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易斯·卡罗尔编著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无障碍阅读新课标新阅读)》讲述了小姑娘爱丽丝追赶一只揣着怀表、会说话的白兔,掉进了一个兔子洞,由此坠入了神奇的地下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喝一口水就能缩得如同老鼠大小,吃一块蛋糕又会变成巨人;在这个世界里,似乎所有吃的东西都有古怪。她还遇到了一大堆人和动物:渡渡鸟、壁虎比尔、柴郡猫、疯帽匠、三月兔、冬眠鼠、假龟、半狮半鹫的怪兽、丑陋的公爵夫人。兔子洞里还另有乾坤,她在一扇小门后的大花园里遇到了一整副的扑克牌,牌里粗暴的红桃王后、老好人红桃国王和神气活现的红桃杰克等等。在这个奇幻疯狂的世界里,似乎只有爱丽丝是唯一清醒的人,她不断探险,同时又不断追问“我是谁”,在探险的同时不断认识自我,不断成长,终于成长为一个“大”姑娘的时候,猛然惊醒,才发现原来这一切都是自己的一个梦境。
刘易斯·卡罗尔编著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无障碍阅读新课标新阅读)》是由《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与《爱丽丝镜中奇遇记》合编而成。这两本书一直被称作姐妹篇,现将其合二为一。
你绝对想象不到一个小女孩的梦会这么荒诞离奇,在《爱丽丝镜中奇遇记》中,爱丽丝做了她的第二个梦,在梦中,爱丽丝就像隐身人一样穿过一面玻璃镜子,她在镜子后面的天地里东游西逛,遇见种种不可思议的人物和事件。书中的主人公爱丽丝是个十分可爱的小女孩。她天真活泼,充满了好奇心,富有同情心,在她身上充分体现了属于儿童的那种纯真的天性。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以诙谐幽默、情趣盎然的语言引领着读者跟随真诚、善良的爱丽丝去穿越充满野趣和新鲜的奇境。爱丽丝坐在读书的姐姐身边感到很乏味,刚好这时,一只白兔出现在她面前。爱丽丝尾随白兔而去,不慎跌入了兔子洞中。在地下世界,爱丽丝发现了一个药瓶,在确认了药水不是毒药后,聪明的爱丽丝才喝下了它。原来这是瓶能让人长高或缩小的药水。此后,爱丽丝便与作品中的其他人物一同开始了一段神奇有趣的旅程。
从表面上看,《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只是写了爱丽丝的冒险经历,但实际上,它却对当时的英国社会做了辛辣地讽刺。
初人奇境
爱丽丝靠着姐姐坐在河岸边很久了,由于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她一次又一次地瞧瞧姐姐正在读的那本书,可是书里没有图画,也没有对话,爱丽丝想:“要是一本书里没有图画和对话,那还有什么意思呢?”
天热得她非常困,甚至迷糊了,爱丽丝开始感到厌倦,盘算着去把那一丛小白菊摘下来,做一只雏菊花环。就在这时,突然,一只粉红眼睛的白兔贴着她身边跑过去了。
爱丽丝并没有感到奇怪,甚至于听到兔子自言自语地说:“哦,亲爱的,哦,亲爱的,我太迟了。”爱丽丝也没有感到离奇,虽然过后,她认为这事应该奇怪,可当时她的确感到很自然。但是兔子竟然从背心口袋里掏出一块怀表看看,然后又匆匆忙忙跑了。这时,爱丽丝跳了起来,她从来没有见过穿着有口袋的背心的兔子,更没有见到用怀表的兔子。她好奇地穿过田野,紧紧地追赶那只兔子,刚好看见兔子跳进了矮树下面的一个大洞。
爱丽丝也紧跟着跳了进去,根本没考虑怎么再出来。
这个兔子洞开始像走廊,笔直地向前,后来就突然向下了,爱丽丝还没有来得及站住,就掉进了一个深井里。
也许是井太深了,也许是她自己感到下沉得太慢,因此,她有足够的时间去东张西望,而且去猜测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事。首先,她往下看,想知道会掉到什么地方。但是下面太黑了,什么都看不见。于是,她就看四周的井壁,只见井壁上排满了碗橱和书架,以及挂在钉子上的地图和图画。
掉啊,掉啊,掉啊,难道永远掉不到底了吗?爱丽丝大声说:“真不知道掉了多少英里了,我一定已经靠近地球中心的某个地方啦!让我想想:这就是说已经掉了大约4000英里了,我想……(你瞧,爱丽丝在学校里已经学到了一点这类东西,虽然现在不是显示知识的时机,因为没一个人在听她说话,但是这仍然是个很好的练习)是的,大概就是这个距离。那么,我现在究竟到了什么经度和纬度(爱丽丝不明白经度和纬度是什么意思,可她认为这是挺时髦的字眼,说起来怪好听的)了呢?”
不一会儿,她又说话了:“我想知道我会不会穿过地球,到那些头朝下走路的人们那里,这该多么滑稽呀!我想这叫作‘对称人’(19世纪中学地理教科书上流行一个名词,叫“对跖人”,意思是说地球直径两端的人,脚心对着脚心。爱丽丝对“地球对面的人”的概念模糊,以为他们是“头朝下”走路的,而且把“对跖人”错念成“对称人”了)吧?”这次她很高兴没人听她说话,因为“对称人”这个名词似乎不十分正确。“我想我应该问问他们这个国家叫什么名称。‘太太,请问您知道这是新西兰,还是澳大利亚?’(她说这话时,还试着行个屈膝礼,可是不成。你想想看,在空中掉下来时行这样的屈膝礼,行吗?)如果我这样问,人们一定会认为我是一个无知的小姑娘哩。不,永远不能这样问,也许我会看到它写在哪儿的吧!”
掉啊,掉啊,掉啊,除此之外,没别的事可干了。因此,过一会儿爱丽丝又说话了:“我敢肯定,黛娜(黛娜是只猫)今晚一定非常想念我。我希望他们别忘了午茶时给她准备一碟牛奶。黛娜,我亲爱的,我多么希望你也掉到这里来,同我在一起呀,我怕空中没有你吃的小老鼠,不过你可能捉到一只蝙蝠,你要知道,它很像老鼠。可是猫吃不吃蝙蝠呢?”这时,爱丽丝开始瞌睡了,她困得迷迷糊糊时还在说:“猫吃蝙蝠吗?猫吃蝙蝠吗?”有时又说成:“蝙蝠吃猫吗?”这两个问题她哪个也回答不出来,所以,她怎么问都没关系,这时候,她已经睡着了,开始做起梦来了。她梦见正同黛娜手拉着手走着,并且很认真地问:“黛娜,告诉我,你吃过蝙蝠吗?”就在这时,突然“砰”地一下,她掉到了一堆枯枝败叶上了,总算掉到了底!
爱丽丝一点儿也没摔坏,她立即站起来,向上看看,黑洞洞的。朝前一看,是个很长的走廊,她又看见了那只白兔正急急忙忙地朝前跑。这回可别错过时机,爱丽丝像一阵风似的追了过去。她听到兔子在拐弯时说:“哎呀,我的耳朵和胡子呀,现在太迟了!”这时爱丽丝已经离兔子很近了,但是当她也赶到拐角时,兔子却不见了。她发现自己是在一个很长很低的大厅里,屋顶上悬挂着一串灯,把大厅照亮了。
大厅四周都是门,全都锁着,爱丽丝从这边走到那边,推一推,拉一拉,每扇门都打不开。她伤心地走到大厅中间,琢磨着该怎么出去。P1-3
作者简介
刘易斯·卡罗尔(1832-1898),本名查尔斯·路德维希·道奇森,刘易斯·卡罗尔是笔名。他是英国著名作家、数学家和逻辑学家,出生于英国柴郡一个乡间牧师的家庭,年轻时就读于约克郡的里满学校和拉格比公学,1850年被牛津大学基督学院录取,因其数学成绩优异,1854年毕业时,留校做数学讲师,直至1891年退休。
刘易斯·卡罗尔是一个生性腼腆、患有口吃病、不善与人交往的人。他多才多艺,兴趣广泛。在小说、诗歌、逻辑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他创作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爱丽丝镜中奇遇记》与《伊索寓言》《水孩子》《木偶奇遇记》《格列佛游记》等名著一样,成为世界儿童文学上的里程碑之一。
内容提要
本书是由《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与《爱丽丝镜中奇遇记》合编而成。这两本书一直被称作姐妹篇,现将其合二为一。
你绝对想象不到一个小女孩的梦会这么荒诞离奇,在《爱丽丝镜中奇遇记》中,爱丽丝做了她的第二个梦,在梦中,爱丽丝就像隐身人一样穿过一面玻璃镜子,她在镜子后面的天地里东游西逛,遇见种种不可思议的人物和事件。书中的主人公爱丽丝是个十分可爱的小女孩。她天真活泼,充满了好奇心,富有同情心,在她身上充分体现了属于儿童的那种纯真的天性。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以诙谐幽默、情趣盎然的语言引领着读者跟随真诚、善良的爱丽丝去穿越充满野趣和新鲜的奇境。爱丽丝坐在读书的姐姐身边感到很乏味,刚好这时,一只白兔出现在她面前。爱丽丝尾随白兔而去,不慎跌入了兔子洞中。在地下世界,爱丽丝发现了一个药瓶,在确认了药水不是毒药后,聪明的爱丽丝才喝下了它。原来这是瓶能让人长高或缩小的药水。此后,爱丽丝便与作品中的其他人物一同开始了一段神奇有趣的旅程。
从表面上看,《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只是写了爱丽丝的冒险经历,但实际上,它却对当时的英国社会做了辛辣地讽刺。
写作背景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作者刘易斯·卡罗尔自幼极富想象力,性格内向、终生未婚,却非常喜欢孩子,常与儿童共同游戏。1862年的一个夏日,刘易斯·卡罗尔带邻居的三位女儿泛舟于泰晤士河上,在河岸小憩喝茶时,他给孩子们编了一个奇境记故事,主人公便是以姐妹中最伶俐可爱的七岁的小爱丽丝为原型的。回家后,刘易斯·卡罗尔应爱丽丝请求把故事写下来,并亲自作插图,送给了小爱丽丝。不久,小说家亨利·金斯莱发现了书稿,拍案叫绝,在他的鼓励下,刘易斯·卡罗尔进一步加工润色,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为题,于1865年正式出版。1871年,刘易斯·卡罗尔又出版了这部童话的姊妹篇《爱丽丝镜中奇遇记》。
艺术成就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于1865年出版,立即引起了巨大轰动。1871年推出的续篇《爱丽丝镜中奇遇记》,更是好评如潮。两部书旋即风靡了整个世界,成为一代又一代孩子乃至成人最喜爱的读物。
这两本书一改此前传统童话(包括《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充斥着杀戮和说教的风格,从而奠定了怪诞、奇幻的现代童话基调,堪称跨时代的里程碑。
目前这本书已经被翻译成至少125种语言,在全世界风行不衰。本书对后世文学、电影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尤其在19世纪,模仿之作层出不穷。
一本好书是灯塔,引航孩子在黑暗中前行;一本好书是太阳,温暖孩子成长的道路。好书能帮助孩子发现前方,并引领他们走向前方。
——曹文轩,北大教授
培养孩子从小阅读的习惯,时间久了,就会变成一种信念,这对孩子的精神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从阅读中孩子不仅获得新的经验,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丰富、改造了自我,这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苏立康,中国教育学会
读到一本好书,就如同邂逅一位伟大的老师。这位老师会将文学的种子埋在孩子的心里,生根、发芽,最终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窦桂梅,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
阅读可以提高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孩子在阅读中思路清晰,在此基础上,也提升了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
——王大绩,语文教育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