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之问》全面反映了薛锡祥先生诗歌创作的多方面成就,收入了作者几十年辛勤耕耘所创获的诗文、著作、电视片、诗词MV甚至影视主题歌。
薛锡祥创作中最负盛名的大约是他的歌词创作,他的歌词创作铿锵有力,简洁,热烈,充满形象感和色彩感,文字间隐藏了大气磅礴。除了歌词,我们在作品集中还读到了诗人丰富的文体创作——朗诵诗,抒情诗,新赋体,旧体诗词,等等,除了旧体诗词另具一格,其他各类诗体都显现出诗人大气的风格。
| 书名 | 万象之问 |
| 分类 | |
| 作者 | 薛锡祥 |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万象之问》全面反映了薛锡祥先生诗歌创作的多方面成就,收入了作者几十年辛勤耕耘所创获的诗文、著作、电视片、诗词MV甚至影视主题歌。 薛锡祥创作中最负盛名的大约是他的歌词创作,他的歌词创作铿锵有力,简洁,热烈,充满形象感和色彩感,文字间隐藏了大气磅礴。除了歌词,我们在作品集中还读到了诗人丰富的文体创作——朗诵诗,抒情诗,新赋体,旧体诗词,等等,除了旧体诗词另具一格,其他各类诗体都显现出诗人大气的风格。 内容推荐 《万象之问》是薛锡祥的诗文选集,共分诗、词、歌、赋、朗诵诗五辑。第一辑“诗”中既有《香港行吟》、《诗韵松江》、《巴厘岛行吟》等纪游、行吟诗歌,也有《时间之露》、《万象之问》等哲理诗;第二辑“词”收录《本命星神》六十个词牌的创作;第三辑“歌”收录《红旗颂》、《生命的放飞》、《中国成功》等创作歌词;第四辑“赋”收录《长征赋》、《筑梦赋》、《军魂赋》等;第五辑“朗诵诗”收录纪念中共二大的组诗《永远的明灯》,歌颂杨浦百年风云的诗歌《岁月印记》等。 目录 第一辑 诗 时光倒转(组诗) 寻找自己(外二首) 香港行吟 诗韵松江MV(10景) 时光的丹蔻(组诗) 万象之问(组诗)之一 万象之问(组诗)之二 时间之露(外四首) 山海关的记忆(外二首) 天平石径(外二首) 甪直寻梦 巴厘岛俯拾(组诗) 枫叶留丹(组诗) 带雨的诗(组诗) 维也纳在倾听,世界在倾听 醉都(组诗) 春祭 旗帜与阳光(外一首) 梦之岛的菩提树 红柳红梅红枫 爱的密码 豹皮樟 第二辑 词 本命星神(小序) 六十个神仙兄弟 第三辑 歌 红旗颂MV 给世界一张名片 世界博览(童声合唱) 生命的放飞MV 中国成功MV 真情家园MV 红船的舵MV 跨世纪的远航 我们的中国MV 宽容 人间自有真情在 相思成云烟 大地之魂 古镇朱家角MV 生命的彩虹MV 不说两家话MV 人生的歌谣MV 祖国在我的依恋里MV 人间沧桑 就这样悄悄相逢 狐女情 海南传奇 往日 白帆轻轻飘 一千回,一万回MV 接住我的绣球MV 大串门MV 有一位知己 谁是当年保桥人 我会再来MV 啊,杏花雨 牧归MV 春之永恒 跨越MV 绿色的诺言 高飞的南翔MV 梅花巷 十二花神 飞翔的爱 永恒的爱恋 铸长城MV 我懂得你的爱 红星照后人 瀛洲依恋MV 都市月夜MV 千古同眸 花满人间MV 大爱和鸣 读懂中国 我给地球揩揩脸(童声合唱) 海上海 自古华山论英雄 竹乡傍晚 我爱闽江美MV 原野的风 邻里一家亲 梦圆浦江 醉金花 香雪海 第四辑 赋 浮雕的记忆(三史) 中华酒道赋 鲲鹏赋 行吟杨树浦 世博钟铭文 长征赋 筑梦赋 军魂赋 第五辑 朗诵诗 春姑,你到哪里去 正义的力量 墓碑 梦在天上 永远的明灯(组诗) 我们回家啦 崧泽魂 无字碑 共舞浦江赤水 啊,智慧树 战地婚礼 重生之门 少女,红舞鞋 岁月印记 我是一头羊吗 人与酒的对话 外滩寻梦 奔马吟 薛锡祥创作年表 后记 试读章节 中华酒道赋 杯中寰宇,壶中乾坤,一滴醉八荒,万世沁雅韵。美酒始于自然,炎黄誉为天羹。仪狄始作酒醪,祭祀社稷诸神。杜康悟道弘扬,引人梦曲香魂。秫酒酵化培育,酿就玉液清芬。文君当垆,远离豪门;相约临邛,沽酒为生。伴书道远播,随茶道传经。时闻魅香飘逸,长摇酒旗风影。声名鹊起,鹏运亨通。绘就鸿业远图,传为酒道大旌。泱泱中华,礼仪称颂。躬逢盛世,国宾临门,觥筹交错,酒满金樽。国无大小,人无富贫。平等端酒,酒平世平。商道酒道,酒为路通,意在欢伯,志在兴隆。 回望岁月,独步古今。遥远部落,几经纷争。歃酒誓盟,握手言衷。春秋风云聚会,聚弱合纵连横。金波为盟,力挫枭雄。汉匈盟会,捧酒鉴诚。桃园结义,于水血浓。烹羊设酤,犒劳三军。千古交杯,万代畅饮,不问皇亲贵胄、诸侯大夫,无论村夫樵子、渔翁牧民,泼酒祭天,叩拜撞钟。祈风调雨顺,求五谷丰登。新婚燕尔,交臂蜜饮。拜酒试剑,盘马开弓。出征壮行,酒呼雷鸣。祭祀吉庆,气吞云梦。国以诚交,压酒劝君。托付宏愿,神交三斟。文武载道,酒力交锋。识礼知书,博大精深。经邦论道,酒海茶峰。雅论治国方略,俗说轶事奇闻。窖封陈酿久,书开文库深。好酒品芳醑,大智读圣人。天人合一,抱法而存。道法自然,顺应天成。节制欲望,淡泊清静。谦谦君子,如玉温润。闲云野鹤,溪月同烹,一壶禅韵,献斝飞觞。探究其妙,体验其真。台圆留贵客,凳方拴嘉朋。仙酒圣皿,相映相从。金樽掬月,玉壶藏春。区卮跳珠,鉴斛跃星。觥瓮含意,瓿彝怀馨。觚觯流雾,角爵氤氲。舟碗斟悦,杯盏传情。酒歌伴舞,酒令随心。酒唱安和,酒咏太平。酒曲恭喜,酒赋吟兴。听高山流水,梅花三弄。闻渔樵问答,秋月汉宫。琵琶柔弦,拨散夕阳箫鼓,平沙落雁;悠悠古筝,圆润天籁之声。更有轻歌曼舞,长袖飘虹。美酒加咖啡,摇滚转魔灯。豪饮不醉饮,慢品品人生。 万物与我为一,天地与我共生。惜天悯地,天地怜人。因酒而悦,月不归西;因酒而泣,泪雨纷纷。体悟万物有灵,自然和谐我心。呜呼,人活于世,知恩感恩。君不见,茶为山赠,谷为地赠,雨为云赠,光为日赠,酒为曲赠。我赠天地何物?还于风清水碧,地绿天澄。心作丹日,辉映苍穹。情为春暖,爱意融融。魅香中华,至善至尊。筑梦随愿,吉祥龙升。亲近自然,宽厚待人,福惠世界,共飨天恩。 ——于2013年9月9日中国贵阳第三届国际酒业博览节与张治中合作写就 鲲鹏赋 碧空之中,海天之间。我鲲鹏展翅,一步九重天。扶摇直上,携滚滚风雷,叱咤万里,令江河仰首,群山震撼。京华受阅,比翼凌霄,当空舞彩练,举世惊艳美轮美奂。捧杯饮豪情,气吞寰宇,尽览乾坤,一目了然。冲霄远志,外显胆识,内具谋略,挥写茫茫云汉。因创智而独秀,坦诚而博大,无畏而威猛,重塑时间之翼,独立荣耀,谁与争锋? 曾记否,南天称雄,吴越笑傲,龙舞苍穹,凤翔青云。从西南边陲到雷州半岛,自南海搏击到东海交锋,转战于桂粤滇,回旋于闽青苏沪,历经援越抗美、西线平叛,承载奥运、担当世博安保,辉耀满目精彩。揽月九天,捉鳖五洋,彰显无敌霸气,拓展强悍。回望当年,漫漫银河路,烽火鏖战,我英雄父辈,振雄碧落,堪比朱雀、玄武,以泰山压顶之势,将鬼怪打成碎片,彪炳青史,击穿帝国不可战胜神话,笑谈纸老虎,且看他垂颜哭丧。而今我韬光养晦,卧薪尝胆,几经磨砺,铸剑东南,守望华夏云关。变革潮头立,百尺竿头唱大风,扬帆扯满蓬,掠过万重山。登临绝顶,惊险有奇道,穿越破艰难。风云际会,聚各路英豪,汇合硕放,击智慧电光石火,扬太湖豪放激情,听浦江呼唤,横空出世,为我中华崛起护航。 创业维艰,守业更难。运筹帷幄,决战胜算,再挺腰杆,掩泪奋起,无愧男儿铁汉。牺牲、奉献,无怨无憾。历坎坷,经曲折,峰回路转,花明柳暗。梅开几度,春光浪漫。抒爱国情怀,砺报国之志,锐意攀缘巅峰。中国魂,强军梦,萦系胸间,聚集正能量。犹如夸父追日,时不我待,宏图长卷在握,使命在肩。锁定强手,树擎天标杆。敢于领先,拿捏自信,创造经典,立时代风范。锤炼忠骨,浴火重生,更胜凤凰涅槃。最难容,群狼起舞,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贼心昭然,欲吞我锦绣河山。造杀手锏,舍我其谁?拔山扛鼎,铸就非凡。超越,突破,风景独好此处看。筑天柱,立塑像,留正气,存人寰,乃我鲲鹏恒久吟咏。丰碑再高不丈量,继往开来,趁势而上,再铸辉煌,荣耀无疆。起点在地面,捧日当桂冠! 受空军某部宣传科科长程福明之托,作于2012年秋 P191-194 序言 杨浦三作家简论(代序) 陈思和 “杨浦三作家”是我临时想出来的一个称呼,只是说,我要为三位居住在杨浦区的老作家的作品集写一篇序,没有别的深意。当然不是说杨浦区只有三位作家,读者也不会做如此理解。因为我们杨浦区作家协会自成立以来,不断壮大自己的队伍,十年来已经发展到有143位会员,会刊《杨树浦文艺》也不断刊出杨浦作家的新作,这是令人欣喜的事实。之所以会有“三作家”之称,起因是去年年初的时候,杨浦区总工会领导与我商量作协换届工作时提到一件事:当年有作协副会长、副秘书长等三位同志因为年龄的原因将要卸任,我提出一个建议:鉴于这三位作家都德高望重,为杨浦区作家协会工作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以及他们在创作上也有相当成就,我们作协出于对他们的感谢,可以出资为这三位老作家各出版一本作品集,全面反映他们一生的主要创作成就,表彰他们对文学创作事业的突出贡献,并且把这样一种优良的文学传统发扬光大,楷模来者。 这样的想法,是我一贯的追求。我在复旦大学中文系担任系主任的时候,也提出过同样的建议,建议中文系出资为每年荣退的教师们出版纪念集,保存他们的学术业绩,感谢他们为中文系所做的贡献。更重要的是,一个学术型的单位需要有自己的精神传承,如果每一位退休教师都能够留下一本纪念集(也是著述集),几十年过去,留给后人的精神遗产将是极为丰富壮观的,这就是传统。我们总以为千百年以前传下来的旧东西才是传统,其实真正的传统并不一定是遥远的东西,传统是一种与今天、未来的生活仍然发生关系的历史积淀,从过去流传到今天仍然在发生着影响,这样的东西我们才会去重视它。我们从现在开始做起的工作,只要坚持下去,渐渐地它就会成为一种传向未来的传统。以前我对复旦大学中文系曾经做过如此的构想,中文系是需要有精神传统的;现在我对杨浦区作家协会也作如此构想,因为杨浦区也是一个有着光荣的文学传统的地区。 自上海开埠以来,现代化的进程不仅仅是体现在外滩的高楼大厦、南京路的跑马厅,更重要的标志是耸立在杨浦区的现代工业和现代都市设施,由于现代化工业首先是在杨浦区崛起,所以,杨浦区也是最早诞生了现代社会的真正创造者和建设者——现代工人阶级。如果从“五四”新文学算起,早期描写工人生活的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就是在杨浦区诞生的。如果有有心人把《春风沉醉的晚上》以降描写杨浦的文学作品结集成书,也将是海派文学传统的一笔重要精神财富;在我少年时期,就经常出人沪东工人文化宫,那时候热气腾腾的赛诗会的景象,至今都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杨浦区工人作家的创作,曾经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文学地图上一个亮眼的闪光点。 新世纪之初,杨浦区开始从传统的工业杨浦向“知识杨浦”转型,并且取得了巨大成功,经济体制改变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会相应发生变化。杨浦区作家协会正是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成立,它承载的使命就是延续并扩大杨浦区工人文学创作的传统,把广大青年文学爱好者、高校中文艺创作的骨干分子以及居住在杨浦区的上海作家协会会员团结在社会基层和生活一线,在这里接触地气,辨识民心,感知生活的未来和国家的命运,使杨浦前辈所开创的文学传统真正地星火燎原,发扬光大。我们在这个意义上隆重推出杨浦区三位老作家、老诗人的作品集,其意义是非常明确的。 这三位作家的名字,都是广大读者非常熟悉的,他们也是我所尊敬的朋友:忻才良、刘希涛和薛锡祥。 我认识忻才良先生的时间比较早,大约是我还在复旦大学念书的时候,当时上海作家协会有一个群众文艺的小组,参加活动的大约都是各区县图书馆、文化馆的书评创作人员。我们都在一个小组里活动。忻才良那时是中学教师还是报社记者,我并不清楚,但是他的文章经常在报端读到,所以望见其人就感到非常亲切。他在会上发言总是热情洋溢,大家也是“阿忻”、“阿忻”地叫唤,非常有人缘。可惜我个性不是擅长于交际的那种,所以每次在会上只是以尊敬的目光向他致意,却很少与他深入交谈。后来我不常参加这样的活动,渐渐地也就不常见面了。直到三十年后杨浦区作家协会成立,我又能够经常与忻先生见面,他对于协会工作支持良多,老当益壮,经常主动请缨,愿意为作家协会多担当一些工作。这次为老作家编作品集的决定作出以后,忻先生最早完成了文集的编辑工作,最早把全部文稿的电子版传给我,其精力之旺盛、做事之迅速,由此可见一斑。可是,谁也不会想到,才过了半年不到,忻先生竟会撒手人寰,离我们而去。这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情。现在我们出版《桑榆文穗》,为之读校、编辑、作序,都只能是怀着深深的遗憾,因为我们做得再好再努力,也听不到忻先生朗朗的笑声了。 …… 第三位作家是薛锡祥大校,一位军人,也是一位诗人。我与薛先生结识的时间并不长,但我觉得似乎彼此间更加投缘一些。薛先生首先是爱酒,其次是爱诗,这两样都是我所喜欢的。心事常牵诗与酒,我也曾经是个嗜酒之徒,只是后来因为身体的原因而彻底地戒酒,不能喝酒,于是只剩下另一个爱好,就是诗了。薛锡祥先生不仅爱喝酒,而且也喜欢写酒,他的诗歌里不断出现对酒的讴歌,诗酒合一,这是让我喜欢的原因之一。薛先生为人宽厚,善解人意,有很高的威望,是我信得过的长者,杨浦区作家协会的工作中,如果遇到工作上的麻烦,首先会想到取得他的支持,而往往在一些关键时刻,薛先生也确实相帮处理了一些颇为棘手的问题。他胸襟开阔,笔触豪迈,有军人之风,这些特点都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万象之问》全面反映了薛锡祥先生诗歌创作的多方面成就。薛锡祥创作中最负盛名的大约是他的歌词创作,他填词的《红旗颂》交响合唱已经响彻当下时代的各大盛典。他的歌词创作铿锵有力,简洁,热烈,充满形象感和色彩感,文字间隐藏了大气磅礴。除了歌词,我们在作品集中还读到了诗人丰富的文体创作:朗诵诗,抒情诗,新赋体,旧体诗词,等等,除了旧体诗词另具一格,其他各类诗体都显现出诗人大气的风格。诗人重抒情,善叙史,开拓了广阔的描写空问,诗歌意境常常穿越千百年的历史,与古人对话,书当下之情。其中赋体诗作最能体现薛锡祥的创作特点,如我为之击节的《中华酒道赋》第一段:“杯中寰宇,壶中乾坤,一滴醉八荒,雅韵沁万世。美酒始于自然,炎黄誉为天羹。仪狄始作酒醪,祭祀社稷诸神。”前四句以酒与酒具之微联系宇宙之极大,酒中有道,隐然相见,这是空间的艺术描写;紧接着的后四句,以酒的历史联系太古传说,从自然蛮荒到炎黄诸神,这是时间上的艺术想象。寥寥八句,把酒之大道烘托而出。接着在书写了卓文君的故事以后,酒道逐渐形成:“伴书道远播,随茶道传经。时闻魅香飘逸,长摇酒旗风影。声名鹊起,鹏运亨通。绘就鸿业远图,传为酒道大旌。”抑扬顿挫,对仗成骈,以书、茶起兴,构成了三道并行的中华文化传统;然后承接转入当下情怀:“泱泱中华,礼仪称颂。躬逢盛世。国宾临门,觥筹交错,酒满金樽。国无大小,人无富贫。平等端酒,酒平世平。……”诗人贯通古今,高崇酒道,虽然当时是应命制作,却把诗人的雄厚、博雅、宽阔之诗风全然体现,经得起反复咀嚼,品味再三。即使在薛锡祥的一些篇幅较短,叙事性的抒情小诗里,也同样含有这种大气象的风格。如《泖田问秋》的第一段:“我蜷伏在你的枝头/却不知道我是你的果实/分明我是一片红叶/却不知道我是你的秋。”当诗人假想自己是树枝上的一片红叶,他把树与红叶的关系想象成生命与秋;诗人自然是对秋天丰收的歌颂,秋象征了生命的圆熟:火一样的红叶与沉甸甸的果实都是具象的物体,但是一旦与秋联系在一起,就产生了一种空阔的气象。 薛锡祥写于近年的旅游诗也让我喜欢,如写于2014年的《放生》: “一个名叫东东的中国孩子/在昨夜捞星星/捞了缀满花瓣的梦/梦里有鱼、有海星、有螃蟹/有珊瑚和身份不明的大海生命。 “清晨醒来,要回到长城的祖国/东东问从梦里捞出的鱼、海星、螃蟹/你们愿意跟我走吗? “爸爸提着小桶对东东说/它们的祖国在这里,我们放生去。” 这是诗人旅游巴厘岛时构思的一首意境美丽的诗歌,这里将孩子的梦幻和旅游的现实融汇一体,似梦非梦,最后道出了物体生命与“祖国”的依存联系。人的心灵仿佛在梦与现实之间游走,经得起细细品味。 “美不胜收”,是我读三位作家作品集的一个强烈的感受。我期盼着这三本著述能够顺利出版,也希望杨浦区作家协会以此为开端,积极为所在地的作家们积累创作成果,培养良好的文学传统,为杨浦区的文学创作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是为序。 2016年5月31日于鱼焦了斋 (作者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教授、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杨浦区作家协会会长。) 后记 诗歌,是灵魂钻石折射辉光的语言,因为热爱和敬畏,我将她融人了自己的灵魂、血性与情怀,在我的命脉中涌动波涛,并将诗韵之美,渗透到我文学和艺术创作的方方面面。 诗的特质是诗。诗词歌赋,其词、其歌、其赋也是诗,只是表现形式不一样。我以为,写散文、写报告文学、写小说、写戏剧,带一点诗味,效果就不一样,我在这些方面,做过尝试,也有些深深浅浅的体会。 我把诗词歌赋归类于诗,就在于她们是一个门庭,姐妹艺术。大家闺秀也好,小家碧玉也好,都是一娘所生、一爹所养,外在美,内在秀,摇曳多姿,风情万种,摩登抢眼,韵味十足,夺走人心。 多年的写作,甘苦同尝。点点滴滴的积累,让我感悟,诗是什么?我以为,诗是生活的“发酵母”,灵感的“打火机”,情感的“催泪弹”,唯美的“保健品”“化妆品”,也许比喻不当。我也问自己,诗的出路在哪里?当然还要靠自己回答。还是那句老话,在于新的发现,新的视角,新的触觉,新的构思,新的美。诗人是常人,也非常人。诗人出自娘胎,却又是个“怪胎”,说他(她)是上帝的儿子,哪怕是魔鬼的女人,也不过分,因为他和别人不一样,他的眼珠子转动360度,仿佛后脑勺和两鬓也在观察、内窥,否则怎么有逆向思维、纵横思维、内向思维? 同样是汉字,诗组合的语言和其他不同。其诗句,不承担叙述某一件事过程的责任,而是承载描绘情感、张扬个性、揭示本质的义务。诗人像雕刻家,塑造美;诗人像外科医生,剔除病毒,保护健康。有人说,诗是敲打灵魂的棒槌,她要引起震撼,甚至颠覆,我十分赞成。 诗的语言多种多样,有雷霆,有狂涛,有溪流;也有牧歌、短笛、小夜曲、枕头风。 写诗不应该矫揉造作,而应该抒发实实在在的感受。诗不是憋出来的,诗是自然地流淌,甚至是井喷。储蓄多了,挤压重了,就要爆发。在不经意中偶尔得之,这是自然的,也是最好的。 诗是灵动的,富有正义感的,因不平而呐喊,因光明而放歌,因快乐而舞蹈,任何时代都是这样,诗,属于人民。 诗,就是创新。不守旧,不守恒,不固步自封。虽说是一条路走到黑,但并非是老路。就是一条路,也要走出新花样。就怕走惯了,还在原地踏步,踏出禁锢自我封闭的圈子。最可怕的敌人还是自己,要敢于向自己宣战,甚至“毁灭自己”浴火重生。诗人是蚕,吃生活的桑叶,吐丝,为他人织华丽新衣,然而她不应该捆绑自己。即使身陷困境,也要突破重围,破茧化蝶,进入新美的境界。 因为诗,影响了我的一生。即使我拿枪,也把她当作子弹射向邪恶;因为诗,我找到了朋友,并以她为玫瑰带着真情的露滴献上;因为诗,我也变得更智慧、更无畏、更空灵。因为诗,我快乐着、幸福着。我常常问自己,如果没有诗,我会怎样?我毫不犹豫地回答,那就不是现在的我,起码也不完全是我的现在。 因为诗,我心中由衷涌现感谢二字。感谢点亮灵感和生命激情的伟大时代;感谢杨浦区总工会;感谢麦碧莲主席;感谢杨浦区作家协会陈思和会长。是你们关心着我在杨浦这片热土上的生活体验和创作,并且给这本书的出版提供了帮助。感谢夫人黄燕玲对我创作活动的全力支持,这是永远难以忘怀的。 薛锡祥 2015年10月27日于天韵楼家中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