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是享誉世界的自然科学类经典著作,描述了小小的昆虫恪守自然规则,为了生存和繁衍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在书中以人性化的眼光观照虫性,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和散文化的笔调,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他所观察和研究的昆虫的外部形态、生物习性,真实地记录了几种常见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死亡等,既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又传播了科学知识,体现了作者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细致入微、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精神。
《技艺高超的昆虫——土蜂、长腹蜂》重点讲述了长腹蜂、切叶蜂、黄斑蜂、采脂蜂、圣栎胭脂虫等几种昆虫的特征、生活习性、劳作、繁衍和死亡等内容,语言简洁,文字严谨,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
法布尔的《昆虫记》誉满全球,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这里是昆虫的王国,辛勤的蜜蜂,威武的螳螂,唱歌的蝈蝈……它们就像你的亲密朋友一样,与你娓娓述说着它们平凡生活中的不寻常的故事。
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一生致力于昆虫的观察与研究。他用观察家的敏锐,记录了昆虫的自然生命轨迹、生活习性、高超的本能。他用科学家的严谨,剖析无数表象,以求还原归真。他用诗人的情怀,抒发对昆虫生命的关爱、敬畏和赞美。面纱揭开,你会看到昆虫也有自己的世界,昆虫也有自己的舞台,它们捕猎、相爱、生儿育女,它们共存、朝生夕死……昆虫的世界从不冷清死寂。而是永远充满生机活力。
《技艺高超的昆虫——土蜂、长腹蜂》着重讲述了长腹蜂、切叶蜂、黄斑蜂、采脂蜂、圣栎胭脂虫等几种昆虫的生活故事,对昆虫的一些共性话题,如认知事物的能力、在本能的驱使下所拥有的无与伦比的技艺等现象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再一次为读者揭开昆虫王国的神秘面纱。
燕子的方法
麻雀最早的时候可能以树洞为房基,那么燕子会使用什么办法?
我们这个地区有两种燕子,一种燕子喜欢在屋檐下和建筑物突起的墙饰下筑窝,窝呈半球形,我称它为“墙燕”;另一种燕子喜欢在我们的居所内筑窝,窝呈敞开的口杯状,我叫它“家燕”。
墙燕对房基的唯一要求,就是有一个挡雨的地方。比如我的屋檐向前伸出有几排砖那么宽,就很受墙燕的青睐,所以我的屋檐下总是有一长串半球形的燕窝。家燕喜欢将巢建在室内,不知它是惧怕寒冷还是更信赖人类,弃置的房屋和谷仓、马厩也是它建房的首选地址。这点与长腹蜂很相似,它们为了追求舒适温暖,才不管人类喜欢不喜欢,也硬要往人家屋里钻。
但它们对房基的选择又不仅仅如此。如果某处峭壁上有一块凌空突出的地方,能起到挡雨的作用,墙燕也会将这里当作自己的房基,我的确在吉贡达山一座陡峭的悬崖下看到过墙燕的家。由此可见,在很久很久以前,当房子还没出现的时候,墙燕找不到屋檐和墙饰的时候,很可能就将窝筑在笔直的岩石壁上。
可是,家燕如此喜欢人类的房屋,那么,在很早很早以前,人类不会建造房子的时候,它们将家安在哪里呢?
我查阅了很多书籍,书中都没有提到过这两种鸟儿很久以前居住在什么地方。难道,因为它们与人类一起居住的时间太久,人们竟忘记它们最古老的住房习俗了吗?
我坚信鸟儿们不会忘记自己习俗,只要遇到契机,它们会本能回忆起过去的生活。现在一定还有一些地方的燕子不依赖人类的房屋而单独建造房子,就像人类和房屋没出现以前那样。即使是最喜欢人类居所的家燕,在很久以前,也可能会寻找某个天然的岩洞、洞穴或者其他坑洼的地方筑窝。也许很久以前不会造房子的人类,那个时候也选择天然的岩洞、洞穴或者其他坑洼地方居住,因而与家燕建立起亲密的友谊。只是人类文明不断进化,它也跟随着人类的脚步搬进了无比舒适的家中。
古老的习俗
喜欢在人类居所中筑窝的动物,在人类房屋没出现之前,一定还有别的房基选择。这样,即使在深山老林没有人类房屋的地方,它们依然还可以用老办法。麻雀筑窝在大树上、墙燕筑窝在悬崖峭壁就是最好的说明。当人类居所出现之后,它们发现房屋比大树和悬崖峭壁更适合当房基,于是便选择跟随人类居住。
我们暂且结束麻雀和燕子的话题,将注意力重新转移到长腹蜂身上。
我曾发现过长腹蜂筑在房屋之外的窝。那是一个乱石集中地,地上堆满了碎石子。这里最活跃的居民就是田鼠,它们总是在这里享用偷来的杏仁、橄榄核等淀粉类食物,不时也会找几只蜗牛来改善一下伙食,于是地上就有很多蜗牛壳。那些喜欢装饰房子的膜翅目昆虫,如黄斑蜂、蜾赢经常会来这里寻找蜗牛壳,我便跟随这些虫子来到这里。
有一次,我在碎石子的深处,一堆比两只拳头稍大的碎石上看到了两个长腹蜂的窝。还有一次,我在一块平坦的大石头下也发现了一个长腹蜂的窝。这三个窝,无一例外地经常饱受风吹雨打,窝的材料仍然是泥巴,可能因为风雨的缘故,这些窝都湿漉漉的,跟一摊烂泥差不多。很明显,将窝建在这里是很不明智的选择。
我几乎已经可以确认,在很久很久以前房屋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在找不到温暖壁炉的时候,长腹蜂很可能将蜂巢安在石子堆深处、不接触地面的石板下面。虽然我找到的证据很有限,但已经看到了这种可能,至少能说明没有人类的时候它们依然有住的地方,只是环境很差而已。
我一直怀疑长腹蜂来自炎热的非洲,只是因为难以适应我们这里的温带气候,所以不得不努力寻找温暖干燥的地方。很明显,我们这里的乱石堆深处,大石板下面并不是蜂巢理想的房基,所以我只找到了三个蜂巢,否则的话,肯定会有很多长腹蜂妈妈发现这块风水宝地。于是我猜想,在遥远的非洲,热带地区,长腹蜂应该经常把蜂巢建造在大石板下面。
假如我生活在热带的马来西亚,我会将所有的石子堆都翻遍,我相信一定会发现下面有长腹蜂的巢,因为在石板下筑巢应该就是它们最古老的习俗。
P22-25
《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经典之作,它详细记载了多种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姻、繁衍、死亡、丧葬等习俗,堪称一部了解昆虫的百科全书。
然而《昆虫记》的意义又不仅于此,全书从人文关怀的视角出发,通过对昆虫习性的描写,展现了各种昆虫的个性特点,以及它们为了生存而做的不懈努力,体现了作者对昆虫的尊敬,对生命的关爱。
由于《昆虫记》是作者以“哲学家一般的思,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与抒写”编著而成的史诗,也是尊重生命、讴歌生命的典范,所以它问世这一百多年来,便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五十多种文字,一次又一次在读者中引起轰动。它的作者法布尔,也因对科学和文学方面的双重贡献,被誉为“科学诗人”“昆虫世界的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
作为中国中小学生的必读课外读物,《昆虫记》因其知识性和趣味性而备受关注,但它毕竟是一部科普巨著,这对课业繁重、理解能力有限的中小学生来说,是一项很大的“阅读工程”。所以本系列丛书就根据原版《昆虫记》所提供的有关昆虫生活习性的资料,以简单通俗的语言将每种昆虫的特点简要呈现出来,省去原书中专业化的术语及大量反复的实验论证过程,保留原书的叙事特色,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中体验到昆虫王国的奇特。
本套《昆虫记》共分十册,其中《技艺高超的昆虫——土蜂、长腹蜂》着重讲述了长腹蜂、切叶蜂、黄斑蜂、采脂蜂、圣栎胭脂虫等几种昆虫的生活故事,对昆虫的一些共性话题,如认知事物的能力、在本能的驱使下所拥有的无与伦比的技艺等现象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再一次为读者揭开昆虫王国的神秘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