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优雅与心灵的美妙结合。”英国著名传记作家卡洛琳·琼斯在她著的《灵魂深处的优雅(奥黛丽·赫本传)(精)》中展现了美国电影学会“百年来伟大演员”奥黛丽·赫本真实而又传奇的一生。《罗马假日》中奥黛丽·赫本仅用白衬衣、平底鞋就征服了整个世界,登上了《时代周刊》,斩获了奥斯卡女主角奖。“赫本形象”的优雅简约也撼动了整个世界。纪梵希称:“她不仅改变了女性穿着的方式,更永远改变了她们的自我形象,扩展了美的定义。”晚年的奥黛丽作为联合国亲善大使获得了琼·赫肖尔特人道主义奖。在奥黛丽弥留之际,特蕾莎修女甚至彻夜为她祈祷。奥黛丽逝世后,美国前总统里根称其为“一位真正伟大的人,人们将会十分想念她”。
卡洛琳·琼斯著的《灵魂深处的优雅(奥黛丽·赫本传)(精)》,是奥黛丽·赫本基金会授权传记。赫本儿子看过本书之后,感动落泪。本书于2016年获得“惠特布莱德图书奖”。
20世纪中叶,好莱坞黄金时期的众多电影明星中,没有人能与奥黛丽·赫本所诠释的现代风格相媲美。她超脱世俗、与众不同,她拒绝被贴上简单的标签。奥黛丽的魅力就好比蒙娜丽莎的微笑,你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在她安静的外表下是惊人的毅力,以及她那低调内敛、毫无矫饰的优雅。
不管现在还是未来,人们永远被奥黛丽·赫本展现的天赋所折服。她的衣橱出奇地简单,一件小黑裙、一件白色轻纱上衣和一身雅致的套装。她的服装不一定都是最新款,但永远都是最合适的。
大街上的每一个人都在模仿奥黛丽,模仿她的发型、她的一颦一笑、她的言谈举止。每个人都想成为翻版的奥黛丽·赫本,她所创造的远远不只是一个电影形象,她成了优雅的化身。
蒙娜丽莎的微笑
“我对服饰的热爱变成了一种陋习,但它们的确是我体内的热情。”
1954年奥黛丽·赫本在《龙凤配》的片场向记者如是吐露。
20世纪中期是好莱坞的黄金时期,没有哪个年代的电影像这一时期塑造出如此多的经久不衰的时尚女主角。在这一时期的众多电影明星中,没有人能与英国女演员奥黛丽·赫本所诠释的现代风格相媲美。赫本因患癌症辞世,但她作为电影界、时尚界的偶像标杆地位仍继续享誉全球。事实上,“赫本”这个名字已成为一个被广泛认同的英语词语,它成为能唤起人们特殊记忆的代名词。时尚的赶潮儿频频用诸如“那太赫本了”这样的表达来描述一款独具韵味的小黑裙、七分裤或百褶裙。与此同时,赫本呈现的荧幕形象是一位优雅的不失天真烂漫的少女,虽然阅历丰富、见多识广但不失古灵精怪,她超脱世俗、与众不同,她拒绝被贴上简单的标签。正如她的导演朋友彼得·博格丹诺维奇所说:“奥黛丽的魅力就好比蒙娜丽莎的微笑。你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赫本在公众视野穿行六十载,不管是作为好莱坞明星还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特使,她向来是优雅的化身。不管身着纪梵希设计的晚礼服还是随意搭配独具赫本特色的七分裤、高领衫、平底芭蕾舞鞋,她看上去总是一如既往地完美无瑕。英国近期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尽管奥黛丽·赫本人生最绚烂的时期已经过去六十年了,但她仍然是最受英国人喜爱的时尚偶像。
在如今这个年代,人们频繁且随意地给那些一夜成名的人士冠以“时尚偶像”的标签,然而这个称谓早已丢失了它原有的影响力,但赫本却时刻提醒着人们这个词的真正含义。娴静、现代,在保留其典型女性美的同时敢于探索具有更多男性特质的服饰。关于时尚,这位非科班出身的巨星的影响力经久不衰、难以模仿和超越。她那昂扬的面庞努力融合纯粹、舒适和优雅,创造出一个永恒的反欧式老练世故的形象,而这些品质恰恰是源于她性格中的一部分。奥黛丽的儿子西恩·赫本·费勒这样解释:“她的风格是内在美的外延,这种美因生活的自律、对他人的尊重以及对人性的希望变得更具有说服力。”
1929年5月4日,奥黛丽在比利时出生。她幸免于二战的杀戮,在战争阴影中艰苦成长,恰逢经济高速增长,她又重拾乐观主义精神。和平时期的奋力拼搏和无边的野心对她日后的影响不可估量。
在后冲突的欧洲,尤其对女人而言,生活方式变化迅猛。多亏了战争,女人们在工作上获得了更多的独立,外出工作的女性在数量上较以往也明显增多。这种更加强烈的自由意识不由分说地也在时尚界刮起一阵旋风,奥黛丽的标志性装扮自然是这个活力四射时代的产品和象征。她的风格完美地展示了男孩的俏皮与女性的柔美、独立与性感的兼容并蓄。王薇拉曾说:“奥黛丽是第一位现代女性。服饰与她的灵魂和思想相互映照,要去协调好这三者,她冒着很大的风险。”
P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