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的职位相同,工作内容相同,工作业绩也相差不大。但两个人的表现方式却大相径庭。王辉本着学习经验为创业做准备的心态,仅仅关注工作的质量和个人的成长,对于大企业常有的一切规范和礼仪,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他常想,反正将来我是要自己创业的,这些俗套没什么用。但有时他也觉得这家公司还不错,长期做下去也可以。无所谓的态度和聪明、创意相结合.使他很快成为企业上下公认的“怪才”。李军则每时每刻都注意言行,只要有同事在场,无论什么场合,说话都是开会讨论总结发言的风格。虽然在王辉的眼里,李军是一个有点儿虚伪的人。但他的成熟得体,也为公司上下所认同。
几年过去了,李军被提拔为区域经理,成为王辉的直接上司。王辉对这次提拔有点儿不满,因为无论从工作的哪个角度,他认为自己做得都不比李军差,甚至很多方面自己的能力和业绩还更好。但长久以来,老板们好像只看见李军的成绩,对王辉的一切都视若不见。当然王辉很快就自我放松了,反正最终是要创业的,李军是做职业经理人的,各有所求,无所谓。但当王辉再认真思考时,才发觉自己离创业的目标依然很远。因为他只是想创业,却没有真正为创业做过多少准备。再看看现在这份工作各方面都不错,创业的冲动似乎也不是那么强烈了。他开始困惑了.以后的路,自己到底应该如何走下去……
为避免这种尴尬的事情在三十几岁的时候出现,当我们在二十几岁的时候,一定要提前树立好自己的人生目标,而且要越早越好。
这里我们所说的人生目标,简单一点儿就是:这辈子你想做什么样的人?你死了希望别人怎么评价你?你想赚多少钱足够?你想用多长时间赚到这些钱?花时间把这些想清楚,再倒推到现实,你每天该做多少工作?做到了你就可以安心休息。因为你不用再跟别人比了。只要你每天的工作做好做到,到时间你的目标就实现了,有什么可心慌的?
说白了,这就是现在非常流行的“职业生涯规划”。也就是说,首先要搞清楚你自己的最终目标,再去设计你的路,否则规划只是空话,再过几年你又会感慨计划没有变化快了。而很多抱着创业的想法,以学习心态去打工的人,往往会去读MBA、学英语、进外企等等,这些当然没有什么不好,但对于创业是必要条件吗?而一些想做职业经理乃至CEO的人,则站在这山望那山高,总羡慕有同事比自己职位高薪水高,于是永远都不满于现状,只要有好一点的职位便想跳槽。但事实上,没有规划、与最终目标关联度不高的跳槽和转行确实是会走更多的弯路。
职业生涯规划真正的目的是要弄清自己的优势所在,天生我材到底有何用。这点搞不清楚,就谈不上职业规划。因为如果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安在,人永远也不会真正满足。跟他人的状况对比,很难获得真正的满足与自信。 P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