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学范畴丛书》汇聚了蔡锺翔、陈良运、涂光社、袁济喜等诸多知名学者,对中国传统美学范畴作了一次全面深入的研究。作者在遵循基本撰写体例的同时,又有着鲜明的个性与观点,彰显“和而不同”的学术自由精神,融会中西,将中国美学范畴与西方美学与文化相比较,提出了诸多学术锐见。该套丛书的出版,将为中国美学和中国文论史的研究及体系构建打下坚实基础。
本书为韩经太著的《清淡美论辨析/中国美学范畴丛书》。
| 书名 | 清淡美论辨析/中国美学范畴丛书 |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美学 |
| 作者 | 韩经太 |
| 出版社 |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美学范畴丛书》汇聚了蔡锺翔、陈良运、涂光社、袁济喜等诸多知名学者,对中国传统美学范畴作了一次全面深入的研究。作者在遵循基本撰写体例的同时,又有着鲜明的个性与观点,彰显“和而不同”的学术自由精神,融会中西,将中国美学范畴与西方美学与文化相比较,提出了诸多学术锐见。该套丛书的出版,将为中国美学和中国文论史的研究及体系构建打下坚实基础。 本书为韩经太著的《清淡美论辨析/中国美学范畴丛书》。 内容推荐 对于中国古代文艺美学观念的历史发展和古代文化思想体系的历史建构来说,辨“清”“浊”与析“浓”“淡”,本来就不是彼此分异的两种现象,而它们相互交织的思想理论脉络,实际上是以“清”美文化精神为主导从而历史地确认“清淡”之美为理想境界的。正是鉴于这样的基本认识,韩经太著的《清淡美论辨析/中国美学范畴丛书》着重清理并剖析“清”美文化精神之历史展开中的典型现象,在深入探寻上古“清”美文化之发生机制的基础上,进而对中古以来诸如“清峻风骨”“清谈玄学”“淡思浓采”等观念作出辨析,并由此而延伸到对宋人“平淡”美论及宋元以降诗画美学偏执于“逸品”之突出现象的透视。本书选取关键性的美学思想问题为透视点,特别注意中国古典美学范畴与相关思想理论领域的会通现象,希望读者能参照本书所专门提示的“能入能出”的思维方式来观照此间有关问题。 目录 第一章 “清”美文化原论 第一节 “水原”思维与“水镜”原型 第二节 素艳式美感心理与清冷型人格范式 第三节 “清”与“直”的悲剧性结合 第四节 德音“清和”与诗界“清风” 第五节 讨论:“清”美思想的逻辑起点 第二章 汉魏“清峻”风骨 第一节 刘勰“风骨”论的重读与再释 第二节 楚汉风骨,如对文章太史公 第三节 建安风骨,汉魏之际的风气转换 第三章 清谈·淡思·浓采 第一节 清谈:思想、思想者以及言语、言语者 第二节 “淡思浓采”与“淡乎寡味”之间 第三节 “澄怀味象”:以形写形,以色貌色 第四章 宋人“平淡”美论 第一节 平淡:诗学语言学课题与晚唐格调 第二节 “平淡”美经典与陶渊明诗美价值的发现 第三节 “美在咸酸之外” 第四节 “山高水深”与“水月镜花” 第五章 艺业“逸品”理念 第一节 董其昌:大雅平淡,关乎神明 第二节 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 第三节 王渔洋诗论与“清远”诗情画意 第六章 能出能入之思 第一节 始贵能入,终贵能出 第二节 田园生活之绿树,堂筵情调之从容 后记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