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挑战的手套/诺贝尔文学奖大系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挪威)比昂斯滕·比昂松
出版社 海峡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第一幕

景:里斯家宽敞华丽的房间内。后墙正中有一扇敞开着的门,延伸向花园的方向,透过这扇门可以看到远处的海。门的两边对称地开着两扇窗,面窗而立,两边的墙上分别安有一扇门。右墙下,一架钢琴安放在门与后墙之间,钢琴的对面,则紧挨左墙放了一个小柜子。两张坐榻分别放在靠近台口处的左右边,并且前面各摆了一张小桌。除了这些摆设,还随意摆放了几把安乐椅和相对小点的椅子。[幕启,里斯太太坐在左边的坐榻上,诺登医生坐在房中央的一把椅子上.诺登医生后脑勺上戴着一顶草帽,一块方形大手帕放在膝头上。他交叉双臂,手中支着一把手杖。

里斯太太 你在思考什么呢?

诺登 你刚才问了我什么问题呢?

里斯太太 不就是有关告瑙丝太太的那场官司吗?

诺登 我刚才还跟克里斯滕森谈到了告瑙丝太太这场官司的事呢。他已经把钱预先垫上了,目前还在想办法让银行撤诉。这些你不是都知道了吗?你还想让我告诉你什么?

里斯太太 哦,我亲爱的朋友,我只是想知道在这件事情的背后到底有多少闲言碎语。

诺登 噢,我们男人从不在人家背后指指点点。还有,难道你还不打算把这件事告诉屋里的人吗?(向右门点头示意)我觉得现在这个时机不错。

里斯太太 我想再等等看口巴。

诺登 你应该知道,克里斯滕森先生预先付上的钱,我们迟早是要还的,我已经答应过他。

里斯太太 这是当然了,我们是耍赖的人吗?

诺登 (从椅子上起身)好吧,我要离开这儿到别处休养几天,这件事情就要交给克里斯滕森掌管了。我想昨晚的宴会一定是热闹非凡吧?

里斯太太 排场不大。

诺登 这很正常,克里斯滕森家的人向来在这方面不太讲究。即使是这样,想必客人一定不少吧?

里斯太太 确实是的,这是我参加过的人数最多的一次家庭宴会。

诺登 斯沃华已经起床了吧?

里斯太太 她一大早就出门去泡海水澡了。

诺登 出去得这么早?看来你们昨晚在那儿没待多久,是吗?

里斯太太 大概待到]2点吧,斯沃华想回家。我丈夫回家则比较晚。

诺登 哼,还不就是牌桌上那点儿事一一斯沃华昨晚在宴会上肯定是光彩照人,对吗?

里斯太太 你昨晚怎么没去?

诺登 我一向不喜欢出席订婚和结婚的宴会,从不!我简直不忍直视那些被花环和面纱所装饰的“光荣的烈士”。

里斯太太 可是,亲爱的大夫,我们都觉得这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婚姻,难道你不这样认为吗?

诺登 我知道他是个挺不错的青年。即便是这样,我还是……总之我被骗的次数太多了。算丁,说点别的吧。

里斯太太 斯沃华昨天晚上心情一直很愉快,直到现在依旧如此。

诺登 遗憾的是我得走了,不能跟她见面了。再见,里斯太太。

里斯太太 再见,大夫.看来你决定今天就动身是吗?

诺登 是的,我已经决定了。我得去呼吸一些更新鲜的空气。

里斯太太 你说得很对,你的确有必要去换一下空气。就这样吧,希望你能玩得愉快,感谢你这么好心地帮助我们。

诺登 该说感谢的人是我,亲爱的夫人!可惜我不能跟斯沃华亲口说再见了。

(诺登出门了,里斯太太顺手拿过左边小桌上的一本杂志,面朝花园舒适地靠在躺椅上。在接下来的戏中,她经常这样看杂志。里斯穿过右边的门走进来,一边走一边扣紧衬衫上的扣子。)

里斯 早上好!刚刚出门的那个人是诺登吗?

里斯太太 没错。(里斯穿过房间往左边走,又返回从右门下。接着他又从右门走上来,就这样重复做了两次,在这个过程中他始终在忙着扣衬衫的扣子。)

里斯太太 需要我为你做什么吗?

里斯 不用,谢谢!我在巴黎买了几件这样的新款衬衫,就是扣起来挺麻烦。

里斯太太 恐怕买了不止几件,而是一整打吧。

里斯 是一打半。(走进他自己的房间,又很快走出来,仍然在跟扣子较劲)事实上,我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

里斯太太 哦?那这个问题肯定不简单。

里斯 的确——显然是这样——这种扣子真是让人——哦,终于扣上了。(他再次回到房间拿着领带走出来)我一直在考虑,——咱们的女儿斯沃华,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性格。

里斯太太 有什么样的性格?

里斯 没错。就是想她有哪些方面跟你相似,或者有哪些方面像我,类似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她的性格特征有哪些方面来自于你家的遗传和哪些部分来自于我家的遗传,等等。斯沃华确实是个出众的姑娘。

里斯太太 是的,确实如此。

里斯 她并不完全像我们两个,也不是我们两个人的相加。

里斯太太 斯沃华的性格中,要比我们多点什么东西。

里斯 何止一点!多了去了。(走进自己的房间,出来时衣服已经穿好了)你刚才说什么了?

里斯太太 没说什么,就是觉得斯沃华很像我母亲。

里斯 这话说得真是莫名其妙!斯沃华是一个脾气多么温和、多么文静的人,你怎么就把她和你母亲扯到一起了呢?

里斯太太 但斯沃华也会有焦躁不安的时候,不是吗?

P4-7

目录

挑战的手套

破产者

附录

 比昂松年表

序言

颁奖辞

瑞典学院常任秘书 C.D.威尔逊

190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中,不少久负盛名于欧罗巴的作家们正等待着瑞典学院的评定。当然,我们定然会将比昂斯滕.比昂松先生列入首选名单。今天,这位出色的作家也出现在此番典礼中,我们不胜荣幸。遵循以往的惯例,首先,我要以客观公正的视角对瑞典学院为他颁奖一事做出说明,其次,我会说一些自己的看法。

比昂松在整个瑞典文学界中大有声望,其人品和作品有目共睹,因为时间关系,我便不再就此置喙。

比昂松出生于挪威北部的克维尼峡谷里,与担任神职的父亲一起生活,伴着轻快的流水声长大。之后,由于父亲调职,他随迁至兰格优尔德、艾德斯瓦格和埃利斯优尔德通道上罗姆斯达山谷的奈斯塞特去居住。

两个峡谷之间孕育着一块秀丽的山地,比昂松就与自己的同胞生活在这里,其乐融融,以至于他渐渐爱上此间淳朴的乡野民风。休息时,他常跑至山峦间、云海处去观赏日落,甚至向老农讨教稼穑之事。上学时,他的成绩在莫尔德的学校里并不突出。当然,我们不可以此片面地看待这位伟大的作家,彼时的他,刚刚开始接触便疯狂爱上了挪威作家斯特尔森、阿斯班尔生、欧林斯拉哥和英国作家司各特的书。17岁时,他参加了奥斯陆大学的入学考试,整整考了三年,才算迈进了该所大学的校门。

据比昂松本人称,他是在参加完1856年的第一届阿普瑟拉学生大会后开始进行文学创作的。起初,他以灿若烂锦的辞藻描绘了夕阳下的李达尔霍姆教堂与夏天的斯德哥尔摩城。之后仅用了两个星期,他便完成了《战役之间》,接着又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戏剧,在这些作品中,最让人惊叹的要数《阳光之山》。从此以后,他的写作之路十分顺畅,优秀的作品如清泉一般,源源不断地流向世界各地。

比昂松的优势不局限于戏剧与史诗,同时他写抒情文字也甚是优美。《阿恩尼》与《快乐男孩》出版后,他被人们奉为当代的写实大师,那些忧郁阴暗的情节中所活跃的角色,都是中世纪冒险犯难的英雄;他当然有依据将农夫当作北欧的中世纪英雄,然后,又以白描的手法刻画出了那些人朴实的言行举止。这样的写法虽有过誉之嫌,但始终没有脱离现实。

1861~1862年,比昂松陆续创作出《斯威尔国王》《救世主西格尔特》和《西格尔特恶王》。在后者的创作中,他以个人对奥希尔德的敬仰,将整部剧作的气氛铺陈开来,明朗又清晰,救世主芬尼皮德最后在紧要关头出现在北方那一片万众瞩目的曙光中,让所有人都兴奋不已。1864年的悲情剧《苏格兰的斯图亚特》和1874年的现代生活剧《主编》《破产者》,毫无疑问,也都受到了大众的一致肯定。

在1989年创作的《郎格与帕司堡》中,比昂松描写了一个丝毫不见激情之波澜的爱情故事,在1901年的《工作》中,他大力赞扬文明理性的生活方式,对情欲放纵的私生活表达出十足的反感。之后的创作中,他借《斯托霍沃》向一位长期勤勤恳恳维持生计,且无私无畏的玛戈蕾塔女士献上了自己崇高的敬意。从这类剧作所宣扬的理念中,我们不难看出,比昂松从不离经叛道,是一位乐观向上且情操高尚的人。比昂松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底线,从不被那些声色犬马、光怪陆离的诱惑所影响。

曾有人向我们提议,希望可以多提携青年作家,将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他们,既然如此,我想今年学院评审会的这一决定应该是众望所归的。我们将这份荣耀颁给了已经71岁却仍在坚持创作的比昂松先生。到去年为止,他的新作《斯托霍沃》仍然受到大家所追捧。正是这样具有青年一样的创作活力的作家,才能给人带来无穷的精神力量。

比昂松总是能用最简单的语句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喜,他的抒情诗自然而不做作,能以温情的方式打动人心,如汩汩的清泉。许多的谱曲家看到他和谐的韵调之后,都会把它们整理谱曲后做成歌曲,供人传唱。我们几乎找不到任何一个国家的国歌,能像挪威《是的,我们永远爱此乡土》那样悠扬动听,而这正出自伟大的比昂松先生之手。当《阿尔恩里奥·吉尔兰》这首歌响起时,我相信,诸位会和我一样激情澎湃,感想良多。望着挪威那绵长的海岸,感受着海风轻抚,想想这位伟大的作家,想想来日方长,无论是谁,都会不由自主地哼起那首舒缓的《月光曲》。

比昂松先生,您有着纯真高洁灵魂,您的作品也对人们怀有相似的期望,您的剧作《挑战的手套》所宣扬的,正是时下我们的文学界所需要的。您在写作上的伟大成就,予后人以奋进的精神力量。您的诗歌剧作,完全发乎于生活领悟及自我认知。您本人有着高尚的道德追求与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本源于此,您的作品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也越发崇高。因此,鄙院决定将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发与您,以示我们的高山仰止之情。

现在,大家恭请国王陛下颁发这一奖项。

内容推荐

《挑战的手套/诺贝尔文学奖大系》为比昂斯滕·比昂松所著,这部作品也作者引起争议最多的作品。剧中主要描写女主人公和一个金融资本家的公子订婚之后,发现未婚夫另有所爱,要求解除婚约,并当着众人的面把手套扔到了未婚夫的脸上。女主人公未婚夫的父亲以为受了侮辱,他开始无耻地为自己的虚假、声誉、辩护,公开宣传男子欺压妇女的特权,不择手段地打击女主角,想迫使她屈服。

编辑推荐

《挑战的手套/诺贝尔文学奖大系》为比昂斯滕·比昂松所著。本书记述了女主人公将手套朝未婚夫掷去,意味着男人也应服从加于女人身上的同样的道德要求。这一点在当时引起轰动,并在斯堪的纳维亚触发了一场持续好几年的关于性道德的激烈辩论。尽管持异议的人很多,但比昂松未放弃自己的立场。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3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