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万物归一(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德)君特·格拉斯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我们将长眠何处

在厨房里餐桌旁我们不断斟酌、设计并确定了共同计划之后,终于,我们可以和木匠师傅恩斯特·阿多迈特面对面坐下来喝茶,享用糕点了。开始的时候,我们的谈话显得踌躇,不过很快还是进入了主题。

多年来,阿多迈特一直为我们工作。他给我制作了斜面桌与书架,还给我妻子打造了这样或那样的家具。我们向他讲述了自己愿望的理由,希望让他听起来这不是我们最后的愿望。他将目光穿过敞开的玻璃门看着外面纹风不动的夏日花园,然后向我们表示,同意接受我们交给他的制作木匣子的工作。他的建议是,长度与宽度都要量身定制,我们对此表示赞成。他并不反对我们对于不同木材品种的要求:我妻子用松木,而我用桦木。虽然两具木匣子都应该是同样的高度,然而长度却有所不同,她的是两米一,而我的则是两米。反之,我的木匣子应该比她的宽五厘米,这样才好跟我的肩宽尺寸相匹配。

对于我们的要求“在脚的方向不要窄小起来”,像过去所习见的那样,而今在店铺里出售的可能也多如此,他点头表示同意。我提到在野性的西部片里,这种对如此朴素的木工产品的需求也日渐上升。我还多此一举地在纸巾上画了一幅草图,看起来已经是足够令他明了了。到秋天,这两具木匣子应该完工。我们竭力声明不必着急,不过却在谈话中提示了我们今年总的财政开销预算。

在把手的样式问题上我们没有达成共识。我希望能够用木材制作。我的妻子表示要用结实的皮带制作。不过,无论如何,两边都要分别设置四个把手,与我们的孩子人数相应。

同样,对于木匣子的盖子问题也没有得到统一。在大家一起考虑的时候才开始变得清晰起来,因为操心的细节越详细,结果也就愈加明朗。当我向阿多迈特建议,盖子只是放在上面就好了——“最后,泥土的重量就足以让它盖紧”——或者用木工胶水加以固定,这位木匠让自己的笑容倏忽闪过脸上,然后,他从材料的价值方面对用松木或者桦木做木楔给予评判。

“是一种烧钱的做法。”他说。其他选择也可以预先钻出小洞然后销上螺丝。我倾向于利用这种机会,可以用传统的销钉在准确度量过的位置上以庆祝式响亮的锤声加以敲击。而对此我已经叙述过了。在战后年代,我作为石匠常常在墓园做安装石碑的工作,从墓地管理员那儿用五支幸运牌香烟换取了十多颗手工锻制的棺材钉,这些钉子成了我后来,很久以后的绘画题材:它们锈迹斑斑地散落在那里,这样那样地躺着,有的是弯曲的,所有的造型都各具特色。每一颗铁钉都知道在远古时代流逝的故事。有时我会添加一些死去的甲虫,背朝天躺着,也有粗细不一的骨头摆在旁边。在一张纸上,铁钉与绳索昭示了那种死亡方式,对那人是唯一可能的死法。柔和的铅笔画,勾画坚硬轮廓的钢笔画,都是静物写生,这些画找到了一些买主,因为这些画作表现出一种忧郁和伤感。

与其说是感兴趣,不如说是出于礼貌,阿多迈特听着我走了题的谈话。然后,我们闲聊起时局:疯狂攀升的汽油价格,变化不定的夏天天气,还有已经成为习惯性的公司破产。这时,茶壶空了,还剩下一些饼干,我拿出了一瓶米拉贝利李子烧酒。“只能喝一小杯!”木匠师傅说道,因为他还要驾驶货车回家。

在阿多迈特离开之前,我们就木料楔子与用粗粝的皮带在木匣子的两边做提手的决定达成一致。“这个我们可以肯定,他总是信守交货日期的。”我的妻子说。然而,整个下午的谈话我们却没有谈及内部装饰的问题,因为这事不属于一个木匠所负责的范围。只是确定,用棉花之类或者甚至用像鸭绒这样的材料都是毫无价值的,对此也只是有所考虑。这样的挥霍行为在市场上销售的棺材里屡见不鲜。但是,我们却不愿意如此舒适。

当我在用早餐的时候,像通常那样,诉苦我床上的床垫太硬。盘子杯子收走了,露出清白的桌子,我才突然冒出一种想法,它游移不定,然而最终成形。我建议,在我们没有生命的肉体经过必要的清洗之后,陈放在树叶堆上,并由子女们在我们的身上覆盖树叶。树叶种类是根据季节而定的来自大自然的馈赠。在春天,可以用抽芽的叶片遮盖我们;在夏天则是果树的叶片,比如樱桃树、苹果树、梨子树和李子树,它们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叶片丰满而墨绿。秋天,是我最钟爱的季节,将会有五彩斑斓的供给。而在冬天,用干枯的沙沙作响的树叶来掩盖我们赤裸的身体将是最适合不过的了。为了丰富多样,还可以考虑到老胡桃树,欧洲山毛榉和枫树的叶片。还有,可以用一掬胡桃作为陪衬装饰我们的被盖。只是我家屋前的那两株板栗树,由于多年遭受病患,虫蛀斑斑,不应该使用它们掉落的叶片。同时,我还请求放弃使用橡树的叶子。

P76-78

书评(媒体评论)

关于死亡和衰老的深刻、坚定的沉思录……他用既感性又睿智,偶尔带着轻蔑的语言描绘着失去、改变和记忆。

——《出版人周刊》

这本书提供了一幅关于这位备受欢迎又饱受争议的作家独特怪趣的肖像。格拉斯……留下了这许多充满张力,从生活琐碎中采撷了一连串可爱意象的诗。

——《华盛顿邮报》

一份优雅的沉思,关于死亡,以及尤为深刻地,关于活着。

——《柯克斯书评》

目录

如鸟自由

永远新鲜的页片

乌贼本性

无尽的线

晕厥

晚祷

丰盛

蜗牛邮件

怪声

自语

深呼吸

我乏力

关于内在生命

什么在先

告别剩余的牙齿

深渊之上

那最后的

自画像

零星散立的女巫圈

恋栈的旅行者哀歌

内脏

曾经

关于现金支付

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

琐事

财产

什么鸟在此孵了蛋

信件

大众喜爱的里布莎

幽默去哪儿了

摇滚杰克

深夜访客

无尽的折磨

泽维尔来了

天气预报

静物

附送的余味

烤煳的杏仁

当色香离我而去

告别胴体

原木垛

排外

我们将长眠何处

消磨时光

出自我手

追念弗兰茨·维特

隧道尽头的光

妈咪

乡愁

根据法律

真相

为时未晚

被保的损失

温和的冬日

猫头鹰的目光

关于云

天空奇想

关于写作

爷爷的情侣

你的我的

如果嫉妒在一起

害怕丢失

他去了去了

温室

再度三月

不可教也

终结

我的石头

滨鹬的发现

最后的希望

而今

从而找到对话

钉子与绳子

作为馈赠的纪念

线之旋转

肖像绘制

透视

第一个礼拜日

最后一排

迷信

他呼叫了三次

亲爱的施努雷

赃物

拾物

古城遗迹

死亡圆舞

看透

阅读足迹

狩猎季节

自由鸟

画下最后一笔

结算

八月

这个夏日仇恨爆发

库贝尤恩先生的问题

万物归一

格拉斯艺术精粹

序言

一曲永恒的哀歌

君特·格拉斯,这位20世纪最后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2007年被德国评选为最有影响的德语知识分子,于2015年4月13日离世。这在德国,乃至全世界都是重大新闻。在德国北部城市吕贝克对他的追思会上,来自美国的作家约翰·欧文置身于众多德国政要之间,充满深情地回忆格拉斯,说格拉斯在20世纪80年代就批评欧文,说“你看起来不像以前那么愤怒了”。“愤怒”二字,是对格拉斯个人风格的准确概括。

然而,在格拉斯的盖棺之作《万物归一》里,这种“愤怒”似乎已经不那么锋芒毕露了。

刚从气候宜人的德意志回来,就被成都百年不遇的秋热击昏了。忍受了两个星期,终于回到秋凉的日子。君特·格拉斯的遗著《万物归一》的译稿也告杀青。当我停下键盘的敲击,拿起摆在书桌上的《万物归一》的德文原著,作为一个读者再次欣赏它,多么美丽,多么令人赏心悦目!作为文学家和艺术家,格拉斯在他这部绝唱中再次展现出大师风范。

象牙色的硬皮封面,用手指抚摸,感到亲切。封面与封底是格拉斯的一幅素描画,七片硕大的羽毛散落在封面与封底,颜色只有黑与灰,羽毛生动,轻盈欲飞。羽毛是鸟的生命,也是人之生命的象征。格拉斯在《万物归一》这部书中,有好几处写到鸟儿,羽毛的画更是穿插在整部书里。格拉斯对于鸟儿有一种溢于言表的特别情感,而鸟儿的生命是借助羽毛可以不屑于与尘世俗人为伍的,鸟儿失去了羽毛,也就失去了生命。格拉斯在自己的遗著里静观乌儿飘落的羽毛。

这本书不仅仅是格拉斯一个人的作品,其中还凝聚着施泰德尔出版社编辑们的心血。特别是艺术设计编辑温特尔女士,所以,格拉斯将这部书献给了这位装帧设计自己最后一部书的编辑。通常,作者都是把书献给自己最亲爱的人,可是,这次,格拉斯却献给了一位普通的编辑,可以说这是他对编辑工作的最高赞赏。在参与编辑的过程中,格拉斯从色调、纸张的选择,插图的分配和布局设计都亲力亲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部著作在彰显其文学价值的同时,也可以视作对作为艺术家的格拉斯心灵的直接体验,这是电子书阅读者所不能体会到的东西。

2015年4月初,格拉斯和温特尔女士对《万物归一》做了最后的校订工作。格拉斯希望自己能够参加爱书的首发仪式。然而,死神就在这个月把他带走了。

关于后事,格拉斯早已做好准备,也许准备得太早了些。不过,凡事早作准备,这是德意志人办事风格。在长篇散文《我们将长眠何处》里,诗人对自己离开这个世界之际所做的考虑真是巨细不遗。

在本书扉页,我们看到了一只趴在地上垂死的鸟儿,它的眼睛还睁开着,略微张开的嘴巴似乎还想歌唱。那蓬松的羽毛在扑腾着,却再也飞不上天了,只能永远留在大地上。这是一则寓言,好像作者被收敛在自己早已准备好的木匣子里,送到德国北部吕贝克附近的贝棱多夫村的公墓里。在那里,他躺在自己早已选定的墓穴里,让初夏果树的墨绿叶片遮蔽自己的遗体,在遗孀与儿孙们的注目下,步入了另一个世界。不,格拉斯不相信天堂与地狱,他只相信,自己死后会转世,也许,他的愿望就是来生转世为一只小鸟。看,那墓地旁高大的树上的鸟窝里,一只小鸟诞生了。那或许就是格拉斯的来生。

写到这里,尽管伤感,但是,我还是继续写下去。作为他的一个译者,我也步入花甲之年,虽然还没有像他那样,进入耄耋之年,我还是能够体会到格拉斯写作绘制此书时的感受。

当岁月西沉的时候,谁不眷恋青春?格拉斯的这部遗著当然不是仅仅作为老者写给老者阅读的书,而是一部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著作,一部老少咸宜的著作。老年人可以从中借鉴,作为夕阳西下之人,该如何有益地打发自己所剩不多的日子;而青年则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的未来,从而为自己如日中天的岁月勾画出一幅鲜活的蓝图。也可以将这部书作为一部绘本来阅读,看鲜活的生命是如何成为一根根锈蚀而弯曲的铁钉,一只只老鼠与蟾蜍的骷髅,腐朽的叶片或者水果,干瘪的青蛙尸体,霉烂的蘑菇,被剪刀剪断的指头,棺材里堆积的枯叶,乃至诗人自己最后一颗牙齿或者按照医生的建议放弃了的烟斗。

如果说,羽毛对于格拉斯来说,是生命之轻,那么,铁钉和石头就是生命的沉重了。在《我的石头》里,格拉斯写道:

“它已经长上了藓苔。山峰巅上云层密布。但是,我总是梦见石头,现在它已经变得更小,成为我手里把玩的东西。”

生命曾经是那么沉重硕大的石头,格拉斯从山下推到山顶,周而复始,何其苦辛!然而,到了暮年,它已经变小变轻了,成为诗人手上的玩物。生命的意义在这个时候,也就不再那么沉重了。

在本书的压轴之诗《万物归一》里,格拉斯用自己从小耳熟能详的母亲的语言——波罗的海边但泽地区的卡舒贝方言,写出了自己弥留状态下的思想。他在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最后与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第一次听说的语言亲近,不仅仅是令他感到自己回归故里,也试图用这种语言得到救赎。

“眼下该经历的也经历了。

眼下啥子都已经足够了。

眼下过去的已经过去了。”

在德语里,这首诗读起来的感觉与前面所有诗歌散文都迥然不同,为此,译者尝试用汉语里一种类似四川方言的语言,将其译出,也许读者从中也可以略微体验格拉斯用标准德语与方言所表达的不同感受。

据作者回忆道,母亲的“口音就是我熟悉的卡舒贝方言。只要卡舒贝人把古老的斯拉夫语调咽下肚去,操起低地德语来倾吐烦恼和表达愿望,他们就总是省略冠词,为了保险起见,表示否定时还要连着说上两次‘不’”。(《剥洋葱》)

借助母语的表达,诗人要表现的是他自《铁皮鼓》以来,一直要表达的思想,即被战争、异化、政治破坏了的传统需要延续。也许,诗人正是想要像《铁皮鼓》的主人公奥斯卡那样,永远停留在美好的童年。这个借喻是格拉斯永恒的借喻,这首诗也是他的绝笔,写于2015年4月初,几日之后,他就与世长辞了。

此诗的题目“Vonne Endlichkait”(万物归一)被君特·格拉斯自己选为本书的书名,其翻译也令译者大费脑筋。一开始,译为“关于有限”,但是,这与作品内容相悖。于是,译者根据德文的原意,在汉语词汇中找出了大量相应的词汇:万事皆休、结束了、羽落曲终、结束、临终、苦短、人的终了、完了,等等。最后,在译稿结束之际,我听从了一位诗人朋友的建议,选用“结束了”作为书名。然而,后来有人认为这名字很难为读者接受,几经与德文出版社及格拉斯遗孀沟通,终于确定了现在的书名。

格拉斯,作为文学家与艺术家,在德国的文化舞台上曾经卷起过多少旋风!

也许,有人会说,君特·格拉斯这位二十世纪最后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这里写了一系列老掉牙的故事,这位德国社会永远的警醒者也感到了疲惫。“是否真的有人会来接替我的工作?”他在散文诗《我的石头》里明确地问道。这是西西弗斯的石头,永远的劳作,日子到来之时,将卸下自己的工作。

老年的格拉斯,患有支气管炎,听力下降,味觉开始丧失。“奶酪不再像奶酪应有的味道,腌黄瓜不再具有酸味,樱桃也不再是甜的,丁香花、接骨木不再芬芳,面包的味道如马粪纸一样。”(《当色香离我而去》)

伴随着这些的是老年抑郁症,然而,作者却乐观地认为,“抑郁亲近人类,也许也亲近别的动物。它所模仿叙述的沮丧虽然使深渊变得黑暗,却也让我们明智洞见,并映亮深渊。没有抑郁就没有艺术。”(《附送的余味》)

随着生命的老去,所有一切将不得不放弃。格拉斯在书中写道:

“放弃令人伤感,对某人是轻的,

对别的人则是一首难忘的哀歌。”

(《恋栈的旅行者哀歌》)

即使如此,格拉斯在这最后一部著作中也没有放弃对社会的批评。

尽管,在这部书里,格拉斯不再是作为道德的评判者出现,而是以一位普通老者的形象出现。这是他生命最后十年的写照,这也是读者感到惊奇而充满同情的原因。在这里读者看到的是日常生活中真实的格拉斯。当然,书中也不乏格拉斯固有的嘀咕声,对阿拉伯地区的战争,对美国的威胁,对世界金融危机,对德国政治……但是,这些东西与格拉斯对生与死之间的重大问题的思索相比,已经边缘化了。

对于假虔诚、双重道德、武器贩卖与政客、对希腊的制裁、仇视外国人,格拉斯毫不手软,在他的诗歌《妈咪》里,他也毫不含糊地对总理默克尔进行讥讽。对于多年来一直支持的德国社会民主党,格拉斯也发起了抨击,它“上了她的床,得到的施舍是干瘪无味的面包”。

对于男欢女爱,格拉斯有自己的钟爱。在长诗《告别胴体》中,格拉斯分行回放了对女性身体之美的赞颂,回肠荡气,堪称绝唱。

对于即将告别的世界,格拉斯用寓言来加以表述:最后的希望被老年击沉。(《最后的希望》)

本书德文原版共176页,其中包括96首诗歌或者散文诗、记录、故事,65幅插图,是用软铅笔绘制的素描。2015年8月首印5万册,在德国《明镜周刊》畅销书榜上名列前茅,并被翻译为二十多种外语。

格拉斯的这部遗著,正如他过去所有的作品那样,在德国文学界引起了不同的反响。有人说,他在继续写作以抵制遗忘。

这令人想起诺贝尔文学奖于1999年颁发给格拉斯时,其颁奖词称他“以令人开心的黑色寓言描绘出被遗忘的历史真相”。称格拉斯“在语言和道德受到破坏的几十年”之后,为德国文学带来了新的开始,他在“清醒的黑暗的虚构故事中展示了历史遗忘的一面”。

格拉斯自己也曾写道:“我想告诉孩子们,德国今天的历史早在几百年前就开始了,德国的历史连同对罪行不断新开的处方不会过期失效,不会终结。”(《我们怎么对孩子们说》1979年,收入《与乌托邦赛跑》)

著名的日耳曼语言文学专家,德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海里因希·德特林(Hl[)eterm’g)称这部书虽然主题严肃,笔调却轻松活泼,是一部“令人感动,有时甚至被施以魔力的艺术品。”

格拉斯的出版人与朋友施泰德尔(Steidl)说,“我相信,他再次获得了巨大成功。”

在格拉斯去世之后,有人写文纪念,称君特·格拉斯去世,德国文坛后继无人。也许,此言略显绝对,但是,格拉斯的这部遗著,却在德国文坛实实在在画下了一个沉重的句号。

本书的翻译过程中,得到库勒博士、许星涵小姐和海因茨曼先生等德国语言文学专家的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芮虎

2017年4月1日于成都翡翠居

内容推荐

虽然衰老带来了种种磨难,死亡也近在眼前,一切重又看似可能:情书、自言自语、嫉妒、 后的哀歌、对社会的讥讽,以及幸福时刻……在这本《万物归一(精)》里一一呈现。

只有经历了岁月洗礼并狡黠地躲过了死亡的艺术家,才能创作出如此充满智慧、风趣俏皮而又昂然不屈的作品。生活中丰富的动人故事浓缩在这本书里,这是作者君特·格拉斯生命最后时光的精巧的缩影。诗歌、抒情散文与绘画互为呼应、相得益彰,格拉斯创造了人生 后的伟大艺术品。

编辑推荐

《万物归一(精)》特点:

当代世界文豪的名作:199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铁皮鼓》作者君特·格拉斯的遗作,96篇诗文抒写对人生、对生死、对世界的沉思。

气质不凡的艺术作品集:格拉斯的雕塑和绘画作品曾被收藏家高价收藏,书中收入60幅与诗文相呼应的绘画佳作,尽显艺术气质。

中文简体版正式授权出版:格拉斯诗画集初次引进国内,优雅睿智的语言、生动有张力的素描,立体展现真实而性情的格拉斯。

格拉斯巨大的影响力:格拉斯的文学作品曾经影响了众多中国作家,中国首位诺奖作家莫言曾表示,自己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模仿了《铁皮鼓》。

独特装帧设计,极具收藏价值:线条勾勒的人物像,别具一格;整版烫银,气质典雅;锁线裸背式装帧,方便阅读;内含9张手工贴图和15张明信片式书页,设计细节考究。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7:2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