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的父辈在解放战争中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王太和主编的这本《我的父辈在解放战争中》共收录近35位我军高级将领后人讲述父辈亲历解放战争中的艰苦岁月和故事,选取人物从高级指挥员到基层干部,具有一定代表性,充分反映中共高层战略上的运筹帷幄,指挥员战斗上灵活机动克敌制胜,战斗人员奋勇牺牲的精神,以及人民群众的大力广泛支援,最终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胜利、伟大人民战争的胜利。

内容推荐

王太和主编的这本《我的父辈在解放战争中》由35位解放战争将领的后辈倾力编撰。他们出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跟随父母南征北战,在枪林弹雨中成长,耳闻目睹许多历史细节。他们用心追忆所闻所记,讲述父辈的感人故事,饱含着对父辈、对那段历史的敬意与缅怀。

目录

朱德总司令在解放战争中的历史贡献

滕代远与粟裕的“七战七捷”的前三次作战

王维舟战斗在重庆与保卫延安

解放战争初期黄克诚在东北的战斗与战略思考

张云逸在淮海决战的日子里

伍修权在东北为创建空军和发展军工生产而努力

王宏坤在解放战争中的征战历程

邓华从东北战场到解放海南岛

李天佑与四平和天津攻坚战

杨至成与东北战场的后勤保障工作

杨得志在解放战争中转战华北、西北

宋时轮在解放战争中

“孟良崮上鬼神嚎,七十四师无地逃”——原华东野战军参谋长陈士榘在孟良崮战役中

陈奇涵从冀热辽到东北的战斗足迹

贺炳炎率西北野战军一纵参加宜川瓦子街战役

彭绍辉太原战役酣战牛驼寨

王宗槐从华北到西北的征战历程

奇军奋战鄂陕 恪尽偏师之功——我的父亲刘金轩解放战争中在陕南的战斗

孙毅战斗在冀中大地

解放战争中李天焕参与指挥的几次战役

旷伏兆转战晋察冀

余立金与华东军事政治大学

陈先瑞第三次进陕南

周玉成战斗在解放战争后勤保障战线上

胡奇才亲历的塔山阻击战

王诚汉孟良崮大捷建奇功

王耀南指挥爆破临汾城

甘思和参加指挥围困永年城的战斗

白辛夫在解放战争后勤供给工作中的二三事

“誓与黑山共存亡”——刘子云率部参加辽沈战役

苏进转战东北、华北战场

豫西伏牛山的“牵牛战”——李懋之参与指挥歼敌李铁军部

赵东寰与抚顺解放之战

符先辉从晋东南到陕南和川北的战斗足迹

鲁瑞林转战山西、西北和西南

后记

试读章节

7月1日,新四军华中军区在江苏淮安文庙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25周年和欢迎滕代远副参谋长大会。张鼎丞、邓子恢、粟裕、谭震林等出席大会,并在会上讲话。随后,滕代远一行取道高邮、东台前往华中野战军驻地海安与粟裕晤面。

粟裕与我父亲既是湖南同乡,又是湖南省立(常德)第二师范的同学,一见面俩人就有说不完的话,共同回忆起在常德二师闹学潮的往事。他对我父亲的到来十分重视,将老同学等一行人安排在海安尊经阁旁边的红房子下榻。命人给我父亲选配了最好的战马,还配备了一头健壮的骡子,驮运行李文件,还专门配置了一个警卫排,贴身负责警卫工作。

7月7日,粟裕陪同我父亲到华中彭雪枫军政大学参观,适逢该校首届组织会议开幕,他们到会讲话,并与全体代表合影留念。7月8日上午,我父亲在尊经阁红房子听取华中野战军粟裕和陶勇、刘先胜、钟期光、梅嘉生等指战员关于当前战场敌我态势和我军战役部署的汇报。随后,父亲向他们传达了中央军委的要求和战略部署,对当前围歼敌人的计划提出了自己的意见。父亲基本同意他们的意见,补充道:“要在机动作战中打击敌人的薄弱关节点,以围歼作战为重点。”同时提醒同志们:“面对强敌不要怕,也不要着急,要像切西瓜一样,一刀—刀切碎它的躯体。”会后,我父亲又在粟裕司令员及野战军、军分区等领导陪同下,骑马视察了邵伯镇的运河大堤堡垒群,洋桥南北、西寺、大王庙等处的防御工事。

7月10日清晨,父亲在海安出席了华中野战军作战会议。首先,华中军区司令部情报处(代号四中队)将获得的有关情报向与会人员通报。接着,粟裕传达了中共中央关于南线战略计划和先在内线打几个胜仗等一系列指示,他分析了苏中前线敌我态势,提出了作战方案,阐明了战役指导思想和对部队的要求。具体部署是:集中第一、第六两个师共12个团的兵力歼灭中路敌人二个团,第七纵队三个团负责监视东路之敌,第十纵队三个团负责牵制邵伯方向的敌整编二十五师。父亲在发言中指出:“这样一来,我们就集小为大,敌人的优势就演变成劣势,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粟裕表示完全赞同我父亲的意见,说道:“敌人12万人马进攻我们三万多人,是四打一。我们这样一来,还他一个六打一。”散会后,我父亲和粟裕一同回到作战室继续商谈。稍事休息后,粟裕将华野司令部侦察科长严振衡叫到眼前,指着墙上挂着的地图简要地讲了下一步的战斗、各部队的任务以及侦察、通信、警戒等问题后,让他起草作战命令。严振衡顺手拿过一个板凳,坐在桌前集中精力起草关于进攻泰兴、宣家堡之敌的作战命令。不一会儿,命令起草完毕,交给粟司令看。粟裕从头看到尾,没有改一个字,又交给我父亲看。我父亲看完作战命令说:“可以!”随即粟裕在纸上签了,个字:“发!”

当日中午,趁热打铁。华中野战军司令部在海安景家庄(现名太平庄)召开了战斗动员大会,机关司政后营以上干部也都参加了。政治部主任钟期光主持会议。据侦察科长严振衡回忆,会议开始,大家对滕司令表示欢迎,然后,请粟司令讲话。粟司令先讲形势,分析敌情,指出苏中是蒋军进攻重点,全国内战在即,要克服和平麻痹思想……粟司令在动员会上分析了苏中战场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提出了下一步作战的注意事项和具体要求后,请滕代远同志讲话。在热烈的掌声中,滕代远走到台前,简单明快地说:“粟裕同志讲得很好!和平谈判已经破裂,全面内战一触即发。我们要做打大仗、长期打仗的思想准备。首先要把这场反击战打好。苏中部队过去打了很多好仗,希望你们今后多打胜仗,打得国民党、蒋介石找不到北。”7月11日上午10时,我父亲和粟裕、陶勇在如皋西门大校场检阅了一师第三旅彭德清部的驻城部队。嗣后,华中野战军全军投入了紧张有序的备战工作。

P14-15

序言

为了光明的中国

罗海曦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结束。

经历了长期战争苦难的中国人民渴望着建立一个和平安定、民主富强的新中国。中国在结束抗日战争之后,走什么样道路、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的问题,摆在了全体中国人民面前。国家要独立、民族要复兴、经济要恢复、人民要解放,这些成了中国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抗日根据地建立了民主政权,实现着人民对和平民主的渴求。保卫抗日战争的胜利果实,坚决反对内战,正是中国人民以至国际上多数国家的共同意愿。中国共产党的和平诚意,不仅表现在毛泽东等党的领袖不顾个人安危于1945年8月28日亲赴重庆进行谈判;还表现在令挺进华南的八路军抗日游击支队,即由延安出发仅仅用时十个月行军歼击日本侵略军后到达广东韶关南雄的三五九旅,于8月29日返回长江以北。

然而,国民党蒋介石集团逆历史潮流而动,无视人民的诉求,加速集结兵力,妄图攫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果实,把内战再次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他们在“和谈”之际,已经对各抗日民主根据地展开全面进攻了。更有甚者,就在“双十协定”签订后不足半年时间,即对八路军新四军中原军区、华东军区、晋察冀与晋绥和东北地区进行全面进攻。经过十四年抗日战争的人民深深地懂得,“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深深地懂得只有坚决的自卫战争,才能维护抗战的胜利果实。

在党中央的统一指挥下,这支来自人民,属于人民,为人民和民族利益而战斗的人民军队,奋勇作战,先后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展开战略反攻和战略进攻,并以摧枯拉朽的凌厉攻势,把胜利的红旗插向全中国。

这是人民军队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的胜利昭示人们:

人心的向背,是关乎战争胜负的基本条件。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是战胜敌人的基本前提。孙子兵法中说,胜者之战,民也。这就是说,胜利的取得,需要动员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反革命打不破我们,我们却要打破反革命。在革命政府的周围团结起干百万群众来,发展我们的革命战争,我们就能消灭一切反革命,我们就能夺取全中国。”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战胜敌人的根本保证。

把力量对比的优势,发展为战争的胜势,并将其引向最后的胜利,不可或缺的是指挥员所具有的睿智、坚毅、果敢、缜密和杰出的指挥才能,以及指挥员之间的相互信任与支持。毛泽东指出,“战争胜负,主要地决定于作战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自然诸条件,这是没有问题的。然而不仅仅如此,还决定于作战双方主观指导的能力。军事家不能超过物质条件许可的范围外企图战争的胜利,然而军事家可以而且必须在物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争取战争的胜利。军事家活动的舞台建筑在客观物质条件的上面,然而军事家凭着这个舞台,却可以导演出许多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活剧来。”中国共产党内以毛泽东、朱德等为代表的卓越军事家和一大批杰出的指挥员能够运用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把战争导向最后的胜利。

人民军队为赢得战争的胜利而奋勇向前、英勇牺牲,值得我们永远铭记。正如毛泽东指出的,“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所有参加这个军队的人,都具有自觉的纪律;他们不是为着少数人的或狭隘集团的私利,而是为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着全民族的利益,而结合,而战斗的。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的宗旨。”为人民利益而战是胜利的前提,捍卫人民利益是军队的根本任务。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广大指战员为了,人民、为了胜利,以钢铁般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牺牲精神,前仆后继、不屈不挠,面对数倍于己、貌似强大的敌人,功而取之、战而胜之,用血肉之躯铸就了历史的丰碑。

当一支军队、一场战争能够做到“应天时、获地利、得人和”,那么胜利就必然来临了。

这本书,由解放战争亲历者的后辈们倾力编撰,他们用心写下所闻所记父辈们的故事,记录着中国人民的这一壮举,使其精神能够得以延续、发扬光大,用以激励每一个为理想而奋斗的人。

后记

2017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为了纪念这件历史性的大事,由35位解放战争将领的后辈们共同编写的《我的父辈在解放战争中》一书,经过不懈的努力,付梓出版了。

我们编写本书的目的,其一是抢救军史、挖掘资料。本书的作者大多已年逾七旬,他们出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跟随父母南征北战,在枪林弹雨中成长,耳闻目睹了解放战争的全过程,对这段历史比较清楚。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不顾年高体弱,以饱满的热情投入编写,亲自收集资料,字斟句酌撰稿,饱含着对父辈、对那段历史的尊重与缅怀。在此,谨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其二是为了使广大读者和青少年更好地学习这段历史。解放战争是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人民战争,通过三年奋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追求正义的事业,结束了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和剥削人民的百年历史,使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中华民族从此以独立自主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时,中国人民的胜利也鼓舞着世界被压迫国家和民族争取独立和解放的正义事业。

本书的编辑和出版,我们要感谢许多解放战争时期参战的老战士和那个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同志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和帮助,当年参加和指挥战役、战斗的老将军们的秘书、警卫人员还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并提供重要资料。编委会的同志们精心组织、周密策划,中共党史出版社的编辑们也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另外,还要特别感谢深圳市宝安区职业训练局(城市学院)的同志们、中鼎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及总经理包振彬先生对本书出版给予的大力支持。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时间仓促,本书难免会有纰漏之处,盼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修改。汗水滴笔端,凝史照后人。如果本书能给读者以一些新的认识和启迪,编者亦当感到十分欣慰。

王太和

2017年7月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6: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