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孽海花/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清)曾朴
出版社 知识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曾朴创作的《孽海花》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讲述了19世纪后期中国“文化的推移”和“政治的变动”,抨击了腐朽没落的封建科举和政治制度,讽刺了不堪承当大事的达官名士,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市民的精神生活和文化心态。作品在结构上首次尝试近代块状小说与传统网状小说相结合的方式。

内容推荐

曾朴创作的《孽海花》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讲述了19世纪后期中国“文化的推移”和“政治的变动”,抨击了腐朽没落的封建科举和政治制度,讽刺了不堪承当大事的达官名士,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市民的精神生活和文化心态。

《孽海花》在结构上首次尝试近代块状小说与传统网状小说相结合的方式。

目录

第一回 一霎狂潮陆沉奴乐岛卅年影事托写自由花

第二回 陆孝廉访艳宴金间金殿撰归装留沪渎

第三回 领事馆铺张赛花会半敦生演说西林春

第四回 光明开夜馆福晋呈身康了困名场歌郎跪月

第五回 开樽赖有长生库插架难遮素女图

第六回 献绳技谈黑旗战史听笛声追白傅遗踪

第七回 宝玉明珠弹章成艳史红牙檀板画舫识花魁

第八回 避物议男状元偷娶女状元借诰封小老母权充大老母

第九回 遣长途医生试电术怜香伴爱妾学洋文

第十回 险语惊人新钦差胆破虚无党清茶话旧侯夫人名噪赛工场

第十一回 潘尚书提倡公羊学黎学士狂胪老鞑文

第十二回 影并帝天初登布士殿学通中外重翻交界图

第十三回 误下第迁怒座中宾考中书互争门下士

第十四回 两首新诗是谪官月老一声小调显命妇风仪

第十五回 瓦德西将军私来大好日斯拉夫民族死争自由天

第十六回 席上逼婚女豪使酒镜边语影侠客窥楼

第十七回 辞鸳侣女杰赴刑台递鱼书航师尝禁脔

第十八回 游草地商量请客单借花园开设谈瀛会

第十九回 淋漓数行墨五陵未死健儿心的烁三明珠一笑来觞名士寿

第二十回 一纸书送却八百里三寸舌压倒第一人

第二十一回 背履历库丁蒙廷辱通苞苴衣匠弄神通

第二十二回 隔墙有耳都院会名花宦海回头小侯惊异梦

第二十三回 天威不测蜚语中词臣隐恨难平违心驱俊仆

第二十四回 愤舆论学士修文救藩邦名流主战

第二十五回 疑梦疑真司农访鹤七擒七纵巡抚吹牛

第二十六回 主妇索书房中飞赤凤天家脱辐被底卧乌龙

第二十七回 秋狩记遗闻白妖转劫春帆开协议黑眚临头

第二十八回 棣萼双绝武士道舍生霹雳一声革命团特起

第二十九回 龙吟虎啸跳出人豪燕语莺啼惊逢逋客

第三十回 白水滩名伶掷帽青阳港好鸟离笼

第三十一回 抟云搓雨弄神女阴符瞒凤栖鸾惹英雌决斗

第三十二回 艳帜重张悬牌燕庆里义旗不振弃甲鸡隆山

第三十三回 保残疆血战台南府谋革命举义广东城

第三十四回 双门底是烈士殉身处万木堂作素王改制谈

第三十五回 燕市挥金豪公子无心结死士辽天跃马老英雄仗义送孤臣

附录

修改后要说的几句话

试读章节

单说苏州城内元妙观,是一城的中心点,有个雅聚园茶坊。一天,有三个人在那里同坐在一个桌子喝茶,一个有须的老者,姓潘,名曾奇,号胜芝,是苏州城内的老乡绅;一个中年长龙脸的姓钱,名端敏,号唐卿,是个墨裁高手;下首坐着的是小圆脸,姓陆,名叫仁祥,号摹如,殿卷白折,极有工夫。这三个都是苏州有名的人物。唐卿已登馆选,摹如还是孝廉。那时三人正讲得入港。潘胜芝开口道:“我们苏卅,真正难得!本朝开科以来,总共九十七个状元,江苏倒是五十五个。那五十五个里头,我苏州城内,就占去了十五个。如今那圆峤巷的金雯青,也中了状元了,好不显焕!”

钱唐即接口道:“老伯说的东吴文学之邦,状元自然是苏州出产,而且据小侄看来,苏州状元的盛衰,与国运很有关系。”胜芝愕然道:“倒要请教。唐卿道:“本朝国运盛到乾隆年间,那时苏州状元,亦称极盛:张书勋同陈初哲,石琢堂同潘芝轩,都是两科蝉联;中间钱湘黔,遂三元及第。自嘉庆手里,只出了吴廷琛、吴信中两个。幸亏得十六年辛未这一科,状元虽不是,那榜眼、探花、传胪都在苏州城里,也算一段佳话。自后道光年代,就只吴钟骏崧甫年伯,算为前辈争一口气,下一粒读书种子。然而国运是一代不如一代的。至于咸丰手里,我亲记得是开过五次,一发荒唐了,索性脱科了。”那时候唐卿说到这一句,就伸着一只大拇指摇了摇头,接着说道:“那时候世叔潘八瀛先生,中了一个探花,从此以后,状元鼎甲,《广陵散》绝响于苏州。如今这位圣天子中兴有道,国运是要万万年,所以这一科的状元,我早决定是我苏州人。”

摹如也附和着道:“吾兄说的话真关着阴阳消息,参伍天地。其实我那雯青同年兄的学问,实在数一数二!文章书法是不消说。史论一门《纲鉴》熟烂,又不消说。我去年看他在书房里校部《元史》,怎么奇渥温、木华黎、秃秃等名目,我懂也不懂。听他说得联联翩翩,好像洋鬼子话一般。”胜芝正色道:“你不要瞎说,这不是洋鬼子话,这大元朝仿佛听得说就是大清国。你不听得,当今亲王大臣,不是叫做僧格林沁、阿拉喜崇阿吗?”

胜芝正欲说去,唐卿忽望着外边叫道:“肇廷兄!”大家一齐看去,就见一个相貌很清瘦、体段很伶俐的人,眯缝着眼,一脚己跨进园来;后头还跟着个面如冠玉、眉长目秀的书生。摹如也就半抽身,伛着腰,招呼那书生道:“怎么珏斋兄也来了!”肇廷就笑眯眯的低声接说道:“我们是途遇的,晓得你们都在这里,所以一直找来。今儿晚上,谢山芝在仓桥浜梁聘珠家替你饯行,你知道吗?”摹如点点头道:“还早哩。说着,就拉肇廷朝里坐下。唐卿也与珏斋并肩坐了,不知讲些什么,忽听“饯行”两字,就回过头来对摹如道:“你要上那里去?怎么我一点也不知道!”  摹如道:“不过上海罢了。前目得信,雯青兄请假省亲,已回上海,寓名利栈,约兄弟去游玩几天。从前兄弟进京会试,虽经过几次,闻得近来一发繁华,即如苏州开去大章、大雅之昆曲戏园,生意不恶;而丹桂茶园、金桂轩之京戏亦好。京菜有同兴、同新,徽菜也有新新楼、复新园。若英法大餐,则杏花楼、同香楼、一品香、一家春,尚不曾请教过。”珏斋插口道:‘上海虽繁华世界,究竟五方杂处,所住的无非江湖名士,即如写字的莫友芝,画画的汤埔伯,非不洛阳纸贵,名震一时,总嫌带着江湖气。比到我们苏府里姚凤生的楷书,杨咏春的篆字,任阜长的画,就有雅俗之分了。”唐卿道:‘生海印书叫做什么石印,前天见过一本直省闱墨,真印得纸墨鲜明,文章就分外觉得好看,所以书本总要讲究版本。印工好,纸张好,款式好,便是书里面差一点,看着总慌豁目爽定。”

那胜芝听着这班少年谈得高兴,不觉也忍不住,一头拿着只瓜楞茶碗,连茶盘托起,往口边送,一面说道:“上海繁华总汇,听说宝善街,那就是前明徐相国文贞之墓的。文贞为西法开山之祖,而开埔以来,不能保其佳城石室,曾有人做一首《竹枝词》吊他道:‘结伴来游宝善街,香尘轻软印弓鞋。旧时相国坟何在?半属民廛半馆娃。’岂不可叹呢!”

肇廷道:“此刻雯青从京里下来,走的旱道呢,还是坐火轮船呢?”摹如道:“是坐的美国旗昌洋行轮船。”胜芝道:“说起轮船,前天见张新闻纸,载着各处轮船进出口,那轮船的名字,多借用中国地名人名,如汉阳、重庆、南京、上海、鸡隆、台湾等名目;乃后头竟有更诧异的,走长江的船叫做‘孔夫子’。”大家听了愕然,既而大笑。

言次,太阳冉冉西沉,暮色苍然了。胜芝立起身来道:“不早了,我先失陪了。”道罢,拱手别去。肇廷道:“摹如,聘珠那里你到底去不去?要去,是时候了。”摹如道:“可惜唐卿、珏斋从来没开过戒,不然岂不更热闹吗?”肇廷道:“他们是道学先生,不教训你两声就够了,你还想引诱良家子弟,该当何罪!”原来这珏斋姓何,名太真,素来欢喜讲程、朱之学,与唐卿至亲,意气也很相投,都不会寻花问柳,所以肇廷如此说着。当下唐卿、珏斋都笑了一笑,也起身出馆,向着摹如道:“见了雯青同年,催他早点回来,我们都等着哩!”说罢扬长而去。

肇廷、摹如两人步行,望观西直走,由关帝庙前,过黄鹂坊桥。忽然后面来了一肩轿子,两人站在一面,让他过去。谁知轿子里面坐着一个丽人,一见肇廷、摹如,就打着苏白招呼道:“顾老爷,陆老爷,从啥地方来?谢老爷早已到倪搭,请晤笃就去吧!”说话间,轿子如飞去了。两人都认得就是梁聘珠,因就弯弯曲曲,出专诸巷,穿阊门大街,走下塘,直访梁聘珠书寓。果然,山芝已在,看见顾陆两人,连忙立起招呼。肇廷笑道:“大善士发了慈悲心,今天来救大善女的急了。”说时,恰聘珠上来敬瓜子,摹如就低声凑近聘珠道:“耐阿急弗急?”聘珠一扭身放了盆子,一屁股就坐下道:“瞎三话四,倪弗懂个。”你道肇廷为什么叫山芝大善士?原来山芝名介福,家道尚好,喜行善举,苏州城里有谢善士之目。当时大家大笑。

摹如回过头来,见尚有一客坐在那里,体雄伟而不高,面团困而发亮,十分和气,一片志诚,年纪约三十许,看见顾陆两人,连忙满脸堆笑的招呼。山芝就道:“这位是常州成木生兄,昨日方由上海到此。”彼此都见了,正欲坐定,相帮的喊道:“贝大人来了!”摹如抬头一看,原来是认得的常州贝效亭名佑曾的,曾经署过一任直隶臬司,就是火烧圆明园一役,议和里头得法,如今却不知为什么弃了官回来了,却寓居在苏州。于是大家见了,就摆起台面来,聘珠请各人叫局。摹如叫了武美仙,肇廷叫了诸桂卿,木生叫了姚韵初。山芝道:“效亭先生叫谁?”效亭道:“闻得有一位杭州来的姓褚的,叫什么爱林,就叫了她吧。”山芝就写了。P3-4

序言

《孽海花》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是中国古典小说史上一部当之无愧的文学名著。相对于《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老残游记》而言,《孽海花》最晚写成,作者曾朴也比李宝嘉、吴趼人、刘鹗略小几岁。

曾朴(1872—1935),原名曾朴华,字太朴,后改孟朴,又字小木、籀斋,号铭珊,笔名东亚病夫,江苏常熟人。父之撰,字君表,光绪元年举人,官刑部员外郎中。曾朴十九岁时应常熟县试,获第一名;赴苏州院试,中秀才。他二十岁时应南京乡试,获举人第二名。曾朴无意于科举,二十一岁时遵父命,赴北京应试,受挫,其父曾之撰为他捐了一个内阁中书,留京供职。在京期间,他与洪钧、李文田、文廷式等名流交往,并认识了赛金花,写成《补后汉书艺文志》一卷、《考卷》十卷。1895年,他进同文馆学习法文,想参加总理衙门章京考试,因受排挤,愤而离开北京,赴上海,与谭嗣同、林旭、杨锐等人结识。1904年,他与丁芝孙、徐念慈创办小说林社,任经理。1907年,他创办《小说林》月刊。1915年,袁世凯复辟称帝,蔡锷发动起义,讨伐袁世凯,曾朴在上海积极响应讨袁运动。辛亥革命后,他先后任江苏省财政厅长、政务厅长等职。1927年,他在上海创立真美善书店,后回常熟,在家颐养天年。1935年,他病逝于故居红楼。

《孽海花》的成书过程复杂而曲折。1903年,金松岑应东京的江苏留日学生办的《江苏》杂志之约,写了《孽海花》前六回,其中第一、第二回刊登于《江苏》第八期上。1904年,金松岑将《孽海花》原稿前六回交给曾朴续写。两人共同商定,拟出了六十回目。曾朴草拟了一份《孽海花》人物名单,计一百一十个人物,分为旧学时代、甲午时代、政变时代、庚子时代、革新时代、海外运动六个阶段,计划全面反映晚清社会。曾朴对前六回进行了删改,并进行续写,一气呵成地写成五卷十回一册,于l905年由上海小说林社在东京出版,于1906年出版五卷十回第二册。1907年,《小说林》杂志先后发表第二十一至二十五回,并作《孽海花人名索弓I表》《孽海花人物故事考证》八则。1927年,曾朴重返文坛,对《孽海花》第二十一回至二十五回进行修改,并续写第二十六回至三十五回,陆续在《真美善》杂志发表。1931年,曾朴把第二十一回至三十回反复修改后由真美善书店出版。虽然在曾朴生前,《孽海花》出版过几个不同版本,但第三十一回至三十五回始终未收录进去,直到1962年,在中华书局出版的增订本中,才以附录的形式出现。

《孽海花》内容繁杂,时间跨度大,以状元郎金雯青与名妓傅彩云的婚姻生活故事为主线,糅合重要历史事件及相关的趣闻逸事,展现了清代末三十年间“文化的推移”和“政治的变动”。在晚清同类小说中,《孽海花》的艺术成就是颇为卓越的,一经出版,便在文坛引起轰动,弓I起诸多学者、专家的热烈评论。著名翻译家林纾说:“昨得《孽海花》读之,乃叹为奇绝。《孽海花》非小说也,鼓荡国民英气之书也。”

曾朴称《孽海花》’是一部历史小说,因为它取材于真实历史,把“奇妙和真实”结合在一起,人物亦可考证,而书中对人物的刻画亦颇为传神。曾朴是同情革命的爱国志士。在四大谴责小说中,《孽海花》的思想是进步的,具有鲜明的革命倾向,有别于其他三部小说对革命的讽刺与反对。《孽海花》的结构颇具独创性,如春之繁花,花瓣层层铺展,好不惊艳。一代文学巨匠鲁迅称其:”睢结构工巧,文采斐然,则其所长也。”

编者此次参考权威版本,对《孽海花》进行整理,或仍有错误,望读者不吝赐教。

编者

后记

我把《孽海花》的初二两编修改完了,付印时候,我心里有几句要说的话,把他写在这里:我要说的话,是些什么呢?(一)这书发起的经过:(二)这书内容的组织和他的意义:(三)此次修改的理由。

这书发起的经过怎么的呢?这书造意的动机,并不是我,是爱自由者。爱自由者,在本书的楔子里就出现,但一般读者,往往认为虚构的,其实不是虚构,是实事。现在东亚病夫,已宣布了他的真姓名,爱自由者,何妨在读者前,显他的真相呢?他非别人,就是吾友金君松岑,名天翮。他发起这书,曾做过四五回。我那时正创办小说林书社,提倡译著小说,他把稿子寄给我看。我看了,认是一个好题材。但是金君的原稿,过于注重主人公,不过描写一个奇突的妓女,略映带些相关的时事,充其量,能做成了李香君的《桃花扇》,陈圆圆的《沧桑艳》,已算顶好的成绩了,而且照此写来,只怕笔法上仍跳不出《海上花列传》的蹊径。在我的意思却不然,想借用主人公做全书的线索,尽量容纳近三十年来的历史,避去正面,专把些有趣的琐闻逸事,来烘托出大事的背景,格局比较的廓大。当时就把我的意见,告诉了金君。谁知金君竟顺水推舟,把继续这书的责任,全卸到我身上来。我也就老实不客气的把金君四五回的原稿,一面点窜涂改,一面进行不息,三个月功夫,一气呵成了二十回。这二十回里的前四回,杂糅着金君的原稿不少,即如第一回的引首词和一篇骈文,都是照着原稿,一字未改,其馀部分,也是触处都有,连我自己也弄不清楚谁是谁的。就是现在已修改本里,也还存着一半金君原稿的成分。从第六回起,才完全是我的作品哩。这是我要说的第一件。

这书内容的组织和他的意义是怎么样的呢?我说这书实在是一个幸运儿,一出版后,意外的得了社会上大多数的欢迎,再版至十五次,行销不下五万部,赞扬的赞扬,考证的考证,模仿的,继续的,不知糟了多少笔墨,祸了多少梨枣。而尤以老友畏庐先生,最先为逾量的推许。——他先并不知道是我做的——我真是惭愧得很。但因现在我先要说明组织,我却记到了《新青年》杂志里钱玄同和胡适之两先生对于《孽海花》辩论的两封信来,记得钱先生曾谬以第一流小说见许,而胡先生反对,以为只好算第二流。——原文不记得,这是概括的大意——他反对的理由有二:(一)因为这书是集合了许多短篇故事,联缀而成的长篇小说,和《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是一样的格局,并无预定的结构。(二)又为了书中叙及烟台孽报一段,含有迷信意味,仍是老新党口吻。这两点,胡先生批评得很合理,也很忠实。对于第一点,恰正搔着我痒处,我的确把数十年来所见所闻的零星掌故,集中了拉扯着穿在女主人公的一条线上,表现我的想象,被胡先生瞥眼捉住,不容你躲闪,这足见他老人家读书和别人不同,焉得不佩服!但他说我的结构和《儒林外史》等一样,这句话,我却不敢承认,只为虽然同是联缀多数短篇成长篇的方式,然组织法彼此截然不同。譬如穿珠,《儒林外史》等是直穿的,拿着一根线,穿一颗算一颗,一直穿到底,是一根珠练:我是盘曲回旋着穿的,时收时放,东西交错,不离中心,是一朵珠花。譬如植物学里说的花序,《儒林外史》等是上升花序或下降花序,从头开去,谢了一朵,再开一朵,开到末一朵为止。我是伞形花序,从中心干部一层一层的推展出各种形色来,互相连结,开成一朵球一般的大花。《儒林外史》等是谈话式,谈乙事不管甲事,就渡到丙事,又把乙事丢了,可以随便进止;我是波澜有起伏,前后有照应,有擒纵,有顺逆,不过不是整个不可分的组织,却不能说他没有复杂的结构。至第二点,是对于金君原稿一篇骈文而发的,我以为小说中对于这种含有神秘的事是常有的。希腊的三部曲,末一部完全讲的是报应固不必说,浪漫派中,如梅黎曼的短篇,尤多不可思议的想象,如《婶尼斯铜像》一篇,因误放指环于铜像指端,至惹起铜像的恋妒,搿死新郎于结婚床上。近代象征主义的作品,迷离神怪的描写,更数见不鲜,似不能概斥他做迷信。只要作品的精神上,并非真有引起此种观念的印感就是了。所以当时我也没有改去,不想因此倒赚得了胡先生一个老新党的封号。大概那时胡先生正在高唱新文化的当儿,很兴奋地自命为新党,还没想到后来有新新党出来,自己也做了老新党,受国故派的欢迎他回去呢!若说我这书的意义,畏庐先生说:“《孽海花》非小说也。”又道:“彩云是此书主中之宾,但就彩云定为书中主人翁,误矣。”这几句话,开门见山,不能不说他不是我书的知言者!但是“非小说也”一语,意在极力推许,可惜倒暴露了林先生只囚在中国古文家的脑壳里,不曾晓得小说在世界文学里的价值和地位。他一生非常的努力,卓绝的天才,是我一向倾服的,结果仅成了个古文式的大翻译家,吃亏也就在此。其实我这书的成功,称他做小说,还有些自惭形秽呢!他说到这书的内容,也只提出了鼓荡民气和描写名士狂态两点。这两点,在这书里固然曾注意到,然不过附带的意义,并不是他的主干。这书主干的意义,只为我看着这三十年,是我中国由旧到新的一个大转关,一方面文化的推移,一方面政治的变动,可惊可喜的现象,都在这一时期内飞也似的进行。我就想把这些现象,合拢了他的侧影或远景和相连系的一些细事,收摄在我笔头的摄影机上,叫他自然地一幕一幕的展现,印象上不啻目击了大事的全景一般。例如这书写政治,写到清室的亡,全注重在德宗和太后的失和,所以写皇家的婚姻史,写鱼阳伯、余敏的买官,东西宫争权的事,都是后来戊戌政变、庚子拳乱的根源。写雅聚园、含英社、谈瀛会、卧云园、强学会、苏报社,都是一时文化过程中的足印。全书叙写的精神里,都自勉的含蓄着这两种意义。我的才力太不够,能否达到这个目的,我也不敢自诩,只好待读者的评判了。这是我要说的第二件。

此次修改的理由怎么的呢?第一,是为了把孙中山先生革命的事业,时期提得太早了。兴中会的组织,大约在光绪庚寅辛卯间,而广州第一次的举事,事实却在乙未年十月,这书叙金雯青中了状元,请假回南,过沪时就遇见陈千秋,以后便接叙青年党兴中会的事。雯青中状元,书中说明是同治戊辰年,与乙未相差几至三十年,虽说小说非历史,时期可以作者随意伸缩,然亦不宜违背过甚,所以不得不把他按照事实移到中日战争以后。既抽去了这么一件大事,篇幅上要缺少两回的地位,好在这书里对于法越战争,叙得本来太略,补叙进去,并非蛇足。第二,原书第一回是楔子,完全是凭空结撰,第二回发端还是一篇议论,又接叙了一段美人误嫁丑状元的故事,仍是楔子的意味,不免有叠床架屋之嫌,所以把他全删了。其馀自觉不满意的地方,趁这再版的机会,也删改了不少。看起来,第一编几乎大部是新产品了。这是我要说的第三件。

这书还是我二十二年前——时在是光绪三十二年——一时兴到之作,那时社会的思潮,个人的观念,完全和现时不同,我不自量的奋勇继续,想完成自己未了的工作,停隔己久,不要说已搜集的材料,差不多十忘八九,便是要勉力保存时代的色彩,笔墨的格调,也觉得异常困难。矛盾拙涩,恐在所不免,读者如能忠实的加以纠正,便是我的非常宠幸了!

十七年,一月六日,东亚病夫自识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8:5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