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养蚕、品茶、喝酒、作诗……慢慢品味生活中的美,为美定格在那一时刻,我们习惯了对远方的风景趋之若鹜,而对身边的美熟视无睹。周华诚著的《这是我想过的日子(我们的日常之美)》这本书,以喝茶、养蚕、看电影等生活中发生的故事与随笔,帮你发现小日子中的点滴美好,让生活中最简单的幸福感染你。
| 书名 | 这是我想过的日子(我们的日常之美) |
| 分类 | |
| 作者 | 周华诚 |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电影、养蚕、品茶、喝酒、作诗……慢慢品味生活中的美,为美定格在那一时刻,我们习惯了对远方的风景趋之若鹜,而对身边的美熟视无睹。周华诚著的《这是我想过的日子(我们的日常之美)》这本书,以喝茶、养蚕、看电影等生活中发生的故事与随笔,帮你发现小日子中的点滴美好,让生活中最简单的幸福感染你。 内容推荐 我们习惯了对远方的风景趋之若骛,而对身边的美熟视无睹。周华诚著的《这是我想过的日子(我们的日常之美)》展现了生活的不同可能性.他们做电影、养蚕、作诗、制茶、画画、养犬、设计家具、乡居生活……每个人都在安静地过着自己想过的日子。和喜欢的二切在一起,把生活过成想象中的样子。其实并没有那么难。 目录 电影 芦苇:我爱电影的一切 纪录 温暖的手艺 浮生 流浪狗狗龅牙妹 食色 人间烟火色 日常 一个人的徽州 吟咏 草木之诗 笔记 就是忍不住想唱歌 器物 不折椅 恋物 不忘初心 视界 老家写生记 碎思 随时为美停留片断 试读章节 芦苇:我爱电影的一切 周华诚/文 ——印象记-不善解人意的人当不了好编剧—— 我是怎么翻出这篇旧稿来的?搬家。东西很乱。掉出一个快递信封,里面装着这个稿子,是芦苇亲自修改过后,寄回来的。 这稿子没发过。 那是2012年冬天。我还在一家媒体供职,专程跑到西安去采访芦苇。结果不知道为什么,这个稿子却没有发出来,原因不明。 我没有深究,然后忘了,于是这稿子就搁下了。 真是对不住芦苇老师! 北方的冬天很冷。怕我找不到,芦苇老师就到家属院门口来接我了。 他手上拿着一个充电器,边走边解释: “充电器弄坏了,手机快要没电了,怕你打过来联系不上我,就临时出来买一个……” 这是西安电影制片厂(现在叫西影集团)的家属院。 楼群低矮,色调灰暗,老小区了。 这与我臆想中的情景太不相符。电影这么时尚的行业,编剧这么“潮”的工作,作为国内鼎鼎有名的“电影第一编剧”芦苇老师,栖身于此吗? “爱人和孩子都不在家,我一个人住这边,等于是我的工作室……” 说着推开门,屋内是与灰暗的楼道完全相反的一个世界。仿佛一道光,顿时把眼前照亮。 ——墙上,一张巨大的工作进展图表。 我惊讶于编剧这工作竟跟售楼部一样。人家贴的是“销售控制表”,编剧贴的是“人物关系和剧情进展表”。 一堆一堆的书、杂志,在墙角、桌上、沙发边、书架上。 大大小小的陶甬瓶罐器物,摆在各处。 沙发对面是一面宽大的屏幕,以及音箱,还有许多碟片…… “坐!坐!不用急,慢慢来。你喝花茶还是绿茶?——我们有一个下午的时间。” 于是,我就很放心地在沙发上坐下来。 他走进厨房,不一会儿水烧开的声音就传出来。 桌上有一些复印的资料。一本翻了一半的《岳飞新传》,好些地方还画了一道道的记号。 喝着茶,我们的聊天就像一件毛衣随便在哪里扯开了一个线头,就这么开始了。 这是我们第二次见面。 第一次是在一个多月前,在杭州。芦苇参加一个编剧大会,我们在西溪不期而遇。知道芦苇担任《霸王别姬》《活着》《图雅的婚事》等编剧,也在国际上拿过很多大奖,就想约个采访。他欣然同意。只是那一次,他太忙,于是约了这次西安见面。 第一印象,好说话。 第二印象,真随和。 茶水不断地续,芦苇时不时起身,把电水壶的开关按下。聊着聊着,烧开的水又已经凉了。于是只好再把开关按下,如是者三。 我说,芦苇老师,凉开水也行,不必麻烦。 他说,没事没事!仍然去按下开关。 聊起电影,他仍然可以把一切都忘掉。他太爱电影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他就爱电影,到了痴狂的地步——可以把一部电影翻来覆去看七八遍,每看一遍都要记下翔实的观影笔记。 爱,竟至爱出一股狠劲。 聊到某一部老电影,他情不自禁哼唱起电影中的旋律。然后,他去放碟给我听,拿起一张,快进,找到某一曲某个节点,让我听—— “这是蒙古长调,你听这一句……” 听完一句,又换另一张碟,又快进,找到某一曲的某个节点。让我听—— “这是漫瀚调山曲,内蒙古、山西、宁夏交界一带流传的民歌.很好听……” 听了两句,又换碟,快进。 “这是昆曲。” 他喜欢民歌,收集了很多民歌资料。说至兴起,他带我进书房,那里有两面墙、三层的书柜,里面全是碟,按交响乐、民歌、器乐等分门别类摆放,足有数干张。 十几年前,他在新疆花一千八百元钱,把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的磁带买来。十几年前的一干八百元,那不是小数字。他不是搞音乐的,却舍得出手。 “您是编剧,收集这么多民歌,跟写剧本有关系吗?” “太有关系了!好的剧本,每一个细节都要讲求真实。《图雅的婚事》怎么写出来的?就是边听边写,边写边听,这么着写出来的!” 他继续换碟。 一边换,一边跟我解释这种民歌的特点和风格。 “这么长的鞭子呀盘不上天,这么好的妹妹呀见不上个面,见呀见不上个面……你听听,唱得多好!” 此刻,他得意。像个孩子,忍不住把自己爱的、私藏的所有玩具,都拿出来分享。 “电影就是分享嘛。”他说。 一晃,好几年过去了。 稿子没发出来,再不敢联系他老人家。 好在,我已经离职。 真想让这个稿子复活一下。 电影不老。 电影永远年轻。 …… P2-5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