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历史,二十五朝臧否人物,三百年改革破局,一朝奋发文章,读四库经典,不如一梁任公。维新派领袖、百科全书式学者、国学大师梁启超倾心之作。
梁启超从公车上书开始走上历史舞台,“维新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14年。期间,他广泛学习,勤劳著述,是我国近代公认的“百科全书式”人物,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和杰出的学者之一。“梁启超评历史人物”丛书,集中体现了他深沉的爱国情怀、深厚的学术素养、崇高的人生境界、开阔的全球视野。这套丛书不只是单纯的人物传记,更是一部近代世界简史!
本册为汉宋卷。
《陶渊明传》:田园之祖、隐逸之宗,世家子弟、文艺青年陶渊明的贫穷苟且与冲远高洁。
《王安石传》:梁任公之前,任公不遗;梁任公之后,不遗任公。安石泉下有知,必曰:任公知我!
《梁启超评历史人物》以作者生前好友林志钧先生在1936年主编的《饮冰室合集》为底本,收入由梁启超著古今中外人物传记44篇,共70余万字。传主的身份,上至帝王、将相,中则师友、名流,下则刺客、乞丐,无所不包,人数也达到百余人;有生活在公元前7世纪的改革家管子,也有与作者同时代的政治家李鸿章,时间跨度长达2600年;有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也有国内各时期的哲学家、文学家;传记的篇幅,长则十几万字的挥洒,短则百余字的“略传”;创作早的是1896年《三先生传》,晚至1924年《朱君文伯小传》,长达29年。作者终生所想,无非国强民富;毕生所求,只是开启民智。翻开本书,不仅是领略作者那广袤的视野、深厚的学识和旺盛的创作力,窥见其一生之情怀,更是直面那厚重而沧桑的历史。
本册(汉宋卷)收入传记3篇,计20万字,按创作时间排列。传主分别为汉代的张骞与班超(均为外交家),东晋的陶渊明(文学家)及宋代的王安石(改革家、文学家),故合称为“汉宋卷”。
张博望、班定远合传
清光绪二十八年
第一章 世界史上之人物
欧美日本人常言,支那历史,不名誉之历史也。何以故?以其与异种人相遇辄败北故。呜呼!吾耻其言。虽然,吾历史其果如是而已乎?其亦有一二非常之人,非常之事,可以雪此言者乎?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张博望、班定远之轶事,吾历史亦足以豪矣!
古今人物之与世界文明最有关系者何等乎?曰:开新地之豪杰是已。哥仑布士之开亚美利加也,圾顿曲之开澳大利亚也,立温斯敦之开阿非利加也。皆近世欧洲人种所以涨进之第一原因也。夫以文明国而统治野蛮国之土地,此天演上应享之权利也。以文明国而开通野蛮国之人民,又伦理上应尽之责任也。中国以文明鼻祖闻于天下,而数千年来,怀抱此思想者,仅有一二人,是中国之辱也。虽然,犹有一二人焉,斯亦中国之光也。
凡世界之进步,必自诸地之文明相交互相接触而生矣。彼欧洲所以有今日,实自上古时代安息文明、埃及文明、希腊文明所接构所和而成也。而支那、印度两文明,直至近三四百年,而始与欧西相遇,殆东方诸国所以发达停滞之总因哉!虽然,当二千年前,而我中国豪杰,有栉风沐雨,欲沟而通之者矣。惜乎继其志者之无人耳,苟其有之,则黄白两贵种之揖让于一堂,又岂俟今日也!
地势之于人事也,海所以为通,山所以为阻。上世埃及、希腊、安息之发达,全藉地中海为之媒介;近世五洲比邻,其造此大业者,亦白航海来也。而吾中国古代豪杰之通绝域也,乃不于海而于陆,是哥伦布、伋顿曲诸贤犹为其易,而博望、定远实为其难也。泰东发达之缓,实地理缺憾使然,而顾能以人事与天然争,以造震古铄今之大业,夫安得不使百世之下,闻其风而下拜也。嗟我爱国之同胞乎,盍载舞载蹈,以观我先民之远志大略何如矣?
第二章 西汉时代华族之实力及匈奴之强盛
我华族自四千年前,孳殖于黄河、扬子江两流域,各自发达,以趋于统一。至春秋战国间,而群力渐充实矣。交通频数,斯有冲突;冲突剧烈,斯有调和。至秦而大一统之形以成,汉承其业,复休养而生息之者数十载,以至孝武之世,实上古时代一大结束也。而当其时也,穹北之野,有并辔而兴者一蛮族焉,日匈奴。匈奴之起,殆与我唐虞同时,山戎猃狁獯鬻,其与黄族小小冲突者,固已千余年来,屡见不一见矣。战国以还,我族日雄,彼亦日茁,冲突益剧。《史记》所谓冠带战国七,而三国边于匈奴,于是秦、燕皆筑长城以拒胡,赵武灵王变俗胡服,习骑射,延高阙为塞,凡以为匈奴备也。时则有两豪杰焉,日赵将李牧,日秦将蒙恬,终李牧之世,匈奴不敢入赵边。蒙恬却胡七百余里,单于头曼北徙者十有余年,泱泱哉中国之威,书契以来未曾有也。及秦之亡,海宇鼎沸,而匈奴亦有一大豪杰起,日冒顿。东灭东胡,虏其民,西击走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悉复蒙恬所夺故地,遂侵燕、代,而南与诸夏为敌国。华族全体对外之敌国,自兹始矣。
汉兴,以高帝之雄才大略,能指挥群豪,削平海内,而不能逞志于一冒顿,三十万众,困于平城,白登之围,七日不食。卒行暧昧反问之计,仅乃得免。及吕后时,乃至遗书嫂辱,谓两主不乐,无以自娱,愿以所有,易其所无,吕后以一国之代表,逊词卑礼以自解免,为中国羞甚矣。至孝文时,匈奴侵暴北边,候骑至雍甘泉,京师大骇,发三将军屯细柳、棘门、霸上以为备,连岁不能罢,事以金帛绵絮百物,屈节和亲,乃稍苏息。此实爱国之士,所茹痛、积愤、疾首而拊心者也。孝武不忍华胄之凌夷与祖宗之积耻,毅然欲一举而雪之,于是通西域制匈奴之议起,亚洲各民族之相接触,其机起于中国与匈奴,而实由我华族自强排外之一雄心来也。扬雄疏云:“夫前世岂乐倾无量之费,役无罪之人,快心于狼望之北哉?以为不一劳者不久佚,不暂费者不永宁,是以忍百万之师,以摧饿虎之喙;运府库之财,填庐山之壑,而不悔也。”伟哉此言,此实民族主义之真精神,而国家所恃以立于物竞天择之域者,而岂后世迂儒退守畏葸,疲软苟且,怀抱“无动为大”之劣根性者,所能梦也。知此大义,审此时势,则张博望、班定远之人物,与其在数千年历史上之价值,可以识矣。
西汉之所谓西域者,当今世伊犁、新疆、青海、西藏之地,直至葱领以西,越帕米尔高原,包土耳其斯坦、阿富汗斯坦、俾路芝斯坦、波斯、小亚细亚,迄地中海东岸古罗马属地之总名也。秦皇虽攘却戎狄,筑长城,界中国,而西不过临洮。冒顿时代,匈奴大强,西域诸国,皆被服属,凭藉深厚,为中国忧。故当时欲弱匈奴,不可不有事西域,而发此议而实行之者,自张博颦始。
P1-3
一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
1898年,“百日维新”失败后,梁启超逃亡日本,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流亡生活。直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才得以回国。归国后的梁启超,携带巨大的声望积极参政,组建政党,四处演讲,宣扬他的政治主张。然而,热情单纯的学者最终发现,不管如何辗转腾挪,终究难敌虚言救国的政客,也跳不出手段繁多的各大军阀。从1918年开始,梁启超逐渐淡出政坛,转而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工作。1919年,梁启超游历欧洲,亲历了西方社会弊病丛生,回国后即宣扬西方文明破产,转而大力提倡传统文化。在梁启超不辞辛劳、专心教育和著述之时,其健康出现问题,后来被协和医院误诊,错摘掉功能正常的右肾。之后,他的健康便每况愈下,于1929年1月19日病逝于北京,享年五十七岁。
梁启超生活的清末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罕见的一个思想大解放、社会大变革时期。来自西方的各种廉价商品、科学技术、社会制度、思想文化,随着坚船利炮纷纷涌入国内。在此“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滚滚潮流之下,必然会诞生一批英雄人物。而本书作者梁启超,就是那个时代里最优秀最杰出的弄潮儿。
二
梁启超被公认为是清末以来最优秀的学者,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在退出政治舞台后,仍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他在报纸上与对手的论战中,发明了一种介乎文言文与白话文之间的新文体(报章体),使得知识阶层和普通百姓都乐意接受。他在史学、文学、目录学、图书馆学等方面成就斐然。梁启超一生勤奋,在将近三十六年里,各种著述达一千四百万字。涉及领域则涵盖了政治、经济、教育、哲学、宗教、法学、金融学、新闻学等。其著作被编为《饮冰室合集》。
本书以作者生前好友林志钧先生在1936年主编的《饮冰室合集》为底本,收入由梁启超著古今中外人物传记四十四篇,共七十余万字。传主的身份,上至帝王、将相,中则师友、名流,下则刺客、乞丐,无所不包,人数也达到百余人;有生活在公元前7世纪的改革家管子,也有与作者同时代的政治家李鸿章,时间跨度长达2600年;有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也有国内各时期的哲学家、文学家;传记的篇幅,长则十几万字的挥洒,短则百余字的“略传”;创作最早为1896年的《三先生传》,最晚为1924年的《朱君文伯小传》,长达29年。作者终生所想,无非国强民富;毕生所求,只是开启民智。翻开本书,不仅是领略作者那广袤的视野、深厚的学识和旺盛的创作力,窥见其一生之情怀,更是直面那厚重而沧桑的历史。本书分4册,1-3册的传主为中国人,第4册传主为外国人。各分册大致按传主的生活年代归类及命名,再以创作时间为顺序编排。
三
本册收入传记三篇,计二十万字,按创作时间排列。传主分别为汉代的张骞与班超(均为外交家),东晋的陶渊明(文学家)及宋代的王安石(改革家、文学家),故合称为“汉宋卷”。
文字编校上,仅改正了原版中明显的错字;有国家标准的字词,按国家标准修改,未作规定的则不做改动,最da可能保持作品原貌。书中的人名、字号、官职、地名(尤其是国外的)等,不以今天的标准改正,书中个别字词的用法,亦保持原貌。任公著述繁多,本书收录虽尽量求全,但恐亦非全本。鉴于时间仓促,且限于编者水平,必然存在疏漏,敬请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
在本书编辑过程中,如下人员提供了帮助,在此谨表谢意(排名不分先后):
刘三红 刘元旭 刘龙勇 刘佳 刘晓侠 刘铭 刘珺 陈文 陈云强 陈利红 陈凯 陈雪枚 陈瑛 陈辉 陈露 苏冬玲 张雨 张伟 张亮 李志恒 李明波 李明霞 吴丽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