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代才臣苏洵/唐宋八大家故事集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苏洵,字明允,自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入“唐宋八大家”之列。

据说二十七岁苏洵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

苏洵精于古文写作,尤长于策论,主张“言必中当世之过”。其文见解精辟,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雄奇道劲,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

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

由东方慧子主编的《一代才臣苏洵》选取八位大家苏洵一生中的典型事件,向读者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人际交往、人品性情、处世之道、道德文章,以及生活中的趣闻轶事。读者朋友特别是青少年朋友在阅读中既可获得文史知识,又能受到人生启迪。

内容推荐

由东方慧子主编的《一代才臣苏洵》以苏洵一生经历为主线,讲述了苏洵自27岁才开始埋头学习,才华过人却难以为官,最终埋头学问,终成一代大家的故事。

书中也讲述了他教育苏轼、苏辙两儿子的成功故事,以及与两儿子的趣闻及共同成长的经历。

目录

第一章 名臣之后

第二章 兄长远行

第三章 寄情山水

第四章 道士相面

第五章 程家嫁女

第六章 儿女夭折

第七章 劝夫为学

第八章 变卖妆奁

第九章 相夫教子

第十章 聪颖八娘

第十一章 痛失爱女

第十二章 姻亲断续

第十三章 舐犊情深

第十四章 养教父幸

第十五章 夜雨对床

第十六章 老泉发愤

第十七章 雾里功名

第十八章 纵横周游

第十九章 开枝散叶

第二十章 一举成名

第二十一章 辗转官场

第二十二章 铮铮傲骨

第二十三章 才星陨落

试读章节

华夏子孙在历史的长河当中形成了自己的民族习惯,历来有聚族而居、安土重迁的传统,也一直重视家族传承和家谱的修订。

家谱,又称家乘、宗谱……是记载一个姓氏、一个家族子孙世系传承之物,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作用。从古至今,修订家谱从来被视为重新树立家族观和道德规范的途径。家谱中包含的家训,更是在教化族人孝敬、和睦、祭祀、亲情、乡情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简言之,家谱维系的不仅是一个家族,更是一个民族的血脉亲情。

在数千年的发展完善当中,先民在家族传承方面,也给后世留下了很多民俗谚语,“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这句话说明任何一个家族没有永远的兴盛,也没有永远的贫穷,眉山苏氏家族的兴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四川眉山又称“眉州”,自古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风光之美,难以描述。在大禹治水的时候,眉山归九州中的梁州所辖;秦始皇时,由蜀郡统领;到了汉朝,先是置县,名为武阳.后来升县为郡,称作犍为;两汉以后,屡屡更名,可惜换来换去,皆未尽人意。

南齐建武三年,即公元496年,在今天眉山城北约十公里一个叫龙安铺的地方,即现在的东坡区太和镇龙安村。出现了一座叫“齐通”的城池。这就是最早的眉山县城。

大约过了半个世纪,到了梁武帝太清二年,即公元548年,齐通城以其川南要冲的位置,成为州治所在地。因青衣江穿州境而过,故叫青州。

公元553年,西魏人据四川,废青州之名,换上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眉州。这个地名为何要叫眉州呢?因为在城西南一百多里的地方,有一座秀甲天下的佛教名山——峨眉山。相传,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山川秀丽,富有灵性,因为这座山的缘故,这个地方遂被命名为眉山。

在眉山建政后的四百多年间,县名多次变更,一会儿叫通义,一会儿叫安乐,一会儿又叫广通。直到北宋太平兴国元年,即公元976年,才改定县名叫眉山。在以后的千余年里.眉山这个美丽的名字始终与这块土地相伴始终,一直沿用到今天。

从唐代以来,苏氏一族就一直定居在眉州,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开枝散叶。北宋著名的苏门三学士就出生在这里。

在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唐宋八大家”当中,苏洵、苏轼、苏辙父子就占去了三名,文名远播海内外,就连遥远的辽国,也有很多人是苏轼的粉丝。

可是,想当年,苏洵这一家人在眉州当地并不怎么出名.财产也不丰厚,到了苏洵的父亲——苏序那一代时,全家也只有一顷多的田地,在眉州城里有一所私宅,只能勉强算作普通

虽然这一代比较普通,但往上数,在唐朝时,苏家的祖宗苏味道是唐朝名臣,后来,在五代的乱世当中,为避战祸,苏家右一专几经辗转来到了蜀中,后来就定居在此地。

几代以来,苏家一直很平稳地过着波澜不惊的日子,既没有入朝为官的腾达之人,也没有大字不识的白丁,不过却形成了一种朴实善良、淡泊豁达的纯厚家风。

P1-3

序言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指的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文学巨擘。在明初,朱右最初把这八个作家的文章编选在了一本书中刊行,名为《八先生文集》,后来,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用了这八个人的文章。之后明朝古文家茅坤对前人的文章进行了整理和编选.最后取名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0卷,”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唐宋八大家闻名于世,他们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韩愈和柳宗元有着特殊的地位,他们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非常巨大的贡献。欧阳修是一个文学奇才,他的创作非常丰富,是宋朝第一个在散文、诗、词各方面都有很高成就的作家。苏洵抱济世之学,他在政绩上没有什么辉煌的成就,为文却耀眼夺目,其文不屑蹈袭前人的旧踪,能够据前人皆知的史实,挖掘出新颖独到的见解。

苏东坡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为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但仕途失意,屡遭贬谪,一生坎坷。

苏辙与其父、兄合称”三苏”,他创作出了数量可观的政论和史论。虽然他的才气不如其兄苏轼,但他的文章于冲和淡泊中蕴蓄着沉雄雅健之势,也有着很高的艺术造诣。

王安石一生脚踏实地,做过很多小官,如知县、通判、太守等.后来当了宰相。他是一个有勇气、有担当的男人,敢于打破陈规陋习。王安石变法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但是,也有人评价其变法是一场社会灾难。是非功过,千载之后犹难论定。

曾巩”家世为儒”,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当官后,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综观曾巩一生,历任州郡官吏十几年,在京师做官的时间不多,整理古籍、编校史书,也很有成就。

他们的人生多难,政途不如意,但在文学方面却有着不可多得的才华。他们的文章不仅仅在唐宋时期非常有名,即便在今天看来,也有非常深且高的造诣,对当今社会的文学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比如:韩愈的文章构思精巧,气盛言宜;柳宗元的文章思理深邃,牢笼百态;欧阳修的文章唱叹多情,从容不迫:苏洵的文章纵横雄奇,一波三折;曾巩的文章醇朴平实,深切往复;王安石的文章锋利劲峭,绝少枝叶;苏轼的文章行云流水,随物赋形;苏辙的文章委曲明畅,尤长策论。他们的文学成就反映了唐宋时期的文化,也为今天的青少年学习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期望能使多数读者朋友不至于同阅读史料一样,感到枯燥乏味,而是从围绕史实故事、趣闻以及议论中轻松地了解到”唐宋八大家”的生平阅历、艺术成就。

本套书选取八位大家一生中的典型事件,向读者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人际交往、人品性情、处世之道、道德文章,以及生活中的趣闻轶事。读者朋友特别是青少年朋友在阅读中既可获得文史知识,又能受到人生启迪。

本套书在编写过程中虽然倾尽全力,但由于编者水平所限,难免会出现疏漏或错讹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本套书在编写过程中也参考了前人撰写的相关资料,对他们的辛苦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者

2015年6月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4: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