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乌鸦(爱伦·坡短篇小说精选)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美)埃德加·爱伦·坡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莫格街凶杀案

塞壬唱的什么歌,或阿喀琉斯混在姑娘群中冒的什么名,虽说都是费解之谜.但也并非不可揣度。

——托马斯-布朗爵士

被人称为分析的这种智力特征,其本身就很难加以分析。我们领略这种特征仅仅是据其效果。我们于其他诸事物中得知:若是一个人异乎寻常地具有这种智力,他便永远拥有了一种乐趣之源。正如体魄强健者为自己的体力而陶然,喜欢那些能运用其体力的活动一样,善分析者也为其智力而自豪,乐于解难释疑的脑力活动,只要能发挥其才能,他甚至能从最微不足道的小事中感到乐趣。他偏爱猜谜解惑,探赜索隐;在他对一项项疑难的释解中展示他那种在常人看来不可思议的聪明程度。他凭条理之精髓和灵魂得出的结果,实在是有一种全然凭直觉的意味。

解难释疑的能力可以凭研究数学而大大加强,尤其是凭研究它那门最高深的分支——高等数学。高等数学因其逆运算而一直被错误地认为是最杰出的分析,然而计算本身并不是分析,譬如下象棋的人算棋就无须分析。由此可见,下象棋凭智力天性的看法完全是一种误解。我现在并非在写一篇论文,而是非常随意地用一些凭观察而获得的知识作为一篇多少有点离奇的故事的开场白,因此我愿意趁此机会宣称,较强的思考能力用在简单而朴素的跳棋上比用在复杂而无聊的象棋中作用更加明显,更加见效。象棋中各个棋子皆有不同的古怪走法,并有不同的可变化的重要性,而人们往往把这种复杂误以为是深奥(不足为奇的谬见)。下象棋务必全神贯注,若稍有松懈,一着不慎,其结果将是损兵折将或满盘皆输。象棋的走法不仅多种多样而且错综复杂,出错的可能性因此而增多;十局棋中有九局的胜者都赢在比对手更全神贯注,而不是赢在比对手聪明。跳棋与象棋正好相反,’它只有一种走法而且很少有变化,因而疏漏的可能性很小,相对而言也无须全神贯注,对局者谁占优势往往取决于谁更聪明。说具体一点,假设一局跳棋双方只剩四个王棋,这时当然不存在疏漏之虞。显而易见(如果棋逢对手),胜利的取得仅在于某种考究的走法,在于某种智力善用之结果。若不能再用通常的对策,善分析者往往会设身处地地去揣摩对手的心思,这样倒往往能一眼看出能诱他误入歧途或忙中失算的仅有几招(有时那几招实在简单得可笑)。

惠斯特牌一向因其对所谓的计算能力有影响而闻名,而那些智力出众者素来爱玩惠斯特而不下无聊的象棋也为众人所知。毫无疑问,在这类游戏中再没有什么比玩惠斯特更需要分析能力。整个基督教世界最好的象棋手或许也仅仅是一名最好的棋手,可擅长玩惠斯特就意味着具有在任何更重要的斗智斗法的场合取胜的能力。我说擅长,是指完全精通那种囊括了获取正当优势的全部渠道的牌技。这些渠道不可悉数,而且变化无穷,并往往潜伏在思想深处,一般人完全难以理解。留心观察就能清楚记忆,就此而言,专心致志的棋手都是玩惠斯特的好手,只要他能把霍伊尔牌谱中的规则(以实战技巧为基础的规则)完全弄懂。于是记忆力强和照“规则”行事便普遍地被认为是精于此道的要点。但偏偏是在超越规则范围的情况下,善分析者的技艺才得以显示。他静静地做大量的观察和推断。但也许他的牌友们也这么做;所以所获信息之差异与其说是在于推断的正误,不如说是在于观察的质量。必要的是懂得观察什么。我们的牌手一点儿不限制自己,也不为技巧而技巧而拒绝来自技巧之外的推论。他观察搭档的表情,并仔细地同两位对手的表情逐一比较。他估计每人手中牌的分配,常常根据每人拿起每张牌时所流露的眼神一张一张地计算王牌和大牌。他一边玩牌一边察颜观色,从自信、惊讶、得意或懊恼等等不同的表情中搜集推测的依据。他从对手收一墩赢牌的方式判断收牌人是否会再赢一墩同样花色的牌。他根据对手出牌的神态识别那张牌是否声东击西。总之,对手偶然或无意的只言片语,失手掉下或翻开一张牌及其伴随的急于掩饰或满不在乎,计点赢牌的墩数以及那几墩牌的摆法,任何窘迫、犹豫、焦急或惶恐,全都逃不过他貌似直觉的观察,都向他提供了真实情况的蛛丝马迹。两三个回合下来他便对各家的牌胸有成竹,从此他的每张牌都出得恰到好处,仿佛同桌人的牌都摆在了桌面上似的。

分析能力不可与单纯的足智多谋混为一谈,因为虽说善分析者必然足智多谋,但足智多谋者却往往出人意料地不具有分析能力。常凭借推断能力或归纳能力得以表现的足智多谋被骨相学家(错误地)归之于某一独立器官,并认为是一种原始能力,但这种能力是那么经常地见之于其智力在别的方面几乎等于白痴的人身上,以致引起了心理学者的普遍注意。实际上,在足智多谋和分析能力之间存在着一种比幻想和想象之间的差别还大得多的差异,不过两者之间有一个非常类似的特征。其实可以看出,足智多谋者总沉湎于奇思异想,而真正富于想象力的人必善分析。

……

P1-3

后记

爱伦·坡(Edgar·Allan Poe,1809—1849)的文学生涯虽然始于诗歌并终于诗歌,但他却被世人尊为侦探小说的鼻祖、科幻小说的先驱和恐怖小说大师。

爱伦·坡一生写了70篇(部)小说(含残稿《灯塔》),除长达12万字的《阿·戈·皮姆的故事》和4.8万字的《罗德曼日记》(未完稿)属长篇小说之外,其余68篇都符合他在《创作哲学》(The Philosophy of Composition,1846)中制定的长度标准,都是“能让人一口气读完”的短篇小说。后人对爱伦·坡的小说有不同的分类,有的将其分为幻想小说、恐怖小说、死亡小说、复仇凶杀小说和推理小说。有的将其分为死亡传奇、旧世界传奇、道德故事、拟科学故事和推理故事。不过当代评论家对爱伦·坡小说的分类已日趋统一,大致分为四类,即死亡恐怖小说、推理侦探小说、科学幻想小说和幽默讽刺小说。

死亡恐怖小说是爱伦·坡小说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一类。其中著名的篇什有《厄舍府之倒塌》《威廉·威尔逊》《瓶中手稿》《红死病的假面具》《陷坑与钟摆》《泄密的心》《丽姬娅》《椭圆形画像》《一桶蒙特亚白葡萄酒》和《黑猫》等等。这些小说的背景多被置于莱茵河畔的都市、亚平宁半岛上的城堡、荒郊野地里的古宅,以及作者心中那片变幻莫测的“黑暗海洋”,其情节多为生者与死者的纠缠、人面临死亡时的痛苦、人类的反常行为以及内心的矛盾冲突。这类小说气氛阴郁、情节精巧,有一种梦魇般的魔力。但这种魔力是不确定的,所以长久以来,评论家们对这些小说的看法总是见仁见智。有人认为这些小说内容颓废,形象怪诞,基调消沉,表现的是一种悲观绝望的情绪;有人则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或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来解读这些小说,认为爱伦·坡在这些小说中表现了一种比人类现实情感更深沉的幻觉体验。具体举例来说,过去有人认为《瓶中手稿》和《阿·戈·皮姆的故事》写的不过是惊心动魄的海上历险,而现在却有人认为前者象征人类灵魂从母体子宫到自我发现和最终消亡的一段旅程,后者则象征一段人类精神从黑暗到光明的漫长求索;过去有人认为《厄舍府之倒塌》是美国南方蓄奴制社会必然崩溃的预言,而今天则有人认为《倒塌》实际上是宇宙终将从存在化为乌有的图示。总而言之,当代西方学者认为爱伦·坡的死亡恐怖小说之解读范围非常宽泛,他们甚至从中发现了他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亲缘关系。不过笔者在研读和翻译爱伦·坡的作品时有一种深切的体会,那就是他描写恐惧是想查寻恐惧的根源,他描写死亡是想探究死亡的奥秘,而这种查寻探究的目的是为了最终能坦然地直面死亡。正如他在《我发现了》的篇末所说: “……当我们进一步想到上述过程恰好就是每一个体智能和其他所有智能(也就是整个宇宙)被吸收回其自身的过程,我们因想到将失去自我本体而产生的痛苦便会马上停息。”   爱伦·坡是推理侦探小说的鼻祖,这早已是举世公认的定论。不过在爱伦·坡的时代,英语中还没有侦探小说(detective stories)这个说法,爱伦·坡自己将这类作品称为推理小说(tales of ratiocination)。一般认为他的推理小说共有四篇,即《莫格街凶杀案》《玛丽·罗热疑案》《被窃之信》和《金甲虫》。但就故事情节而论,他那篇“油腔滑调”的《你就是凶手》似乎也应归入此类。爱伦·坡在前三篇推理小说中塑造了业余侦探迪潘的形象,并创造了推理侦探小说的基本模式。尽管他的初衷只是想证明自己具有分析推理的天赋,而不是要创造一种新的小说类别,但事实上他这几篇小说却对推理侦探小说的兴起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福尔摩斯这位家喻户晓的大侦探实际上就脱胎于爱伦·坡的迪潘。福尔摩斯的塑造者柯南道尔曾感叹,在爱伦·坡之后,任何写侦探小说的作者都不可能自信地宣称此领域中有一方完全属于他自己的天地。他说:“一名侦探小说家只能沿这条不宽的主道而行,所以他时时都会发现前方有爱伦·坡的脚印。如果他偶尔能设法偏离主道,独辟蹊径,那他就可以感到心满意足了。”

爱伦·坡不但是侦探小说的鼻祖,而且是科幻小说的先驱。尽管严格说来他的科幻小说只有两篇,即《汉斯·普法尔登月记》和《气球骗局》,但前者比凡尔纳的《从地球到月球》早三十年问世,后者也比凡氏的《气球上的五星期》早写十九年。爱伦·坡固然不以其科幻小说著称,但他对西方科幻小说的影响却非常深远。有学者认为他是“科幻小说的奠基人”(founder of science fiction),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之父” (Indeed he can in a real sense be regarded as‘the father of science fiction’.)。著名科幻作家凡尔纳在1864年论及爱伦·坡的影响时说:“他肯定会有模仿者,有人会试图超越他,有人会试图发展他的风格,但有许多自以为已经超过他的人其实永远也不可能与他相提并论。”。

幽默讽刺小说是爱伦·坡小说的一个大类,就篇数而论占了他小说的三分之一,其中脍炙人口的篇什有《眼镜》《生意人》《失去呼吸》《千万别和魔鬼赌你的脑袋》《欺骗是一门精密的科学》《如何写布莱克伍德式文章》《森格姆·鲍勃先生的文学生涯》《塔尔博士和费瑟尔教授的疗法》以及《与一具木乃伊的谈话》等等。有些西方学者对爱伦。坡的这类小说评价不高,如西蒙斯认为他的讽刺小说滑稽有余,有潜在的虐待狂倾向,因此不能与他的其他小说相提并论;坎利夫认为爱伦·坡的幽默小说读来令人不快(painful),从而将其“撇开”(leave out),只将其小说分为“恐怖”和“推理”两类;哈蒙德认为爱伦·坡的幽默讽刺小说之所以已经过时,是因为他所嘲讽的对象(唯利是图的商贩、不学无术的学者、自封的文学大师和小丑般的政治家)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早已消失(have long since disappeared)。但笔者以为,这些学者似乎都忽略了一点,即爱伦·坡所嘲讽的不仅仅是那个“事事都在出毛病的世道”,而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假恶丑现象。爱伦·坡笔下有人凭剪刀糨糊当上文豪诗宗(《森格姆·鲍勃先生的文学生涯》),今天这世界仍有人凭糨糊剪刀(或者用Word的“复制”和“粘贴”功能)当上教授博导;爱伦·坡笔下有美国人因当小报编辑而顺便在15岁时就成为与但丁齐名的文坛大家(《森格姆·鲍勃先生的文学生涯》),今天也有中国人因后来当了出版社编辑而早在16岁时就成了翻译爱伦·坡的译坛高手;爱伦·坡笔下有设法把泥浆溅到路人鞋上“拓展业务”的擦鞋工(《生意人》),今天仍有把碎玻璃撒在路上“招揽生意”的补胎匠和用强行“拓展业务”的手段牟取暴利的各类垄断公司;爱伦·坡笔下有“怀着奏出音乐的意图而制造出无限变化之噪音”的精神病患者(《塔尔博士和费瑟尔教授的疗法》),今天仍有把公共绿地当成自家后院并在其中伴“无限变化之噪音”而翩翩起舞的华人大妈。爱伦·坡曾说“现代人已使欺骗这门科学达到了我们愚笨的祖先做梦都想不到的完善程度”(《欺骗是一门精密的科学》),而今天不乏有当代人正在为更进一步完善这门“科学”而与时俱进地发挥着聪明才智。因此笔者认为,爱伦·坡的许多讽刺小说仍具有现实意义,仍能让人们发出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笑声,尽管这种笑声在消逝时往往会伴着一丝苦涩。

肖伯纳在论及爱伦·坡的小说时说:“它们不仅仅是一篇篇小说,而完全是一件件艺术品。”笔者以为,这批价值连城的艺术品包括爱伦·坡的各类小说。

曹明伦

目录

莫格街凶杀案

一桶蒙特亚白葡萄酒

红死病的假面具

瓶中手稿

黑猫

金甲虫

威廉·威尔逊

人群中的人

莫斯肯漩涡沉浮记

泄密的心

埃莱奥诺拉

生意人

被窃之信

凹凸山的故事

欺骗是一门精密的科学

森格姆·鲍勃先生的文学生涯

椭圆形画像

陷坑与钟摆

丽姬娅

你就是凶手

气球骗局

眼镜

塔尔博士和费瑟尔教授的疗法

与一具木乃伊的谈话

厄舍府之倒塌

乌鸦

创作哲学

内容推荐

《乌鸦(爱伦·坡短篇小说精选)》精选25篇埃德加·爱伦·坡的代表作,涵盖其在惊悚小说、推理侦探小说、科幻小说和幽默讽刺小说领域的佳作,包括读者耳熟能详的《莫格街凶杀案》《黑猫》《金甲虫》《泄密的心》《瓶中手稿》《眼镜》《莫斯肯漩涡沉浮记》《一桶蒙特亚白葡萄酒》等篇目,并由爱伦·坡作品研究专家曹明伦翻译。另外,全书选用11幅由爱尔兰画家哈利·克拉克根据爱伦·坡的作品创作的插图,为读者带来一个别样的、极具画面感的阅读体验。《乌鸦》是爱伦·坡最广为流传的一篇诗歌,本书特以此诗命名,书封上的乌鸦则是法国印象派画家马奈为此诗创作的插图,进一步烘托出爱伦·坡作品幻灭而伤悼的忧郁美,及其独有的暗黑风气质。

编辑推荐

《乌鸦(爱伦·坡短篇小说精选)》是埃德加·爱伦·坡篇小说精选是由江西人民出版社于2017年12月出版的书籍,全书包含了爱伦坡25篇个人代表作,由曹明伦翻译。此外,本书采用的11幅插图出自20世纪爱尔兰艺术家哈利·克拉克之手,他根据小说内容创作的暗黑系绘画带有恐怖的气息,让人不寒而栗,与作者作品的哥特式风格相得益彰,为读者带来极具画面感的阅读体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哈利成为爱伦·坡的御用插画师,画作流传至今。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1:3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