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国民党军机大臣陈布雷/杨者圣民国人物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杨者圣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官桥陈克介一支,到了陈布雷这一代,父辈、祖辈数世经商,已经成了道地的商人世家了。可是,从陈依仁到徐二沆,又都是极力推崇儒学的老夫子,言行举止,衣食住行,无不以儒家的标准为标准。陈布雷的幼学环境,依然是在一个儒学空气很浓的氛围中度过的,这就给陈布雷幼时性格的形成,打上了一个强烈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色。然而,陈布雷出生与成长的时代,毕竟到了封建王朝的垂死阶段,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正在潜滋暗长,各种新思想、新风气、新举措纵横激荡。特别是对陈布雷影响极大的陈屺怀,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活跃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莫不给陈布雷以深刻影响,这在陈布雷幼时性格形成的过程中,又染上了另一层底色,那就是强烈的叛逆意识。传统意识与叛逆意识的交融汇合及不断撞击,铸造出了一颗矛盾的灵魂与一个矛盾的人生,从此形成了陈布雷终身性格的主流旋律。

青年陈屺怀既是极受陈布雷尊敬与爱戴的大哥,也是陈布雷的新学导师与文学引路人。1898年,光绪皇帝在一班资产阶级“法家”的推动下,颁布《明定国是诏》,决定变法,推行新政,并在教育方面下令:废除八股,设立学堂,改以策论课士等等。但在慈禧老太后的一记“铁砂掌”下,光绪发动的这场改革运动立即烟消云散。然而,陈屺怀以他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眼光看出,清王朝的这次“克己复礼”,终究不过是兔子的尾巴,是封建专制王朝的一次垂死挣扎而已。于是,陈屺怀从宁波赶回家中,对陈依仁、徐二沆说:当今变法之议盛行,“八股运命必不久,且本为高明者所不屑为,何必以是苦童子”。陈屺怀主张:陈布雷不必先学“四子”书,应以“五经”作为识字为文的基础。

经过一番严肃认真的讨论,陈依仁与徐二沆接受了陈屺怀的建议,决定调整“教学大纲”,以《书经》、《易经》为主要课程。此外,陈依仁也常于课余为陈布雷开小灶,给他讲《廿一史约略》等等。这个时候的陈布雷只有lO岁,且为致力于新学之始,却对历史表现出一种异乎寻常的兴趣,不但听得专心致志,简直是如醉如痴,真令人不可理解。徐二沆见了,感叹之余,决定因材施教,对陈布雷说:“你既然对历史有兴趣,那么就可读《龙文鞭影》,每日晚记诵一二则。”

《龙文鞭影》为中国旧时的蒙学课本,由明人所辑历史上的人物典故和逸事传说,计2 146则,四字一句,两句押韵,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较易记诵。诸如:该书在四句开场白之后,起首便是:“重华大孝,武穆精忠”。这是讲帝舜重华,在屡受父与后母及异母弟共同谋害,依然不改孝悌初衷,以及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何为龙文?“龙文良马也,见鞭则疾驰,不俟驱策。”以此为书名,大抵也是一种劝学之道,勉励童子自我鞭策,奋发自强。果然,陈布雷觉得这种《故事会》一类的启蒙读本,极合自己的胃口,不需徐先生督促,竟把它背得滚瓜烂熟。就在这种“粗成四字,诲尔童蒙。经书暇日,子史须通”的琅琅声中,陈布雷接受了最初的平民文化和庙堂文化的教育。

10岁那一年,陈布雷开始练习作文。徐二沆按照儒家传统,指令陈布雷先作史论。然而,作史论,极要紧的,是要有史识。一个乳臭未干的黄口小儿,懂得什么叫政治?何来史识?不用说,第一次试笔,到底未能让人看出这位未来民国第一流政论家的政论天赋。陈屺怀看了他的作文后,也深感其思路拙滞,认为议论文必须思路清楚,立论谨严,下笔如行云流水,横行无涯,收放自如,才可以进人上佳境界。于是,陈屺怀将自己收藏的一册《增广古今人物》赠给陈布雷,要他多读多练多写。陈依仁也向徐二沆建议:《书经》、《易经》艰深不易读,恐易窒息性灵;主张每三日讲授《昭明文选》一篇,使其做到耳熟能详,以便从中体会各种文章作法及名家笔调。徐二沆“从谏如流”,欣然接受这些宝贵意见,自此以三、六、九为期,每十天授课文三篇。又过了两年,陈布雷读完《易经》,接着读《公羊·谷梁传》。由是,陈布雷作文日有长进。

陈布雷对历史与作文表现出极高的悟性,对几何与数学则感到一种与生俱来的厌恶。据说,徐先生在教授《几何》时,无论怎么用心讲解,陈布雷总是表现出一种“茫然不解”的神情。一次,徐先生给陈布雷出了一道几何题,自认为不算太难。然陈布雷挨到掌灯时分,依然是一点做不出。徐先生大怒,认定学生存心偷懒,和老师“对着干”了。为维护“师道尊严”,徐先生将陈布雷反锁在屋里,宣布禁令:做不出这道题,不准出书房一步。至于他自己,则匆匆到友人家喝酒去了。自尊心极强的陈布雷,受到这件事的重重一击之后,唯一的“收获”,就是对数理化增添了更深的厌恶情绪。

在其一生中,陈布雷以政论成名,绝少涉及文学,亦很少做诗。但在12岁时,却表现出一种诗人的灵性和早熟。这一年的冬天,陈布雷遵陈屺怀之命,吟成《苦雨》诗一首:“游子浮云梦不成,挑灯独坐夜凄清。明朝欲向横塘路,大雨潇潇久未晴。”诗中迷漫着一种过于伤感、凄凉的心绪,这与一个少年应有的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童稚心境来说,真是太不合时宜了。

P10-11

目录

第一章 人生识字忧患始

 “说文解‘名”’

 “龙文”童子

 “革命党”的惨痛失败

 从“名落孙山”到“独占鳌头”

 “不准革命”

 “父母在,不远游”

 “革命党”的假辫子

第二章 从“布雷”到“畏垒”

 面包布雷布鼓

 沪上“布雷”鸣

 被逐出《天铎报》

 吃蹄髈,喝绍酒,“汝能否”

 一段忧伤无奈的日子

 “悲莫悲兮生别离”

 重返“江湖”

 “哪一个人也写不过陈布雷”

第三章 客卿:半是清客。半是幕僚

 一帧“玉照”:蒋总司令的“定情信物”

 中共“谋略”:促成蒋、陈结合

 南昌西花厅的“殿试”

 “位不必高,禄不必厚”

 文人的“御用”

 “杭州的警察欺人太甚”

 两难选择:“入朝”与“在野”

 毕生最大的伤心事

 菩萨都讲:“官不宜解”

第四章 进入侍从室

 “敌乎?友乎?”

 蒋介石的“影子”

 侍从室:“皇帝”的秘书处

 “军机大臣”的广州之行

 对蒋介石的一次“包装”

第五章 从西安事变到庐山谈话会

 西安事变的“漏网之鱼”

 在“四大公馆”间搞平衡“外交”

 “把蒋先生抱住,大家同哭一场”

 溪口“礼部大臣”

 一则历史的谎言

 “这本书很有毛病”

 “首辅”之争

第一次与蒋“不合作”

 讳莫如深的“心疾”

 庐山讲演稿的真与伪

第六章 南京汉口桂林重庆

 “稳健派”与“低调俱乐部”

 “主和派”眼中的“社稷之臣”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王家洲“危机一发”

 “无事饮睡,竟不知是何生活也”

 “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8000字雄文扫日、汪

 “你可找陈布雷谈谈”

 “知我者蒋公也”

第七章 “侍秘二”

 提督“东厂”

 出色的经济情报头子

 一个新寓言:“农夫和蛇”

 只与德操相同的人交往

 “别高兴得太早”

 “暂时拖,将来打”

 “可惜我不能陪你下海”

 “委座没有说坏,就算是好”

第八章 侍与从

 愿作二号,不愿作一号

 “当代最理想的幕僚长”

 “煮酒论‘英雄’”

 独树一帜的官邸派

 国民党高干养成所

 “我如嫁人的女子,难违夫子”

 “政治,太肮脏了”

 “家里面不谈政治”

 “不够左,不够革命”

第九章 国策顾问

 撤销侍从室

 “我们都是淡?白”

 在旧政协期间大刮“翻案风”

 荣任宣传作战的“参谋总长”

 “不让这般人如此猖獗”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有点左倾也就算了”

 保密局盯上了陈公馆

第十章 “目睹耳闻。饱受刺激”

 “今春以来”(一)

 “今春以来”(二)

 “人夏秋后”(一)

 “人夏秋后”(二)

 九月的异常

 油尽灯枯10月间

第十一章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11月2日一个不眠之夜

 11月8日决定最后命运的日子

 11月lO日共进“最后的晚餐”

 l1月11日一切都可以放下了

 《杂记》:一篇“血泪遗言”

 “杀手”是“战时体制纲领”

 “自杀宣言”中绝口不提反共

第十二章 “当代完人”

 生命历程中的最后一天

 “瓶之倾兮,惟垒之耻”

 一切都还是那么放不下

 肠断心枯,痛极痛极

 “主任死了”

 “完人”与罪人

 死后疑案

 死因新探:“心疾”

 “盖棺”而未论定

附:杨者圣和他的“民国人物系列”梁天明

内容推荐

陈布雷是民国史上一个极具个性、神秘性和争议性的人物。杨者圣著的《国民党军机大臣陈布雷/杨者圣民国人物系列》在大量参考第一手资料,包括相关人员的日记、回忆录、报刊记载等,特别是在缜密探索陈布雷人生59年心路历程的基础上,以陈布雷一生的轨迹为主线,以他的书生气质和身上背负的忠、孝作为解读密码,以流畅的文笔记述了陈布雷从出生、求学、办报,到进入蒋幕、走上政坛,直至自绝于人寰的一生,揭示了一个旧中国知识分子被扭曲的灵魂,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民党、蒋介石及其他民国风云人物不为人知的一面。

编辑推荐

杨者圣著的《国民党军机大臣陈布雷/杨者圣民国人物系列》以陈布雷一生的轨迹为主线,以他的书生气质和身上背负的忠、孝作为解读他的密码,以流畅的文笔记述了陈布雷从出生、求学、办报,到进入蒋幕,走上政坛,直至自绝于人寰的一生,揭示了一个旧中国知识分子被扭曲的灵魂,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民党、蒋介石及其其他民国风云人物不为人知的一面。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0:5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