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时间(二十四节气)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刘学刚
出版社 沈阳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传统文化和风俗的一个浓缩,具有不容磨灭的文化价值。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不仅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而且鲜明地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所以,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刘学刚著的《中国时间》以二十四节气为序,将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融入优美的散文之中。每篇的结构分为三个层面:节气总述、农事缤纷、霜天染墨。“农事缤纷”叙述了节气对农事的影响;“霜天染墨”铺展出文化层面上节气。与此同时,每个节气相应配一幅插图,插图选自明清两代古画,与文字相应成趣,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充分展示了二十四节中中国人美好的记忆、诗意的生活和理想的未来。书中传达的是人与自然的息息相通、中国式的生活艺术、中国哲学的独特意蕴。每一个节气,都是人们试图与天地沟通的一个庄严的仪式,都是人们诗意生活的生动画卷。具有文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内容推荐

《中国时间》是一部彰显中国情感和中国温度的时间之书,呈现着人与自然心心相印的美好经验。作者刘学刚在每个节气到来之时,在乡村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和动物的活动,开荒种菜,从立春到大寒,作者用神奇的物候为动植物安排了科学的作息时间,这是独特的《中国时间》,知识和经验打通,历史和现场相融。在追求快节奏高效率的当下,节气的作用很多时候停留在纸上,成为一个个枯燥的数字。刘学刚徒步乡村,观察记录乡村人事以及动植物们响亮的回应,为国人思考节气这一传统文化、中国农村建设提供了一种样本。二十四节气,二十四幅农村生活驳杂的多元化图景,作者试图让节气说话,让节气敲响大地的钟声,对人们的生活进行郑重的提醒,由此思考传统文学如何落地、中国农村的来路和去处。在刘学刚笔下,节气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概念,更是一个容纳天地万物的辽阔空间,是缓慢而精细地按照茎叶花果的秩序打开生存场景的一种生活模式。这部《中国时间》是有色彩、有声音、有气息、有味道的中国时间,作品发掘“诗意地栖居”的诗意,这个诗意不是分行的抒情诗赞美诗,而是让人安身更安心的那种东西,是人与自然的美美与共。

目录

辑一 春之鲜丽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辑二 夏之繁茂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辑三 秋之丰硕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塞露

 霜降

辑四 冬之静谧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试读章节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是四季的起点。它与立夏、立秋、立冬一样,是反映四季更替的节气。《群芳谱》释义立春:“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春的意义在于立,犹如村头或主街路口竖立的一块地名标志牌:立春,是春天的人口。一到立春,生活在北方的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

今年的立春也不例外。进入二月份,连续两天北风三到四级,最低气温零下六摄氏度。二月三日立春这天,风向说转就转,南风三到四级,白天最高气温升至八摄氏度。这些现象很是响应了立春这一富于革故鼎新_的节气。虽然昨天预报阴转多云,但是,早上一睁眼,太阳已在朋友圈冉冉升起:风和日暖,鸟语花香,春和景明,万物生长,许多美好的词语频频出现。发微信消费节气的人大都生活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与大自然是隔离的,人们看见的是数字化的时间,而不是东风解冻的时间,蛰虫始振的时间,鱼陟负冰的时间;不是迎春花吐蕊的时间,樱桃花舒瓣的时间,望春花芬芳的时间。布谷布谷,磨镰扛锄。在古人那里,节气是自然世界的闹钟,每年响二十四次,提醒他们及时进行农业生产,并根据自然节律安排生活,达成与自然的同步,这叫知行合一。、当下人最大的缺憾是知而不行,因而无法感受节气生活的安详、低碳与朴素。

立春,也叫报春、邀春、迎春、咬春、打春。记得小时候常听大人念叨:春打五九尽,春打六九头。立春不是五九最后一天,就是六九的第一天。这一天,母亲照例安排我们搂草拾干柴,不过,地点是她选的,村东的小河,她说夏天那里的柳树长得高青草长得密。等我们肩扛背驮地回到家,母亲就问我们有什么发现。若是我们对她说小河解冰了柳树发芽了,她便喜形于色,一个劲儿夸我们拾到宝贝了。

这个灰蒙蒙的立春的上午,让我感到了压抑和苦闷。立春晴,一春晴。是的,我盼望一片金灿灿的阳光,给生长的植物以持续的照耀。我更怀念我的母亲。她晚年得了肌肉萎缩,手脚成了摆设,尽管后来病情恶化扩展到了呼吸肌,可是,每到立春这天,她就把头用力地扭向窗外,口齿不清的她嚷嚷着,看看柳树绿了没有。.当我们把她抱到阻台上,扶着她坐好,她便嘿嘿笑着,盯着窗外一看就是半天。她的胳膊搭在窗台上,肩膀似乎往上一耸一耸的,像是要站起来。在母亲那里,立春的“立”有两个意思,一是人的站立,二是绿色的植物在枯黄衰败中的站立。立春也有一些习俗。譬如,立春咬草根,叫咬春;鞭春牛,折一根细细的柳条,轻轻鞭打披红挂彩的春牛三下,泥牛也可,这叫打春;还有立春幡、穿新衣、剪春胜,称之迎春。这些繁琐的动作创造不了经济效益,但是,让我们感到一种自控和庄重的力量,感到古人优雅的教养。节气指导农耕,也有益于人们修身立德,在对自然的敬畏中约束自己的思想行为。  立春多好。立春一日,百草回芽。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立春的时候,母亲的身体似乎生出了一些力量,生出对万物生长的热切的期望。

下午,天空奇迹般地放晴了,上午沉闷暗淡的氛围一扫而空。太阳拎着它的油漆桶,把金黄的油漆泼在屋顶上,泼在树干上,泼在道路上,物与人都神采奕奕的。这就是立春,它意味着新生,意味着事物由僵硬、一孤寂、单调向柔软、活跃、繁复转化,就像一个人摆脱了现世的羁绊与遮蔽,自由的思想如春水破冰,汩汩流淌。

我眼前的这个村庄,新崭崭的。大红春联从村头包装到村尾,更有惊叹号一般的红灯笼、翩翩如彩蝶的过门笺点缀其问。在春分日秋分日夏至日冬至日,我进入了无数的村庄。我看见的村庄是同一个村庄。这些村庄平日几乎见不到人,只是过年热闹一阵,返乡的人犹如噼里啪啦的爆竹,吵吵嚷嚷地近了,又远了,留下一座冷冷清清的村庄。欢度春节,是中国人的头等大事。春节的全名是立春节,是节气和农耕生活的颂歌,鞭打春牛,祭祀春神,张贴迎春字画。用五色纸裁制过门笺挂于门首的灵感来自立春戴在头上或系在花下的幡胜,二者皆有飘然之致。如今,岁首春节延续了先秦以来迎春拜春的习俗,立春成了普通的节气。一个时代是否劝农催耕,看看正月初一的春节就知道了。记得小时候,我父亲都是请村里的会计写春联,写的内容父亲早就想好了,他把春联当作家的门面,新的一年奉行的行为准则。我上初中以后,他坚持让我写,他说字丑点不打紧,意思好才是真的好。有一年春节前,我写了一副春联:“春种满田碧玉,秋收遍野黄金。”父亲把左邻右舍的对子纸全抱来了,他说大门对联都写这副,往门上一贴,右手碧玉,左手黄金,多提劲儿啊。P5-8

书评(媒体评论)

刘学刚的这部《中国时间》,以诚恳的态度,诗性的语言,鲜活的细节。尽显节气之美、大地的生息节奏以及与土地休戚与共的真诚心灵,值得细品。

——河南省作协主席、鲁迅文学奖得主 邵丽

《中国时间》是刘学刚的一部长篇非虚构作品,时间在书中是天与地的神秘符咒,是辗转于古往今来的时间轮回中自然界的精灵们穿梭于世间的足迹,也是作家内心致力于时间之书的礼赞。书中精密的叙曲仿佛荡漾着万物的生死之谜,这是一本让我倾慕之书,也是许多年来我阅读过的书中妙品。

——中国女性先锋作家代表人之一、鲁迅文学奖得主 海男

时光匆匆,逝而不返,但《中国时间》却让时间停驻,并带有中国情感和中国温度。这是一部杂书,作者通过独特的角度对时间、时代、境遇进行了个性化思考,有趣而不失深度。

——河北省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奖得主 胡学文 _立春芒种,冬至大寒,刘学刚用神奇的物候为动植物安排了科学的作息时间,这是独特的《中国时间》,知识和经验打通,历史和现场相融。

——浙江省散文学会会长、鲁迅文学奖得主 陆春祥

刘学刚在每个节气到来之时,在乡村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和动物的活动,开荒种菜,并写了这部《中国时间》,这种对原初自然环境的敬畏、对古老的生存智慧的追寻,在当下有着积极的意义,而质朴的文体又能够让读者体味到人类对大地的深情。

——山西省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奖得主 王祥夫

刘学刚经过长期的乡村考察和田间耕作,写出了这部非虚构作品《中国时间》,写出了自然和人心心相印的美好经验。作者对物的观察敏锐而精细,对人如何归附自然进行着郑重的提醒,让人在节气时间中认知自我,井然有序地安排四时生活。

——浙江省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奖得主 荣荣

刘学刚的《中国时间》写的是有色彩、有声音、有气息、有味道的中国时间,书中写天地间的物象,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强烈的宇宙感和时间感中确立安身立命、成己成物的生活方式,这是对当下紧张忙碌生活的一种背离,更是对诗意的节气生活的一种积极有益的探寻。

——广东省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奖得主 王十月

在刘学刚的《中国时间》里,大地的时间比钟表上的罗马数字更有指向性,他用结实的文字将古老的二十四节气拉到当下的生活,这样的中国时间既包括中华文明的诗意力量,也包括今天的我们应该遵循的自然法则,刺激我们对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的重新思考。

——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得主 张楚  刘学刚的《中国时间》体现了一种价值取向,它摒弃了浅薄的粉饰与赞美,而专注于自然节律之于当下生活的矫正,文本所阐述的“诗意”也不是造作的吟风弄月,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叫人安心的那种东西。

——河北省作协专业作家、鲁迅文学奖得主 李浩

刘学刚以他扎根鲁中平原的质朴而温情、细腻而诗意的写作风格,书写着大地的美好,他笔下的乡村物事,充盈着一种暖意,一种人性观照的气息。文学以寂寞为性,甘苦为质。这种安静而诚实的写作追求,让他的文字有着自己的呼吸和知觉。

——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得主 李存葆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9: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