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德渊编写的《72位杰出物理学家》是一本激励青少年斗志、奋发读书、献身科技事业的通俗读物。
本书内容涉及物理学家的求学经历与成长思考,物理学家的研究领域,物理学家重要成果的研究过程;物理前沿;物理学家的治学方略、人生感悟,以及对青少年的建议忠告等,真切反映出科学家对青少年的深切关怀和殷切期待。
| 书名 | 72位杰出物理学家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
| 出版社 |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倪德渊编写的《72位杰出物理学家》是一本激励青少年斗志、奋发读书、献身科技事业的通俗读物。 本书内容涉及物理学家的求学经历与成长思考,物理学家的研究领域,物理学家重要成果的研究过程;物理前沿;物理学家的治学方略、人生感悟,以及对青少年的建议忠告等,真切反映出科学家对青少年的深切关怀和殷切期待。 内容推荐 倪德渊编写的《72位杰出物理学家》汇集了古今中外72位杰出物理学家的生平简要事迹,作者通过汇集资料,研究分析分类,编纂而成,是一本激励青少年斗志、奋发读书、献身科技事业的通俗读物,也可作为大学《物理学发展史》课程的教学参考书。 目录 一、尼古拉·哥白尼(1473—1543) 二、伽利略·伽利雷(1564——1642) 三、约翰内斯·开普勒(1571——1630) 四、伊万杰利斯塔·托里拆利(1608——1647) 五、罗伯特·玻意耳(1627——1691) 六、克里斯蒂安·惠更斯(1629——1695) 七、艾萨克·牛顿(1643——1727) 八、夏尔·奥古斯坦·库仑(1736——1806) 九、亚历山德罗·伏打(1745——1827) 十、让一巴蒂斯特·毕奥(1774——1862) 十一、安德烈一马里·安培(1775——1836) 十二、阿莫迪欧·阿伏伽德罗(1776——1856) 十三、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1777——1855) 十四、汉斯·克里斯蒂安·奥斯特(1777——1851) 十五、弗朗索·阿拉戈(1786——1853) 十六、格奥尔格·西蒙·欧姆(1787——1854) 十七、迈克尔·法拉第(1791——1867) 十八、尼古拉·莱奥纳昂·萨迪·卡诺(1796——1832) 十九、威廉·爱德华·韦伯(1804——1891) 二十、詹姆斯·普雷斯科特·焦耳(1818——1889) 二十一、赫尔曼·路德维希·费迪南德·冯亥姆霍兹(1821——1894) 二十二、鲁道夫·尤里乌斯·埃马努埃尔·克劳修斯(1822——1888) 二十三、威廉·汤姆孙(即开尔文勋爵)(1824——1907) 二十四、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1831——1879) 二十五、约翰·威廉·瑞*~(1842——1919) 二十六、威廉·康拉德·伦琴(1845——1923) 二十七、艾伯特·亚伯拉罕·迈克耳孙(1852——1931) 二十八、安东尼·亨利·贝可勒尔(1852——1908) 二十九、约瑟夫·约翰·汤姆生(1856——1940) 三十、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1857——1894) 三十一、马克思·卡尔·恩斯特·路德维希·普朗克(1858——1947) 三十二、皮埃尔·居里(1859——1906) 三十三、玛丽亚·斯可罗多夫斯卡·居里(1867——1934) 三十四、欧内斯特·卢瑟福(1871——1937) 三十五、保罗·朗之万(1872——1946) 三十六、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 三十七、马克斯·冯·劳厄(1879——1960) 三十八、路易·维克托·德布罗意(1892——1987) 三十九、马克斯·玻恩(1882——1970) 四十、尼尔斯·玻尔(1885——1962) 四十一、埃尔文·薛定谔(1887——1961) 四十二、奥托·斯特恩(1888——1969) 四十三、李书华(1889——1978) 四十四、彼得·卡皮察(1894——1984) 四十五、谢玉铭(1895——1986) 四十六、吴有训(1897——1977) 四十七、何增禄(1898——1979) 四十八、沃尔夫冈·泡利(1900——1958) 四十九、维尔纳·卡尔·海森堡(1901——1976) 五十、恩里科·费米(1901——1954) 五十一、赵忠尧(1902——1998) 五十二、周培源(1902——1993) 五十三、萨本栋(1902——1949) 五十四、罗伯特·奥本海默(1904——1967) 五十五、王淦昌(1907——1999) 五十六、吴大猷(1907——1999) 五十七、张文裕(1910——1992) 五十八、钱学森(1911——2009) 五十九、吴健雄(1912——1997) 六十、袁家骝(1912——2003) 六十一、钱三强(1913——1992) 六十二、何泽慧(1914——2011) 六十三、彭桓武(19152007) 六十四、胡宁(1916——1997) 六十五、黄昆(1919——2005) 六十六、谢希德(1921——2000) 六十七、阿瑟·伦纳德·肖洛(1921——1999) 六十八、杨振宁(1922—) 六十九、邓稼先(1924——1986) 七十、李政道(1926—) 七十一、丁肇中(1936—) 七十二、斯蒂芬·威廉·霍金(1942—) 试读章节 维威安尼的叙述被很多物理学史家们所怀疑,因为在比萨斜塔上去做这样的实验,空气阻力是不能被忽略不计的,因此两个质量不同、体积不同的物体是不可能同时落地的。 笛卡尔创立了进行质点运动描述的数学框架——坐标系。而哥白尼是第一个把坐标系建立在太阳上的人,进而提出了坐标系的变化对所研究的运动过程的影响。伽利略高度评价并论证了哥白尼体系的优越性,所以科学家们一致公认为把与太阳系中心相联结的坐标系称为伽利略坐标系。 1603年,伽利略在《关于两种世界体系对话》一书中精彩地描述了在一个匀速直线运动的船舱里发生的力学现象,并由此得出结论:任何相对于伽利略系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坐标系,在描述力学过程方面与伽利略系是完全等效的原理,这就是伽利略相对性原理。经典力学的任何重大进展都离不开这个原理。 伽利略还引入了动力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加速度。他深信自由落体是一种匀加速运动。但自由落体太快,他就设计了一个光滑斜面,物体在光滑斜面上滑下时,其加速度虽然小些,但仍然是一个常量。上述著名的伽利略斜面实验,做起来会遇到不少困难。目前,已制造出了气垫道轨。在气垫道轨上做上述实验效果就显而易见了。 但伽利略所处的是教会占据统治地位的社会环境,天主教徒们竭力从各方面诋毁伽利略的科学思想,并一直试图要在法庭上审判伽利略。1633年6月22日,果真进行了诉讼,在圣玛丽亚修女院的大厅上由10名枢机主教联席宣判,迫使他否定自己的观点,放弃哥白尼学说。从这次诉讼以后,主审官宣布:判处把伽利略终身监禁,使他失去了自由,后又改为在家软禁,伽利略就隐居于佛罗伦萨。1636年,他完成了《两种新科学的对话》,这部著作包括了他在天体力学领域里的重要成就。一年之后,他双目失明,但他并没有丧失精神力量,向聚集在他周围的许多学生口述自已的著作。 从伽利略到牛顿的时期内,力学还有另一个发展分支,即流体力学。伽利略用常压下的空气和高压下的空气注满玻璃容器后的重量差,认定空气是有重量的。他等待自己的学生托里拆利来完善他的实验。他还制造了一个有记载以来的第一个测温器(温度计)。他在一个鸡蛋那么大的玻璃球容器上连接着一根开口的管子,把玻璃管的开口倒放在水里,随着玻璃球容器内空气温度的变化,玻璃管子里的水的高度也随之改变。后来,伽利略的学生把装置倒转过来,就逐渐演变成为目前常见的温度计、体温表等测温器。 伽利略在听了托里拆利发表的关于力学的研究文章之后,就邀请他到佛罗伦萨来与自己合作。1641年10月,托里拆利应邀来到老师的身边,他们的交往与合作极大地安慰了这位双目失明的老人。1642年1月8日伽利略卒于佛罗伦萨附近的阿切特里。 爱因斯坦对于伽利略的方法论的评价是:“……常听人说,伽利略之所以成为近代科学主义者,是由于他以经验的、实验的方法来代替思辨的、演绎的方法。但我认为这种理解是经不起审查的。……伽利略只是在他认为亚里士多德及其门徒的前提是任意的或者是站不住脚的时候,才反对他们的演绎方法。” 的确,伽利略倡导了物理学中的实验精神,但他并不排斥思辨的、演绎的方法。 伽利略打破了以往只研究静力学的局限而进入了动力学领域,他发现了落体运动的规律和斜面运动定律,并准确地给出了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以及加速度与作用力有直接联系的论断,这为牛顿在后来建立力学运动定律奠定了基础。 据传在1623年,当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祈祷时,看到受气流作用而摆动的大油灯,由此引起了他对摆的研究,他发现了摆的等时性,进而确定摆的摆动时间(周期)不依赖于摆的质量和材料,而是随摆(线)长度的平方根改变。拉格朗日曾评价说:“……从我们经常看到的现象中发现规律是要有超凡天才的。因为,这些现象以往所有的哲学家们都没有作过正确的解释。” P4-P5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