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体验的存在--冯友兰与前期维特根斯坦之视域融合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赵海燕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目录

导言

 一、选题来源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冯友兰“正负方法”论

 第一节 “正的方法”

一、“正的方法”的内涵

二、“正的方法”的局限性

三、“正的方法”与维也纳学派

 第二节 “负的方法”

一、“负的方法”的演进

二、从儒释道看中国哲学史上的“负的方法”

三、学界关于“负的方法”的研究及其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形而上学主体世界与天地境界

 第一节 维特根斯坦的形而上学主体世界

一、“不可说”的是什么

二、“显示”的三重意义

三、形而上学主体世界

 第二节 冯友兰的天地境界

一、觉解

二、自然境界

三、功利境界

四、道德境界

五、天地境界

第三章 “世界图式论”与“负的方法”之形上学基础

 第一节 维特根斯坦的“世界图式论”

一、西方传统哲学本体论

二、“可说”的事实世界

三、命题是实在的图像

四、对象

 第二节 冯友兰“负的方法”之形上学基础

一、中国哲学的本体观念

二、中国哲学的“境界形上学”

三、“体验的存在”之本体地位的贞定

四、“直觉之知”之可能性的认肯

第四章 冯友兰“负的方法”与中国哲学的特质

 第一节 “负的方法”凸显中国哲学之独特价值

一、“体验的存在”是中国哲学特有的本体意识

二、生命意义与价值安顿是中国哲学的思想主题

三、直觉主义方法是对未来世界哲学的补充

 第二节 “新理学”的内在张力及其不足之处

一、“新理学”的内在张力

二、“新理学”方法的不足之处

三、“新理学”之自我反思

 第三节 中国哲学方法论再省思

一、“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

二、“回到事实本身”的双向诠释

三、“中国哲学”学科的现代价值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推荐

赵海燕著的这本《体验的存在--冯友兰与前期维特根斯坦之视域融合》选取冯友兰“负的方法”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以前期维特根斯坦“不可说”论为对比之视域。作者认为,冯友兰“负的方法”的可能性就在于它是建立在“体验的存在”之上的;而前期维特根斯坦虽然也对“不可说”的问题感兴趣,但由于不承认“体验的存在”的合法地位,终究以“沉默”的方式待之。本书通过阐释“负的方法”的独特价值和“体验的存在”的本体论意义,进而彰显中国哲学的“自性”以及其在世界哲学中的意义。

编辑推荐

赵海燕著的这本《体验的存在--冯友兰与前期维特根斯坦之视域融合》从中西哲学比较的视野全面系统的探讨了冯友兰的“负的方法”。全书探讨了冯友兰的“负的方法“的产生、历史渊源及其实质,并详细阐述了目前学界关于“负的方法”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书创新之处有:(1)选取“负的方法”这一冯友兰哲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在了解学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前期维特根斯坦的“不可说”论为参照展开研究,研究视角有新意;(2)通过梳理与分析,指出“体验的存在之本体地位的贞定”与“直觉之知之可能性的认肯”构成了冯友兰“负的方法”的形上基础,相关结论有助于进一步推进对冯友兰“负的方法”的研究;(3)在学界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以“负的方法”为切入点,就冯友兰哲学与中国哲学基本理论特质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在指出新理学在根本的理论关节点上体现了中国哲学之精神智慧的同时,具体分析了其在此方面的不彻底性。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8:4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