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共和国震撼瞬间(精)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摄影
作者 孟昭瑞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这里的故事会令你感慨,这里的镜头定让你动容!

珍贵照片,动人历史。

辉煌悲壮,一册珍藏!

震撼影像,记录光荣坎坷,倾情回顾,讲述巨变沧桑!

孟昭瑞著的《共和国震撼瞬间(精)》记录了新中国的诞生、成长和壮大;也描述了伟大进程中的曲折与坎坷。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资料价值、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是不可多得的绝佳读本!

内容推荐

《共和国震撼瞬间(精)》以我国最为知名的老一代摄影家之一孟昭瑞先生的摄影作品为轴线,通过黑白彩色两种照片和生动翔实的文字,展现了解放军入城、开国大典、政协会议、朝鲜战争、两弹一星、国庆阅兵、文革八次接见红卫兵、四人帮受审、建国三十五周年大典等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和重大历史人物的动人故事。

目录

导语

第一章 随军进北平

第二章 记录新政协

第三章 置身开国大典

第四章 在朝鲜战场上

第五章 蒸腾的蘑菇云、闪亮的星

第六章 见证非常岁月

第七章 亲历世纪大审判

第八章 前进中的祖国

第九章 名流碎影

后记

试读章节

谁都不会想到,1966年春节的相聚对很多当事人来说竟然是与心中敬爱的人永别!

历史不知觉走到了1966年的春节,表面上看似平静的背后,一切都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在我的心中,这一年春节那天是值得永远怀念的。

那是在人民大会堂的湖南厅,工农兵的先进代表、知识分子的先进代表、军烈属的先进代表欢聚一堂,等待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不一会儿,大家欣喜地看到,刘少奇主席、宋庆龄副主席、周恩来总理、邓小平总书记、彭真副委员长渐次走来,他们纷纷深情地向大家致意。代表们兴奋地鼓掌。刘少奇豪迈的挥手、宋庆龄儒雅的微笑、周恩来亲切的问候都给在场所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谁都不会想到,这次相聚的盛会对很多当事者来说竟然是与心中敬爱的人永别!

就在这年5月,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爆发了。这场运动中,彭真、邓小平被打倒,宋庆龄、周恩来也先后陷入极大的困境。刘少奇主席更是遭到残酷迫害,于1969年在河南开封含冤去世。

“文化大革命”过去四十多年了,我拍摄的照片上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无论是以毛主席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国际友人、众多的工农兵英雄模范人物,还是林彪、江青之流,他们大都已经离开了人间。当年的所谓“轰轰烈烈”的旷世震撼,早已成了昨日云烟。

1981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全党审议并一致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指出:“文革”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和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这段历史对于今天的我们不应忘却,更不应回避。那是一段值得记取与深刻反思的岁月。

应该说,早在1965年底,“文革”的序幕就拉开了。自1959年退居“二线”之后,毛主席渐渐感到中央第一线存在着一些严重问题。他逐渐得出“资产阶级司令部”就在高层,“中国的赫鲁晓夫”就在身边的错误判断。毛泽东通过批判北京市副市长吴晗的《海瑞罢官》剧本,开始着手发动对北京市委的夺权运动。在上海《文汇报》刊出姚文元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十八天后,北京各报刊才陆续转载此文。1966年2月3日,北京市长彭真召集“文化革命五人小组”会议,拟定《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关于当前学术讨论的汇报提纲》(简称《二月提纲》),试图将已经开展的批判运动加以适当的约束,限于学术范围之内。毛泽东听取汇报后未表示反对,这个提纲遂作为中共中央文件下发。

与此同时,时任全国电影指导委员会委员的江青带领另一拨人马,绕过北京市委,于2月2日在上海召开“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提出了《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二月纪要》)。此《纪要》经毛泽东修改后,于4月10日以中共中央文件的形式批转全党。它反映了毛泽东与《二月提纲》不同的的立场和观点。《二月纪要》认定文艺界基本上没有执行“毛主席的文艺路线”,“被一条与毛主席思想相对立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专了我们的政”,要“坚决进行一场文化战线上的社会主义大革命,彻底搞掉这条黑线”。不久,北京市委改组,彭真被撤职审查。

1966年5月16日,在中央政治局的扩大会议上,《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即《五·一六通知》)得以通过,此时,毛主席已经做好了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一切前期准备工作。《五·一六通知》成为“文化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它的锋芒直指中共高层,它的通过和贯彻标志着“文化大革命”实质意义上的全面发动。8月1日,八届十一中全会在京开幕。毛主席以会议决议的方式,使文化大革命更加合法化和扩大化了。这次全会后,党内矛盾公开化,原来的中央第一线已经不复存在。随之而来的就是所谓“天下大乱”,“形式大好”的局面。红卫兵运动狂潮和“大串联”席卷全国。

年近七十的周恩来总理不顾个人安危,站在栏杆上亲自维持秩序。他拼命舞动着手臂,要求红卫兵遵守纪律,连嗓子都喊哑了。

从1966年8月中旬开始到11月底的三个多月里,毛泽东主席共检阅了八次红卫兵,人数共计达一千二百多万。“八次接见”后来成了“文革”高潮期最具代表和象征意义的历史事件。这八次接见,次次我都亲身经历并参与采访拍摄,我用我的镜头,给那段非常岁月留下了别样的痕迹。

经过“中央文革”的精心策划,1966年8月18日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大规模的“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大会”——也就是后来所说的毛主席第一次接见红卫兵。林彪陪伴在毛泽东身侧检阅红卫兵,这也是他当上“第二号人物”后首度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他显得神气十足,真是踌躇满志。然而,一时的光鲜并不能永远遮蔽内心的阴暗,人民最终将这位“副统帅”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其实,林彪的权利欲并不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才开始萌动。早在他1959年当上国防部长,担任主管军委日常工作的军委常务副主席之时,他就利用“走捷径”、“个人崇拜”等方式逐渐登上权力高峰。1959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军委扩大会主要是批判彭德怀的所谓右倾错误(会上撤销了彭党内外一切职务)。林彪在全体大会上讲话,以“左”的面貌出现,把彭德怀批得体无完肤。同时,他还在会上过分地颂扬了毛主席和刘主席,称赞刘少奇具有领导党和国家的才能。从那时起,林彪就一步一步地把对毛泽东的正常赞扬转变为一场席卷全国的个人崇拜。林彪曾多次号召:“一定要把毛泽东思想学到手!”“毛主席的话,水平最高,威力最大,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现在的马列主义就是我们毛泽东思想,它今天在世界上是站在最高峰,站在现时代的顶峰。”不久,林彪又提出了“四个第一”,即所谓的“人的因素第一、政治工作第一、思想工作第一、活的思想第一”。1962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了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即七千人大会)。这次大会着重清理1958年“大跃进”以来的“左”的错误,为进一步做好国民经济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促进国民经济好转,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时毛泽东本人号召大家发扬民主,要求同志们把要讲的话都讲出来,“开出气会”。可是林彪却在那次大会的讲话中继续制造“个人崇拜”,粉饰已有的错误。他与众不同地在总结“大跃进”以来的错误原因时表示:现在的困难“恰恰是由于我们有许多事情没有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去做而造成的。如果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去做,如果都听毛主席的话,那么,困难会小得多,弯路会弯得小一些。”“我个人几十年来的体会他的突出优点,是实际,总是与实际八九不离十,总在实际周围,围绕着实际,不脱离实际。”“过去的工作搞得好的时候,正是毛主席思想不受干扰的时候。凡是毛主席的思想不受尊重,受到干扰时,就会出毛病。几十年的历史,就是这个历史。”林彪的这个讲话与整个大会的气氛很不协调,在林彪心中,任何情况下都首先要为攀登权力的顶峰而不懈努力。毛泽东后来回顾那一段经济困难的历史时,没有忘记林彪在“七千人大会”上颇具个性、与众不同的发言。每当毛泽东本人权利和威望有所降低时,林彪都毫不动摇地对毛泽东本人给予支持,坚定地站在毛泽东的一边。1963年11月16日,毛泽东在给林彪等人的一封信中,充分肯定了林彪的工作,讲到林彪提出的“四个第一”时,又一次说:“四个第一好,这是个创造。解放军的思想政治工作,经林彪同志提出四个第一、三八作风之后,比较过去有了一个很大的发展,更具体化又更理论化了。”毛泽东的这一赞扬为林彪推行“个人崇拜”提供了助力。1964年2月,毛泽东在接见活动中再次赞扬林彪:“四个第一好。我们在以前也未想到什么四个第一,这是个创造。谁说我们中国人没有发明创造?四个第一就是创造,是个发现。”毛主席这样肯定和赞扬林彪的成绩,使林彪认为攀登权力顶峰的时机已到。他一方面继续加劲倡导推进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另一方面又谨慎地窥测着机会,寻找上升的台阶。其结果是:“文化大革命”一开始,他就受到了毛泽东的重用,在1966年5月18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当上了党的“第二号人物”。

8月18日是一个炎热的夏日,大批红卫兵代表被邀请登上城楼与领袖近距离接触。由于亲眼见到毛泽东的激动和内心的狂热崇拜,城楼上一度出现较为混乱的局面。为了保证毛泽东的绝对安全和健康,年近七十的周恩来总理不顾个人安危,站在栏杆上亲自维持秩序。他拼命舞动着手臂,要求红卫兵保持安静,遵守纪律,连嗓子都喊哑了。

当时担任北京卫戍区司令的郑维山中将是具体组织八次接见红卫兵的总指挥。他上上下下,跑来跑去,穿梭在天安门、金水桥和广场周围。有时一次接见他要跑下城楼数趟,只要场上人群拥挤或停滞不前时,周总理就叫郑维山赶紧做疏通工作。这次接见,经过天安门的红卫兵直到晚上还没有走完。周总理对郑维山说:“能把解放军的汽车调来吗?叫红卫兵坐在汽车上,过几天继续接见。保证让红卫兵都能看到毛主席,还能按时间接见完。我们要保证毛主席的休息时间。”周恩来为了保证毛泽东的休息,亲自来到天安门广场前去做红卫兵的工作。“文化大革命”中,他始终陪同毛主席检阅红卫兵,其间做了大量的组织工作和事务工作,可以说他简直是个“大管理员”。有时候,他累了,在大殿里休息,吃个包子,喝杯茶水就算是一顿饭。

那天,置身于红卫兵海洋的毛泽东挥舞着帽子,以洪亮的声音向这些年轻人呼号:“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要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这句话后来被写进标语,登上报纸、邮票,作为那个时期最为知名的《毛主席语录》广为传颂。记得北师大附中高三年级学生宋彬彬给毛主席戴上了一个“红卫兵”袖章。毛泽东欣然接受,以自己的行动表现了对红卫兵运动的支持。

第一次接见没过多久,8月31日,毛泽东又在天安门广场第二次接见了来自北京和全国各地的五十万红卫兵。各地来京的红卫兵乘车乘船吃饭等一切费用全部由政府开设的红卫兵接待站支付,故而前往北京的年轻人络绎不绝。

P231-239

序言

1930年8月,我出生于河北唐山的一个铁路工人家庭。1941年,我随父母迁居张家口,张家口曾经是晋察冀边区的首府。少年时代,我就受到革命热情的熏染。这也是我在1946年,正读初二的时候,响应晋察冀边区政府参军参战的号召,加入革命队伍的主要原因。1948年,我初中毕业正赶上华北军区办摄影学习班,于是积极申请参加。在军区政治部学了两个多月,主要是了解一些摄影方面的基本知识,亲自动手实习的机会很少。学习完毕,我就被分配到华北军区晋察冀画报社,也就是现在的解放军画报社,当了一名摄影记者。幸运的是,我遇上了一个社会大变迁的时代。解放军北平入城式、天安门广场改造、新政协会议到开国大典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一系列重大事件几乎都被我的镜头记录了下来,我为此自豪、骄傲和幸福。

后记

《共和国震撼瞬间》即将面世了,我倍感欣慰。

此书记录了新中国的诞生、成长和壮大;也描述了伟大进程中的曲折与坎坷。它投射了我的人生亲历,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我对自己几十年工作的一种总结。

书稿从文字到图片,许多为首度披露。相信,,它们会带给关注现代中国历史的读者启迪和思索。

在此,特别感谢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对此书严格审读和提出意见、建议的专家们,特别感谢人民文学出版社为此书出版付出心血的同志们!

孟昭瑞

2012年5月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