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白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出国攻读新闻学的人,是中国报界先驱、民主革命斗士、近代启蒙教育家、历史文化名人。福建省新闻学会、福建省林白水研究会编的这本《林白水文选》搜集了林白水先生在各个时期、各报刊所发表的最具代表性、有价值的名篇佳作及相关图片资料,以纪念和弘扬其进步思想和革命精神。
| 书名 | 林白水文选(精)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
| 出版社 | 福建人民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林白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出国攻读新闻学的人,是中国报界先驱、民主革命斗士、近代启蒙教育家、历史文化名人。福建省新闻学会、福建省林白水研究会编的这本《林白水文选》搜集了林白水先生在各个时期、各报刊所发表的最具代表性、有价值的名篇佳作及相关图片资料,以纪念和弘扬其进步思想和革命精神。 内容推荐 《林白水文选》以收集、整理、保护林白水先生遗作为出发点,以作者办报过程中发表的作品为重点辑录范围。全书精选其1891年至1926年见诸各报刊的佳作190篇。这些作品基本上体现了作者一生中的主流思想和文化精神,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存史价值。 全书按评论、纪事、小说、教育四类分辑,各辑中的作品均按发表时间先后顺序编排,连载作品合并后以第一篇发表时间为排序依据。为了阅读方便,一些长篇连载作品中的章节名也作为二级标题列入目录之中。 本书由福建省新闻学会、福建省林白水研究会编。 目录 序 编辑说明 篇目索引 第一辑 评论 论看报的好处 论中国人对付外国人有四种情形 论中国人对付外国人的公理 变俗篇——戒赌博 做百姓的身分 论做百姓的责任 做百姓的思想及精神 国民意见书 序论 第一编 甲辰年国民的意见 第二编 论租税 第四编 论国民当知旧学 第五编 论改革社会 第六编 说法律 第七编 说爱 第八编 论国民不可不知外情 第九编 论合群 第十编 论刺客的教育 第十一编 论开风气的法子 第十二编 论穷的好处 第十三编 亡国的三大因 中国的俱乐部 答常州恨无实学者来函 万寿无疆 政治之因果关系论 祝《甲寅日刊》 “同意权”废止论(其一) “同意权”废止论(其二) 中国加人战团问题 同业其注意 菊花与国务员 且夫 本报之三希望 矛陷盾 呜呼!政局之写真 无边次长萧萧下 零碎拆来不成片段 叫天 撑门面乎,留地步乎? 公等休矣 隽人不隽矣 敬告读本报者 慎尔出话 印之蒙尘 便宜不得 无血之杀人 敲门砖 造化之狡狯 理想与感情 一个月之共和纪念 江湖水生鸿雁来 但见乌帽出复没 此虫超超长在此 《公言报》周年纪念词 纪念日之赠言 今夕复何夕 微汝,吾将焉鱼? 对于字林报近评之感言 今后之国家 民国六年北京之所有 善哉言也 喜怒哀乐 渔人得利 门神解事 爱与舍 东洋车夫之生活 请看东洋车夫的一封书 对于昨日报界开会之遗憾 谢投稿的“啸”君 祝双十节 国民的大示威运动 时事杂录 靳内阁的纪纲原来这样 本报复业宣言 治安问题与报纸 吾人宜注意善后问题 编辑余谈(一) 编辑余谈(二) 国民宜速注意 说话要真,做事要痛快 见此物否 理财须有诗意 凡犬之属皆从犬 请看裸体美人 大学生竟迫蔡校长辞职耶 山东全省好矿都要发现了 洪水猛兽之北京城 否认 告教育界 收买乌龟尿 恭喜张内阁 看报之上当 缓急倒置 拿办贪官污吏,翦除政客奸商 五千元与五百元 对于科学与教化的悲观 新华门之起居注 印板文章少做点吧 分治声中之合治任命 目不识丁之督办将出现 中国国会与日本国会之比较 列宁、麦道纳 甲子新年之吉语 当阔差吃大俸的遗老 大家死在算盘下 议员之欺善怕恶 金玉与粪土 阔老的毛病 一千号 快快欢迎二十一条的发明家吧 请看资本主义国家的人品 为郎憔悴却羞郎 文明绅士之守旧与愚顽 介绍《经济日刊》 对沙面罢工的同情 放庄重些吧 反帝国主义之纪念 资本主义之狠毒 “国”对“逆” 林白水卖文字办报 狮子搏兔 哭与笑 对废帝之善后 欢送冯玉祥下野 替吃空气的政府打算 公平要紧 吾人对中山先生之敬意 与京报记者商榷时局问题 做官要紧,人格尤要紧 请看名士卖友 人心之可忧 明打与暗卖 对国民会议条例之见解 拒贿受贿的功罪 遗老谋叛民国耶 乌龟进门来 北京人打电报到北京 乌乎!一世之雄 印刷工人应受优待 闲散机关少设点吧 为暗杀案之多忠告政府 章教长之漂亮 西南、东北及中部 反对梅兰芳出洋 中国人之浪费 清宫又被盗了 五七似乎可以纪念罢 五七学潮之我见 出版法总有废止之日 金吃完了吃土吧 甜酸苦辣 全国国民应一致奋起 北京人那里去了 弱国外交的战略 急死我矣 到了四分五十九秒 安定门访梁记 请看京兆二十县的水灾 是非颠倒黑白不分之中国 影印四库全书 中国人言论之价值 都在墙上 政客的嘴脸 为印四库全书者担忧 故宫博物院之不满意 糟哉糕也的关税委员会 新闻记者竟无法律保障 我们以口口当新闻 狐群狗党沾沾何为 答吴稚晖先生 中国民族的特性 哀林长民君 胎儿反对母亲 敬告奉直当局 欢迎与哭迎 没办法 我病了 粪窖中之别有天地 我真不解 无处不糟 官僚之运气 第二辑 纪事 复辟始末记 第一章 导言 第二章 徐州会议与复辟之关系 第三章 段合肥之免职及黎、李之开门揖盗 第四章 七月一日之国变 第五章 黄陂之丧失自由 第六章 九日间之奇奇怪怪 第七章 附逆官吏现形记 第八章 段合肥三造共和记 第九章 讨逆军战记 第十章 首都之克复及京城之现状 第十一章 讨逆声中之南方形势 第十二章 结论 不堪回首集 (一)某总长受贿案之闻闻见见 (二)请看津浦铁路购车之政策 (三)关于某总长炼铜政策之异同 (四)交通黑幕之大披露 (五)请看议员对于许世英之质问 (六)请看查办津浦铁路购车之结果 (七)请看财政部答覆国会之支离 (八)财政当局受贿问题始末述闻 (九)再志财政当局受贿案 (十)三志财政当局受贿案 昨日天桥枪决人犯详记 第三辑 小说 玫瑰花 第一回 破家产强盗进门 病相思美人削发 第二回 报大仇玫瑰花遭难 救知己锺国洪回村 第三回 逢佳耦良缘默缔 谋暗杀同志有人 第四回 读誓书葛思明断指 陈祭品玫瑰花刺胸 第五回 志士爱群慷慨杀贼 女儿尊侠自由结婚 第六回 顺众志强盗维新 执私见村人分党 第七回 卖公产强盗肆狼贪 激众怒村人图义举 第八回 玫瑰村大起革命军 锺国洪三捷孙家镇 第九回 庆光复三军唱凯歌 谋自治合村开议会 第十回 脱战袍勘订鸳鸯谱 草稗史归结玫瑰花 第四辑 教育 闽中女学会述略 物质 王阳明先生的说话 第一章:心学的说话 小孩子的教育 儿童教育谈 读书问答 后记 试读章节 却说那年正当甲申六月,玫瑰村邻近地方忽然跑出一只老虎,天天走入村里害人,把玫瑰村男女老少个个吓得魂不附体,因到处招请猎户。离玫瑰村不远有个兽居村,这村多半是猛兽,村里聚有许多恶汉,也共猛兽差不多,天天做那打劫的勾当。那恶汉知道玫瑰村出了虎害,因就冒充猎户,遣人送信到村里说道:“我们两村相离不远,你我有事理应帮忙。如今贵村出了老虎,我们都是猎户,那打虎手段顶高强的,情愿携带兵器来到贵村,替你打杀猛虎,大家同享太平。”玫瑰村得了这信自是欢喜,因就遣人请了几位猎户。那猎户才到村里,倒也十分规矩,不上两日就把一只猛虎杀死了。众人见他打虎手段高强,十分恭敬,有送他金银的,也有送他布匹的,也有请他吃酒的,接待了好几天,那猎户只是不去。再过几天,那兽居村的恶汉越来越多了,大家带着兵器,闯进村里乱抢乱劫,把村里的人赶的赶,杀的杀,闹了好几天。这玫瑰村男女老少久享太平,没曾见过兵马,各种武艺都不操练,如今遇这兽居村一伙强盗那里抵敌得住,起先也共他厮杀了好几次,后来因为实在力穷,只好降伏。从此,那伙强盗就做了玫瑰村的主人了。 却说兽居村强盗既占了玫瑰村,便在村北地方起个大大的房子,立了头目,村里许多富人都要归他管下,每年各家纳税进米供给那些盗伙。那盗伙共有五百名,天天一事不做,吃的穿的都要玫瑰村进贡把他,还不足意,又立了许多方法虐待村人。顶可怜是那般做生意的以及那种田地的,也不晓得吃亏多少。不上几时,弄得一村都穷极了。村中本来有个学堂,一村子弟都在里头念书,内中有个姓锺的名叫国洪,年纪十五六岁左右,倒也十分聪明,又学得十八般武艺。这锺国洪眼见玫瑰村把强盗占夺,大家敌他不过,心里气得很,要想在这学堂里面结成一帮朋友,预备慢慢的逐去强盗,好教大家安闲过日。无奈那些读书人都没有大志气,见了强盗有点势力都想去巴结他。那强盗也怕他们党羽多了将来必定要报仇,因就立个章程,凡是没有志气不想报仇的都给他一个差使,一年也可以仗着强盗的势力在村里打打劫劫多弄些银钱。所以,帮着强盗的一天多一天,几乎把一村百姓变成盗伙了。那种年轻读书人有志气的天天帮着锺国洪到处劝化村民结成一帮,那种田地做生意的既然吃了亏,听那锺国洪的说话也觉得有些感动了。 却说玫瑰村里有个人姓王名总,官拜员外,家财足足有一千余万。王总有个女儿,年才十五,生得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玫瑰村里都道他是个仙女下凡。这位小姐一走出门,街上就有许多人拥着看他,好像迎神赛会,所以这王小姐常常恨着自己生得太好了,不敢多走出门。闲着在家顶喜欢戴玫瑰花,出门时也常常插着玫瑰,村里人因就替他起个名字叫做玫瑰花。玫瑰花既生得十分美貌,而且知书识礼,性极慈爱。他虽生在富贵人家,却没有一些骄傲样子,见着贫苦的就马上周济他。那些做生意做买卖的没有本钱或是亏空了,都去找玫瑰花求他想法,玫瑰花没有不答应的。也有年轻子弟平日想慕玫瑰花性情慷慨、玉貌无双,想去见见他的,玫瑰花也喜欢接待他们,谈论些诗书正务。所以合村的百姓,没有一个不佩服感激玫瑰花的,都奉他做活菩萨了。 却说玫瑰花生长村中,眼见村中受那强盗百般欺侮,心中十分忿恨。又见村人这样穷苦,因想从前玫瑰村未把强盗占去的时候,大家何等安闲自在,到了此刻弄得民穷财尽,做生意的种田地的光景一年坏似一年,那般村北强盗还是天天来要钱来加税,从此再过几年岂不把合村人民的膏髓都吸尽吗?若到合村人民都变成穷鬼的时候,单剩了自家这盈千满万的家财难道就保得住吗?所以很想发个大愿,招集许多男人,暗地里百般设法,把这伙强盗赶去。平日听见人家都说玫瑰村有个锺国洪是个透顶聪明,兼有十八般武艺,因就很想见他一面以便商量大事。那锺国洪平日也听见人说玫瑰花的好处,又因自己做事不见成功,所以也很想来兜揽他的。他这锺国洪素常癖性骄傲,不肯委曲自己来求别人,又因喜欢在外跑走,不常在家,所以两个人虽然心里要想见面,总没有凑巧的缘分。 P452-453 序言 林白水(1874-1926),原名獬,又名万里,字少泉,福建省闽侯县青口镇青圃村人。 林白水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时期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启蒙教育家和新闻界杰出人物之一。他早年三次留学,是中国出国攻读新闻学第一人。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他和众多爱国民主人士一道探索救国救民之道,坚持不懈,先后教过书、办过学、从过政,更多是办报。为启迪民智,鼓吹革命,他在杭州、福州、上海、北京等地兴学办报,宣传爱国、民主思想。他参加过中国同盟会、中国教育会,成为辛亥革命时期的英勇斗士。1926年8月6日,林白水先生因为新闻报道触怒军阀,被杀害于北京,年仅52岁。孙中山先生曾为他题写“博爱”横匾。1985年,民政部正式追认林白水为革命烈士。 作为报界先驱,林白水先生把一生的主要精力投入新闻事业。从1901年到逝世前的20余年中,先后自办或与他人合办了10余家报纸。他坚守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为民请命,代民立言,“但能为社会留一公言,代表民意,虽冒风险,在所不辞”,履艰之义,难能可贵。他致力于把国内外发生的大事小事报告给普通老百姓,把基本读者对象定位为“种田的、做手艺的、做买卖的、当兵的,一些孩子、妇女们”。他倡导报刊通俗化、大众化,开创了中国近代新闻史上用白话办报的先河。他执着于新闻生涯,面对资金拮据卖字办报的佳话为业内外所传诵。他才思敏捷,笔锋犀利,文采飞扬,所写文章当下读来仍然觉得痛快淋漓。林白水先生秉持新闻为民、坚持客观真实、倡导言论自由的新闻思想和专业精神,爱国、求真、创新、献身的高尚品格,永远是值得中国新闻工作者珍惜和弘扬的精神财富。 林白水是福建籍的先贤,八闽儿女对他充满了敬意,也对他的历史遗存无比珍爱。多年来,福建省各有关方面对林白水思想精神的挖掘、研究、宣传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福建省林白水研究会成立以来,与省内外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在抢救保护文物遗迹、开展学术研究交流、宣传烈士感人事迹诸方面均取得可喜成绩,产生了积极影响。 林白水先生的大量著述内容丰富,涉及新闻学、历史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很有研究价值。但由于文稿从未正式结集出版,近百年岁月沧桑造成刊载作品的原始报刊散失、磨损、文字漫漶不清等现象,致使研究工作受到较大制约。今年是林白水烈士就义90周年。福建省新闻学会、福建省林白水研究会从前年底开始筹划,用一年多的时间,认真搜集、选编、校勘,如今《林白水文选》即将出版发行,有效弥补了这一缺憾,也是家乡人民对烈士的最好纪念。我相信,这必将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对林白水的研究与宣传,对于回眸历史、缅怀先烈、存史育人、开创未来有所裨益。这里要特别一提的是,参与本书编辑工作的同志,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科学的态度,完成了一件很有意义又有相当难度的工作,值得称赞。 十年前,福建新闻界召开林白水烈士就义80周年纪念会暨学术研讨会,我曾应邀书写了“革命先驱,报人楷模”八个大字,以表达对新闻界先辈的敬仰之情。值此《林白水文选》出版之际,又遵编者之意,写了以上这些话,是为序。 后记 林白水是中国报界先驱、民主革命斗士、近代启蒙教育家、历史文化名人。他的生平事迹、思想精神和在新闻、教育、文化等领域的贡献,是中华传统文化、福建地域文化的一份宝贵遗产。为了挖掘精神资源,传承文化根脉,福建省新闻学会、福建省林白水研究会满怀对先贤的崇敬之情,组织力量收集整理、编辑出版《林白水文选》。这是推进精神文化建设的需要,也是业界同仁和家乡人民对报界先驱、革命先烈的一种永恒纪念。诚然,回望历史、缅怀先烈,不只是为了忘却的纪念,更是为了激励来者、开创未来。 本书的出版得益于多方面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人民日报社原社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邵华泽欣然为本书作序;时任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书磊亲自倡导编辑出版《林白水文选》,予以宝贵支持;福建人民出版社为全书编辑出版做了大量工作;国家图书馆、上海历史文献图书馆、福建省图书馆、福建博物院等有关单位在搜集原始资料方面提供了积极帮助。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林白水文选》是对林白水新闻生涯中所撰写发表的作品进行遴选后正式出版的第一部选集。参加全书资料收集、编辑和编务工作的人员有陈逸清、郑卫华、王大龙、谭华孚、叶向荣、张梅、饶尚豪、林功佑、赖培辉、林依光、林斌兴等,全书由陈逸清主持编辑工作并统稿。由于作者文稿发表时间距今短则近90年、长则120多年,沧桑岁月造成原始报刊散佚、破损、文字漫漶不清等现象较为严重,给书稿的搜集、校勘和编辑工作带来较大难度。加之编者水平有限,错谬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方家赐教、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6年5月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