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8点左右,时任省长的李纪恒和副省长尹建业赶到灾区。此时下起了大雨,余震不断,斗大的滚石不断,掀起滚滚烟尘,市委的领导要求李纪恒不要进入震中,那里太危险,明天再进入震中,李纪恒斩钉截铁地回答道:
“明天才进入震中,我连夜赶来干什么,我现在必须进入震中,无非一死嘛!”
屈原《国殇》的最后一段,我把它翻成白话文,它彰显出来的是中华民族面对任何灾难,伟大而不朽的视死如归精神:
“挟着秦弓,带着长剑,首身分离,心中也不悔。精诚勇敢又威武。刚强之气终不减。身即死去,精神犹存,你的灵魂啊,成为国中之雄!”
茫茫黑夜中,龙头山大国救援惊风雨、泣鬼神,华夏民族又在西南边陲,极为偏僻的莽莽群山中,奏响了时代的最强音。
第二天清晨,李克强受习近平的委派和嘱托,带领有关部门的领导、专家,飞赴灾区。头天晚上,龙头山下了瓢泼大雨,震后散架而疏松的大山,被洪水猛烈冲刷,加之余震不断,山体垮塌,泥石流不断,进入灾区的唯一通道被滚石堵断,竟有三四公里之多,徒步进入灾区的各路救援人员,都面临巨大的危险。
李克强总理乘坐的飞机,穿过八百里秦川,越过莽莽苍苍的秦岭,俯瞰着巴山蜀水和乌蒙雄奇险峻的大山,稳稳地降落在停机坪上。他不吃午饭,甚至连茶水都没有喝一口,很快下了舷梯,登上中巴,便径直向龙头山驰去。到了沙坝,路就断了,这里距震中还有六公里,他没有半点犹豫,便毫不迟疑地迈开了步子,踏着泥泞,冒着纷纷坠落的流石,穿行在被塌方、滚石毁坏的坎坷而十分危险的路上……
龙头山的强烈地震,李克强在第一时间带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关爱,带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全国人民的厚望,来到了难民中间,和他一起来灾区的还有政治局委员、副总理汪洋,国务委员杨晶。
他个子高挑、身体匀称、反应敏捷,沙坝通往龙头山的路上尽管坎坷不平、险象环生,但李克强却走得很快。他全然不顾自己有无危险,一边走、一边看,见到的是震后破碎的山河、倒塌的房屋,他的心情显得格外沉重,便问跟在身边的省委和市委的领导:灾情如何,夜里赶到灾区的救援队伍有多少,转移出来的伤员是否得到即时救助,难民都安置了吗?得到的回答是:地震发生只有15分钟,市委、市政府就启动了一级应急措施,随即几个主要领导就赶往灾区,组织、协调和指挥抗震救灾。地震发生不到一个小时,就有200多官兵进入灾区,实施救援,已救出掩埋在废墟中的群众76人,做出了及时处理后,大多转移到县城医院救治,刨出受难者的遗体69具。进入灾区的道路完全中断,完全用人力扛进了一百多顶帐篷,连夜抢搭后,安置了老弱病残和孩子一千多人。
李克强总理走到骡马村口,突见一个中年男子背着受伤的小男孩疾步走来,他忙迎上前去,由于只管照顾这个孩子,他双脚一滑,一个踉跄过去,好在他身手敏捷,手掌便扑在泥泞里,没有跌倒在地上。他转身,旋即就在旁边的泥水里,随便把手上的泥泞洗去,上前便亲切地询问孩子的伤情,又俯下身去,爱怜地亲了孩子满是泥土和血污的脸庞,慰藉道:“别着急,往前走过去不远,就有救护车,会医好的。”
中年男子忙不迭地感谢总理,李克强凝视着他匆忙而步子有点零乱的身影,在场的领导和工作人员,透过镜片,清晰地看见总理的眼里噙满了泪水……
李克强一定要到震中看看,他说着便迈开大步,走出不到三十米,便有几副担架走过来,他忙叫路中央的所有人给担架让路。说着,他走向一副担架,上面躺着一个受伤很重的孩子,他俯下身去,见孩子眼里流着眼泪,便亲切地安慰道:
“孩子,不要难过,前面不远就有临时的救护站,还有救护车,我们的医生就在那里,他们会想办法治好你的伤,我们还等你成才,建设我们美丽的国家。”
躺在担架上的孩子,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眼泪流淌,哭出声来了……
在震中,李克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召开抗震救灾的紧急会议,汪洋、杨晶和解放军、武警总队、省市领导参加了会议。
省委领导汇报道:地震使鲁甸、巧家、昭阳和会泽近110万人受灾,截止到现在,已有398人遇难,3人失踪,1800人受伤,23万人需紧急疏散,转移安置,26000户的近8万间房屋倒塌,4万户的12万间房屋严重受损,15万户的近20万间房屋一般受损。到目前已从废墟中救出受伤群众200多人,已全部得到救治。P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