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是融在血脉中的骄傲,是先人从一代又一代的生活中总结出的家族风气。若每一个人都能维护好自己的家风,借鉴别人他姓的家风,我们定能发掘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良好的家风是营造和谐的家庭关系、高尚的精神情趣和塑造孩子品行的无形力量。
张建云、赵志国主编的《中国家风(学生版)》收录近百位作家的散文、杂文,讲述对家风、家教、家规、家训的思考、理解、体悟和力行,进而阐发修身、养性、为人、处世、齐家、治国等方面的见解。文章寓意强,道理清、文字简、故事精。
本书提倡对传统家规家风用现代思维和时代创意进行解读,弘扬德善,不失传统,去伪存真,与时俱进。
张建云、赵志国主编的《中国家风(学生版)》从《中国家风》百余篇文章中精选最有代表性的家风故事,浸润忠孝、廉洁、坚韧、诚信、正直、善良的道理,每个故事后面附有“师生讨论”“家长采撷”“学生体悟”“走近作者”四个栏目,提炼家风真谛,启发读者感悟思考,是广大父母、教师、孩子进行家风教育、学习的优秀读本。
无字家训
孙云晓
1960年,那是一个饥饿的年份。
一天夜里,一个5岁的男孩饿醒了。他一骨碌爬起来,匆匆走进厨房,在高梁秸编成的笸箩里找吃的。忽然,一个仿佛散发着香味的白面馒头出现在他眼前。对于这个玉米面窝头和红薯也吃不饱的孩子来说,白面馒头充满了诱惑。他眼睛一亮,一把抓过来,飞快地咬了一口。但是,也就是不知不觉地咬了一口之后,他把馒头慢慢地放下了,因为他想起来了,这个白面馒头是留给妹妹吃的。妹妹只有一岁多,她吃不下玉米面窝头,全家仅有的几个白面馒头是留给她吃的。
那个男孩就是我。
这个故事的细节是87岁的老父亲讲给我听的,他说他亲眼看见了我拿起馒头又放下,最后拿走一个窝头。我对此毫无记忆,但我可以肯定,5岁的我尚没有什么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只是心疼妹妹。她那么小,经常哭,可能也是饿的吧?我是哥哥,应该照顾妹妹。
我的家乡在山东青岛,高山大海虽然美丽,但改变不了人们艰苦的生活。在那些困难的日子里,家里喝的粥很稀很稀,米粒清晰可数。我最难忘的记忆是,5岁的我和9岁的哥哥不管谁去盛粥,都会先盛出一碗米最多的,放在锅台上,那是留给母亲吃的。自从生下妹妹之后,母亲一直在生病,非常需要营养,我和哥哥都懂得要孝敬母亲和照顾妹妹。可是,疾病和饥饿中的母亲最终还是离开了我们,年仅29岁!
几年后,继母来了,带着她的缝纫机,夜以继日地为全家人做衣服,也为左右邻居们做衣服。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最熟悉的声音就是咔嗒咔嗒的缝纫机响。或许是因为继母给了太多人家切实的帮助,或许是因为继母总是微笑着细声细语,我们家在那片工人宿舍里颇有人缘,使我们在饥饿的年代里也能感受到人性的温暖。
父母总是要求我们善待每一位亲戚朋友,包括左邻右舍。比如,每年春节,初一的上午,我和哥哥必定要去五个表哥表姐和邻居家及同学家拜年,即使我在外地一般也要赶回来拜年,中午给父亲祝寿,父亲的生日恰好是大年初一。掐指算来,大拜年竟然坚持了半个多世纪!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转眼我都到了退休的年龄。我23岁时也就是1978年,因为工作原因被调入北京,做少年儿童教育和研究工作37年之久。可是,我的心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乡和家庭,更没有离开过父母。去年即2014年8月,我特意赶回青岛,为老母亲举办90岁生日寿宴,全家四代36人出席。老母亲以五十多年的日夜操劳证明,继母也有真情和大爱。当全家人在草坪上合影的时候,我看见老父母露出特别慈爱的微笑,也发现家里每一个人都充满了感动。 如今,九旬老父母虽然体弱多病,但依然相伴相守。直到今天,老母亲还能每天四次给老父亲打胰岛素针,为他配各种各样的药。哥哥率领全家照顾父母,每次父母生病,都是他和女儿女婿跑前跑后。妹妹退休了,几乎天天回家照顾父母,更是无微不至的体贴。说来倍感惭愧,远离家乡,我照顾父母最少,只能多在经济方面支持。最感欣慰的是,我曾经陪着七旬父母去杭州、千岛湖、溪口、苏州和上海旅行,只可惜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许多熟悉我们家的人都感慨,这是一个有着良好家风的家庭。的确,孝敬父母、兄弟姐妹和睦、勤俭持家、友善对人,就是我们的家风。我在四十余年的职业生涯中,朋友众多,左右逢源,极少结怨或树敌,或许都受益于与人为善的宽厚家风。
P1-4
我是拼了
张建云
听说。
某学校学生,因作弊被老师查住,竟然“恼羞成怒”,群起而攻之,将老师暴打。
我说的是暴打,不是报答。
又听说。
某学校家长,因不满孩子被轮换座位,而掌掴怀孕女老师。
我说的是轮换座位,不是部队换防、戍守边关。
中国人一直讲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倒好,学生对恩师却是“勇拳相报”了。而被轮换座位的学生的家长,竞对怀孕女老师嘴巴子伺候!倘若让你孩子为保卫祖国而战,你还要搬石头砸天不成?
还听说。
医生被患者打,城管被小贩打……
这些中国人怎么了?
患者为什么打医生,小贩为什么打城管,学生和家长为什么打老师?
不知道。不必知道。
你说你家孩子骂街、打架、吸烟、喝酒、谄媚、逢迎、行贿、受贿,于是你就制止他骂街、打架、吸烟、喝酒、谄媚、逢迎、行贿、受贿,但他偏要骂街、打架、吸烟、喝酒、谄媚、逢迎、行贿、受贿。
悔之晚矣。
才发现,是自己忙于赚钱、当官、出名,或一直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纵容了孩子骂街、打架、吸烟、喝酒、谄媚、逢迎、行贿、受贿。
痛定思痛。
老师、学生、家长、医生、患者、城管和小贩,都是祖国的孩子。哪个孩子犯错误、挨打,娘不心疼?
那些愤怒、自私、狭隘、贪欲的毛病,就如同那些中国人感冒了。
感冒会引起头昏眼花。咋办呢?
多喝白开水,但不能饮鸩止渴;换气通风,但不能引进邪气歪风,而是你我他的好家风。
神清气爽,才可以天清气朗。家风好,家才好,家人才好,家长才好,老师才好,医生才好,患者才好,城管才好,小贩才好,社会才好,中国才好。中国一好,一切都好。
社会上的一些怪象、乱象、恶象,是一口大锅里沸腾的水。沸反盈天,甚是凶险。加冷水,吹冷风,放冷气,都没用。突然,有个人把锅底的柴抽出来。咦,水平静了。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让每个家庭都好,是对邪恶、愚昧、放纵、贪婪、背叛和暴力的根治。
根治当然需要医生。“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国,人,病,一块儿治。 怎么治?“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有人得了胃病。高明中医不去治胃,而是调肝。因肝气横逆犯胃,肝胃不和。疏肝理气以和胃,治其实以补其虚。
胃已病,肝未病,是故“不治已病治未病”。社会有点乱,我们来治家,是谓“不治已乱治未乱”。
中国孩子,乃中国之本。切勿本末倒置,薄重厚轻。请以修德、齐家为始。在家中有位,于国中有为。
咱们一起。
有钱出钱,没钱喝彩。有力出力,没力点赞。
再过几十年才死。死之前,留些精彩。死之后,留些怀念。
我是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