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藉提问,表达自己的同情
我们身边有许多人渴望得到宽慰,有可能是失业的朋友,有可能是身患绝症的同事,有可能是正在经历婚变的大学同学,有可能是患重病的亲人,等等。面对这些正在经历伤痛的人,我们能帮什么忙呢?对我们而言,目击他人的伤痛与不安,是一件异常痛苦的事情,我们经常会想办法解决它,或者采取某些行动减轻它。然而,有的人不懂得如何宽慰对方,或者为了避免说错话,而选择什么都不说,错失了表达关心的机会。,
其实,当朋友需要支持,或者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首先应该尽可能地用言语去宽慰对方,或者付诸一定的实际行动,帮助他们度过最伤痛的日子。这不仅是一种友善的行为,也会令对方心存感激,继而使彼此之间的关系更为亲密。
美国有一个女孩名叫莉莉,因车祸而被压在车轮底下,此刻被撞翻的油罐正在她四周呼啸燃烧。消防队员大卫见状,奋勇冲上前去抱住了莉莉。又痛又怕的莉莉不停地嚷:“我害怕,别离开我!”大卫听罢强忍住灼伤,搂住她安慰道:“你放心,我发誓,绝不离开你,我们生死都在一起!”当其他消防队员用水笼头冲扫时,莉莉已神志不清,大卫禁不住大声同她“聊”了起来:“莉莉,你爱看什么电视节目?”“你喜欢马吗?等我们出去以后,我保证带你去骑我女儿的马!”奄奄一息的女孩喃喃道:“我要是出不去了,告诉妈妈我爱她。”大卫却安慰她:“你要亲口告诉妈妈你爱她,我保证过不离开你的,现在,你也该保证不离开我!”经过40分钟的抢救,由于大卫不停地说着各种分散对方痛楚的话,使莉莉的心灵得到安慰,受到激励的小姑娘终于获救了。最后,内心充满感激的莉莉与大卫成为了忘年交。
大卫那唇齿相依的伴随和巧妙提问的宽慰语言,使莉莉的心灵得到安慰,内心受到激励的她与死神作最后的抗争,最终赢得生命。有人说,宽慰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在那危急关头,大卫的宽慰之语成为了莉莉生的希望,那话语里给予了慰藉与鼓舞。宽慰的话语可以平息他人的创伤,而在这个案例中还起到了起死回生的作用。
一个因丧妻而患严重忧郁症的老年男子,对任何人的安慰都十分反感。一日,一个老朋友登门造访,全然不提病情、疗法之类,只是问:“不知是否想过,假如你先去世,而尊夫人还继续活着,那会是怎样一种情形呢?”这位男子脱口便道:“噢,那对她来说太可怕了,她该会遭到多么巨大的痛苦啊!”那老朋友听罢便继续开导:“你看,现在她却没有这个痛苦,那是因为您的安然无恙才使她免除了痛苦,所以,现在你必须尽一份义务,付出一点代价,那就是以继续健康地活下去的决心,为你心爱的人免除痛苦,这代价是值得的!”
短短一席话,让那老人豁然开朗,同时,也令老人心中充满感激。人生在世,总会遭遇到诸多不幸,当我们健康幸福地生活着的时候,也不要忽视了身边朋友、同事以及亲人的伤痛,适时为他们送上亲切的宽慰之语,令他们心里充满感激。若他日我们有了什么困难,他们也不会袖手旁观的,这就是人情所在。
适时适宜的宽慰之语,无疑会成为抚平对方心灵伤痛的一剂良药。下面我们就介绍几种合适的宽慰言语。
1、同病相怜的宽慰之语
共同的话题是相通的纽带。宽慰对方的时候,如果能把自己曾经或者类似的遭遇说出来,就很容易产生“同病相怜”的效果了。比如,“去年,我也曾遇到过你这样的情形,当时我咬牙一挺就过去了,相信你也能行的。”
2、醒慰之言
对于一些深陷痛苦的人来说,一般的宽慰之语不能起到效果。这时候,如果能够触及根本,促使对方从伤痛中幡然醒悟,就可以收到宽慰之效。比如,“听着,小王,我年纪比你大多了,懂得人生的真理,那就是不要为你不能改变的东西而哭泣。”
3、诙谐宽慰
有时候,宽慰语言并不是一本正经地表达某种同情,它也可以诙谐一点,这样所表达出来的效果会更贴切。比如,安慰失恋的朋友,可以这样说:“你是失去一棵大树,却换来了一片森林呀。”
P31-33
上篇 一切从提问开始
第1章 提问能力——你质疑过世界吗
不断叩问是探索真理的步
问题诞生创意,从而改变世界
提问就是推陈出新的能力
成功始于善提问
如何通过提问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2章 提问意识——埋下问题的种子
孩提时代,就应敢于提问
把握方向,拥有自己的主见
敢于批判,不做随声附和的跟屁虫
没有问题,那就绞尽脑汁提问
相信自己,大胆证明自己
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
第3章 提问心理——对方愿意回答的问题
慰藉提问,表达自己的同情
激发兴趣,唤起对方的关注点
言语暗示,打消对方的疑虑
制造疑问,促使对方乐意效劳
问寒问暖,拉近彼此的距离
适时反馈,让对方感到被重视
第4章 提问样式——问到对方的心坎里
选择提问,引导对方作出肯定回答
连续提问,迫使对方无话可藏
层层提问,从而获得自己所需
试探提问,找准彼此之间的一致面
间接提问,善于寻找话题中的答案
第5章 提问分寸——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
微笑提问,使对方放下戒心
适时提问,让对方愉快地聊下去
引导提问,让对方谈得意的事情
请教提问,将优越感给对方
请勿追问,别给对方太大压力
第6章 提问雷区——错误提问要不得
不问隐私,尊重对方的私人生活
不问禁忌,保持适宜的社交距离
不谈是非,否则会让对方感觉你不可信
不问苦衷,谁都有痛苦的回忆
不问短处,对方的软肋是禁区
中篇 提问专家的修炼册
第7章 提问准备——以备不时之需
提问之前作好准备
好问题需要巧妙设计
作好深入交谈的提问准备
问始于听,好问题来源于倾听的准备
细心观察,了解对方的心理
第8章 提问铺垫——先听后问更恰当
仔细倾听,诱导对方多说
你的倾听是对他人高的恭维
在倾听中洞悉对方的真实心理
在倾听中探知对方的在意点
在倾听中读懂对方的肢体语言
别说得太多,谨慎暴露信息
商务沟通中的倾听技巧
第9章 提问反馈——学会答话的技巧
沟通中巧妙的应答技巧
回答时表达理解之情,制造共鸣
回答时态度诚恳,博得对方好感
用事实说话,应答有理有据
反问,将问题还给对方
有问不一定答,寥寥数语即可
对不想回答的问题,巧妙拒绝
尖锐问题,应答须慎重
第10章 提问技巧——问出对方的真心话
巧妙提问,千个发问不如妙问
恰当提问,问对问题很重要
同理提问,请站在对方的角度
含糊提问,让对方猜不透问题的实质
心理提问,学会理解对方
诱导提问,故意吐露秘密赢得信任
第11章 提问类型——多种角度剖析对方
灵巧设问,启发对方有效思考
适时反问,强调自己的观点
互动提问,令人不想回答都难
激将提问,激发对方自己的欲望
变换提问,熟练运用多种类型
第12章 提问艺术——让对方说得更多
令人愉悦的提问,促进彼此关系的融洽
真诚简洁的提问,了解对方更多的信息
充满热忱的提问,让对方乐意与你交谈
积有效的提问,打开内向者的心扉
营造气氛的提问,搭建双方沟通的桥梁
下篇 永远不要停止提问
第13章 面试提问——做一个慧眼识才的HR
电话面试,只言片语中了解对方
“九式”提问,寻找合适的员工
聊天提问,营造出轻松氛围
面试中应聘者如何提问
有效提问,更多地了解应聘者
第14章 社交提问——成为左右逢源的交际家
好奇提问,激发对方迫切的欲望
赞美提问,让对方心花怒放
攻心提问,问对方想说的
风趣提问,渲染快乐氛围
化解提问,巧妙帮对方打圆场
第15章 销售提问——一个营销大王的攻心计
花式提问,客户正在想什么
循序提问,客户的需求是什么
电话提问,如何向客户传递信息
技巧提问,如何满足客户的需求
具体而问,如何对症
第16章 谈判提问——引导谈判顺利的捷径
目标提问,问题围绕主体内容展开
规则提问,表现出恰当的谈判礼仪
破局提问,适时化解对手的敌意 224“六式”提问,牢牢掌握谈判的主导权
说服提问,先说理再打动对方
第17章 情感提问——用问题敲开爱情的大门
别过分计较将提问变审问
将每天的询问幻化为一种鼓励
如何提问会越吵越爱
美好的爱情需要适时贴心的问候
喋喋不休的追问令人厌烦
探询对方的兴趣爱好并全力支持
第18章 职场提问——把握自己选择的权利
清楚提问,让对方更好回答
递进提问,由浅入深更容易得到答案
迂回提问,让下属感到被信任
建议提问,巧妙向领导进谏
多听少问,在领导面前言多必失
定性提问,摸准领导脾气再问
第19章 课堂提问——因材施教的教学艺术
精准提问,有些问题不要问
课堂提问,问出“精彩”来
精心提问,促使学生更爱学习
提问“八法”,使教学效率事半功倍
巧设妙问,营造高质量的课堂
参考文献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都主张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却尴尬地发现自己反而问不出问题了,甚至认为“提问”已经伴随着学生时代成为过去式了。事实上,随着我们步入社会,进入职场,提问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人生旅途,提问无处不在。职场中,领导的重要特质就是善于提问,让下属不仅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而反过来,下属也要擅长提出具体有效的问题,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社交中,在与朋友交往时也需要掌握提问题的火候,要做到不轻不重,不偏不倚。而对陌生人,提问更需要小心谨慎,以免因不恰当的提问得罪对方。生活中,对父母、爱人提问也需要技巧,以营造出家里温馨的气氛。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也重在提问,好的问题才能够从孩子口中获得好的答案。
当然,提问除了存在于各种各样的场合之中,还存在于一些特定的职业中。面试官最擅长的就是提问,从不同的问题之中可以快速地了解一个人的真实情况;老师使用最多的教学技巧也是提问,问得恰到好处,可以顺势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记者通常是由一句提问开始的,好的问题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准备,且须作好紧急预案的准备。
苏格拉底说:“其实我一无所知,我只是善于提问而已。”既然提问是重要的,那么如何提问则成为至关重要的环节。好的提问,往往是善于攻心的提问。毕竟,一个巴掌拍不响,即便被提问者纵然满腹经纶,但如果提问不到位,那提问者也只能空手而回。提问方式有很多种,或旁敲侧击,或模糊提问,或间接提问,或递进式提问,通过各种方式,引出对方的妙语高论,这才是成功的提问。
提问不同,人生便不一样,因为提出问题比给出答案更重要。本书从提问意识、提问能力、提问技巧入手,分析提问与心理之间紧密的关系,总结出各种富有艺术性的提问来提高沟通效率,从而令我们提升自身影响力。
编著者
2017年1月
问道于盲,不得指引;盲人摸象,一样是不得要领。沟通是否有效,在于提问是否到位。掌握提问的艺术,才能获得堪称艺术的答案。
不管你是想获得职场的升职加薪、赢得客户的信任,还是希望通过一句提问就备受瞩目,杨宏碧编著的这本《心理学与提问技巧》都是你全方面的实用宝典,大量的真实案例、到位的提问技巧会使你受益终身。
杨宏碧编著的《心理学与提问技巧》是一本兼具实用性和科学性的提问技巧书,教你如何通过富有技巧性的提问来提高沟通效率、加速沟通进程、提升自身影响力。快速签订合同、立即获得客户的信任、迅速赢得交谈对象的好感、保持良好人际关系……学会提问,你的人生将大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