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维尔·普鲁因斯基、维亚切斯拉夫·金肯、尼古拉·高尔久科夫、伊利达尔·别德列特基诺夫著李志、王永庆译的《苏-27研制历程--传奇的诞生/俄罗斯航空武器装备研制与发展译丛》主要讲述了后苏霍伊时代的故事。苏霍伊设计局新任总设计师西蒙诺夫领导设计局对苏-27进行了革命性的改进,使其成为传奇式的飞机。本书从20世纪60年代末美苏对抗开始写起,描述了苏-27飞机方案的诞生,以及苏-30、苏-33等系列改型飞机的发展,其中涉及了大量历史人物,当然更多的是对飞机、发动机、机载雷达、武器系统等研制工作的描述,可以说本书是苏联30多年航空发展史的-个缩影。
本书可作为我国航空工业主机厂所科研人员、航空院校师生的参考资料,对于从事飞行试验论证、飞行事故分析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使用跟踪的装备部门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同时也适用于研究苏俄航空体系架构、军用飞机研制流程、苏俄航空史的专家们阅读。
绪论
第1章 二次革命的开始
1.1 初步作战部署(1976年初)
1.2 在斗争中探索前进道路(1976年)
1.3 主攻方向(1977年)
1.4 型号总设计师所留的余量(1976年至1977年)
1.5 前夜来临(1977年)
第2章 继续战斗
2.1 飞机总体方案的形成(1977年11月至1978年1月)
2.2 发出指令性文件(1978年1月)
2.3 1978年航空工业部和空军针对组织问题做出的决定
2.4 飞机生产文件的发放、各主要设计室的工作方向
2.5 机载航电设备
2.6 1978年至1982年苏-27飞机气动力研究
2.7 1978年至1979年飞机布局更改期间所完成的设计工作
2.8 试验机的试制及组织问题(1978年至1979年)
2.9 1980年至1982年期间的飞机布局设计工作
2.1 0T-10-7试制工作结束(1980年至1981年)
第3章 飞机只有在空中飞行才能活下来
3.1 T-10-7飞行试验(1981年)
3.2 T-10-12的悲惨命运(1981年)
3.3 复杂的飞行试验形势(1982年)
3.4 伟大的转折之年(第一部分,完成国家联合鉴定试验A阶段任务)
3.5 伟大的转折之年(第二部分,国家联合鉴定试验B阶段)
3.6 1982年后的设计工作
3.7 苏-27飞机批生产的掌握过程
3.8 AL-31F发动机试验样机和批生产型的调试工作
3.9 1984年及以后(苏-27飞机的飞行试验)
3.10 1987年
3.11 1988年
3.12 1989年
3.13 后话,1990年及以后
第4章 我们的“大鸟”越飞越完美
4.1 双座之歌
4.2 舰载机停泊之路(苏-27K/苏-33)
4.3 多用途歼击机苏-27M/苏-35
4.4 强击机苏-27IB/苏-34的研制
4.5 新经济形势下的苏-30MK
第5章 从荒原走向不列颠海洋
5.1 第4作战训练中心(利佩茨克)
5.2 第60歼击航空兵团(泽姆吉)
5.3 第216歼击航空兵团(奥勒洛夫卡,第10军分区)
5.4 第831歼击航空兵团(米尔戈罗德)
5.5 第159近卫歼击航空兵团(克留切沃)
5.6 第234近卫混合航空兵团(第237航空武器演示中心)
5.7 第582歼击航空兵团(豪伊娜)
5.8 防空军第148作战训练中心(萨瓦斯列依卡)
5.9 第941歼击航空兵团(吉尔-亚夫勒)
5.10 第562歼击航空兵团(克里木斯克)
5.11 第529歼击航空兵团(古达乌塔)
5.12 第641近卫歼击航空兵团(罗干切沃)
5.13 第47歼击航空兵团(乌纳什)
5.14 第54近卫歼击航空兵团(瓦伊诺德)
5.15 第689近卫歼击航空兵团(尼文斯克耶)
5.16 第61歼击航空兵团(巴兰诺维奇)
5.17 第9近卫歼击航空兵团(安吉让)
5.18 第62歼击航空兵团(别里别克)
5.19 第558飞机修理厂(巴兰诺维奇)
5.20 第275飞机修理厂(克拉斯达尔)
5.21 第322飞机修理厂(沃兹德维任卡)
5.22 第121飞机修理厂(库宾卡)
第6章 空中的钢铁之翼
6.1 机体
6.2 动力装置
6.3 驾驶导航综合设备
6.4 机载无线电设备
6.5 武器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