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死亡征战(中国援助非洲抗击埃博拉纪实)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何建明
出版社 外文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何建明是当代最重要的报告文学作家之一,其作品被翻译发行到十几个国家。这部作品是继《那山,那水》之后又一部报告文学新作。《死亡征战(中国援助非洲抗击埃博拉纪实)》真实记录了中国人在史无前例的死亡征战中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写出了当代中国在全球治理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任务,展现了中国人的精神和国家形象。

内容推荐

“中国援非抗击埃博拉”是中国故事里非常出彩的篇章,何建明著的《死亡征战(中国援助非洲抗击埃博拉纪实)》正是真实呈现了发生在2014年到2015年间非洲大地上的这一重大外交事件。当西非三国遭受埃博拉病毒袭击的关键时候,中国政府派出千余人的医疗队紧急支援,同当地民众一起迅速遏制了这场罕见的疫情,获得真正的完胜。这一事件彰显了最为生动和具体的中国风采和中国精神。在世界舞台上,中国作为大国形象的代表,在此事件中表现出了大国的担当、责任和智慧。

目录

引子

1.死神不请自来

2.生死心理战——21天

3.盛产美女的非洲角

4.哭泣的塞拉利昂

5.去遥远的地方拯救世界

6.“国际大考”

7.院士高福出事!

8.“中国P3”,棒棒哒!

9.战斗正式打响

10.死亡就在眼前

11.穿越死亡线

12.让倒下的都站立起来

13.夺命埃博拉魔口

14.留在非洲乡村的“中国理念”

后记:灾难面前的人类之爱最珍贵

创作谈:“国家”在当代文学中的意义

试读章节

1。死神不请自来

“24日那天晚上我根本没有睡着觉,因为我基本判断我们医院已经有三例埃博拉患者了,可怕的是这几天里我们谁都没有防范,我们的医生和几方的医生及护士,也完全成为埃博拉的袭击对象。我虽不是传染病专家,可从经历的“非典”经历与有限的关于埃博拉病毒的一些知识来看,如果一旦确准我们这里已经死去三位患者就是埃博拉的话,那我们和我们医院的所有人都等于是处在疫情重包围之中。而凭我的经验,当时我就基本判断我们接诊的那已经死去的三例就是埃博拉患者。你想想,身为中方医院院长、中国援助几内亚医疗队队长的我,当时的压力和内心的紧张程度啊!”孔晴宇如此说。

他的话不无道理。假如——其实后来证明孔晴宇当时的判断完全准确。他所在的中几友好医院18日的那位商人患者和怀孕的女性患者及22日送进的男性患者全是埃博拉感染者,而且全部死亡。“当时这三位患者入院和治疗过程中,我们整个医院是在根本不知也不懂得如何进行埃博拉病毒的防护的情况下,尤其是我们这些参加诊断和治疗他们的医生,不止一次与患者近距离接触,这意味着他们或者已经被埃博拉病毒传染。如果这几个参加接诊和治疗的医生被感染了埃博拉,但自己并不知道,他们又每天像平常一样回到大家中间,同吃同住、打打闹闹,搂搂抱抱,这不是全体人员都处在埃博拉的遭遇战中吗!一想到这儿.我简直毛骨悚然,大汗淋漓。晚上,我把我们在几内亚所处的困境和当时的危急情况向国内的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和我自己的安贞医院领导作了汇报,同时也希望他们能够帮助我们提供些有关埃博拉病毒的基本知识和防治措施……”

这一夜孔晴宇彻夜未眠。其实另外十八名中国医疗队员也是彻夜未眠。大家都在为自己的两位直接接触过“疑似”埃博拉的队友——曹广和吴素萍担忧,在为战友担忧的那份心中还重重地存在着另一种更深的忧虑:曹广和吴素萍大夫每天与我们所有的人工作、生活在一起,万一他们感染上了埃博拉,我们这些人会不会也……

“别去瞎想了!想了也没用!听说这埃博拉比当年我们北京的‘非典’还厉害,死亡率达八九十呢!”

“我才不信!哪那么巧,这埃博拉就悄不溜声地到了我们这儿?再说,非洲这地方,怪病太多,咱接诊的那仨,谁知道是啥病呢!睡睡,明天再说吧!”

中国医疗队员的宿舍里,队友们有的对着墙在黑暗里沉思,有的在用手机互相发微信,议论着自己的处境和心境。

这一夜大家过得都不容易。

这一夜,中几友好医院也过得不容易。那位怀孕的女患者已经奄奄一息,22日送进来的男性患者手术后仍然脑出血不止。  这一夜,几内亚整个国家也过得不容易。在前一天公布自己的国家爆发埃博拉病毒后,身处病毒原发地和最严重的地区似乎并没有人对此重视起来,依然我行我素。政府官员哪里知道,那些处在极度贫困的国民和患者们清楚一件事:一旦被怀疑上自己患了埃博拉,必定被强行送进医院打上致命的一针,与其被他人强行地送上“文明的断头台”——当地居民在多数遇上瘟疫时,饱受了这般“待遇”。因此,他们把政府的这种行为称之为“文明的断头台”。P8-9

后记

灾难面前的人类之爱最珍贵

像一个人一样,弱小的时候,谁都不会注意你。然而当你强大之后,你的每一个细小的行动,很多人会关注,甚至用完全不同于以前的目光在注视或审视你。这或许是好事,但也非全是。

这个世界上,国与国的关系同样如此。

中国已经站在这样的经纬线上——必须负起大国的责任,尤其是在那些曾经为我们做出过贡献的弱小国家与朋友们面前。即便是有些国家并没有与我们有特别的交情,甚至还与我们时有摩擦,但一旦人家有难时,人道主义和国际主义在此时应超越一切。

这就叫大国的责任和道义。

无视或假装的忽略,半心半意,或假心假意,只能瞒过一时,最终会被他人所看穿,结果肯定是朋友背离你,敌人变本加厉。

在国际事务中,如何处理好、平衡好,与世界各国和睦相处、和平共荣,是当今中国比任何历史时期更重要的担当。

言大国,除了实力、人口、国土,还有比这些更重要的,就是一个国家在世界面前呈现的真诚、善意与全力以赴的精神。

中国作为公认的世界性大国,也就这几年。这几年恰恰中国在世界面前做了一件件精彩的事,其中有两件是在我们国土之外的地方发生:一件是仅用短短八天时间,将远在北非利比亚战乱下的近4万中国侨民撤离并安全回国;另一件事是当西非三国遭受埃博拉病毒袭击的关键时候,中国派出千余人的医疗队紧急支援,同当地民众一起迅速遏制了这场罕见的疫情。这两件事都干得极其漂亮.是真正的完胜!是中国外交战线有史以来,特别出彩的两篇华章。

有幸,我成为这两起事件的书写者。2011年的利比亚撤侨行动,我应外交部之邀,完成了长篇作品《国家》。这回抗击埃博拉战斗,又应国家卫生计生委之邀,写下了这部《死亡征战》。

这两部作品都是写外交事件,都是写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出色表现。尽管事件不一样:撤侨行动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同胞,抗击埃博拉袭击是援助他国行动,其实都是中国作为公认的世界性大国后的两次彰显中国风采、中国精神的大国行动。

中国风采和中国精神不是空洞的,它包含了对自己的同胞和人民的每一个生命的珍视与惜爱;它也包含了对他国,尤其是对那些弱国、穷国人民生命和他们国家命运的尊重与珍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对他人要有爱心,要有真心;见他人之难时,当倾力相助,不弃不辱。平时始终能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友善相处。

如何与地球村的各国相处并存,友好共荣,这是当代中国遇到的一个大课题。使命与意识,责任与担当,真诚与智慧,怕是我们需要在一次次“事件”与“冲突”中慢慢经历和学习的“大国课程”。在这过程中,国家领袖毫无疑问是决策者、领导者,是一切风范和国家精神的体现者;作为大国公民的普通人,其实作用同样重要。无论是撤侨行动中还是此次援助非洲抗击埃博拉的战斗中,我强烈而又深切地感受到,我们的党和政府的英明与伟大,我们的那些具体参与这些非凡行动和战斗的普通中国人也异常令人尊敬,他们的表现,给了中国风采和中国精神最完美、最生动、最具体的展示与诠释。

在书写《国家》和《死亡征战》这两部外交题材的作品中,一种“中国已不再仅仅属于我们自己的”意识,总在我心头涌动。难道不是吗?今天的中国,不管是你自己的事,还是别人的事,不管是你一个普通公民做的事,还是我们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一个小小的姿态,都会影响到别国的情绪与他人的感受。这大概就是什么叫“大国”了。过去我们似乎从来不会有这样的感觉。然而,今天不一样了,今天的中国和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已经被推到了世界面前,无论你好的一面还是不好的一面,他国与他人都会在评说和注视着你——我们因此格外需要提高自身的大国意识、大国素质。国家已经做得很好,并且正在做得更好。而你我,作为这个大国的普通公民,我们自然也要有与之“中国”身份的相匹配的大国意识、大国责任和大国素质。

这是我写完此书后,对所有响应国家召唤,勇敢地奔赴遥远的非洲,用生命去参与抗击埃博拉毒魔并建立卓越功勋的中国医疗队员们所产生的这份最崇高的感受。援助非洲抗击埃博拉袭击的中国医疗队员们,是当代的国际主义战士,是中国作为大国形象的代表,更是中国风骨、中国精神的行动者与实践者。我向你们致敬!

自然在这里,要特别感谢国家卫生计生委及有关部门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要特别感谢解放军302医院、30l医院、陆军总医院、第四军医大、浙江省卫生计生委、山东省卫生计生委、湖南省卫生计生委等:要特别感谢一直陪我采访、编辑出版此书的赵朝女士,她的精神让我感到一个作家如果有这样的编辑是何等的重要和温暖。我还要特别感谢解放军原总后勤部创作室的曹岩、马泰泉等好友,在我创作此作时,他们已经出版了同样题材的作品《极度威胁》。那是5个作家共同完成的一个中短篇报告文学集,许多精彩的内容和故事给了我“营养”。不曾想到的是,竟然后来国家卫生计生委的同志还要我来写抗击埃博拉一事!

深入采访后我发现:这场与埃博拉疫情的生死战中,还有许多精彩的故事值得去书写,因为我们中国人确实干得太漂亮了!“打胜仗,零感染”,是习近平主席给中国医疗队的命令与任务,中国医疗队在那么遥远、那么艰苦、那么紧张、那么不可控的非洲大地上,竟然向习主席和祖国人民交了一份满分答卷!我知道,这样的成绩来得太不易,背后是眼泪,是牺牲,是实力,是彻彻底底的无私的爱与大国精神。

祖国人民和非洲人民将铭记这样经典的中国故事!而作为一名时代的记录者,我则期待更多这样的大国经典进入我的作品,因为在我看来,没有比灾难面前的人类之爱更珍贵!

2017年春节于北京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23:3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