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二战名将解读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时刻关注编委会编著的《二战名将解读》以“二战”中最关键、最经典的战役为切入点,从正反两方面诠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役进程,并辅以珍贵的战争纪实图片,全景再现了“二战”的全过程。麦克阿瑟为何狂妄到多次挑战总统权威?奇功盖世的巴顿为何多次被上级限制行动?朱可夫为什么能成长为守护苏联、席卷德军的战神?偷袭珍珠港是山本五十六的什么心理在作祟?隆美尔如何从小小的警卫员一路飙升为德军元帅?贵族出身的曼施坦因又是因何被希特勒“杯酒释兵权”?……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那炮火纷飞的岁月,沿着这些名将的成长脚步,感受他们的强大内心……

内容推荐

时刻关注编委会编著的《二战名将解读》主要讲述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英、苏、德四国比较有代表性的共十位军事将领的人生历程、战场指挥和最终结局等内容。每一位征战沙场的名将都以自己独特的指挥艺术留名史册。他们或大胆奇诡,创造出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战例;或思维缜密,以无懈可击的战略部署,堂堂正正之师百战不殆;或勇猛顽强,将人类铁血不屈的品质发挥到极致……优秀的名将可以安邦定国,立不朽之功业,也能挽狂澜于既倒,给后人留下不尽的传奇,更有名将创造出可怕的战争艺术。

目录

第一章 “恺撒大帝”麦克阿瑟

 No.1 西点高才生

 No.2 天之骄子

 No.3 “福地”菲律宾

 No.4 冷暖两重天

 No.5 兵败巴丹岛

 No.6 重返菲律宾

 No.7 特殊意义的五只金笔

 No.8 逆流而动的代价

 No.9 老兵永不死

第二章 “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

 No.1 痴迷体育的艾克

 No.2 前途光明的培训专家

 No.3 麦克阿瑟的高级助理

 No.4 人生的伯乐

 No.5 伦敦“十日游”

 No.6 英美之间的“和事佬”

 No.7 北非作战初露锋芒

 No.8 诺曼底登陆

 No.9 门生故吏遍天下

 No.10 转战政坛

第三章 “血胆老将”巴顿

 No.1 祖先的灵魂附体

 No.2 西点军校的猛士

 No.3 爱情事业双丰收

 No.4 初涉战场

 No.5 离开坦克部队的日子

 No.6 打造装甲兵团

 No.7 出师地中海

 No.8 挺进西西里岛

 No.9 地中海的旅行家

 No.10 忍辱负重

 No.11 解放巴黎

 No.12 跨越莱茵河

 No.13 遗憾的结局

第四章 “海上骑士”尼米兹

 No.1 愤怒的狮子头

 No.2 鬼主意超多的学生头

 No.3 桥牌高手

 No.4 为海军而生

 No.5 厚积薄发

 No.6 “二战”爆发

 No.7 绝地反击

 No.8 海战转折点

 No.9 越岛进攻

 No.10 日本投降

 No.11 荣归故土

第五章 “救火队员”朱可夫

 No.1 贫困的童年

 No.2 作坊学徒工

 No.3 优秀的骑兵战士

 No.4 以少胜多的骑兵连连长

 No.5 元帅的成长之路

 No.6 诺门罕屠日

 No.7 冒犯斯大林

 No.8 列宁格勒保卫战

 No.9 莫斯科保卫战

 No.10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No.11 库尔斯克战役

 No.12 战略反攻

 No.13 柏林战役

 No.14 凄凉的晚年

第六章 “谋略大师”华西列夫斯基

 No.1 神父之子

 No.2 投笔从戎

 No.3 初露锋芒的谋略大师

 No.4 代总参谋长

 No.5 苏军总参谋长

 No.6 升迁速度最快的元帅

 No.7 转战第聂伯河

 No.8 收复克里米亚半岛

 No.9 毁灭关东军

第七章 “英伦雄狮”蒙哥马利

 No.1 母亲眼里的炮灰

 No.2 没有进化好的“猴子”

 No.3 自学成才的业务能手

 No.4 出师不利

 No.5 再返前线

 No.6 名震陆军部

 No.7 唯一的爱恋

 No.8 耻辱的撤退

 No.9 反击

 No.10 击败隆美尔

 No.11 横扫千军

 No.12 重返欧洲大陆

 No.13 争吵

 No.14退休后的生活

第八章 “闪电战之父”古德里安

 No.1 在军校中成长

 No.2 魂牵坦克

 No.3 纸上谈兵

 No.4 为坦克高呼

 No.5 千里大练兵

 No.6 闪击战

 No.7 横扫西欧

 No.8 “逆龙鳞”的代价

 No.9 力不从心的日子

 No.10 最后的哀鸣

 No.11 永恒的荣誉

第九章 “沙漠之狐”隆美尔

 No.1 小发明家

 No.2 父亲的希望

 No.3 三次负伤

 No.4 军人的荣誉

 No.5 希特勒的警卫员

 No.6 装甲师师长

 No.7 沙漠之狐

 No.8 最后一战

 No.9 不灭的沙漠之狐

第十章 “战略天才”曼施坦因

 No.1 贵族出身

 No.2 默默无闻的“一战”生涯

 No.3 苦闷的20年

 No.4 紧急叫停

 No.5 随机应变

 No.6 难产的计划

 No.7 成名之作

 No.8 远征苏联

 No.9 肩负重任

 No.10 大势已去

 No.11 杯酒释兵权

试读章节

NO.西点高材生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于1880年1月26日出生在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的军人家庭。他生在军营,长在军营,学在军营,融在军营。平日里,他总是一身咔叽布军服,头戴一顶军帽,鼻梁上架着一副“AO”牌黑色墨镜,嘴里叼着一个玉米芯形状的烟斗,神气活现、傲气十足。求助于他人时彬彬有礼,别人有求于他时趾高气扬;于己无关的事宽宏大量,与己有关的事小肚鸡肠;他一时待人如春天般温暖,一时拒人如严冬般寒冷;忽而谦逊低调,忽而器宇轩昂……这就是“二战”时期众多记者笔下描述的被美国人称为“恺撒大帝”的麦克阿瑟将军的鲜明形象。

麦克阿瑟长期以来都是位既具有传奇色彩又有颇多争议的一代名将,与美国历史上其他将领相比,他的一生可谓多姿多彩,个性十足。得天独厚的天资和与众不同的军人家庭背景,养成了他勇敢、坚强、自信、高傲的性格。无论在哪里,他都要表现得风光无限,出人头地,非要和同辈争个我高你低才行。

19岁时,麦克阿瑟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西点军校。根据西点军校的校规,新学员必须在“野兽营”受训3个星期。在这里,新学员们不仅要学习如何敬礼,如何操练,如何整理内务。还要领教高年级学长们的欺辱。作为著名军官的儿子,一入校,麦克阿瑟便成了“老生们”欺辱的主要目标。一天晚上,学长们想试试这个将军之子的勇气和毅力,要求麦克阿瑟在碎玻璃上模仿西点军校的校徽做一小时的“老鹰展翅”。做这个动作,麦克阿瑟得用脚尖站立,两臂举过头顶,向下蹲在碎玻璃上;稍稍起立,两臂向下作扇翅状,再次下蹲,然后再脚尖站立,从头开始。中途他还被迫用手指吊在单杠上很长时间。在做了200多个“老鹰展翅”后,麦克阿瑟终于支撑不住了,晕了过去。醒来后,麦克阿瑟蹒跚地走回自己的帐篷。

此事成为西点一大丑闻,有关方面对此进行调查。如果麦克阿瑟拒绝提供那几个高年级学生的姓名,便有可能被开除学籍,如果供出来,那几个人的命运便可想而知。在听证会休会期间。他的母亲递给他的一张便条上写着,不要让耻辱玷污你的名字,永不说谎,永不搬弄是非。麦克阿瑟会意地在便条下方写道,我知道应该怎样做。在听证会上,麦克阿瑟讲明了情况,但始终没有说出那几个人的名字。他的行为受到学校和同学们的普遍赞誉。这件事后来得到了圆满解决。就是从那一天起,西点的学长们开始钦佩他的勇敢,为他骄傲,并在事后向他伸出友谊之手。值得一提的是,一年后,麦克阿瑟也有欺侮新生的权力了。只要愿意。他也可以用学长们对待他的那一套变本加厉地欺侮学弟们,然而麦克阿瑟从未那么做。

出身军人世家的麦克阿瑟,入学前已有相当丰富的军事知识。入学后,他刻苦勤奋,在西点的4年里,他所修的课程均为优秀,其中有3年成绩名列全班之首,并获得过学员中的最高军衔——第一上尉。在毕业典礼上,麦克阿瑟的发言给教官和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03年6月11日,麦克阿瑟以平均98.14分的成绩从西点军校毕业,据说这是当时西点军校25年来毕业学员取得的最好成绩。按照西点军校的惯例,高才生一般都被分配到升迁较快的陆军工兵部队。因此,优秀的麦克阿瑟被分派到工兵第3营,准备奔赴菲律宾执行勘测任务。

N0.2天之骄子

麦克阿瑟的整个军事生涯都和菲律宾这个亚洲国家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从这里正式开始军旅传奇。在这里发迹,也是在这里坠人人生中最黑暗的深渊,然后又重新爬上成功的巅峰。整个军旅生涯中,他数次进出菲律宾,而他每一次进出的背后都闪现着美军强化在菲律宾的军事存在和控制亚太地区的大国身影。麦克阿瑟的父亲就是在菲律宾达到了事业的顶峰。在这一点上,他们父子二人可谓相像至极。麦克阿瑟的父亲在南北战争(即美国内战)和美菲战争中所向披靡,战功显赫,曾任美国驻菲律宾总督。麦克阿瑟能对菲律宾情有独钟,可见父亲对他的影响颇深。他们都强调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对美国未来的战略意义,两人都是获得过国会荣誉勋章的将军,都桀骜不驯,都立下过赫赫战功,而且都同政府的高级文官们闹得不可开交,也因此影响了各自的前程。

1904年春,麦克阿瑟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结识了两位好朋友。他们是曼努埃尔·奎松和塞吉奥·奥斯梅纳,都是刚从圣托马斯大学毕业的青年。后来,奎松曾出任菲律宾自治政府的总统,奥斯梅纳出任奎松政府的副总统,并在奎松去世后继任总统一职。麦克阿瑟在其后的40多年里,和他们两个人的命运一直非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第一次菲律宾之行的另一个收获是让麦克阿瑟接触到了东亚军事强国——日本。1905年,在日俄战争期间,他的父亲以军事观察员的身份赴日本收集军事情报,而麦克阿瑟有幸作为父亲的随从副官在日本作了短期逗留。他们父子二人通过在日本的所见所闻得出了一致的结论:日本在征服了朝鲜和中国台湾后,势必要进一步控制太平洋,称霸远东地区。美国的未来,以及美国能否在太平洋生存都无法不同这些亚洲国家和地区联系在一起。这一认识使麦克阿瑟的个人命运同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客观存在紧密地连结在一起。日俄战争结束后,时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看中了他的能力,把他调回国内担任自己的军事副官。这个职务近水楼台,成为他日后平步青云的敲门砖,菲律宾也因此被麦克阿瑟看作自己的“福地”。

1913年,麦克阿瑟被调到陆军参谋长办公室工作,能在如此高级的岗位上经历难得的锻炼。还能随时了解到国内、国际上的军事机密,这大大开阔了他的视野、锻炼了领导能力,为他后来成为大军统帅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一战”开始后,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了总统的对德宣战议案。在战争动员会议中,陆军部长和麦克阿瑟开了一个小玩笑:“但愿我们能有一个师,兵员来自各个州,这样,每个州都会因为在第一批送往海外的人员中有他们的孩子而感到骄傲。”聪明的麦克阿瑟立刻心领神会。建议部长将26个州国民警卫队各9币的编余部分合在一起,正式编成一个师,因为该师成员来自全国各地,就像一条横跨长空的彩虹。于是,新编的第42师应运而生,取名为“彩虹”。陆军部长特意将年轻有为的西点高才生麦克阿瑟少校破格提升为“彩虹师”的上校参谋长。

1917年,“彩虹师”奔赴法国作战,由于师长威廉准将年届退休,因此参谋长麦克阿瑟成为该师的真正支配者。他在法国作战时,常常不避危险,亲临前线指挥。有一次他被毒气熏倒,险些双目失明。麦克阿瑟行军时从来不戴钢盔,手里拿根马鞭。他曾在战斗中用这根马鞭击中并擒获一名德军上校。因此,他荣获了美国“银星勋章”、“服务优异十字勋章”和两枚法国的“十字军功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年轻的麦克阿瑟已升任为“彩虹师”的师长,并率领“彩虹师”在前线创下显赫战功。

凭借“一战”带来的威望,归国后不久,时年39岁的麦克阿瑟就担任了西点军校的校长,成为西点军校最年轻、最有名的校长。麦克阿瑟在西点军校共任职3年,在这3年里,他实行了不少改革,但是在西点的改革不仅受到来自国会、陆军部、校友会中保守分子的责难,也遭到了资历深厚的潘兴将军的反对。麦克阿瑟顶住了压力,他不屈不挠的斗志让他犹如一只巡视自己领地的雄狮,任何限制和反对他的人都被他赶走。他在西点所作的开拓性努力,使墨守陈规、面临垮台的西点军校获得新生,西点军校在短短几年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麦克阿瑟重新赋予了西点军校无限的荣誉和风光,后来他被誉为“西点之父”,能有这样的赞誉,可见麦克阿瑟在西点军校的地位和“盛誉”之高。P10-13

序言

70多年前,德意日法西斯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四处侵略,猖狂得不可一世。侵略者用锋利的刺刀向人类“和平”与“自由”发出了最残酷无情的挑战,不仅严重践踏了人类的尊严与生命,更是制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一场空前浩劫,将整个世界都带入了痛苦惊悚的黑暗深渊。

在这场关系人类前途和命运的巅峰之战中,正义与邪恶两大阵营间的终极厮杀,不经意间将人类的战争艺术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造就了一批“二战”名将。他们凭借各自的文韬武略,在军事领域内取得了惊人的成就,都以自己独特的指挥艺术和骄人的战绩引起世人的关注。他们身上体现的并不只是征服和胜利,还表现出超强的智慧、强悍、创新、顽强等特质,诠释了人类所能展现和达到的精神世界里的极限,铸就了人类战争史的一个个经典案例!他们或惊如闪电,以雷霆之势将自己的利剑抵住对手的咽喉;或神出鬼没,以大胆诡异的手段创造出令人惊叹的战例;或思维缜密,以异想天开、无懈可击的战略战术一举制敌于死地;或勇猛顽强,以摧城拔寨的攻势将人类的战争艺术发挥到极致……“越岛”战术让麦克阿瑟一雪前耻;“诺曼底登陆”使得艾森豪威尔名扬天下;“闪击战”让古德里安名震欧洲;“北非征战”使得英国军队沦为隆美尔待宰的羔羊……

优秀的将领既可以安邦定国,挽狂澜于既倒,也可能沦为侵略战争的得力工具,四处征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意日法西斯名将创立和使用的可怕的战争艺术,初期势不可当,横扫千军,虽然逞凶于一时,最终却难以阻挡历史的滚滚车轮,在与盟军杰出将领的对抗中,败下阵来。无论这些名将是站在正义一边,还是非正义一边,战争总会给世人带来无休止的伤痛和苦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和炮火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每当人们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遗址或者目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保存下来的影像和文字资料,都会不由自主地追忆起那段炮火纷飞、正义与邪恶终极较量的光辉岁月。

我们再次走近“二战”名将,通过他们成长道路上一些鲜为人知的真实经历,感受他们从一个普通人逐渐成为世界名将的过程。循着他们各具特色的成长经历探求他们内心的变化,我们会发现这些名将身上依然具有与普通人相似的性格、脾气、事业起伏不定等情形。重温这些渐渐远去的历史旧闻,能让我们多一份心灵震撼,收获一些名将成功的经验。

弹指一挥间,当今的世界形势,和平中依然隐藏着动荡和不安。我们重新审视“二战”名将的人生经历,不仅仅是为了对某个人物、那段历史有一个相对公正、准确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推彼及已,从中吸取教训,坚定我们致力于维护新世纪和平与稳定的决心和信心。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7: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