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刻鲁挤的账房间门开着,这样他就可以监视他的办事员,那人待在外面那间阴暗的、像是一种木桶似的小房间里,正在抄写信件。史刻鲁挤生着非常小的炉火,但是办事员的炉火还要小得多,看来好像只烧了一块煤炭。然而他不能添加燃料,因为史刻鲁挤把煤箱放在自己的房间里,这样一来,要是这个办事员拿着煤铲走进来,老板肯定要预告说,他们两人有必要从此分手。因而,办事员只得围上他的白羊毛围巾,试着靠蜡烛火取暖。但由于他不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人,想这样取暖可没取成。
“圣诞节快乐,舅舅!上帝保佑你!”一个兴高采烈的声音传来。这是史刻鲁挤的外甥的声音,他来得太快,以至这声喊叫成了史刻鲁挤得知他的到来的最初的通知。
“呸!”史刻鲁挤说,“胡闹!”
史刻鲁挤的这个外甥在大雾和严寒中急速赶路,把自己弄得热起来,整个儿热气腾腾的。他的脸又红润又漂亮,他的眼睛闪着光,他的呼吸中又冒着热气。
“圣诞节是胡闹吗,舅舅!”史刻鲁挤的外甥说,“我确信,你并不是这个意思。”
“我就是这个意思,”史刻鲁挤说,“什么圣诞节快乐!你有什么权利快乐?你有什么理由快乐?你是够穷的啦。”
“好啊,那么,”外甥兴奋地回答说,“你有什么权利不乐意?你有什么理由不开心?你是够富的啦。”
史刻鲁挤当时找不出更好的答话,只得又说了一声“呸!”跟着加上一声“胡闹”。
“不要生气呀,舅舅。”外甥说。
“不生气怎么行?”舅舅反问,“我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像这样的呆子的世界上!什么圣诞节快乐!滚他的圣诞节快乐!圣诞节对你有什么好处,这不过是这样的时候:你得付欠账却没有钱;你发现自己长大了一岁,却不是更能多活一个小时;你得结清各项账目,可是整整一打的月份里的每一项都表明你无利可图。要是我能够照我的心意办,”史刻鲁挤愤慨地说,“每一个嘴上挂着‘圣诞节快乐’到处乱跑的白痴,我一定要把他和他自己的布丁一起煮,然后拿一枝冬青刺穿他的心脏,把他埋葬。一定要这么办!”
“舅舅!”外甥求情说。
“外甥!”舅舅严厉地回答,“你去过你的圣诞节吧,让我过我的。”
“过圣诞节!”史刻鲁挤的外甥重复他的话,“可是你不肯过呀!”
“那么,让我不过好啦,”史刻鲁挤说,“但愿它会给你许多好处!它一向给过你许多好处了吧!”
“也许,有许多事情,虽然我没有从它们那儿得到过进款,可是我也许已经从它们那儿得到了好处,”外甥回答说,“圣诞节就是这类事情中的一种。可是我肯定,每当圣诞节期来临的时候,我一直认为这是一个好时候。即使撇开对于它神圣的名称和来源所引起的崇敬之心——如果任何属于它的东西可以撇开的话——这也是一个好时候。一个仁爱、宽恕、慈善、快乐的节期。在长长一年的光阴里,据我所知,唯有这个时候男男女女似乎不约而同地把他们紧闭的心扉无拘无束地打开,并且想到比他们低微的人们,就好像那些人的确是一同向坟墓走去的旅伴,而不是在另外的行程上的另外一种生物。因此,舅舅啊,虽然圣诞节从来没有把一小块金子或银子放在我的口袋里,我还是相信它给过我好处,而且还要给我好处。所以我要说,上帝祝福它!”
待在“木桶”里的办事员情不自禁地喝彩起来。但是马上觉得这样做不合适,便拨弄着火,把最后的微弱的火星永远熄灭掉。
“你再喊一声试试看,”史刻鲁挤说,“那你就另谋高就去过你的圣诞节吧。你倒真是一个了不起的演说家,”他又转向他的外甥,添上一句,“我不明白你怎么不进国会。”
P8-9
人们对狄更斯的谈论将超过对我们这个世纪里任何人的谈论。狄更斯为世界增加了愉快,千百万双眼睛在读他的书的时候泪光莹莹。他把欢笑重新种植到了成千上万人欢笑早已凋谢和被掩埋了的胸中。他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文学范围。
——[奥地利]斯特凡·茨威格
一
在狄更斯的创作宝库中,占主要地位的是长篇小说。但是,他的中篇和短篇小说也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圣诞故事集》。某些评论家认为,有几篇可以列入狄更斯的杰作。在这里谈谈作者创作这些作品的历史背景。
狄更斯的圣诞故事集共有五篇:《圣诞颂歌》、《教堂钟声》、《炉边蟋蟀》、《人生的战斗》、《着魔的人》。这几篇圣诞故事先后发表于一八四三年至一八四八年。当时,历时七八十年的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英国变成了一个大工业占统治地位的国家。英国社会的阶级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机器大生产使大量独立的手工业劳动者破产,变成产业工人后备军,大批童工和妇女投入劳动市场。与此同时,英国工人阶级也逐步壮大,争取工人民主权利的斗争蓬勃地开展起来,有几百万工人参加的宪章运动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末和四十年代进入最高潮。人们纷纷要求缩短工时,限制童工,保护妇女,改善劳动条件。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先进知识分子代表、经济学家斯密斯于一八四三年二月请狄更斯这位享有盛誉的作家在报刊著文呼吁通过一项限制工厂劳动日的立法。他给狄更斯提供了许多有关工人劳动条件的骇人听闻的材料,特别是残酷剥削童工的事实。
狄更斯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也不能不用自己的笔去反映这一变革的时代。他答应了这一要求,准备写一本小册子,题为《为保护贫苦儿童致英国人民书》。但后来他改变了主意,决定不用政论文章而用文艺作品的形式来反映这一社会问题。他认为用这种形式比写政论文章要有力得多。一八四三年三月十日,狄更斯告诉斯密斯,他准备写一系列的故事,在每年圣诞节前发表。在《圣诞故事集》中,狄更斯用引人人胜的艺术手法向穷人和富人进行宣传,要求改善穷人的“命运”,改造富人的道德品质。从人道主义出发,作家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对无家可归的失业工人表示深刻的同情,对压迫者表示了极大的愤怒。
本书收集的五篇故事中,只有《圣诞颂歌》描写的是圣诞节。但它并非常人所说的炉边夜话,或圣诞老人对孩子娓娓动听地叙说什么天堂的神话,作者也不是仅仅用牧歌的情调描写严冬的风雪之夜,而是突出了当时的社会问题。《教堂钟声》是描写一个在新年前夕发生的故事。在《人生的战斗》、《着魔的人》中,圣诞节只不过是个插曲。《炉边蟋蟀》中则根本没有提到这个节日。但是所有的故事都贯穿着一个同样的思想和情绪,所以有的人认为是狄更斯发明了圣诞节这个节日。
二
《圣诞颂歌》是一八四三年问世的第一篇圣诞故事,也是最受推崇的一篇。故事的主人公史刻鲁挤是个有产者,他成天与钱柜、账本和发票打交道,一生只知道攒钱,身上没有一点人情味。他克扣职员的工资,在圣诞节前夜不准把炉火生旺,他不理睬前来向他问候的外甥,不肯给穷人捐赠分文。他甚至认为,那些贫病交加的失业工人最好早点死去,以减少“人口的过剩”。
可是,在圣诞节的前夜出现了三个鬼魂。它们让他回顾过去,看到自己曾是一个纯洁的青年,对妹妹怀有真挚的感情,也曾热烈地爱恋过一个没有嫁妆的姑娘。鬼魂让他看了看当时中下层社会中的生活,让他看到在他的职员、他过去的未婚妻和他的外甥等人的并不富裕但十分友爱的家庭中,人们如何真诚相爱,欢乐地过着一年一度的圣诞节。它们还让他意识到他一意孤行可能带来的后果:被所有的人遗弃,死后还给抢劫一空,甚至连他寿终正寝时盖的被子和挂的帐子也被人偷走。
这一切使史刻鲁挤产生了弃恶从善的念头,并在第二天就付诸实施。他给职员家送去了烤鹅,到外甥家去一起欢度圣诞节,为穷人捐赠大笔款项,增加了职员的工资。他把自己从过去的枷锁里解放了出来,重新感到生活的意义、人间的温暖。
当然,《圣诞颂歌》中存在着阶级调和的色彩,一个富人似乎只要发发善心,就可改邪归正,并可改变穷人的处境。不过我们也要看到,作者同人民大众在感情上是休戚相关的,他揭露了资产阶级的残酷无情。他反对剥削,反对利己主义和任何形式的压迫。
《教堂钟声》发表于一八四四年。小说主人公是一个名叫托比的脚夫。他一年到头站在教堂附近等候别人差遣,从早到晚难得吃上一顿饱饭。除夕那天,他的女儿梅格领到了工资,给他煮了一个牛肚,刚好被有钱的老爷看见。这些老爷对此表示十分“愤慨”,把他们父女大骂一顿,说什么穷人就是不应该有饭吃,有衣穿。他们要“取缔”穷人的结婚权利和生存权利,等等。有些人自称为“穷人的朋友和父亲”,实际上却对穷人横加剥削和迫害。不仅如此,他们还诬蔑穷人“不知好歹”、“忘恩负义”。他们要穷人俯首帖耳,任他们摆布,甚至要穷人不吃不喝,成天为他们当牛做马。他们横行霸道,随意把穷人关进监狱。这一切使托比在肉体上和精神上都遭到严重的摧残。可是当托比遇到处境比自己更糟的失业工人弗恩和他的侄女莉莲时,却热情地把他们请到家里,用刚刚挣得的几个便士买了食物,请他们吃,宁愿自己挨饿。
……
唯一没有发生变化的是毫无私心杂念的米莉和自私成性的野孩子。
雷德劳看到自己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十分伤心。他想恢复“故我”,但毫无办法。最后,还是那个幽灵授意他去求助于米莉。在米莉的帮助下,雷德劳失去了那“魔法”,人们才又生活在欢乐和友爱之中。
在这篇故事中,作者主张人与人相处时要互相宽恕,不要记仇,这样生活就会变得愉快、融洽。
三
从《圣诞故事集》中,我们可以看出,作家的确是用艺术的手法反映了他反对剥削、反对富人压迫穷人的这一主题思想。作家通过笔下的人物向社会发出了正义的呼声。
失业工人弗恩的一生就向我们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是如何陷害和压迫穷人的。弗恩出生在一间“只适用于做绘画的题材,而不适宜于住人的”破旧茅屋里,他勉强活下来了。生活的艰辛使他流露出一些不满情绪,那些资产阶级老爷就对他横加迫害。他动辄得咎,不管干什么无害的事,都会成为把他关进监狱的借口。“监狱成了他唯一的家”。他向社会发出呼吁:“当我们还躺在摇篮里的时候,请你们行行好,给我们一个好点的住处。当我们为着生存而劳动的时候,给我们好一点的食物。当我们误入歧途的时候,给我们制定一些仁慈一点的法律,让我们改邪归正吧。不要无论我们转到哪里总是把监狱、监狱、监狱放在我们面前。”
雷德劳的幽灵指出,在英国这样的社会里,对儿童的教育、抚养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有的孩子一生下来,就被“弃置在比畜生的景况要悲惨的景况中”。他的心“是一整片不毛的荒原”,他身上只有“罪恶的种子”。幽灵认为,甚至“公开的凶杀行径,都及不上这样的惨状罪孽深重”。他认为,出现这种现象应归咎于社会、国家。他说,“凡是有着成千上万、像躺在这儿的这个小孩这样的怪物的国家,更是活该受上十倍的苦难!”
英国作家切斯特顿曾经指出,“狄更斯对穷人抱有最高尚和最真实意义上的同情。他全心全意地跟穷人们一道遭受苦难,凡是引起他们愤怒的东西,也就引起他的愤怒。但这完全不意味着,他可怜他们或者单纯地喜爱他们。并不如此,他把自己看作人民权利的捍卫者,感觉到他与人民是血肉相连的。在我们文学上,他不仅是最低社会阶层唯一的代言人,而且甚至是他们潜在意识倾向的唯一的表达者。借他的口道出了穷人内心的委屈”。狄更斯的作品之所以如此富有生命力,原因也在于此。
值得注意的是狄更斯在圣诞故事中引进了许多梦幻和鬼怪。在好几篇故事中,作家都是用幽灵来给人们指路的。许多黑暗的社会现象是在梦幻中出现的。这给作品增加了不少神秘的色彩,但作者却并不是用这些来宣传宗教迷信,而是用来揭露社会现实的。
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狄更斯的作品里所表现的主要还是人道主义。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解决社会种种黑暗现象的正确方法。他不主张穷人起来积极斗争,有时还要求穷人“宽恕”剥削者。他把希望寄托在富人的良心发现上。这种不现实的希望充分反映出他的阶级调和的思想。
在狄更斯的许多著作中,《圣诞故事集》是个中篇故事集。就从这本故事集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狄更斯的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是对英国文学和世界文学宝库的重大贡献。倘若说狄更斯是世界许多不朽的大作家中的一个,该是当之无愧的。
《圣诞故事集》共有五篇小说:《圣诞颂歌》、《教堂钟声》、《炉边蟋蟀》、《人生的战斗》、《着魔的人》。这几篇圣诞故事先后发表于1843年至1848年。在《圣诞故事集》中,狄更斯用引人入胜的艺术手法向穷人和富人进行宣传,要求改善穷人的“命运”,改造富人的道德品质。从人道主义出发,作家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对无家可归的失业工人表示深刻的同情,对压迫者表示了极大的愤怒。
《圣诞故事集》收集了狄更斯的五篇故事,其中,只有《圣诞颂歌》描写的是圣诞节。但它并非常人所说的炉边夜话,或圣诞老人对孩子娓娓动听地叙说什么天堂的神话,作者也不是仅仅用牧歌的情调描写严冬的风雪之夜,而是突出了当时的社会问题。《教堂钟声》是描写一个在新年前夕发生的故事。在《人生的战斗》、《着魔的人》中,圣诞节只不过是个插曲。《炉边蟋蟀》中则根本没有提到这个节日。但是所有的故事都贯穿着一个同样的思想和情绪,所以有的人认为是狄更斯发明了圣诞节这个节日。
本书由著名译者吴钧陶、裘因、陈漪倾心翻译,是国内权威译本,极具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