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广大诗歌爱好者来说,一本《千家诗》(谢枋得编)在手,就可以初步领略到中国诗歌的丰富多彩。但诗歌毕竟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产物,现代人要想无障碍地自由畅读还是有些难度的。为此,张凌翔解译了这本《千家诗全鉴》,以方便大家深入理解《千家诗》中经典诗篇的内涵。
除诗歌原文外,本书还有注释、译文和赏析三个板块。注释部分对诗歌当中的重点字词做了详尽的解释;译文部分本着通俗易懂的原则,采用了直译的方法,虽然有悖于诗歌的唯美性,却也保证了忠实于原著,便于读者理解诗意和思维拓展;赏析部分则力求突出重点,从整体上概括诗歌的主题思想、语言风格和所要表达的情感内涵。
对于现代人来说,闲暇时品读一些古代先贤的杰作,是一种美好的精神享受。阅读本书,不仅可以让我们对《千家诗》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有更深入的了解,还可以陶冶道德情操,提升人生品位,为焦躁的心灵指引道路,为漂泊的情感提供码头,更能为失落的人生撑起一片纯净的精神家园。
中国是一个诗歌历史十分悠久的国度,谢枋得编的《千家诗》作为一本影响广泛、流传百年的优秀诗歌选集,其地位早已不言而喻。前人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说法,同样适用于《千家诗》。为了让大家更加深入地领悟这些经典诗篇的不朽魅力,我们选编了这本《千家诗全鉴(珍藏版)》。希望通过对诗歌思想内容的深刻解析,培养我们对诗歌意境美的感知能力,帮助我们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激发内心美好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
本书由张凌翔解译。
春晓①
孟浩然②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③。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
①春晓:春天的早晨。②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早年隐居鹿门山。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患疽卒。曾游历东南各地,诗与王维齐名,称为“王孟”。其诗清淡,长于写景,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诗的人,以五言为主要形式,多反映隐逸生活。作品有《孟浩然集》。③闻:听到。
【译文】
在春天睡个好觉,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醒来发现,到处都是鸟儿的啼叫声。夜里听到风吹雨打的声音,不知会有多少花朵被吹落在地。
【赏析】
这是一首惜春的诗。诗人抓住春晨生活的一刹那,描述了生活的真趣,抒发了对烂漫春光的喜爱。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在睡意蒙咙中听到百鸟的鸣叫声,才发现不知何时天已经放亮,“不觉”二字巧妙地写出了春眠的甜美和惬意;后两句写诗人醒后的回忆,想起昨夜的狂风骤雨,不知打落了多少花朵,充满了无限惋惜之情。
诗人用话语点缀入诗,不假雕琢,不尚工巧,语言精练自然,明白如话,音韵和谐有序,意境清丽优美。虽然全诗只有短短的二十几个字,但写得有情有景,诗意盎然。
访袁拾遗不遇
孟浩然洛阳访才子①,江岭作流人②。闻说梅花早③,何如北地春。
【注释】
①才子:古代有才华的人,这里指袁拾遗。②流人:被流放的人,这里指袁拾遗。③梅花早:梅花早开。
【译文】
我到洛阳拜访一位叫袁拾遗的才子,他却获罪流放到大庾岭。听说那里的梅花开得很早,但怎么比得上故乡洛阳的春色呢。
【赏析】
这是一首精练而含蓄的小诗。诗人前去拜访朋友,没想到朋友却被流放到了江岭。所以诗中包含了相当复杂的情绪,既有不平,也有伤感;感情深沉,却含而不露。
诗的前两句直接写自己寻访友人不遇,交代了朋友的去处;后两句写岭南与洛阳的气候不同,从侧面抒写了自己的心情。
全诗贯穿着两个对比:首先是诗人朋友流放前后的对比,由“才子”变成了“流人”;接着是岭南与洛阳气候的对比,写岭外的“梅花”不如洛阳的春色。通过这两个对比,诗人表达了对这位颇有才气的朋友所遭遇不幸的深切同情,伤感的情绪也更加浓厚。
送郭司仓①。
王昌龄②
映门淮水绿③,留骑主人心④。
明月随良掾⑤,春潮夜夜深。
【注释】
①司仓:指管理粮食的官吏。②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进士及第后,历任秘书省校书郎、汜水尉、江宁丞、龙标尉。安史乱时,避乱江淮,准备折返江宁时,被濠州刺史间丘晓忌杀。他是开元、天宝时期的杰出诗人,时称“诗家夫子王江宁”。他的诗题材广泛,边塞军旅、宫怨闺怨、赠别离情都有佳作。诗风俊爽婉丽、雄厚自然。擅长七绝,后人赞为“神品”。有《王昌龄诗集》。③淮水:即淮河,发源于河南桐柏山,流经安徽、江苏,最后注入长江。④留骑:挽留坐骑,这里是留客的意思。⑤良掾(yuan):好官,这里指郭司仓。掾是古代府、州、县属官的通称。
【译文】
门上映出了碧绿清澈的淮河水流,我再三挽留即将远去的友人郭司仓。愿你的官运如皎月一般步步高升,而我对你的挂念也会像春潮一样夜夜高涨。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送别自己好友时所作,写出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感情,感情表达得十分细致。王昌龄的绝句以俊逸含蓄著称,这首诗便集中反映了他的这一特色。
诗的前两句写了诗人为友人饯别时的环境和对友人的再三挽留;后两句写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和别后的深切思念。最后一句与第一句遥相呼应,把送别的不舍之情推向了高潮,淮水之绿和春潮之深既是写自然之景,同时也是诗人心情的写照。
P2-5
《千家诗》是我国古代教育孩童的启蒙读物,它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百、千”,同是蒙学中流传最广的读本。《千家诗》自成书以来,就因为其通俗易懂、易于传诵等特点而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无论是私塾学子还是野叟村妇,都能随口吟出其中的几首诗来,受益者多如恒河沙数。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如今,人们的语言习惯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千家诗》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儿童启蒙读物,转而拥有了更广大的读者群体。人们可以通过阅读《千家诗》,由浅入深地步入璀璨的古典诗歌宝库,领略我国诗歌艺术的永恒魅力。
《千家诗》总共有二百余首诗,分为五绝、七绝、五律和七律,且绝大多数是唐宋两代著名诗人的名作。诗歌的内容涉及山水田园、赠友送别、思乡怀人、吊古伤今、咏物题画、侍宴应制等各个方面。其作者数量也非常之多,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僧侣隐士,无不收揽在内。他们用自己凝练的笔触,营造出变化万千的幽深意境,深刻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现实,所以在民间流传非常广泛。在我国古典诗歌选读本中,《千家诗》和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齐名,并称为诗苑“双璧”。
对广大诗歌爱好者来说,一本《千家诗》在手,就可以初步领略到中国诗歌的丰富多彩。但诗歌毕竟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产物,现代人要想无障碍地自由畅读还是有些难度的。为此,我们编写出这本《千家诗全鉴》,以方便大家深入理解《千家诗》中经典诗篇的内涵。
除诗歌原文外,本书还有注释、译文和赏析三个板块。注释部分对诗歌当中的重点字词做了详尽的解释;译文部分本着通俗易懂的原则,采用了直译的方法,虽然有悖于诗歌的唯美性,却也保证了忠实于原著,便于读者理解诗意和思维拓展;赏析部分则力求突出重点,从整体上概括诗歌的主题思想、语言风格和所要表达的情感内涵。
对于现代人来说,闲暇时品读一些古代先贤的杰作,是一种美好的精神享受。阅读本书,不仅可以让我们对《千家诗》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有更深入的了解,还可以陶冶道德情操,提升人生品位,为焦躁的心灵指引道路,为漂泊的情感提供码头,更能为失落的人生撑起一片纯净的精神家园。
本书平装本自出版以来,广受读者欢迎和喜爱。为满足大家的收藏、馈赠需要,现特以精装形式推出,敬请品鉴。
解译者
2017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