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谷文昌(十八集电视连续剧)
分类
作者 张全景//陈燕山
出版社 中央党校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习近平总书记六次点赞的县委书记;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代序;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影视中心隆重推广;

张全景、陈燕山著的《谷文昌(十八集电视连续剧)》根据张全景长篇纪实文章《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县委书记——谷文昌》改编;

乔羽作词主题歌《一座丰碑》,郭凯敏领衔主演。

内容推荐

张全景、陈燕山著的《谷文昌(十八集电视连续剧)》是电视连续剧《谷文昌》的剧本,共分十八集,是一部弘扬主旋律的影片,真实地反映了党的优良传统,再现了当年的历史,还原了一个鲜活的人物。详细介绍了五六十年代福建东山县县委书记谷文昌在任时带领东山人民改造自然和社会,变昔日的荒山秃岭为现在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和“全省环境最佳县”的先进事迹,默默无闻地奉献,带领当地干部群众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在沿海建成了一道惠及子孙后代的防护林,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的先进事迹,被树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目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向谷文昌学习的讲话摘录

做谷文昌式的好干部(代序)

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县委书记——谷文昌

十八集电视连续剧《谷文昌》

主创人员表

剧情简介

分集剧情及剧本

 第一集

 第二集

 第三集

 第四集

 第五集

 第六集

 第七集

 第八集

 第九集

 第十集

 第十一集

 第十二集

 第十三集

 第十四集

 第十五集

 第十六集

 第十七集

 第十八集

一座丰碑

——十八集电视连续剧《谷文昌》主题歌

我为什么要拍《谷文昌》

出版后记

试读章节

一、太行山脉黄昏外

山峦逶迤,山道崎岖。

一双脚在山路上快速移动着。

随着沉重的喘息声,满脸汗水的谷文昌挑着担子迎面走来。

一曲悲凉的《逃荒谣》由远而近传来。

逃荒,逃荒,

一根扁担挑太阳。

要饭,要饭,

半碗稀汤照月亮。

哎!走过太行山,

太行在哭泣,

趟过漳河水,

漳河把泪淌。

走哇,走哇,走四方。

娘啊娘,我的娘,

啥时才能不逃荒?

啥时能过上好时光?

歌声中,谷文昌在一条山溪边停下脚步。

他放下担子,用衣袖擦去脸上的汗水。

谷文昌大口地喘息了一会儿。他蹲下身子,用粗大的双手捧起清澈的山泉,咕咚咕咚地喝着。

稍顷,谷文昌洗了一把脸,撩起衣襟擦了擦,又重新挑起担子向远方走去。

二、县城黄昏外

十字街头,聚着一大群人。

人群中间,一位戴眼镜的男学生站在石台上演讲着。

男学生:乡亲们、同胞们,日本侵略军已占领我华北地区,他们妄想占领全中国。同胞们,我们决不能容忍小日本在我们的国土上烧杀抢掠、横行霸道!我们决不当亡国奴!同胞们,我们要行动起来,有力出力,有钱出钱,积极抗战,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

群情激奋,人们齐喊:不当亡国奴!团结抗日,把小日本赶出中国去!

谷文昌被现场气氛感染着,情不自禁地也挥着扁担高喊着。

两位女学生在人群中散发传单。

谷文昌伸出手接过一份。

突然,一阵急促的哨声传来。

一队国民党兵端着枪冲了过来。

围观的人群惊慌四散。

学生们手挽着手,高唱着《国际歌》,迎着军警冲去。

谷文昌急忙把传单揣人怀中。

他扛着扁担,匆匆跑出人群。

三、岔路口黄昏外

一副挑子放在路边。

扁担上,坐着一个衣衫破烂的男子。

谷文昌挑着担子匆匆走来。  男子看见谷文昌,抬手招呼道:老弟,歇一会儿吧!

谷文昌扭头看了看破衣人:不了,天不早了,俺得赶路呢!

说着走了过去。

男子猛地站起身,跑过去一把抓住了谷文昌的挑子。

谷文昌一个趔趄,扁担从肩上滑落下来。

两袋粮食摔在山路上。

谷文昌冲过去,一把抓起扁担,高高抡起怒喝道:你想干啥?

男子踉踉跄跄往后退着:老弟,别,别,你别误会,这条道不能走哇!

谷文昌一愣:咋不能走?

男子:兄弟,你听我说,昨天夜里,有一个担小米的被响马杀了,尸体扔在黑龙扎河里,头都给打烂了!

谷文昌半信半疑地放下举着的扁担:真的?

男子:这村上的人亲眼见的,那还会假!我听说后,一个人不敢走,就坐这儿等,想遇个伴儿走,正巧碰上你。

谷文昌:大哥,你老家是……

男子:马家垴的,我叫马栓柱。兄弟,你呢?

谷文昌:我叫谷文昌,西乡坪南湾村的。

马栓柱:这么说,咱两家就差十几里路,还是近老乡呢!哎呀,这下可好了,有伴了。兄弟,你听我说,这条道咱千万不能走,不然,失东西是小事,弄不好这小命都难保。

谷文昌:马大哥,那你说咱咋办?

马栓柱:咱得绕道,走虹梯关。

谷文昌:走虹梯关?

马栓柱:对,走虹梯关。虽说多走20多里路,可那里走的人少,安全。

谷文昌:马大哥,你从那儿走过?

马栓柱:早年走过一趟。那路可险呢!山高坡陡,路窄弯多,你没听人说吗,虹梯关有五十四盘,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

谷文昌:路险倒不怕,只要没人劫路就中。马大哥,天不早了,咱们走吧?

马栓柱担起挑子。

两个人沿另一条岔道走去。P25-27

序言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再过几天就是党的生日。在这样的时刻,中央党校举行谷文昌铜像揭幕仪式,举办报告文学《谷文昌》出版座谈会,具有特殊意义。

党校是党的精神殿堂,是党员领导干部补钙壮骨的圣地和净土。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刘云山校长领导下,中央党校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党校治校思想,把党校姓党原则贯彻党校工作全过程,不管是教学科研还是行政后勤,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党校的职能作用正在全方位发挥。

对学员们来说,一个直接感受就是大有庄100号变成了“四个校园”,即“绿色校园”、“红色校园"、“书香校园”、“文化校园”。到中央党校来的人都会注意到矗立在校园里的雕塑,既有中轴线上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邓小平三尊导师和领袖的雕塑,又有学员区的焦裕禄雕塑。刚刚又在西区学员楼落成揭幕了谷文昌雕塑。所有这些雕塑,已经而且还会继续对学员发挥无声的教化作用。与创作谷文昌雕塑的同时,中央党校出版社隆重推出报告文学《谷文昌》,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刻画了谷文昌的崇高形象,把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生动地展示在世人面前。关于谷文昌的雕塑和报告文学,是中央党校对谷文昌和谷文昌精神的全景展示,也是中央党校在纪念建党95周年之际奉献给学员、奉献给社会的重要精神产品。

到今天,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95年光辉历程。从一大建党时全国只有50多名党员,到成为拥有440万个基层党组织、8800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从当初一大代表险些被上海租界巡捕抓获,到长期对敌斗争中大批共产党员被国民党屠杀,再到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新中国,到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历经磨难,历经坎坷,既有危局和困境,又有凯歌和辉煌,总的发展轨迹是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密码是什么?因为这个党有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的指导,有从群众中从实践中走出来的党的杰出人物和政治领袖的领导,有人民群众这样铜墙铁壁的拥护支持,有千千万万像焦裕禄和谷文昌这样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优秀领导干部的苦干实干。

谷文昌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优秀领导干部的责任担当和人格风范。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党和人民的壮丽事业,特别是1950年至1964年在东山县担任区委书记、县长、县委书记期间,立下“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誓言,带领东山人民苦干14年,制服了“神仙都难治”的风沙,从根本上改变了东山恶劣的生态环境,同时“以海为田,向海域进军”,发展多种经营,不仅使全县人民摆脱了世代逃荒要饭的苦日子,而且为后来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对东山岛的沧桑巨变,回乡探亲的海外同胞都发自内心地说:“共产党真了不起,把人间荒岛变成了人间乐园。丰功伟绩,足以雄视百代。”在老百姓眼中,谷文昌是有求必应的“活菩萨”,而只要群众找他,他必定想方设法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他去世后受到人们敬仰,当地百姓“先祭谷公、后祭祖宗”,可见谷文昌在人民群众心中是何等分量!

谷文昌身上,有四个方面的精神特质弥足珍贵。首先是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他一生经历多种革命环境考验,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告别家乡南下,再到“文化大革命”中遭批斗、被下放,无论在任何岗位、处于何种境遇,从未忘记自己的共产党员身份,从未动摇理想信念。他经常告诫身边人说:“我是经过沟沟坎坎的人,但我始终坚定,任何时候都要相信党,相信党组织。”他一生有“三怕”:一怕党的事业干不好,二怕党的形象受损害,三怕身为共产党员被老百姓戳脊梁骨。这“三怕”,正是谷文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其次是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他几十年如一日,与群众打成一片,全县60多个村400多名生产队长,他都能当面叫出名字。他经常到基层调查研究,与群众吃住在一起,劳动在一起,拉家常、问冷暖,满腔热情对待群众,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与广大群众水乳交融、亲密无间。再就是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面对国民党抓壮丁留下的家属问题,他从实际出发,果断提出“国民党造灾、共产党救灾”的思路,使“敌伪”家属改为“兵灾”家属,拯救了4700多个家庭,温暖了民心,彰显了超常的勇气和智慧;他敢于抵制“大跃进”年代的“五风”,坚持如实向上级汇报真实情况,敢于讲真话、办实事,这在当时是很不容易做到的。还有就是大公无私的革命家风。他在福建工作30多年,家当只有两只皮箱、两只木箱。他严格要求家人,“不沾公家的一点油”。他从不为家人谋取任何特殊待遇,妻子史英萍和他同为南下干部,每逢提拔都被他拦下,30年职级没有变化。群众中广泛流传着“谷式家风”。妻子贴近群众、勤俭持家、关爱同事、资助贫困孩子的故事,在东山被传为佳话。他的儿孙都在艰苦环境和岗位上锻炼成长,当年身边工作人员也长期投身公益。

恩格斯曾经非常肯定早期基督教的那些圣徒们,赞赏他们传教的那种献身精神。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从事的事业是无上光荣、无上神圣的,尤其需要圣徒般的虔诚。谷文昌的事迹展示给人们的就是圣徒般的共产党员形象。他有四句名言感人至深。第一句是“不把人民拯救出苦难,共产党来干什么”;第二句是“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第三句是“党要求什么,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去做什么”;第四句是“只要对百姓有利的事,哪怕排除万难也要做到;凡是对党威信有害的事,哪怕再小也不能做。”这四句话,是对谷文昌圣徒般一生的有力诠释,是对中国共产党性质和宗旨的有力诠释。  谷文昌精神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今天,我们国家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共产党有了更好为人民服务的条件。与此同时,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党执政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十分严峻而尖锐。越是物质条件好,越是执政时间长,越要有忧患意识,越要居安思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世界上最可怕的敌人从来是自己。我们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现在更需要‘愈大愈惧,愈强愈恐’的态度,切不可在管党治党上有丝毫松懈。”今天我们每一名领导干部都来学习和弘扬谷文昌精神,都像谷文昌那样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都像谷文昌那样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那么我们党就一定能牢牢站在坚实的大地上,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任何考验都能从容应对,任何风险都不可怕,任何“陷阱”都能跨越。

当前,全党正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习党章党规,学习系列讲话,最终要体现在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上,体现在做一名新时期合格共产党员上,体现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作出贡献上。同焦裕禄一样,谷文昌为我们树立了合格党员、合格领导干部的标杆。我们每一名党员,都应该成为谷文昌那样圣徒般的党员;我们每一名领导干部,都应该成为谷文昌那样圣徒般的领导干部。在建党95周年之际,中央党校举行谷文昌雕塑揭幕仪式,召开报告文学《谷文昌》出版座谈会,共同纪念谷文昌、学习谷文昌,根本目的就在这里。

后记

十八集电视连续剧《谷文昌》是根据张全景同志的纪实作品《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县委书记——谷文昌》一文改编,由一位深受谷文昌事迹感染的企业家抵押房产独资拍摄的故事片。影片拍摄前前后后,得到宋平、热地、张全景、徐光春等有关领导,以及中宣部、中组部、河南省委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电视剧于2006年圆满拍摄成功,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正式播出。

在总书记为谷文昌一再点赞、强调领导干部要做“四有”干部的要求下,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全国深入开展的形势下,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和中央党校谷文昌雕塑揭幕之际,中央党校出版社影视中心隆重推广这部难得的好题材好电视剧,希望谷文昌的故事深入人心,广为传颂,呼唤更多谷文昌式好干部谱写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的新篇章。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15: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