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昂着头,挺胸阔步,从容不迫地走向刑台,他是那个时代的一面猎猎旗帜——状元、诗人、丞相、领兵统帅、宁死不屈的抗元英雄。他身上寄托着文人的骄傲与梦想,骨子里却充满了孤独与悲凉……这是孙自筠、孙迅著的《文天祥(华夏精骨最尊贵的天神)/读鉴小说轩》中的文天祥形象。
| 书名 | 文天祥(华夏精骨最尊贵的天神)/读鉴小说轩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孙自筠//孙迅 |
| 出版社 | 华夏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他,昂着头,挺胸阔步,从容不迫地走向刑台,他是那个时代的一面猎猎旗帜——状元、诗人、丞相、领兵统帅、宁死不屈的抗元英雄。他身上寄托着文人的骄傲与梦想,骨子里却充满了孤独与悲凉……这是孙自筠、孙迅著的《文天祥(华夏精骨最尊贵的天神)/读鉴小说轩》中的文天祥形象。 内容推荐 孙自筠、孙迅著的《文天祥(华夏精骨最尊贵的天神)/读鉴小说轩》讲述了蒙元铁骑,朔风般直啸南天,华夏民族被逼到岭南海角崖山之下。主战主和的吵闹声里,朝堂一再南迁。树倒猢狲散、祸来各自飞的俗话,被一个英灵打破了!文天祥,一个被冷落的状元,不计前嫌临危受命,拼却性命挽天河,深知不可为而亦为,天塌地陷一人担。身陷囹圄血胆冲天,长歌传青史,魄惊鬼神正气蔽日,忠愤满乾坤。负主蹈海陆秀夫,昂头北归文天祥,中华赤子的煌煌代表,踏着一路血泊,巍然屹立! 目录 一、黄梅时节蒙蒙雨 二、青草池塘处处蛙 三、智者千虑 四、窈窕淑女 五、临安,临安 六、冒犯天威 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八、风流观音 九、斩断“上帝之鞭” 十、伏阙上书 十一、相逢曾相识 十二、美,杂剧 十三、街谈巷议 十四、冬雪临刑前说:“我要一面镜子” 十五、贾似道出征 十六、汪立信查岗 十七、《九张机》曲难散 十八、时代不幸忠臣幸 十九、木棉庵里故事多 二十、常州!常州! 二十一、谢太后着魔 二十二、抗论皋亭山 二十三、生当为人杰 二十四、万里飘零壮心悲 二十五、煎熬生命 二十六、俯仰不愧天地 二十七、人间天籁 后记 试读章节 一、黄梅时节蒙蒙雨 文天祥选择南宋这个朝代投胎人间,真不值! 南宋,是我国历史上最懦弱最屈辱最没有骨气的朝代。外辱不断,内部糜烂,好像天从来没有晴过。从靖康之变高宗即位的1127年,至呙帝崖山溺海的1279年,南宋王朝窝窝囊囊苟活了一百五十二年,而文天祥,就降生在这一百五十二年尾部的1236年。他就义于1283年。一生活了四十七岁。 也就是说.文天祥除了生命的最后四年是在元朝的监狱中度过的外.其余四十三年时间生活在南宋。一个像他那样明理知耻、不甘平庸、铁骨铮铮的汉子,终其一生都活在那个看不到前途的灰暗时代.其郁闷和苦痛可想而知。 不过历史却另有安排,给他一个别样的机遇,让他的生命之花异样妖娆,成为一道超越历史的绚丽夺目的彩虹、一张中华民族的精神名片、一柱刻度鲜亮的人格标杆,让任何丑恶和卑微在“文天祥”三个字面前。都无地自容、无处逃遁,而使真正的血性男儿精神振奋热血沸腾。 文天祥,这颗在南宋面临亡国惨祸时刻升起的耀眼明星,最初来自一个梦,一个人称曾氏的平常女子的梦。曾氏的丈夫姓文名仪,守着父辈留下的产业过着衣食无忧的平淡日子。他爱读书,却不是为了追求仕途,只是他的一种消遣和爱好。因曾氏也出身于书香门第,二人志趣相投,不惜钱财充实他们的书房。天象、地理、历史、金石,乃至佛道占卜、三教九流之类的野史闲书,塞满了书架。夫妻二人整日在书的海洋中徜徉,比起一般夫妻,他们之间的恩爱内容自然要丰富有趣得多。不觉间,曾氏有了身孕,夫妻间的快乐又增加了新的内容。曾氏忙着准备孩子的衣帽鞋袜背裙尿布,文仪则忙着翻阅古籍典章,仔细推敲,给孩子取个好名字。 “珏。”文仪亲热地叫了声曾氏的名字,“看你的肚子尖尖的,一定是个男孩。我翻书占卜,想好了孩子的大名、小名,还有字、号,你听着,看怎么定。”说毕,报了“履善”“文山”等一串名字。 曾氏一心忙着手上的活,说:“你是孩子的爸,你说了算。” 可是,当临产的头晚曾氏做了个梦。她说的话就变了。 她梦见了朵朵祥云冉冉而降,昏暗的卧室顿时红光普照,满室生辉。醒来她便把梦讲给丈夫听。 刚讲了一半,丈夫急忙伸手堵住老婆的嘴,左右看看,屋里没有、丫鬟侍女,门外没有家丁夫役,这才小声说:“你知道吗,古书记载,后汉明帝永平三年,夜梦金人,身长丈二,项背红光,照满殿廷。第二天,其妃生下一子,即以后的章帝刘炟……” 曾氏使劲推开丈夫捂着自己嘴的手说:“看你,千年以前的一个皇帝的梦就把你吓成这样!” “那就说个近的。”文仪抱拳向屋顶拱拱手说,“当今皇上赵昀出生前夕,其父荣王梦见一紫衣金帽人从天而降,顿时室中五彩缤纷,赤光满天,如日正中……你说你那个梦要是传了出去,让人附会番告了密,那可是灭族大罪!” “唉!你呀,什么都好,就是太胆小,落片树叶也怕砸了脑袋。做个梦,你也想那么多。是人都会做梦,皇家人做梦是心里想着当皇上,咱们百姓人家做梦不过是巴望日子过得好一些。可你,却没边没际地臆想,自寻烦恼!” 老婆见他不再开腔,便接着说:“我这一两天就要分娩,这个天降祥云的梦说不定就会应验在孩子身上。要是生个女儿,也就罢了;要是生个男孩,便叫他天祥,以感恩上苍给我家带来好运。” 文仪听了觉着有理。这些年家道不顺,田庄领地如我大宋疆土,大片大片易主,较之当初父辈交下来时,已缩了一半。手头也越来越紧,好似朝廷的金库。一年年入不敷出。老婆的梦正对自己的心思。于是,文仪便说:“好的,就依夫人你的。要是生个儿子,就叫天祥。” 第二天,也就是1236年6月6日,即南宋国耻“靖康之变”百年忌日的宋理宗端平三年(1236)五月初三,曾氏临盆,生下个男孩,取名天祥,字履善,号文山。文仪夫妇见儿子修眉长目,圆盘大脸,怎么看都是福相,都认为将来这个孩子一定会给文家带来好运。 第二年,果然好运降临,曾氏又生一子,恪信多福多寿多男子的文仪,抱着一双玉琢般的儿子,喜不自胜,他给新出生的儿子取名璧生。 因为家道殷实.父母疼爱,天祥、璧生兄弟俩的童年时代是在快乐与平静中度过的。 可是,这时的南宋朝廷一点也不平静,正经受着一次又一次亡国危机的折磨。(P1-2) 后记 照说,花了不短时间辛苦劳作写成了一部小说应该感到轻松,可是我们怎么也轻松不起来,实在是书中主人公文天祥的经历太令人伤痛了。为挽救国家危亡,他几次拼死上书朝廷,冒犯了权贵,被驱逐下放,远离京城,至南宋灭亡时,他毁家纾国,募兵勤王,又被当权投降派排斥牵制,屡受刁难,最后竟误入陈宜中布下的降局,被囚敌营。后来虽九死一生逃脱,却又背上“降敌”的污名,差点被自己人杀掉。特别是他生命最后三年在元大都狱中受到的精神折磨和肉体摧残,已远远超过了人体所能承受的极限。血肉一片,惨不忍睹。沉重得像一座大山压在心头,使我们久久喘不过气来。 好在,历史拒绝成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哪怕是元朝官修的《宋史》,也把文天祥抬到至仁至义忠孝两全的历史高位,对他赞不绝口。至于对南宋亡国负有不可推卸罪责的贾似道、陈宜中,一个死于非命,一个狼狈逃亡。还有那个投敌状元留梦炎,虽然在人世间多苟活了几日,却累及他的后辈倒了大霉。他家乡浙江流传说:“两浙有梦炎,两浙之羞也。”明朝以后几百年间,凡姓留的人赴考,都要具个结,说“并非留梦炎子孙”,方准入试。 历史老人虽有把年纪,但眼不花耳不聋,哪怕一丁点细枝末节的东西,他都牢记在心,到时候自会给人们一个提醒,一个交代。比如那颗夜明珠引起的宋理宗脑袋被盗事件,元初发生,至元末,不及百年,朱元璋领兵灭元,在大都皇宫找到理宗头骨,命送去会稽永穆陵,复原到宋理宗肩上。从此,人们记住了历史上有那么一个名叫杨琏真伽的恶和尚,记住了野蛮战胜文明的一个典型实例。 文天祥,是我中华民族灵魂级的人物,我们能有机会为他写本书,传播他的英雄事迹,弘扬他的不朽精神,是我等毕生的幸运。感谢华夏出版社给我们这个机会。然能力所限,恐负所托,不足之处,还请读者和行家批评指正。 此外,内江师院高卫红教授为本书专写评论,郭平、孙建二位老师为本书的创作做了许多资料查找、文字处理的工作,这里一并致谢。 孙自筠 孙迅 2016年10月12日完稿 2017年2月20日定稿 天籁的歌者 ——评孙自筠的长篇历史小说《文天祥》 高卫红 他,昂着头,挺胸阔步,从容不迫地走向刑台,他是那个时代的一面猎猎旗帜——状元、诗人、丞相、领兵统帅、宁死不屈的抗元英雄。他身上寄托着文人的骄傲与梦想,骨子里却充满了孤独与悲凉……这是由华夏出版社最新出版的孙自筠等著的《文天祥》中的文天祥形象。或许历史上的文天祥早已深入人心,成为人们咏叹的民族英雄,他的事迹彪炳青史,他的故事被民间传诵,但此时的文天祥闪烁于心思巧慧的作者笔端,迎风伫立,远眺中原,热血沸腾,心跳可闻。他身上闪耀着一种与生俱来的魅力,那双明澈睿智的眼睛,充满了对历史对生命透彻的了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的阅读是焦灼而迷人的,明知结局却情不自禁地坠入文字构建的世界,感受此过程的绚丽或壮烈,感受那个挚爱家国的状元在痛失家国后如何在失望的煎熬中坚守与拒绝的。 这是《文天祥》中的文天祥,他以其独特性超越时空,超越生死,超越定论,超越时代。 对一个被历史坐标定位的英雄人物,要做宏大规模的整体性演绎是相当有难度的,而对孙自筠而言,他以自己的方式抒写着历史,从《太平公主》到《华阳主公》到《陈子昂》……他的作品渗透着一种平实而独具智慧的深刻,一种大气和宽广,进而抵达一种境界:平和而不失睿智,含蓄而有张力。这让他的作品不像那些处在潮流浪尖上的作品,初看之下并不令人震惊,但读后即能感受与众不同,正如他对文天祥的刻画。作者将主人公文天祥置身于时代变迁与挣扎的中心,透过他的视野观看从宫廷到民间浮艳奢华背后的一场场权势阴谋,体验他作为一名状元所拥有的骄傲和尊贵之下的深切悲哀和绝望。这部小说以文天祥出生为始,以文天祥就义为终,呈现他在绝望中的变迁,变迁中的坚守,贯穿着“变”的背景——时代之变、帝王之变、环境之变、人心之变。“变”成为小说人物独特的存在状态,“变”是主人公生存的困境,同时映射了不同阶层在“变”中的生命姿态,这也成为这部小说最佳的叙述方式。 文天祥的出生年代,看上去日子尚称富足的南宋,早已成为外族觊觎的目标,先是金,再是蒙,交替相逼。母亲生他时“梦见了朵朵祥云冉冉而降,昏暗的卧室顿时红光普照,满室生辉”,所以取名天祥。整个青少年时代,他表现出一个富家弟子应有的品质:敏而好学,励志上进。即使顽皮任性,也带着那份灵动自信的聪慧,带着对未来的向往和期待……松子山上救银杏、石榴的义举,暴露了伴随着长大而来的小小寂寞与善感,透明又美好,青涩诱人,读他的青春,仿佛是在看成长中的自己。 从入学直至进入殿试,一路走来,他呈现了一个读书人应有的骄傲与才华,他是那样自信与放达,内心荡漾着一种类似大海般的豪情。殿试的御试策中,面对强敌入侵、奸臣当道的时局,他直言“犯上”,触犯龙威,把父亲吓得晕死,幸好有考官舍命力荐,让当朝理宗皇帝改变想法,点了他的状元。“变”成了文天祥的人生常态,而这“状元”的头衔成为他忠君报国、舍生取义“不变”的根基。当文天祥丁忧期满,国都临安遭遇蒙军威胁,他救国心切却遇“横行官”董宋臣百般阻碍,他连夜写下《上皇帝书》却被奸猾的贾似道拦截扣下。当他得知贾似道隐匿军情、屈膝卖国、陷害忠良时,他又给皇帝写奏章,准备伏阙上书,而此时理宗皇上驾崩了。而新皇上赵椹不仅不惩治贾似道反而更加倚重他、纵容他,排挤忠良之辈,彻底失望的文天祥辞官回家。其实当时的南宋被认为是军事上妥协、政治上腐败、经济上贫弱的时代,它“是我国历史上最懦弱最屈辱最没有骨气的朝代。外辱不断,内部糜烂,好像天从来没有晴过”。这让文天祥感到一种精神无所依附的焦虑与失望。作者将主人公的命运融入风云突变的政治背景和绚丽多姿的南宋文化中,将命运本身的沉浮起落以及这起落沉浮的神秘、奇崛的魅力传递得生动而紧凑,同时又给人悲壮之美、悲怆之叹。 作者以超乎寻常的想象,描写文天祥归隐后与戏剧、与徐云兄妹的相遇,再现他这个外表孤傲男人内心的落寞。以他的才华,他本是该骄傲而孤绝,傲然独立的,他的归隐耕作很可能成就他为一代大诗人,可他偏偏生逢乱世,又深受儒家文化影响,他只能敢为人先,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担当起“治国平天下”重任,身边集结起以恩师欧阳斌、知己徐云为代表的民间爱国人士,将“抗蒙保宋”战争进行到底。所以当蒙军大举进攻、宋军长江防线全线崩溃时,他率先响应朝廷组织兵马勤王,以家资充当军费,招募当地豪杰,组建勤王义军,开赴临安,与抗蒙名将张世杰共议作战方略,协同抗敌,力挽狂澜,让蒙军深感畏惧。面对强敌,丞相陈宜中布下降局后临阵脱逃。文天祥临危受命与蒙军主帅伯颜谈判。谁知谈判时被叛徒贾余庆出卖,遭伯颜扣留,勤王军失去了统帅,南宋朝廷失去了最后的支撑。 在时代更替、民族存亡的关口,人应该怎样选择人生?作者把这严肃沉重的话题包裹在各类人物命运曲折多舛的历程里。在绝境中挣扎突围、仍怀揣信念的欧阳斌,在民间坚韧抵抗外侵的白芙蓉、柳絮,以及贪生怕死、卖国求荣的各类奸臣贾似道、史弥远、廖荣中、孙虎、夏贵等,他们每个人的命运都是情感浓度极高的故事。比如徐云,她本是位跑江湖的元杂剧演员,但她美丽机智,深明大义,她一生敬佩文天祥,爱慕文天祥,守望文天祥,明知这份情感没有归属,但仍无怨无悔跟随文天祥,从中原到沿海,从战场到监狱,从生到死,以一颗纯情之心支撑起乱世中的温情。正因为有徐云这份大胆无私的爱,抚慰了文天祥在元朝监狱的苦难生活,激励着他的斗志,滋养了他的情怀,成就了他的选择。在某种意义上,如普鲁斯特所言,“真正的天堂是失去的天堂”,国与家、爱与情也总在失去之后才能更真实地存在。徐云与文天祥的爱之守望,虽然仅是两人对家与爱的梦中幻影,却也因其不可达而更加真实厚重,在人心突变的乱世里格外温暖动人,让人们看到了生命最为可贵的质地和光芒。 而对身处绝境仍把光复祖国振兴汉族作为人生理想的文天祥,则是这个转型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作者则将人物内心的挣扎放入交叉的时空轨道,在传统的二元模式展开故事:善与恶对抗、忠与奸争斗、强与弱较量、悲与欢交织……在鲜明的比照叙事中,作者要表现的就是文天祥的心性气质。他生活在那样的一个乱世环境中,身边的人和事不断被外界彻底改变,他本能地拒绝,又拼命地保护,他拒绝靠国人的出卖和蒙军的入侵获得“新世界”,同时又舍命保护着代表汉文化的朝廷,明知凶多吉少,仍一次又一次地临危授命;明知寡不敢众,仍一次又一次地与强敌对峙。即使被俘,即使长达三年的关押,仍不改初衷。文天祥拒绝了一个他所不喜欢的“新世界”,以无所畏惧的个体力量,唤醒民众济世之心。他把自己的立足点落在了自己内心的坚守,对自己祖国的坚守,对自己文化的坚守,对自己人民的坚守:“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他的拒绝与坚守让他回归到一个诗人的内心。诺瓦利斯说,理念生活和人的生活之间,存在着一道鸿沟,只有诗的彩虹才能在其间搭起桥梁。作为超脱现实、摆脱苦涩的凭借,文天祥的诗充溢着通脱的个性和奔放的激情,而另一方面,他时刻面临着拒绝与坚守的人生抉择,他一直是心怀梦想,坚持战斗,反对自杀的,然而,两个儿子,一个病死,一个失踪,兄弟归元、妻女为奴、好友殉国……人生与现实的搏击,如此真切,如此惨烈,如此悲怆,他亲手写下了自己的挽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揭示对生命意义的探寻和答案,壮士死于义,气节重如山,所以连他的敌人都对他都充满敬佩——这正是他的伟大动人之处。孙自筠的文字是灵动洒脱、干净有力的,带着一种被历史洗涤后的简洁,保持着饱满的诗情和充沛的叙事力量,把读者引向一种被悲凉所浸满的文字里,它抒写出一个满腹经书、侠肝义胆、驰骋战场又悲天悯人、仰天长叹、镣铐吟诗的文天祥形象;而与之相配的布局宏达伟阔,叙述、描写和诗词、戏剧多文本的结构方式建构了宽阔的对话空间,二十七个章节好似一部雄浑的交响乐,每章节像一个回旋接一个回旋乐章,彰显文天祥最初对仕途的向往到对官场的否定,再到对故国的担当以及对生命价值的深切思考,最后的章节以镣铐吟诗、对话岳飞、超越人生的雷霆之势撞击着人们的心灵。进行着灵魂的拷问,留下无尽的思索,实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给人以强烈的艺术震撼。 阅读此书时,隔着那么久远的苍凉时光,也能感受文天祥身上的精神气韵,那股强烈的坚守背后的渴望,像冰裂纹一般炸开,肆意淹没了周边……其实无论隔着多远的时空,我们都需要这份精神气韵,渴求这样的坚守。 当文天祥站在寒风凛冽的长安街头慷慨就义时,他一定没有想到他那四十七年的生命会以这样的方式重新复活在21世纪的作家笔下,而且还会一直活下去,传播开去。因为每一个民族、每一个时代无不渴望拥有自己的英雄。而他的诗,在祖国苦难中成篇,在血泪争战中淬火,在镣铐伴奏中咏唱,是唤醒民族魂魄回归的人间天籁,被人们千古传诵。 (高卫红,内江师范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媒介文化、文学评论。)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