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木匠樱桃师傅如何找到一块像个孩子似的,既会哭又会笑的木头。
从前……
“有一位国王!”我的小读者们马上会脱口而出(不加思索,随口说出)。
不对,孩子们,你们错了。从前有一块木头。
这不是一段上等的木料,而是柴垛(柴火整齐地堆成的堆。垛,duò)里一块普普通通的木头,是冬季扔进炉子和小壁炉里用来生火和取暖的。
我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但在风和日丽(天气晴朗暖和)的一天,这块木头来到一位老木匠的铺子里。这位老木匠名叫安东尼奥师傅。然而,因为老木匠的鼻子尖儿总是晶莹光亮,红得发紫,活像一颗熟透了的樱桃,所以大家管他叫樱桃师傅。
樱桃师傅刚一见到这块木头,就露出满心欢喜。他高兴地搓(cuō,两个手掌反复摩擦)了一下手,低声嘟囔(dū?nang,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道:“这块木头来得正是时候,我要用它做条小桌子腿。”
他说到做到,马上拿起一把利斧,要动手削皮、砍细。然而,当他正要砍下第一斧时,胳膊举在空中却不动了,因为他听到一个很细很细的声音哀求(苦苦请求)着说:“可别用力打我呀!”
你们可以想象得到,那位善良的樱桃师傅该惊奇成什么样子啦!
他用迷惑不解的眼睛在房间里东张西望,想看看那细小的声音出自何方,但他没见到任何人!他瞧了工作台下面,没有人;他打开一直关着的柜子看,没有人;他往盛着刨花(用工具刮平木料时刮下来的薄片,多呈卷状。刨,b3o)和锯末(锯木头、竹子等时掉下来的细末)的筐子里面看,也没有人;他打开店铺的门朝街上望了一眼,还是没有人!那么……
“我明白了,”于是他抓抓假发,笑着说,“看来,那个声音是我想象出来的。我们还是再来干活儿吧。”
“哎哟!你把我砍疼了!”还是那个细小的声音抱怨(bàoyuàn,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着,并大声叫起来。
这次樱桃师傅真是呆若木鸡(呆得像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了,吓得眼珠子都鼓了出来,嘴巴张得大大的,舌头伸出来直垂到下巴上,活像喷泉池子里的一尊怪物。等他刚刚又能讲话时,便开始害怕地颤抖着身子,结结巴巴地说:“这个讲话的细小声音,到底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然而这里没有任何人。难道是这块木头,它偶然地学着孩子,又哭又发牢骚(láosāo,烦闷不满的情绪)吗?这个我可不相信。这块木头就在这里,是用来烧小壁炉的,跟别的木头没有什么两样,或是用来生火煮开一锅菜豆的啊……那么,难道里面藏着什么人吗?如果谁藏在里面,该着他倒霉(dǎoméi,遇事不利)。现在,我来收拾他!”
他这么说着,用双手抓起那块可怜的木头,毫不留情地朝房间的墙上撞去。然后他屏息静气(屏住呼吸,不发出声音。屏,bǐng)地倾听(细心地听取。倾,qīng),看有什么细微的抱怨声没有。等了两分钟,什么也没听到;等了五分钟,还是什么也没听到;等了十分钟,还是什么也没有!
“我明白了,”于是他抓抓假发,勉强笑笑说,“看来,那个说出‘哎哟’的细小声音是我想象出来的!还是让我们再来干活儿吧。”
因为他内心感到十分害怕,于是他试着哼出小曲来给自己壮一点胆子。
这时候,他把斧子放到一边,拿起了刨子(刮平木料用的手工工具)要把木头刨平削光。但正当他上下刨着时,又听到那个细小的声音笑嘻嘻地对他说:“请高抬贵手(客套话,多用于请求对方饶恕或通融)吧!你在我身上挠痒痒呢!”
这次可怜的樱桃师傅就像是遭了雷击,一下子昏倒了。当他重新睁开眼睛时,发现自己坐在了地上。他的脸似乎变了形,甚至那几乎一向是紫红色的鼻子尖儿,也被惊吓成铁青色了。
P16-18
阅读,从无障碍开始
在当今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学名著阅读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课外阅读已经成为课内教学的延伸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让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是国家教育部在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明确要求。“新课标”还对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学生的阅读总量有明确规定,并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指定和推荐了包括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科幻作品等在内的一系列中外名著书目,从国家层面,教育、教学的高度,把名著阅读摆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上。
中外名著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是历代相传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要在短时间读懂、读通,吃透名著的精髓,对中小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事,必须跨越各种阅读的障碍。
本社邀约语文教学线的名师、专家参与编写,精心选择注释底本,推出的这套“新课标中小学必读名著”系列丛书,完全依据教育部的规定和要求设计,并把“无障碍阅读”作为丛书编辑的宗旨,力求扫除中小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等方面的障碍,使其在轻松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感受经典名著文学魅力的同时,丰富语文知识,掌握阅读技巧。在知识能力和文学素养两方面都得到提高。注释内容与课内教学相辅相成,与考试相对接。
“四个全面”即全面分析、全面解题、全面提高、全面去障,这是本丛书的突出特色。开篇的“名师导读”“要点提示”,帮助读者在阅读名著前迅速了解与作品相关的重要信息,提示阅读时最需要关注的要点问题。名著正文行间或段末的注解,参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对一些难于理解、影响阅读的生僻字、词和作品中涉及的历史、文化知识等,都做了全面注释、解析。使学生不用再频繁翻阅字典,查看工具书,让阅读变得一气呵成,省时省力又简单。名著正文后精心设计的“考点延展”,与课内的教学相对应,汇集相关有代表性的真题和模拟题,针对考点,全面解题,在检测阅读成果的同时与考试相对接,使中小学生抓住重点、难点,轻松应试。“思考提高”部分,主要为引导读者回顾作品的精彩情节,思考名著的价值意义,启迪心智,在巩固记忆效果的同时,注重阅读能力的全面提高。全书四大优势模块,辅之以准确的注释、精要的解析、精美的图文,与教育部的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相一致,形成阅读与字词、读写、检测的无缝结合模式,达到“全面去障”的阅读效果。
德国思想家、作家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位品格高尚的人对话。”与经典名著的对话,从无障碍阅读开始!
编者
卡洛·科洛迪所著,刘月樵翻译的《木偶奇遇记/无障碍阅读系列》,故事中匹诺曹的原型取材于意大利民间西西里木偶剧中的木偶人物形象。故事是从一块儿能哭会笑的木头开始的。一个孤苦伶仃的老人杰佩托,从老朋友木匠樱桃师傅那里偶然得到了这块儿木头,如获至宝的老人将这块儿木头带回家,决心做成一个能击剑、会跳舞还懂得翻跟头的神通广大的木偶做自己的儿子……
《木偶奇遇记》讲述了一位贫穷、善良的老人盖佩托用一块神奇的、不听话的木头雕刻了一个木偶男孩,取名匹诺曹。匹诺曹爱撒谎,一说谎他的鼻子就会变长。匹诺曹游手好闲还逃避上学,结果差点儿搭上性命。在吃过许多纯属自找的苦头以后,匹诺曹终于觉醒了。他变得有责任心、爱学习、爱劳动、孝敬父母,他的行动使父亲恢复了健康,也感动了善良的仙女。最终,匹诺曹终于变成了个做梦都想变成的有血有肉的真正的小男孩。
卡洛·科洛迪所著,刘月樵翻译的《木偶奇遇记/无障碍阅读系列》参照新课标的阅读要求,在小说前面增加了导读、要点提示等内容,行间加有注释,方便学生理解,结尾处增加了模拟试题和思考提高等内容,让学生在阅读小说的同时,加强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