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华夏的曙光(尚书)(精)/经典宝库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李振兴编撰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每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经典。经,指其所载之内容足以做为后世的纲维;典,谓其可为典范。因此它常被视为一切知识、价值观、世界观的依据或来源。早期只典守在神巫和大僚手上,后来则成为该民族累世传习、讽诵不辍的基本典籍。或称核心典籍,甚至是“圣书”。

《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书!

李振兴编撰的《华夏的曙光(尚书)(精)》采集众家之说,化难为易!

助您把握中国文化之源!

内容推荐

《尚书》是中国现存早期的史书,是文化的根源,也是一部政书,包罗内圣外王之理,乃至天文、地理、教育、经济、官制、刑律,均含蕴其中。在这部书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化民成俗的政治措施,同时也可以窥见古代圣王法天、修德、以仁义为怀的胸襟,仍可指引我们当今的生活。

李振兴编撰的《华夏的曙光(尚书)(精)》采集众家之说,化难为易!

目录

【导读】先民智慧的曙光

第一章 认识《尚书》

一、为什么称作《尚书》

二、《尚书》的编集

三、今文《尚书》

四、古文《尚书》

五、伪古文《尚书》

六、《尚书》的大、小序

七、《尚书》的流传

八、应有的体认

第二章 尧舜的治化

一、尧的形象

二、尧的治化

三、尧的作为

四、尧的求贤

五、舜的摄政

六、舜的即位

七、结语

第三章 皋陶陈谟

一、前言

二、大义探讨

三、结语

第四章 禹贡山水

一、禹贡解题

二、九州敷土

三、九州山水

四、治平措施

五、地平天成

六、结语——《禹贡》的价值

七、附载

八、本篇参考书目

第五章 从《金滕》篇看周公的忠荩

一、前言

二、大义探讨

三、结语

第六章 周公告成王以“无逸”,乃治国之本

一、前言

二、大义探讨

三、结语

试读章节

5.近人王先谦所著《尚书孔传参正》,在序例中谈到(《尚书》篇目的分合问题,则又有不同的注解。他说:“《汉书。艺文志’尚书))下云:‘经二十九卷。’班自注:‘大小夏侯二家。’颜注:‘此二十九卷,伏生传授者。’先谦案:此一篇为一卷也。伏生之二十九篇,(《尧典》一(原注:连慎徽五典以下),《皋陶谟》二(原注:连帝日来禹以下),《禹贡》三,(《甘誓))四,《汤誓))五,《盘庚))六,《高宗彤日》七,《西伯戡黎》八,《微子》九,《坶(今作牧)誓))十,《鸿(一作洪)范》十一,《大诰》十二,(《金滕))十三,(《康诰》十四,《酒诰))十五,《梓材))十六,《召诰》十七,《洛诰》十八,《多士》十九,《无佚(一作逸)"二十,《君贲》二十一,《多方》二十二,“立政》二十三,《顾命》二十四,《康王之诰》二十五,《棠(b1,一作费)誓》二十六,“甫(一作吕)刑》二十七,《文侯之命))--#Tk,《泰誓))zt%。”王先生又说:“知Ⅸ顾命》、(《康王之诰》为一篇者,伪孔传序云:‘伏生《康王之诰》合于《顾命》。’释文云:‘欧阳大小夏侯合为《顾命))。’此其明证也。既以《康王之诰》合于《顾命》,则二十八篇矣。仍为二十九者,王充、房宏皆云:‘后得《太誓》,二十九篇始定。’是后汉人见欧阳大小夏侯本皆有《太誓",合为二十九篇之明证也。”由这段话,可知王氏以为伏生所传《尚书》,本为二十九篇,其后又得“泰誓》,乃合《康王之诰》、《顾命))为一,就篇数说,仍为二十九,可是已经不是伏生所传旧有的篇目了。

以上我们引了五家的言论,对《尚书》的篇目虽然各有说辞,但说法并不止于此,综合起来加以归纳,大约有四种主张:

第一,以伏生所传为二十八篇,《顾命))、《康王之诰))本合为一,并序一卷为二十九篇的,有朱彝尊、陈寿祺、陈乔枞三位先生。

第二,以伏生所传本为二十八篇,《太誓》后得,合伏生二十八篇为二十九篇的,有顾炎武、王鸣盛、江声、孙星衍四位先生。

第三,以伏生二十九篇本有《太誓》,《顾命》、《康王之诰》合为一篇的,有王引之、章太炎两位先生。

第四,以伏生二十九篇本无《太誓》,《顾命))、(《康王之诰)),本分为二,《太誓"后得,始合(《顾命》、Ⅸ康王之诰》为一的,有王先谦、皮锡瑞、龚自珍、陈梦家、屈万里五位先生。

我们根据以上四种主张,再验证《史记·周本纪))所说“作《顾命》,作《康诰》(Ⅸ康王之诰》)”以及《汉书。儒林传》所说“张霸分析合二十九篇以为数十”的话来看,当知《顾命》、《康王之诰)),本来就是两篇,而伏生所传授的《尚书》二十九篇,就篇数说已经够了,并不包括《太誓》、《书序))在内,所以我们认为王先谦的话最可信。  为了讲述得更明白,兹再将前引王充《论衡》、孔颖达《尚书正义》以及《汉书.艺文志))等有关伏生所传《尚书》)篇数的异同,作一提要式的说明:

第一,王充《论衡·正说》篇所说的二十九篇,是将《史记》、《汉书.艺文志》、《汉书·儒林传))所说伏生传授的篇数(二十九)加河内女子所献的伪《太誓并列入今文中,又将《顾命))、《康王之诰》并为一篇。这是王充所说的二十九篇。

第二,孔颖达所说的三十四篇,是将《盘庚》分为三篇,(《太誓》三篇,《顾命》、《康王之诰》又分为二。这就是孑L颖达所说的三十四篇。如把《太誓》三篇去掉,就是他所说的三十一篇了。

第三,《汉书.艺文志》说:“《欧阳章句》三十一卷。”王先谦说:‘‘分《盘庚》三篇故也。”《汉书·艺文志))又说:“《欧阳经”三十二卷。”王先谦说:“云《欧阳经))三十二篇者,并经三十一卷,序一卷数之也。经三十二卷而章句三十一卷者,西汉人不为序作解诂也。”(原注:马、郑始为序作传注。以上王先谦说,并见《孔传参正·序例))。)我们认为这种说法是对的。P26-28

序言

每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经典。经,指其所载之内容足以做为后世的纲维;典,谓其可为典范。因此它常被视为一切知识、价值观、世界观的依据或来源。早期只典守在神巫和大僚手上,后来则成为该民族累世传习、讽诵不辍的基本典籍。或称核心典籍,甚至是“圣书”。

佛经、圣经、古兰经等都是如此,中国也不例外。文化总体上的经典是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依此而发展出来的各个学门或学派,另有其专业上的经典,如墨家有其《墨经》。老子后学也将其书视为经,战国时便开始有人替它作传、作解。兵家则有其《武经七书》。算家亦有《周髀算经》等所谓《算经十书》。流衍所及,竟至喝酒有《酒经》,饮茶有《茶经》,下棋有(《弈经》,相鹤相马相牛亦皆有经。此类支流稗末,固然不能与六经相比肩,但它各自代表了在它那一个领域中的核心知识地位,却是很显然的。

我国历代教育和社会文化,就是以六经为基础来发展的。直到清末废科举、立学堂以后才产生剧变。但当时新设的学堂虽仿洋制,却仍保留了读经课程,以示根本未隳。辛亥革命后,蔡元培担任教育总长才开始废除读经。接着,他主持北京大学时出现的“新文化运动”更进一步发起对传统文化的攻击。趋势竞由废弃文言,提倡白话文学,一直走到深入的反传统中去。论调越来越激烈,行动越来越鲁莽。

台湾的教育、政治发展和社会文化意识,其实也一直以延续五四精神自居,以自由、民主、科学为号召。故其反传统气氛,及其体现于教育结构中者,与当时大陆不过程度略异而已,仅是社会中还遗存着若干传统社会的礼俗及观念罢了。后来,台湾朝野才惕然憬醒,开始提倡“文化复兴运动”,在学校课程中增加了经典的内容。但不叫读经,乃是摘选《四书》为《中国文化基本教材》,以为补充。另成立文化复兴委员会,开始做经典的白话注释,向社会推广。

文化复兴运动之功过,诚乎难言,此处也不必细说,总之是虽调整了西化的方向及反传统的势能,但对社会普遍民众的文化意识,还没能起到警醒的作用;了解传统、阅读经典,也还没成为风气或行动。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高信疆、柯元馨夫妇接掌了当时台湾第一大报中国时报的副刊与出版社编务,针对这个现象,遂策划了《中国历代经典宝库》这一大套书。精选影响国人最为深远的典籍,包括了六经及诸子、文艺各领域的经典,遍邀名家为之疏解,并附录原文以供参照,一时朝野震动,风气丕变。

其所以震动社会,原因一是典籍选得精切。不蔓不枝,能体现传统文化的基本匡廓。二是体例确实。经典篇幅广狭不一、深浅悬隔,如《资治通鉴》那么庞大,《尚书》那么深奥,它们跟小说戏曲是截然不同的。如何在一套书里,用类似的体例来处理,很可以看出编辑人的功力。三是作者群涵盖了几乎全台湾的学术菁英,群策群力,全面动员。这也是过去所没有的。四,编审严格。大部丛书,作者庞杂,集稿统稿就十分重要,否则便会出现良莠不齐之现象。这套书虽广征名家撰作,但在审定正讹、统一文字风格方面,确乎花了极大气力。再加上撰稿人都把这套书当成是写给自己子弟看的传家宝,写得特别矜慎,成绩当然非其他的书所能比。五,当时高信疆夫妇利用报社传播之便,将出版与报纸媒体做了最好、最彻底的结合,使得这套书成了家喻户晓、众所翘盼的文化甘霖,人人都想一沾法雨。六,当时出版采用豪华的小牛皮烫金装帧,精美大方,辅以雕花木柜。虽所费不赀,却是经济刚刚腾飞时一个中产家庭最好的文化陈设,书香家庭的想象,由此开始落实。许多家庭乃因买进这套书,而仿佛种下了诗礼传家的根。

高先生综理编务,辅佐实际的是周安托兄。两君都是诗人,且侠情肝胆照人。中华文化复起、国魂再振、民气方舒,则是他们的理想,因此编这套书,似乎就是一场织梦之旅,号称传承经典.实则意拟宏开未来。

我很幸运,也曾参与到这一场歌唱青春的行列中,去贡献微末。先是与林明峪共同参与黄庆萱老师改写《西游记》的工作,继而再协助安托统稿,推敲是非、斟酌文辞。对整套书说不上有什么助益,自己倒是收获良多。

书成之后,好评如潮,数十年来一再改版翻印,直到现在。经典常读常新,当时对经典的现代解读目前也仍未过时,依旧在散光发热,滋养民族新一代的灵魂。只不过光阴毕竟可畏,安托与信疆俱已逝去,来不及看到他们播下的种子继续发芽生长了。

当年参与这套书的人很多,我仅是其中一员小将。聊述战场,回思天宝,所见不过如此,其实说不清楚它的实况。但这个小侧写,或许有助于今日阅读这套书的大陆青年理解该书的价值与出版经纬,是为序。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2:2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