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外交案例(吴建民外交作品纪念版)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作者 吴建民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2003年7月,吴建民卸任中国驻法大使,就任外交学院院长,在钱其琛副总理和外交部的领导及外交学院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在外交学院开设了“外交案例”课程。本书即在此基础上编写而成。

《外交案例(吴建民外交作品纪念版)》集中了19个案例,大体上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反映外交家的大智大勇;第二类是1991年到2003年中国外交的一些大事;第三类是危机处理,特别是“9·11事件”和2001年中美撞机事件。19个案例内容充实,富有教益。

内容推荐

《外交案例(吴建民外交作品纪念版)》是19个外交案例的精彩集萃。资深外交家吴建民先生以其五十多年外交生涯的丰富阅历,为我们讲述了20世纪百年来中国外交的艰辛历程与辉煌业绩,展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外交图景。

本书追溯了外交前驱顾维钧先生和伟人外交家周恩来总理的外交魄力与智慧,详解了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日渐崛起的中国如何通过外交途径冲破坚冰,走出困境,并运用多边外交合理解决国际争端,彰显大国风范,同时促成国家元首之间的高层互访,以及在科技和文化领域的国际合作。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政治风云变幻,重大事件层出不穷,本书首次披露了中方对2001年中美撞机事件以及“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处理细节。

本书是吴建民先生在外交学院讲课的外交案例,层次分明,平实简洁,凸显了一位外交家的严谨与儒雅,堪称外交教科书的典范。

目录

第一部分 外交大智慧

 顾维钧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拒签对德和约

 1955年周恩来总理出席万隆会议

 韩叙大使1989年在美国棕榈滩论坛俱乐部的演讲

第二部分 逆境外交

 1989年斯考克罗夫特两次访华

 中国与第一次海湾危机

 1991年美国国务卿贝克访华

 1992年李鹏总理出席安理会首脑会议、达沃斯论坛年会并访问西欧

第三部分 首脑外交

 1993年江泽民主席出席APEC首次峰会

 江泽民主席与希拉克总统互访故乡

 胡锦涛主席出席埃维昂南北领导人对话峰会

第四部分 外边外交

 1996-1997年的日内瓦人权斗争

 驻法使馆是如何参与我国

 申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

第五部分 使馆工作

 上海贝尔与阿尔卡特股权重组

 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的建立

 中国参加“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

 中国参加“伽利略计划”

第六部分 危机处理

 2001年中美撞机事件

 中国对“9·11事件”的快速反应

 驻法使馆是如何应对“非典”危机的

试读章节

一、背景

(一)中国与“一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初期,中国人觉得在欧洲打仗离中国很远,与我关系不大。中国政府遂宣布中立,并照会各国,声明在战争中不参加任何一方。交战国均表示承认中国为独立国。不久,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国在中国参战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协约国为拉中国参战,曾许诺“保证中国会取得大国的地位”。1917年8月14日,中国政府对德、奥宣战。中国宣布参战后并没有派兵到欧洲作战,但曾派遣华工前往英国、法国、俄罗斯和中东的美索不达米亚等地,为协约国集团战地效力,并且为协约国家提供了大批粮食等援助。

“中国参战后,协约国相继向中国保证,支持中国享有国际大国地位,并于9月8日对中国所提出的参战条件作了答复,同意:一、庚子赔款暂缓5年偿还(俄国只允暂缓一部分),不另加利息,并撤销对德奥的赔款;二、增加5%关税的原则,具体办法另行议定;三、天津周围20里内中国军队可以暂时驻扎,以防范德奥两国侨民的行动。”①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持续了四年零三个月之后,以德奥集团的彻底失败而告终。(二)中国出席巴黎和会,希望收回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1897年,德国借“教案”事件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由于清政府软弱无能,次年3月6日,被迫与德国签订《胶澳租借条约》。除了赔偿数百万两白银外,条约还规定将青岛及胶州湾租借给德国99年,山东正式成为德国的势力范围。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成为战败国,其在中国的权益理应归还中国。而且,中国在一战中对德宣战,是名副其实的战胜国,因此,自然要求收回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作为安排战后新秩序的巴黎和会成为中国收回山东的最佳场所。中国朝野许多人士都期望通过巴黎和会废除几十年来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以战胜国的姿态在和会上一下子改变近八十年来受屈辱的历史。1919年1月,中国派出以外交总长陆徵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出席巴黎和会。(三)日本力图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益

1914年8月,日本政府以“承担日英同盟的义务”为借口,打着“保卫东亚和平”的幌子,宣布对德作战,并对德国的租借地发动了进攻。日军出其不意地在其租借地不远的后方龙口登陆,向青岛推进。这一举动事先并没有通知中国政府,显然是对中立国领土的侵犯。德国由于在欧洲战场无法分身,在青岛的抵抗只不过是象征性的,仅两天的工夫,战争就结束了。德军投降之后,日军进入并接管了包括青岛在内的整个德国租借地,紧跟着控制了青岛至济南府的铁路。

随后,1915年1月刚从东京返回的日本公使要求特别会见袁世凯总统,公然提出了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二十一条”要求的内容共分“五号”,即五部分,其中“第一号”规定:要求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山东省不得让与或租给他国;准许日本修建自烟台(或龙口)连接胶济路的铁路。显然,日本的目的是向山东省进行扩张,同时,还意味着要把战略要冲山东省作为日本的势力范围,为瓜分中国作准备。

“二十一条”是要中国的政治、军事、财政及领土完全置于日本的控制之下,把整个中国变为日本的殖民地,是对中国主权的严重侵犯,完全违背了国际关系的根本准则。但是,袁世凯为了换取日本对其复辟帝制的支持,向日本表示,除第五项“容日后协商”外,其余全部接受,这为后来山东问题的解决埋下了隐患。(四)中国开始时对实现自己的合理要求寄予希望

1918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在欧战即将结束之时,发表了著名的《十四点宣言》。其中规定的国际盟约不得秘密行事、国无大小一律平等原则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可。许多国家,尤其是日本,曾签订了众多有损中国主权的秘密条约,如“二十一条”。每当中国在外交上独立行动时,这些国家即以密约为依据处处限制中国的行动。因此,威尔逊的主张对中国外交显然是有利的。

在一战初期,中国并没有参战。随着战争的深入,巨大的伤亡使得交战各方兵源锐减、劳力奇缺,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使英法等国的人力资源紧张局面进一步加剧。为摆脱困境,英法等国把目光转向中国,招募华工来解决战争需求。在两年的战争中,中国共派出17万劳工到达欧洲,主要工作是战地后勤。到战争结束,大约有近两万名劳工因为战争和疾病死在欧洲。

一战以后的国际环境,中国在战争中的特殊贡献,以及西方各国政府的承诺使中国政府有理由相信,在一战以后重新分配各国利益的巴黎和会上,中方的合理要求会得到西方各国的支持。P4-6

序言

站在沟通的桥上

白岩松(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编者按惊闻吴建民先生意外辞世,我社上下深感悲痛。自2005年以来,吴大使在我社出版作品十余部,深受读者欢迎,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经研究,我社决定择其五部代表作品,修订出版纪念版。2009年底,我社出版《吴建民外交作品》(6卷本)的时候,应吴建民先生邀请,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同志撰写了这篇文章,用作作品集的序言。大使去世,作为忘年好友的白岩松先生亦深感痛惜,并重新发表此文,以作悼念。

同样一个吴建民,在我心中却有三个角色,一是代表中国与世界沟通的吴建民,二是用知识、责任与公众沟通的吴建民,三是用心以及儒雅与人沟通的吴建民。第三个吴建民常常让人如沐春风,相处的时间总是过得太快;第二个吴建民则是这几年的进行时状态,“出口”多年,终转“内销”,与大学生、知识界、观众、读者的沟通,让人入心入耳。看得出来,未来相当长的时间,这是吴建民行程表上不可或缺的内容,因为公众需要这样的讲解者,让人们对世界及中国的了解在喜闻乐见中前行。

毫无疑问,第一个吴建民更让人好奇,更可以对应得上“传记”这个厚度。虽然我认为:这依然只是吴建民“前传”,还有第二个、第三个吴建民没有被写完整,还有未来大段精彩的日子与精彩的思考会伴随着吴建民先生,不过,先用“前传”把最精彩的吴建民复原,于你于我于他都是好事。

对于一个名字叫“中国”的大国来说,外交似乎是一门很西方的学问,如同新闻发言人一样,也是舶来品,上来就穿着西装。但有趣的是,吴建民恰恰是用东方的方式与性格,为“外交”与“新闻发言人”添加了独创而非模仿的色彩。说来也像是一个现象,一个特殊年代里的外交家——周恩来,不也正是用东方的言谈举止征服了世界吗?不知这之间有什么关联,但当我在他的书里经常看到周恩来这个名字的时候,就总是看到一种跨越年代的相似。虽然职位不同,年代不同,使命却是一样的——让中国更好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吴建民总是温和的,并在该强硬的时候强硬,但这种强硬不是用拔高语调或拍桌子之类的动作来体现,这有些太外在。吴建民的强硬,在于说理,在于说服力,在于温和之中近乎透明地捍卫,于是,就更难反驳。这种难以反驳还在于:吴建民已经让几乎所有的人都相信,如果这个温和并儒雅的人强硬起来,一定是别人做错了什么。

但吴建民真正的魅力与成就,却并不仅仅在于强硬,而恰恰在于让中国与世界更理性地沟通,在中国与世界之间搭起越发牢固的桥,并因此推动中国自身的前进与进步。而这,在我看来,才是一个外交家或是沟通者,最可以让自己骄傲的地方。

谈判是一个双方妥协的艺术,国与国之间同样如此,吴建民对此一定感同身受。既然这样,有理有利有节加上有梦想,就变得分外重要,而在这方面做得如何,也是考验一个外交家水平是高是低的试金石,因为拍桌子是最容易的一种方式,不太容易犯错,甚至可以讨好一些人,但后果却可能是:一个国家原地踏步甚至退步。

于是,在书中,当我看到,20世纪90年代初,吴建民在日内瓦给江泽民写信,详谈对中国加入wT0的看法,并力陈中国应当加入WT0的时候,我的内心有一种深深的感动。如果没有一种对国家的梦想在心里,这样的事是不必做的。但吴建民做了,就做出了价值,做出了自己的不同,也做出了别人对他的尊重。正如《道德经》中所说:无私为大私。

有幸经常与吴建民先生面对面沟通,才有胆量写下这些文字,厚重的几本书不是一两千字所能概括,甚至评价都谈不上,只希望扮演导游一个,帮您打开书的第一页,因为之后,您就不再需要别人的导引,而是一气呵成。

于是,我也就有了些心安,为自己从吴先生身上学到那么多东西,为今后还有更多的机会去聆听。

当然,也是在众多为吴建民鼓起的掌声中,加上自己的一个,书中的内容证明:一个好的沟通者,如同历史上伟大的建筑师,理应得到喝彩。

书评(媒体评论)

世界发生了重大而又深刻的变化,我们的时代已经从战争与革命的年代进入了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里,外交的作用在上升。事实上,中国的外交已经迎来了一个黄金时期。吴建民同志撰写的《外交案例》用作教材,我认为是一件好事。

——前国务院副总理、外交部部长钱其琛

中国外交进入了黄金时期,这是因为我国的外交舞台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广阔,中国民众对于国际事务的兴趣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浓厚,外交对现代化建设的帮助和促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中国对于国际事务的影响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大。

——吴建民

对于一个名字叫“中国”的大国来说,外交似乎是一门很西方的学问,如同新闻发言人一样,也是舶来品,上来就穿着西装。但有趣的是,吴建民恰『台是用东方的方式与性格,为“外交”与“新闻发言人”添加了独创而非模仿的色彩。

——白岩松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21:5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