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上海女声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上海市妇女联合会编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摇到外婆桥

秦文君

外白渡桥是我人生中见到的第一座桥,除了它,我没有用情更深的桥了,在我眼里它既是幸运的,也是怀有哀伤的。

我是闻着苏州河与黄浦江的气息长大的,刚出生那会,父母住在东大名路325号,紧靠着外白渡桥,从满月后的第一天起我就被大人抱着出来认识这座桥。从部队转业不久的母亲在第一机械工业部上海办事处工作,办事处的总部在中山东一路的太古大楼,而母亲所在的联合采购部在圆明园路上,单位的头儿答应在一间空的办公室里安一张小床,母亲可以把我带着来上班,雇一个帮手照料我,她抽空时过来哺乳。

我生命的第一年,每天清早母亲抱着襁褓中的我走过必经的外白渡桥,她雇来的小阿姨蹦蹦跳跳地跟在后面,手里提着婴儿用品。小阿姨是个眼神清亮,有些孩子气,像小麻雀那样天『生欢乐的农村女孩,她一路走一路逗引着我,婴孩是满心盛着快乐的,她一逗我就笑,年轻的母亲也跟着笑,我们笑声咯咯地来来往往,无忧无虑。

弟弟出生后东大名路的房子住不开了,全家搬到南昌路一机部的宿舍住,那里的房子好,家具也是公家配备的,缺点就是离外白渡桥远了点。不过我珍藏着自己戴花边帽骑玩具自行车在外白渡桥上玩耍的照片,它是温暖的外婆桥。

念小学时,处在最爱幻想的年龄,大人带我乘车路过外白渡桥时,我会感觉自己是这一带的老土地,喜欢伸长脖子嗅着四周烂熟于心的气息,每一次都东想西想地幻想半天。还有一次母亲带我去外白渡桥桥下的小西餐店吃西餐,我自豪地在桥板上踩动着,在桥上还找到稀奇古怪的东西:一颗生锈的小铆钉和一只玻璃弹子,玻璃弹子上面刻着印痕,我把它们拿在手里看了很久,猜测着这是神秘而幸运的暗号。

进中学后懵懵懂懂地知道忧伤了,有一次心里冒出“我来自何方”的念头,寻根的愿望和自我意识渐渐强起来,曾悄悄地从外白渡桥走到东大名路,远远地看老房子还在吗,却没有勇气走进无比亲切的房子,似乎看一眼就安心了,找到属于自己独特的根基了。

1971年我初中毕业,知识青年都要下乡,我不想扛着锄头去种地,心里的浪漫情怀不灭,于是报名去拥有大片原始森林的黑龙江林场。可是政审竟没有通过,说是我的舅父解放前做过某银行的高级襄理,所谓有历史问题的舅父成了我的污点,招工者认为根正苗红的孩子才配去保卫北疆。中学老师知道舅父是优秀的人,更何况我当时连舅父的面都没见过,她打听到林场来招工的人住在浦江饭店,便连夜带我去浦江饭店说清缘由。

浦江饭店挨着外白渡桥,彷徨中的17岁的我在黑夜里细眺外白渡桥,听着黄浦江上轮渡汽笛尖锐的鸣喊,外滩上高亢的钟声,我感觉到横跨苏州河的外白渡桥的低沉,它的老迈沧桑和淡定令伤感的我产生深深的信赖。看见它的那一刹那间,我就安心了,少年轻狂时虽不懂它过眼的历史烟云,也忐忑着此次前去是否能如愿,更不知命运将会带领我去何处漂泊,可是这座桥让我不再孤独胆怯,它好比知心长者,让我感觉到有一颗沉静厚道的心在陪伴我。

冥冥之中,我在生命最低潮的时期再次相逢我的外婆桥,续上了它与我千丝万缕的恩情。

终于获准去林场,离开上海前我没去任何地方,只去了外白渡桥,默默和它告别。对它有难言的依恋和不舍,觉得它代表我美丽的故乡上海,是我精神生命成长的见证,也是我怀乡的所在。

之后的几年,我在黑龙江历经艰辛,做粗重的力气活,住女生帐篷,一个帐篷住三十来人,每人的铺位不到60公分,一翻身就滚到别人的铺上去了,在艰难孤寂的每一天,我都盼着冬天,到了最冷的年关,就能放探亲假。每次探亲回沪我都会去外滩,到外白渡桥上走一走,外白渡桥就像一个寄托。我会长久地坐在看得见外白渡桥的地方,看着车来人往,感觉每个人在这里都有自己的位置,只有自己没有位置了,成了最心痛的客人。

1979年从黑龙江返城后,我的不少活动都在外白渡桥附近进行,我更深地瞳得我的外婆桥陈旧的哀伤,它曾见证了这座城市屈辱和凌乱的过去,还有,从大桥落成纪念铜牌上的英文看,桥名它应为“公园桥”,可自从1906年木桥拆除新建钢桥,外白渡桥的称呼,阴错阳差地给了这巍峨高大的钢桥,桥名被呼唤了百年,而它真正的名称“公园桥”却被人遗忘了。

它新的哀伤也许是被城市太多年轻的、赏心悦目的建筑所包围,不少与它匹配的具有上海风情的老建筑已经飞快地消失了。如果把绘制城市的蓝图比喻成作家的写作,我们可以快快地为出品而写,也可以慢慢地精心地不失尊严地写,一个体面的城市,它的苍老记忆是不该被割断的。

用现在的眼光看,外白渡桥的钢材并不上乘,建造过程中采用的铆接技术也早被淘汰。如今也再不会有“暮霭挟着薄雾笼罩了外白渡桥的高耸的钢架,电车驶过时,这钢架下横空架挂的电车线时时爆发出几朵碧绿的火花……”的属于老早的风情,但外白渡桥和经典老建筑的存在留住上海沉甸甸的记忆,传承着一代一代人的精神和情感。

秦文君,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儿童文学作家,著、有《男生贾里全传》、《小香咕系列》和《会跳舞的向日葵》等。

P17-19

目录

代序 小范

海上情怀

 街上的女人

 上海水晶鞋

 彼得堡的上海厨房

 摇到外婆桥

 梦的女人,上海的女人

 太平求

 大方之店和大方之人

 上海五十年前

 上海女人追求不俗气

 格致的女性

 上海闺蜜

 沪声琐记

美丽人生

 母亲和书

 那一年,我头一回去上海

 人生不是单行道

 当我们还年轻

 海上翠篁

 沉香屑

 时间去哪儿了

 上海的日子

 道是遥远却在眼前

 鲤鱼洲的上海女知青

 务实人生的美丽

 回来

 一个母亲的情怀

 曼妙高跟鞋

 漫长

 “做头”,从中原到沪江

智慧感悟

 到底不是上海人

 “利他主义”与女性的善解人意

 婚姻可以不需要

 出租车司机如是说

 关于“银婚”的话题

 “东北乱炖”

 生活的味道

 妇女天堂

 爸爸不旅行

 做饭

 18楼A座

 紫缘

书香门第

 中年人在咖啡桌前说什么

 未被妆扮的少女

 午后微风闲翻书

 佛缘

 爱情通常在路上

 书,五毛钱一本

 在春天播种的人

 老知青小点心

 一把油布伞

 少女风景

 姊妹坡

 上海物语

 雁落平沙有清音

序言

徐枫

有一个广为流传的关于上海女人的故事,是这样的:

一次,香港商界精英林乃仁到上海“新天地”了解社区的历史和文化。在即将动拆迁的上海旧日核心地区的石库门房子里,林乃仁遇到一位社区老太太,便闲聊家常。半个小时后,谈话结束,老太太希望香港客人帮个忙,她想和老房子合影,不过请“等我一下”,说罢就回屋,留下香港人在门外。少顷,当老太太再次出现在林乃仁面前的时候,林乃仁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老太太已经换了一身明丽的衣服,发髻梳得一丝不乱,唇上还涂了口红。

这就是上海女人。

女人是怎样的角色?一个女人就是一个家庭品味的主导者,一个女人也是儿童教育的引领者。如果一座城市中的女人,都是这样习惯于爱惜美丽、珍视生活,那么人们读懂这些女人,就会读懂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

另一个关于上海女人的故事是这样的。

90后的杨浦区单亲家庭女孩扈晓静,从9岁开始就一直照顾着常年卧病在床的母亲。靠着母亲每月千把块的病退工资,母女二人艰难地维持着日常生活。看不下去的邻居告诉晓静,她其实是母亲“捡来的孩子”,并无血缘,不必承担这样的辛苦,但扈晓静却坚持了下来。为了学会更好地照顾病人,她还学习成为一名护士。没有娱乐、从不逛街、捉襟见肘,但扈晓静不愿谈论“得失”。在她看来,简单的标准并不能衡量一切。“我得到的东西,别人可能根本无法想象。”

外人看来她的生活是灰色的。但在不足10平方米的房间里,放着晓静做的模型。是一间用木条做的“温馨小屋”。色调是女孩喜欢的粉红色,里面有欧式茶几,有梳妆台,还有扈晓静最喜欢的钢琴。即便在看似悲惨的境遇里,小女孩依旧天然热爱着生活。当母亲去世后,晓静第一时间就把朋友募集的捐款交还了出去,“因为妈妈也会让我这样做的。”

这就是上海女人。

当褪去种种偏见和误读,真正了解这座城市里的半边天,会发现外人冠之以的精明、算计等窠臼印象,只不过是一种关于上海女人的肤浅印象。当一旦遇到考验和状况,真正的上海女人,是重情、大义、懂道理的。不论原籍来自五湖四海,一旦固定成为上海女人。那么她们内心遵守着一种心照不宣、而又被严格遵守的价值规范,是一致的。

还有第三个关于上海女人的故事。

退休老人鲍美利,从市区搬家到闵行,为了让周围的老人改变“等吃、等睡、等死”的“三等公民”状态,她打开家门,免费教周围邻里老人唱歌、学钢琴。如今,她的“开心小屋”改变了社区里冷漠的人际关系、改变了老人扎堆抱怨的习惯、创造了一种新的社区自治平台。一个个老人愁眉苦脸到她家去,眉目舒展走出来。她成了一个能“点亮奇迹”的“魔法师”。

这就是上海女人。她们能在最不起眼的地方,忽然把生命过成一簇簇怒放的花朵,把日常过成一片风景,叫人驻足停留,感叹生命的美好。和上海女人在一起,她们会让人明白,生活本身是一场盛宴。

在中国的现当代文学里,上海女人是最常被书写的群体。在外界的印象里,上海女人也是最卓尔不群的人群。上海女人,十分精彩,但又很难用一两个词汇来定义。也许,这本身就说明了上海女人的魅力。那么现在,就让上海的作家们来描写上海的女人吧。

2015年7月

徐枫,上海市妇女联合会主席、党组书记,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拥有系统工程专业的博士学位。

内容推荐

上海女人能在最不起眼的地方,忽然把生命过成一簇簇怒放的花朵,把日常过成一片风景,叫人驻足停留,感叹生命的美好。和上海女人在一起,她们会让人明白,生活本身是一场盛宴。

在中国的现当代文学里,上海女人是最常被书写的群体。在外界的印象里,上海女人也是最卓尔不群的人群。上海女人,十分精彩,但又很难用一两个词汇来定义。也许,这本身就说明了上海女人的魅力。那么现在,就阅读上海市妇女联合会编著的《上海女声》,让上海的作家们来描写上海的女人吧。

编辑推荐

上海市妇女联合会编著的《上海女声》集结众多著名作家和文化学者解读上海女人。

《上海女声》是上海女性解读上海的声音,也是上海解读女性和上海女性的声音。

《上海女声》是关于上海女性时代精神的解读,又是作为国际大都市生活状态中上海女性文化研究的集成。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2:5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