汉朝扬雄所著的《太玄经》,是一种推算数理的论文。又宋朝邵康节的《皇极经世》,以《易》的八卦,当元、会、运、世, 卜世间的治乱(一日十二辰,一月三十日,一世三十年,一运十二年,一会三十运,一元十二会,一元天地通)。在这术数中,有以气候占卦的,又有家相人相,及九星、葬式、相墓等类,

(八)艺术类。在这类中,若尽举出书、画、印、棋等来,则种类甚多,这是我国最得意的所在,珍奇书籍不少。

(九)谱录类。这是剑、砚、墨、香和梅、菊、兰、竹等谱录。在这类书著名的,为《考古图》、《博古图》等,因两书均系搜集殷周古器物的绘图,又乾隆帝收贮的《西清古鉴》,也为考证古器物绘图最佳的书,可供博物家、好古家之参考。

(十)杂家类。搜集杂书或随笔漫谈之类,

(十一)类书类,以经史子集类别而成功的一种书籍。例如清朝的《渊涵类鉴》、《图书集成》等。《图书集成》系万卷以上的类书,在世界上可算是大部书籍。

(十二)小说家类,关于朝廷行军的杂史类,以及琐事奇闻等。不过其多以正汉文记录,与现今盛行的诨词小说不同。  (十三)释家类。收集关于佛教的书籍。

(十四)道家类。《老子》、《庄子》、《列子》等道家的书,皆收入其中。

四、集部

我们一读其书,便知其为诗集、文集之部类。

(一)楚辞类。楚屈原的《离骚》,是为《楚辞》。因后世仿作之人辈出,特立《楚辞》之部类。

(二)别集类一(自汉至五代)。集类有总集、别集的区别:总集是许多人诗文的编集,别集乃某一人的诗文集。别集由作者自集个人的文章诗歌,或由门人收集。至别集类一,系收自汉至五代间文人诗人之集,如陶渊明、杜甫、李白、韩退之、柳子厚、白乐天等诗文集,是其中著名的。

(三)别集类二(自北宋建隆至靖康)。这是搜收自北宋太宗至钦宗间的诗文集。在这时代中,苏东坡、欧阳修、王安石等有名大家辈出,名著甚多。

P20-22

序言

《中国人文小史》初版于八十年前,它的作者,是一位名为叶鋆生的民国宿儒,由于年代久远、人事漫漶,其人其行已不为人所知。从地方史志零星的文字中,或可推测他是福建建瓯人,曾做过当地中学的两任校长。福建多出才子,建瓯更是“八闽首府”,朱熹老夫子与建瓯渊源颇深,人文荟萃极盛。先生长于斯,亦必有这里的河山人物之润。所以他也写了两本书,一本是眼下这册《中国人文小史》,另一本是《中国历代文学变迁的鸟瞰》。

叶先生的交游师友里,有一位卢锡荣先生,即是作者自序里说的:“又本书脱稿之后,承大夏文学院长卢锡荣先生校阅一过,多所指示,特并志数言,以表感佩。”卢锡荣是云南人,哥伦比亚大学留学,政治学博士,做过云南教育厅长和中央大学法学院院长。卢锡荣先生是他的学长师长,为他的书校阅勘误,这种师友间的风仪熏染,以及平日里的相交往还,想必都让叶举生先生感受到一种坚定和追慕。

叶举生先生的这本书未必让人惊艳,但他作为一介书生和人师,能有这样著书的心思和宏远大志,倒令人且敬且佩。他如同揣着一份鲜活的用心在故纸堆里游走,发前人之未发未见,把偌大的一部中国文化梳理出清晰的文脉,为每一个学子和读书人,提供了完整精要的文化版图。

翻开已经纸脆泛黄的、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上海华通书局出版的这本小书,我读起来,就像是读中国文化的一本家谱。在书中,他从文字、书法而始,经画、文学和史学,再及经学,为中国文化造了一幅小像,栩栩如生而纤毫毕现,像中人不在神坛上,望之虽严,即之也温,仿佛一位可亲可近的乡间老先生。他的每一寸肌肤和衣服的褶皱,你都可以摸可以触,是有温度和心跳的。

读文字的起源,有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和假借,就像是我身在造字的仓颉旁边,看着他一笔一划地在泥土上画;读书法的变迁,王羲之曲水流觞后带着微醉的闲散执笔,颜真卿祭奠侄子时的思念之情和忠义之气,苏东坡寒食节里的寒苦之心和孤独惆怅,也都如在眼前,我几乎能看到那蘸满浓墨的狼毫在粗糙泛黄的纸张上婉转游走,能闻到砚台里溢出来的墨香。

而看到他笔下宋代的山水花鸟画、小说和戏曲的流变、经学的南北之别,你都能看到这背后不但站着范宽、黄公望和赵佶,站着罗贯中、施耐庵和关汉卿,站着刘歆、郑玄、王夫之、顾炎武和黄宗羲,还站着用自己的角度、温情、语调为我们讲述的叶举生,他咀嚼、寻味、吐纳过的中国文化史带着他自己的台阶和足痕,供我们拾级而上。

有一副古联说得好,“庭有余香,谢草郑兰燕桂树;家无别况,唐诗晋字汉文章”。这本《中国人文小史》,就像中国古代乡野里的耕读之家,在庭院里种的兰草和桂树,在中堂里挂的书法和文章,跟每个人每一天的生活起居都连在一起,没有与圣贤的距离感,也没有与庙堂的疏远感,它就是那些乡野里的士,为市井坊间写的闲读之书。

读这样的书,如风之入松、鱼之进水,能让你感受到天地之中的人,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精气和神韵!

林东林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2:4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