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千秋醇儒曾巩/唐宋八大家故事集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散文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宋代新古文运动的骨干。他主张“文以明道”,其文“古雅、平正、冲和”。

曾巩成就虽不及韩、柳、欧、苏,但也有相当大的影响。苏辙赠诗赞曰:“儒术远追齐稷下,文词近比汉京西。”

存世有《曾巩集》《元丰类稿》《隆平集》等。

由东方慧子主编的《千秋醇儒曾巩》选取八位大家曾巩一生中的典型事件,向读者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人际交往、人品性情、处世之道、道德文章,以及生活中的趣闻轶事。读者朋友特别是青少年朋友在阅读中既可获得文史知识,又能受到人生启迪。

内容推荐

由东方慧子主编的《千秋醇儒曾巩》以曾巩一生经历为主线,讲述了曾巩求学、为官及仕途不顺的过程,重点讲述了他为官爱民、为民办事以及其文的成就,对其有影响力的一些文稿进行了点评。

本书讲究故事性,可读性强。

目录

第一章 弱冠才情

第二章 书香门第

第三章 名落孙山

第四章 家父早逝

第五章 发奋苦读

第六章 屡次落第

第七章 寄情山水

第八章 坎坷仕途

第九章 推荐人才

第十章 变法风波

第十一章 亲人离世

第十二章 爱民如子

第十三章 创办书院

第十四章 当官为民

第十五章 政绩卓然

第十六章 专典史事

第十七章 得罪小人

第十八章 至交情真

第十九章 文采卓然

第二十章 儒学思想

第二十一章 崇古情怀

第二十二章 光耀千古

试读章节

说起曾巩就一定要说说南丰县。南丰县在江西省境内,始建于三国时期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当时由于县城境内常产嘉禾,所谓嘉禾,就是指一茎多穗的稻谷,古时人们将这种稻谷视为祥瑞象征.因为盛产这种多穗的稻谷,所以这个地方也就被认为是吉祥之地,后来就叫做丰县。

在徐州境内也有一个丰县,当地的人们为了区别两个丰县,根据地理特征,就将江西境内的丰县加了个“南”字,所以江西境内的丰县被称为“南丰县”,该称号一直延续至今,南丰桔就是该县的特产。

北宋天禧三年(公元10l9年)八月二十五日这一天,南丰县世代为儒的曾家出生了一个男婴,这个男孩就是日后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因为家乡在南丰,所以后来曾巩一直被人称为“南丰先生”。

曾巩出生的天禧时代,此时北宋的全盛时期早已结束了,国家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宋朝开国之后,建立了一整套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朝廷为了维护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措施,然而,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无法改变当时的社会矛盾,地主官僚阶级为了自身的利益,根本不考虑农民的死活,大肆兼并土地,在国内矛盾不断激化的情况下,北部边境地区也战事频繁,宋朝统治者不断征兵、加赋,朝廷强加给人民的赋税和徭役日益繁重。

国家越来越贫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终于引起广大劳动人民以及进步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士大夫的强烈不满,农民起义日增,朝廷内的有识之士要求革除弊政、变法图强的呼声日益高涨。

为了能够革除弊政,在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和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曾经有过两次变法运动,这两次变法,都提出过一系列的改良措施,希望通过变法,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缓和国内外不断增加的危机。但是,这两次变法都触犯了大官僚地主阶级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强烈反对,再加上变法革新者本身的局限性,这两次变法都失败了。

北宋时期虽说社会矛盾日趋激烈,但是,当时的文坛却特别繁荣,曾巩就处于这样的一个文学繁荣时代。

曾巩自幼勤奋好学。曾巩在少年时代就显露出过人的才华,十二岁时就能做到下笔如有神,并写出了气势磅礴的《六论》,当时的文坛泰斗欧阳修见了此文也大加赞赏,称曾巩是“未冠,名闻四方”。

曾巩小时候非常聪明,曾经在曾氏学舍读书学习,当然,和其他的孩子一样,少时的他非常贪玩。他曾在文章中这样写道:“予幼从先生受书,然是时,方乐与家人童子嬉戏上下,未知好也。”

当时,曾巩住在后来被叫做“密公旧宅”的房子里,这房子位于南丰县东广慈寺侧,今南丰县城前街。虽然没有官宦世家华阁崇楼、峥嵘轩峻的气象,却也宽敞,前厅后院俱全。大门高悬着“秋雨名家”的匾。

曾巩小时候,其父亲在信州府玉山县任县令,但家中亲人多住在临川,他和几个兄弟都生在临川、长在临川,大部分时间在临川读书。

宋代的临川,是“名儒巨公,彬彬辈出”的地方,从晋到宋,许多著名文人学士(如王羲之、谢灵运、晏殊等)都在临川定居、为官,使临川一带学风蔚然,人才辈出。充满清廉刚正和笃学成风的家庭、乡土环境,给曾巩的一生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曾巩曾住在祖父的旧宅里。相传,曾巩的祖父曾致尧任光禄丞监越州酒税官时,有一次,他回家省亲的时候,衣冠破旧.人也非常瘦弱,乡亲中便有人议论纷纷,认为他作为一个当官的,竟然如此寒酸。可是,曾巩的曾祖母周氏却高兴地说:“贫而见我,是我荣也,若随贵重财礼而归,就使我担忧了。”

P1-3

序言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指的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文学巨擘。在明初,朱右最初把这八个作家的文章编选在了一本书中刊行,名为《八先生文集》,后来,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用了这八个人的文章。之后明朝古文家茅坤对前人的文章进行了整理和编选.最后取名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0卷,”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唐宋八大家闻名于世,他们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韩愈和柳宗元有着特殊的地位,他们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非常巨大的贡献。欧阳修是一个文学奇才,他的创作非常丰富,是宋朝第一个在散文、诗、词各方面都有很高成就的作家。苏洵抱济世之学,他在政绩上没有什么辉煌的成就,为文却耀眼夺目,其文不屑蹈袭前人的旧踪,能够据前人皆知的史实,挖掘出新颖独到的见解。

苏东坡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为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但仕途失意,屡遭贬谪,一生坎坷。

苏辙与其父、兄合称”三苏”,他创作出了数量可观的政论和史论。虽然他的才气不如其兄苏轼,但他的文章于冲和淡泊中蕴蓄着沉雄雅健之势,也有着很高的艺术造诣。

王安石一生脚踏实地,做过很多小官,如知县、通判、太守等.后来当了宰相。他是一个有勇气、有担当的男人,敢于打破陈规陋习。王安石变法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但是,也有人评价其变法是一场社会灾难。是非功过,千载之后犹难论定。

曾巩”家世为儒”,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当官后,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综观曾巩一生,历任州郡官吏十几年,在京师做官的时间不多,整理古籍、编校史书,也很有成就。

他们的人生多难,政途不如意,但在文学方面却有着不可多得的才华。他们的文章不仅仅在唐宋时期非常有名,即便在今天看来,也有非常深且高的造诣,对当今社会的文学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比如:韩愈的文章构思精巧,气盛言宜;柳宗元的文章思理深邃,牢笼百态;欧阳修的文章唱叹多情,从容不迫:苏洵的文章纵横雄奇,一波三折;曾巩的文章醇朴平实,深切往复;王安石的文章锋利劲峭,绝少枝叶;苏轼的文章行云流水,随物赋形;苏辙的文章委曲明畅,尤长策论。他们的文学成就反映了唐宋时期的文化,也为今天的青少年学习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期望能使多数读者朋友不至于同阅读史料一样,感到枯燥乏味,而是从围绕史实故事、趣闻以及议论中轻松地了解到”唐宋八大家”的生平阅历、艺术成就。

本套书选取八位大家一生中的典型事件,向读者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人际交往、人品性情、处世之道、道德文章,以及生活中的趣闻轶事。读者朋友特别是青少年朋友在阅读中既可获得文史知识,又能受到人生启迪。

本套书在编写过程中虽然倾尽全力,但由于编者水平所限,难免会出现疏漏或错讹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本套书在编写过程中也参考了前人撰写的相关资料,对他们的辛苦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者

2015年6月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0:5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