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雷锋照片的故事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学雷锋基金管委会、中华志愿者协会弘扬雷锋精神促进会编的《雷锋照片的故事》作者以对雷锋的深厚情感和亲历亲为的认知,讲述了一帧帧照片的故事,并用不可辩驳的事实回答了诸多对雷锋照片的质疑。对于雷锋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照片,社会上有人提出了很多疑问,有的认为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拍摄这么多照片太奢侈了,有的认为都是为了宣传而造假摆拍的,还有人怀疑这么多照片是不是雷锋雇人拍的,等等。

内容推荐

雷锋在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照片。本书作者季增是雷锋入伍后为雷锋拍照的人,也是为雷锋拍照相当多的人,他先后为雷锋拍了260多张照片。

在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学雷锋基金管委会、中华志愿者协会弘扬雷锋精神促进会编的《雷锋照片的故事》中,季增以亲历者的身份讲述了一帧帧雷锋照片背后的故事,用无可辩驳的事实澄清了诸多对雷锋照片的质疑,文字朴实生动,为还原真实的雷锋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

目录

序言

前面的话

入伍第一张照片

雷锋的“人生七问”

保卫毛主席

苦海深仇永不忘

执着追求 光荣入党

粮食 武器 方向盘

春天般的温暖

多为群众做好事

人民公社就是我的家

和孩子们在一起

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精益求精的汽车兵

爱汽车如同爱武器

艰苦朴素 勤俭节约

雷锋永恒

回望雷锋

附录:我的雷锋之路

后记

试读章节

雷锋在部队这片沃土上茁壮地成长,不到一年时间,他就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被树为忆苦思甜典型、节约标兵和模范共青团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从1960年下半年开始,雷锋便陆陆续续地到军内外一些单位作忆苦思甜报告,我作为团机关的摄影员,经常陪他一起外出。

1961年初春,我陪雷锋到旅顺某工兵团和海军基地作忆苦思甜报告。晚上,雷锋和海军部队的战友们交流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心得体会,一直到深夜。

军港的夜,静悄悄。拖着疲惫的身体,我很快地进入了梦乡。

不知过了多久,“毛主席万岁!”一声呼喊,把我从睡梦中惊醒。

我轻轻地推醒了睡在对面床上的雷锋,他一翻身坐了起来,激动地对我说:“我梦见毛主席了!我梦见毛主席了!”幸福之情,洋溢在他那俊俏的脸上。

雷锋,这个从旧社会走来的苦孩子,是共产党和毛主席拯救了他,把他培养成为一名革命战士、光荣的共产党员,他从内心感谢党和毛主席,曾在日记中三次记下梦见毛主席的情景。

1956年10月,雷锋平素最崇敬的冯健姐姐,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冯健回来后,向雷锋介绍了见到毛主席的情景。晚上,雷锋做梦见到了毛主席。他在第二天的日记中写道:“我在昨天晚上做梦就见到了毛主席……我高兴得说不出话来了,只是流着感激的热泪。早上醒来,我真像见到了毛主席一样,浑身是劲,总觉得这股劲,用也用不完。我决心听党的话,听毛主席的话,永远忠于党,忠于毛主席,好好地学习,顽强地工作,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做一个毫无利己之心的人。我一定争取实现自己最美好的愿望,真正见到我们最伟大的领袖毛主席。”

“我要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永远保卫毛主席!”雷锋在讲话中不止一次地这样说。

我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雷锋对毛主席的真挚感情深深地触动了我。雷锋日夜想念伟大领袖毛主席,作为部队的一名摄影员,我要用自己手中的照相机把雷锋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用照片圆他一个梦。

第二天早上,我把自己的摄影构思告诉了雷锋。雷锋高兴地说:“季班长,太好了,你想到我心里去了,我如果能手握钢枪,站在毛主席他老人家身边,永远保卫毛主席,这是我一生最大最大的幸福。”

经得雷锋同意,照片的主题就这样定下来了。

过了不久,团里在抚顺钢厂俱乐部召开大会,雷锋是会议代表。

清晨,朝霞满天。雷锋穿着整洁的军装,兴致勃勃地来到会场。俱乐部前厅有一座毛主席塑像,由于室内光线不足,我请人帮忙把主席塑像抬到广场上。雷锋全副武装,手中紧握冲锋枪,英姿飒爽地站立在毛主席塑像旁。

我调好相机,左左右右照了好几张,雷锋对这几张照片倍加珍惜。

此时我哪里会想到,这张照片后来却给我带来了一场“政治危机”。

当时,雷锋事迹已在军内外广为传播,为配合宣传,辽宁一家报社向我们约稿,准备集中宣传雷锋同志的先进事迹。经得组织同意,我把这组照片寄给了报社。报社在发稿时,采用了雷锋持枪站在毛主席塑像右侧的那一张。

大概是在照片发表一个月以后,有一天我到团宣传股长吴广信办公室汇报工作,结束时,吴股长说“小季,你先别走”,边说边从抽屉里拿出一封信递给了我。

原来这是报社转来的一封读者来信,大意是说,雷锋给毛主席站岗照片的作者,让雷锋把枪口对着毛主席的心脏,居心何其恶毒!希望部队对拍摄这张照片的人进行严肃处理。(P10-11)

序言

期待已久的《雷锋照片的故事》一书终于问世了,可喜可贺!

雷锋的一生短暂而光辉,给我们留下了数百幅照片。他在部队的两年零八个月,是照片拍摄最多、分量最重的时期。雷锋在部队期间,先后有8位摄影师为雷锋照过相:张峻,沈阳军区工程兵政治部助理员;季增,雷锋生前所在团摄影员;董哲,沈阳军区政治部宣传部记者;周军,沈阳军区《东北民兵》杂志社记者;吴加昌,《解放军画报》社记者;陈文辉,海军旅顺基地政治部助理员;赵志华,沈阳军区工程兵政治部助理员;张泽西,第六十四军政治部助理员。其中季增和张峻拍摄的最多。胡世宗、张峻著《我为雷锋拍照片》一书已在2013年出版。季增同志作为雷锋入伍后为雷锋拍照的第一人,也是为雷锋照相最多的人,他先后为雷锋拍了260多张照片,这一次把这些珍贵的照片精选成册,出版发行。为雷锋拍照最多的人讲述雷锋照片的故事,以飨读者,这是他对学雷锋事业做出的又一重大贡献。

在《雷锋照片的故事》中,作者以对雷锋的深厚情感和亲历亲为的认知,为我们讲述了一帧帧照片的故事,并用不可辩驳的事实回答了诸多对雷锋照片的质疑。对于雷锋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照片,社会上有人提出了很多疑问,有的认为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拍摄这么多照片太奢侈了,有的认为都是为了宣传而造假摆拍的,还有人怀疑这么多照片是不是雷锋雇人拍的,等等。我想在这里做一个说明:首先,雷锋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他在生活的每一个关节点都要去照相馆照张相,留下美好的瞬间。比如,他在参加少先队、共青团时,在接到入伍通知书时,在入伍到部队时,在参加抚顺市第四届人代会时……他都要到照相馆去照张相;当他离开湖南去鞍钢途中参观武汉长江大桥、到天安门广场时,他到外地作报告时,他都会花钱就地拍张照片,留下永久的纪念。其次,雷锋是个先进人物,作为先进青年应征入伍,一开始就受到了部队党委的高度重视。在全团欢迎新战友大会上,团政委韩万金听了雷锋代表新兵讲话后,就对其他领导说:“雷锋是个好苗子,我们一定要好好的培养。”为此,曾专门召开团党委常委会,研究如何培养雷锋问题,并向雷锋所在的运输连党支部做了工作安排。团党委分工团政治处主任、后任团副政委的刘家乐同志具体负责对雷锋的培养工作。为了宣传好这个典型,派人跟随雷锋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很多时候,雷锋做了好事组织上并不了解,当团首长和机关知道后,立即派人按当时的实际情况去补拍了照片。再次,雷锋是个孤儿,参加工作又比较早,每月的工资除生活必需品外,没有其他什么消费。当时去照相馆照一张相片两角多钱,雷锋也是负担得起的。

读书是为了明史、励志。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老师”。雷锋的一张张照片都记录了鲜活的历史,留下了雷锋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许多美好瞬间。阅读这些照片的故事,可以加深我们对雷锋精神深厚内涵的理解,加深对新时期弘扬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和社会意义的理解,加深对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题词、讲话,特别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期学雷锋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解。

当我们站在历史潮头,置身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奋斗进程中,我们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竭力推进全社会学雷锋事业,要把雷锋精神贯穿到各条战线、各个行业、各个岗位中去,融入每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去,像雷锋那样做事,像雷锋那样做人,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雷锋生前战友、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原副政委、海军中将

冷宽

2018年2月

后记

在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发表55周年之际,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学雷锋基金管委会、中华志愿者协会弘扬雷锋精神促进会(以下简称全国学雷锋“两会”)组织出版了这本弥足珍贵的史书。

全书共选用各类照片180余幅,以翔实的史料,缜密的叙事,真实地再现了雷锋同志的感人事迹,揭示了雷锋同志崇高的精神境界,同时也回答了一部分人对雷锋照片的某些质疑,批驳了少数人对雷锋同志的诬蔑和诋毁。是学习和研究雷锋事迹、雷锋思想:雷锋精神不可多得的文献资料。

本书以季增口述的形式,回顾当年为雷锋同志拍摄照片的往事。年过八旬的老人,不顾体弱多病,一桩桩、一件件地追思回顾,讲到动情之处,时而神色飞扬,时而言语哽咽。最令老人遗憾的是,一生为雷锋照了260多幅照片,竟没能留下一幅自己与雷锋的合影。笔者问其故,季老说:“为雷锋拍照,是我的工作,胶卷是公家的,我不能假公济私。可我怎么就没想到去照相馆和雷锋照张相呢!”唏嘘懊悔之情,溢于言表。而季老廉洁自律之风,更使我们敬佩有加。更可贵的是为了宣传雷锋精神,季增在2012年把他拍的照片全部捐给了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和全国学雷锋“两会”,可以无偿使用。

雷锋生前战友、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原副政委、海军中将冷宽在繁忙的工作之中,为本书作序,彰显了一代雷锋人对雷锋事业难以割舍的情愫和责任担当。

本书雷锋照片由季增提供,雷锋生前所在部队政治部摄影干事欧达龙整理;文字由雷锋生前所在部队政治部干事、雷锋日记整理参与人之一李振魁执笔。他们以雷锋精神做雷锋事业的高度政治责任感,专程从外地赶赴北京,用近两个月的时间,精心选编照片,悉心撰写文字,成就了本书的出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领导、编辑和工作人员热情关注本书,从创作撰写到排版印刷,做到提前介入,全程关心,周密组织,倾力倾心,确保这本高质量的图书得以展现在广大读者面前。

季增夫人刘燕玉女士、儿子季峻峰、女儿季咏梅对本书出版做了大量工作。

谨对以上人员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者

2018年1月 北京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21: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