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小富则集而藏(精)/纸帐铜瓶室文丛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郑逸梅
出版社 上海文化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著名文史作家郑逸梅先生郑逸梅是真正的“八卦大师”,为报纸副刊写了一辈子的随笔,趣闻,字数超过1000万字,人称“补白大王”。

郑逸梅先生的这本《小富则集而藏(精)》收藏随笔集,精选了约四十多篇文章,共分集癖、集币、集藏、集札、藏书和补遗六个部分。

内容推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渐富裕起来的人们开始爱好收藏、鉴赏古董,以传承文化、陶冶情操。

《小富则集而藏(精)》从海上文化名人、收藏大家郑逸梅先生所撰写的收藏随笔中,精选了约40多篇文章,共分集癖、集币、集札、藏书和补遗六个部分。这些收藏大家的收藏心得,虽然撰写于几十年前,但对今天的收藏爱好者仍然有启迪和帮助。

目录

壹 集癖

 我的集藏癖

 画幅

 书法

 印拓

 扇筵

 竹刻与墨锭

 砚与石

贰 集币

 稀币与铜瓷玉石

 我集藏的各国铸币

 集藏外国纸钞

 我集藏的各国纸钞

 我集藏的日本钱币

 我集藏的英国纪念币

 我集藏的杂币

 我集藏的美国纪念币

 纸钞与防伪

叁 集藏

 我与邮票

 我的主题邮集

 集藏书画邮票

 我集藏的日本邮品

 我集藏的贺年片

 我集藏的明信片

 我集藏的烟标

 我集藏的香烟画片

 我集藏的纪念章

 集藏“磁卡”

 集藏汽车

肆 集札

 书札

 名人书札一束

 几通小说家的书札

 应当向冯玉祥致谢

 笺纸

 柬帖

 名片和照片

伍 藏书

 书册

 书册续

 中国藏书家考略

 藏书家潘景郑

 藏书票

 望书兴叹

陆 补遗

 补遗之一

 补遗之二

 补遗之三

试读章节

对联约有百副左右,如沈尹默的叔岳丈褚礼堂,和小刀会刘丽川有戚谊的徐渭仁。刘失败,凡藏徐氏之书,都付诸一炬,那么这联也就物稀为贵了。又著《从古堂款识学考释》的徐同柏及其子士燕,又和陈天婴、姚寿祁等结剡社,砥砺学艺的冯君木,又邓散木从之学篆刻的赵古泥,又著《履园丛话》的钱梅溪,又著名海内的铁琴铜剑楼主人瞿良士,又擅作甲骨文的孙沧叟,又曾随薛福成出使英法意比诸国的沈逋梅,又铁线篆家许松如,又自称印佣、主持西泠印社的王福庵,又陈石遗的《近代诗抄》名列卷首的祁隽藻,又梁山舟门人陈莲订,又以党肃顺被黜的陈孚恩,又弘一法师李叔同,又创办《时报》的狄平子,又孙中山秘书田桐,又谭延闽之弟泽闿,又版本目录家莫友芝,又张得天女夫孔继涑,又主持《新闻报》笔政数十年的严独鹤,又随黎庶昌游日本、搜集书册、辑刊《古逸丛书》的杨守敬,又巢经巢主郑子尹,又任伯年子任堇叔,又旧王孙溥心畲,又梅影书屋主吴湖帆,又著《南巡秘记》的许指严,又伊秉绶后人伊立勋,又发《清仪阁题跋》负重名的张廷济,又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的儿子马太龙,又现尚健在的王个簃、徐孝穆等,又民国时代称段执政的段祺瑞一联,那就不知是否手迹了。

经过浩劫,有此对联,仅剩一条,抱失偶之叹的,有鲁琪光、杨度、沈彭年、钱南园、俞白壶、杜就田、郑叔进、朱彝尊、沈信卿、易培基、李准、张人杰、袁克定、白蕉、赵眠云、程潜等,残缺不全,多么可惜啊!

除对联外,有屏条二堂:一为汪柳门、樊增祥、汪诒书、吴士鉴四人所书;一为吴郁生、陈其采、刘未林、郑垂四人所书。郑垂初不知为何许人,字迹酷类郑海藏,后才考得郑垂乃海藏之子。我在九华堂购得屏条,展堂款,原来是胡汉民家散出的,四条都是陈姓人书,有陈散原、陈苍虬、陈宝琛、陈石遗,经抄家后,只留散原、宝琛二条了。又有吴讷士所书四条,讷士名本善,为吴湖帆的父亲。又徐枕亚所书四条,今缺首尾,成为无款无名的残幅。状元所书的小幅,有缪彤、徐郙、彭定求。翰林则有沈淇泉、查声山、李盛铎、宝瑞臣、屠琴坞、秦曾璐、胡炳益、陈廷庆、张祥河。较早的,有明代的李应桢、王渔洋之兄王士禄,但为残页。又灵鹣阁主江标。自沉于吴门梅村桥下的乔大壮。昆山擅鸡颖的余天遂,哭庵易顺鼎,和纪晓岚同修四库全书的陆锡熊,举世皆称和事佬的李鸿章,俞振飞父亲俞粟庐,编刊《全清词》的叶恭绰,江南老画师偶或作书的吴观岱,吴禄贞秘书骆亮公,包安吴论书列其行书为逸品的巴慰祖,沈三白从之学画的袁沛,藏姜白石玉壶冰琴、自号壶冰道人的陆增,创办《神州日报》载沈佩贞《醒春居趣事》、致沈氏率领娘子军捣报馆的汪瘦岑,劾广东科场抢替、声震于时的吴光奎,瓯北裔孙赵椿年,佛学大家欧阳渐,张夕庵子张深,著《清代科举考试实录》的商衍鎏,自号后乐笑翁的张丹斧,画兰名手顾南雅,旗人铁保,作《治家格言》的朱柏庐,参权贵荣禄、刚毅、李莲英被祸入狱的沈北山,这是狱中所书慷慨激昂的诗幅,郑大鹤的横幅,录《迟红词》十四阕,负才使气的秦宥横,他自榜门联云:“四壁图书生葬我,千秋孤寄冷看人。”其狂可知,他尤自矜书法,我这一幅,当然也在他自矜之列了。姜殿扬楷书录《梅花赋》,更属我纸帐铜瓶室长物。又特大的尺幅乃赵执性录柳宗元文数篇,他号秋谷,著有《谈龙集》、《声调谱》、《田园集》、《饴山文集》,书法仅其余事。又日本人头山满的草书,他和宫崎寅藏齐名,与孙中山友善。陆丹林曾有《黑龙会及其首领头山满》一文,载《逸经》杂志。P21-23

序言

我的小天地

(代序)

一般旧文人,喜弄玄虚,总是题了许多斋馆堂轩的名儿,似乎他们的生活是很优越雅致的,实则不是这样一回事,这些斋馆堂轩,都是空的,无非建筑在纸上罢了。我的“纸帐铜瓶室”,却有这么一间。我从苏州搬来上海,住到哪里,那“纸帐铜瓶室”的榜额就挂到哪里,成为流动性的,直至寓居长寿路的养和村,才固定了四十多个年头。“纸帐铜瓶室”,也就是老牌子了。

我的生活很朴素,但却不简单,小小的一间,堆满了书籍图册以及杂志报刊,几乎床榻左右,层层叠叠都是精神慰藉品,恐怕陆放翁的“书巢”,也许胜我不多吧!不料好事无常,遭逢十年内乱,这些爱好的东西,硬生生地都被掠夺,当时装载七辆车子而去,没有片帙只页的留存,我就对朋友作自夸语:“学富五车,无书不读。”所谓“五车”,那是七车自打折扣的客气话,所谓“无书不读”,就是手头没有书,无从读起了。一自拨雾见天,被车去的,总算还了我十之一二。我积习难除,补购了许多工具书和阅读书,朋友们如周迪前等乐善好施,馈赠了我若干诗文笔记,才得遮眼摊饭,也就慰情聊胜了。“文革”后期,街头巷末,往往有些搭着篷帐,出售杂品的。我沙里淘金。买得了些零星文物,在小室点缀着,朋友来访,不是称“古色古香”,就是为我解嘲说:“室雅无须大。”人们称说古雅,我也腼然自以为古雅了。究属怎样古雅,那是不值一笑的。

我喜梅花,壁上悬些梅花画幅,如吴湖帆、陶冷月为我画的《纸帐铜瓶室图》,画中梅花绕屋,构成一个清幽境界。又前人钱箨石的《一帘疏影》,那是淡墨画梅,很为秀逸。朱大可因此见贻一方印章,刻文为“人在梅花中”,我常钤用着。床侧一副小楹联,是周星诒写的,句云:“如南山之寿,居东海之滨”,也很贴切。案头置列元杨铁压自植松的小枯枝,秦阿房宫的瓦当,黄小松所藏三国吴主孙皓的建衡砖砚,计谵石的端溪蕉叶白砚,胡澎手琢的竹节式砖砚。又周芷岩刻的竹臂搁,张燕昌书钱梅溪刻的文镇,罗两峰夫人方白莲的印章,黄秋岳集宋词的双铜尺,秋岳为人虽属奸佞,但从文物角度来看,也是足以欣赏的。架上杂乱无章堆着王芑孙曹墨琴夫妇合作的诗册,叶小莺眉子砚拓本,吴谷人手书何检讨词稿,梁闻山的格言卷,林子有的《蛰园勘词图》,张大千等二十一家墨妙。又杨吉人、杨龙石、钱叔盖、黄素川、毛意香、金西压等镌刻的竹扇骨,薛佛影的细雕象牙片等,这一系列的东西,几乎把架子充塞得满满了。我偃蹇其中,摩挲再摩挲,自以为乐趣无穷。

图书文物,这些都是陈的死的,倘室中没有一些生香活色,那就不毋遗憾。我便在雨花台卵石盆瓷中,蓄着一棵剑麻,终年抽茁着碧绿的叶子,读书写作之余,向它凝赏一番,对于目力的调剂和护养,是有相当益处的。而无独有偶,忽然友人又送了我一盆水竹,生活气息更浓厚了。我发着奇想,想到民初有个大总统徐世昌,别署水竹村人,那么我居住养和村,有了一盆水竹,岂不道道地地做了水竹村人,不让徐世昌一人占美了。又想到我所局居的小室,叫做亭子间,我逍遥亭中,那就可称亭长,汉代刘邦位居九五之尊,起基是泗上亭长,我既为村人,又兼亭长,岂不足以自傲啊!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5: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