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为著名作家鲁迅先生的经典作品,描写了故乡的自然风物和作者童年生活中的人和事,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全书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野草》共收入23篇散文诗,写于1924—1926年。作品以隐晦的象征表达了一个启蒙思想家在白色恐怖下孤军奋战的孤寂、迷茫与疑惧,同时表达出对“糊里糊涂生、乱七八糟死”的民众的失望与希望之情。
| 书名 | 朝花夕拾(足本)/全悦读书系 |
| 分类 | |
| 作者 | 鲁迅 |
| 出版社 | 安徽文艺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朝花夕拾》为著名作家鲁迅先生的经典作品,描写了故乡的自然风物和作者童年生活中的人和事,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全书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野草》共收入23篇散文诗,写于1924—1926年。作品以隐晦的象征表达了一个启蒙思想家在白色恐怖下孤军奋战的孤寂、迷茫与疑惧,同时表达出对“糊里糊涂生、乱七八糟死”的民众的失望与希望之情。 内容推荐 《朝花夕拾》的作者鲁迅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以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生动地叙写了自已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经历,抒发了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 目录 朝花夕拾 小引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后记 野草 秋夜 影的告别 求乞者 我的失恋 复仇(其一) 复仇(其二) 希望 雪 风筝 好的故事 过客 狗的驳诘 死火 失掉的好地狱 墓碣文 颓败线的颤动 立论 死后 这样的战士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腊叶 淡淡的血痕中 一觉 题辞 杂文精选 《坟》之题记 我之节烈观 春末闲谈 寡妇主义 论雷峰塔的倒掉 《热风》题记 事实胜于雄辩 所谓“国学” 对于批评家的希望 即小见大 《呐喊》自序 《华盖集》题记 论辩的魂灵 战士和苍蝇 这个与那个 杂感 长城 我观北大 “公理”的把戏 华盖集续编之小引 古书与白话 谈皇帝 可惨与可笑 纪念刘和珍君 新的蔷薇 记谈话 《阿Q正传》的成因 黄花节的杂感 关于《三藏取经记》等 革命时代的文学——四月八日在黄埔军官学校讲 反“漫谈” 文艺和革命 拟豫言 无声的中国——二月十六日在香港 青年会讲 文学和出汗 我和《语丝》的始终 《二心集》序言 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 上海文艺之一瞥——八月十二日在社会科学研究会讲 宣传与做戏 “友邦惊诧”论 《南腔北调集》题记 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致《文学月报》编辑的一封信 为了忘却的记念 谈金圣叹 沙 世故三昧 捣鬼心传 观斗 电的利弊 最艺术的国家 言论自由的界限 叶紫作《丰收》序 王化 答杨邨人先生公开信的公开信 爬和撞 从帮忙到扯淡 北人与南人 玩具 趋时和复古 骂杀与捧杀 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 拿来主义 从孩子的照相说起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病后杂谈 在现代中国的孑L夫子 再论“文人相轻” 我要骗人 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 死 女吊 半夏小集 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 无题 小杂感 自言自语 现代史 说胡须 杂忆 拿破仑与隋那 在钟楼上 牺牲谟 夜颂 “这也是生活” 夏三虫 喝茶 秋夜纪游 随感录二十五 随感录三十三 随感录三十五 随感录三十六 随感录三十七 随感录三十八 随感录三十九 随感录四十 随感录四十一 随感录四十二 随感录四十三 随感录四十七 随感录四十八 随感录四十九 随感录五十三 随感录五十四 随感录五十六 “来了” 随感录五十七 现在的屠杀者 随感录五十八 人心很古 随感录五十九 “圣武” 随感录六十一 不满 随感录六十二 恨恨而死 随感录六十三 “与幼者” 随感录六十四 有无相通 随感录六十五 暴君的臣民 随感录六十六 生命的路 智识即罪恶 估《学衡》 “以震其艰深” 为“俄国歌剧团” 真题阅读与训练 参考答案 试读章节 阿长与《山海经》 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都这样称呼她,似乎略带些客气的意思。只有祖母叫她阿长。我平时叫她“阿妈”,连“长”字也不带;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我们那里没有姓长的;她生得黄胖而矮,“长”也不是形容词。又不是她的名字,记得她自己说过,她的名字是叫作什么姑娘的。什么姑娘,我现在已经忘却了,总之不是长姑娘;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记得她也曾告诉过我这个名称的来历:先前的先前,我家有一个女工,身材生得很高大,这就是真阿长。后来她回去了,我那什么姑娘才来补她的缺,然而大家因为叫惯了,没有再改口,于是她从此也就成为长妈妈了。 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地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长妈妈生得那么胖,一定很怕热罢?晚上的睡相,怕不见得很好罢?……” 母亲听到我多回诉苦之后,曾经这样地问过她。我也知道这意思是要她多给我一些空席。她不开口。但到夜里,我热得醒来的时候,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一个“大”字,一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我想,这实在是无法可想了。 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这些规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一年中最高兴的时节,自然要数除夕了。辞岁之后,从长辈得到压岁钱,红纸包着,放在枕边,只要过一宵,便可以随意使用。睡在枕上,看着红包,想到明天买来的小鼓,刀枪,泥人,糖菩萨……然而她进来,又将一个福橘放在床头了。 “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溜溜……” 梦里也记得元旦的,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我忽而记得了—— “阿妈,恭喜……” “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 她教给我的道理还很多,例如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此外,现在大抵忘却了,只有元旦的古怪仪式记得最清楚。总之:都是些烦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她常常对我讲“长毛”。她之所谓“长毛”者,不但洪秀全军,似乎连后来一切土匪强盗都在内,但除却革命党,因为那时还没有。她说的长毛非常可怕,他们的话就听不懂。她说先前长毛进城的时候,我家全都逃到海边去了,只留一个门房和年老的煮饭老妈子看家。后来长毛果然进门来了,那老妈子便叫他们“大王”——据说对长毛就应该这样叫——诉说自己的饥饿。长毛笑道:“那么,这东西就给你吃了罢!”将一个圆圆的东西掷了过来,还带着一条小辫子,正是那门房的头。煮饭老妈子从此就骇破了胆,后来一提起,还是立刻面如土色,自己轻轻地拍着胸脯道:“阿呀,骇死我了,骇死我了……” 我那时似乎倒并不怕,因为我觉得这些事和我毫不相干的,我不是一个门房。但她大概也即觉到了,说道:“像你似的小孩子,长毛也要掳的,掳去做小长毛。还有好看的姑娘,也要掳。” “那么,你是不要紧的。”我以为她一定最安全了,既不做门房,又不是小孩子,也生得不好看,况且颈子上还有许多灸疮疤。 “哪里的话?!”她严肃地说,“我们就没有用处?我们也要被掳去。城外有兵来攻的时候,长毛就叫我们脱下裤子,一排一排地站在城墙上,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来;再要放,就炸了!” 这实在是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惊异。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极严重地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更不怕炮炸,我惧惮她什么呢!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 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哪里了。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卖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P7-9 序言 鲁迅(1881—1936年),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可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其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人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编有《鲁迅全集》。其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的以回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生活为主的散文集,共收入10篇散文,写于1926年6月至11月间,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1927年5月编订成书时,改名为《朝花夕拾》。《朝花夕拾》题目意义:“早晨的花晚上拾起”,意即“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意思。据鲁迅说:“《朝花夕拾》的文章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朝花夕拾》是关于鲁迅生平史实的第一手资料,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早年鲁迅的完整形象。 《野草》共收入23篇散文诗,写于1924—1926年。作品以隐晦的象征表达了一个启蒙思想家在白色恐怖下孤军奋战的孤寂、迷茫与疑惧,同时表达出对“糊里糊涂生、乱七八糟死”的民众的失望与希望之情。此作品区别于鲁迅其他作品的最大特征是隐含着深邃的哲理性,包含了鲁迅的全部哲学。 编者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