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诺改编的《坚强的天使》是一本真实而又感人的励志故事书,它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首先,本书宣扬的主题,非常符合社会的价值追求,它所提倡的品质,关于孝顺、关于责任、关于勤奋等,是每一个家长都渴望送给自己孩子的。
其次,这本书能够激励城里儿童。本书全部是真人真事,并以农村孩子为主角,展现出他们的生活,体现出他们人穷志却坚的精神、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气魄,这对养尊处优的城里孩子来说,是一种不小的激励。
再者,会引起大家关注留守儿童的问题。今年6月份,贵州毕节发生一起让人痛彻心扉的留守儿童惨案,一个哥哥带着自己的弟弟妹妹一起自杀。令人惊讶的是,他们并不是因为物质的穷困,而是因为精神的匮乏。所以,关注留守儿童,并不仅仅在于贡献棉被、提供学费,更重要的,是要强大其精神。
另外,对于留守儿童来说,这本书有助于让他们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同为留守儿童,书中的主人公有过穷困、有过孤单、有过悲伤,可最终都克服了困难。这本书会告诉那些有同样遭遇的孩子,应该选择怎样的路,让自己过得更好!
没有哪个孩子不爱听故事。摆在你面前的《坚强的天使》(一诺改编)是一本真实而又感人的励志故事书。作品全部取材于广西卫视《第一书记》栏目,由记者跋山涉水寻找,由身处一线乡村的驻村第一书记亲口讲述。在节目播放的过程中,这些孩子们的感人故事和朴素的语言、真实的情感,常常让观众热泪盈眶。本书精选了12位坚强、善良、正直、感人的少年儿童故事,内容真实、语言优美,并配以大量精美照片,和农村生活的真实描写,以及各地区、各民族的不同文化和生活方式展现,既体现了人之精神,也展示了祖国山河之壮美、民族之多姿。拥有美好的未来是每位青少年追求的梦想,可是实现梦想需要为之付出艰辛的努力。本书无处不在的少年励志精神,能在潜移默化中激励孩子的梦想与渴望。而在困境中奋斗着的孩子的真实事例,会让更多的孩子了解生活的不易,从而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并能激起他们为家庭、为祖国而奋斗的理想——这正是本书想要追求的最大价值。
不幸不言苦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东南边的恭城门楼村大理石厂屯,因这里山多田少、盛产石头而得名。广西的三月正是果树抽芽的时节,潘绍强却和妈妈正忙着把田里的果树砍掉。
原来,地里的果树由于肥料不足,现在全都枯死了。两元一棵买的树苗,没想到一年下来全枯萎了。好在借用了舅舅家的一座废弃的窑洞,潘绍强和妈妈就经常砍柴来烧炭,以贴补家用。枯死的树正好可以用来烧炭,也算能把买树苗的钱收回来。
五年前,潘绍强的父亲在田里做短工,晚上回家的路上突然发疯,从此就再也没有好过。家里没有了主心骨,娘儿俩只好相依为命,撑起这个家。妈妈个儿不高,瘦骨嶙峋的,虽然家庭不幸,却总是满脸堆笑。潘绍强长得眉清目秀,模样很俊,就是有点儿沉默寡言。
砍完柴,妈妈就和绍强忙着把柴背到窑洞,妈妈知道,烧木炭得用湿柴,所以砍下来后得尽快烧。“妈,我来背大的,你背小的。”绍强说完,扛起一根百十来斤(1斤为0.5千克)的柴,就健步如飞地向前跑去。潘绍强今年十四岁了,比妈妈都高出一个头,像砍柴背柴这样的重活儿,他已经做得比妈妈还拿手了。
“慢点儿,不要跑。”妈妈看着儿子健壮的背影,自豪地笑了。她的儿子这么高大这么健壮,这当妈的瞧了怎么能不高兴呢!只是儿子莽莽撞撞地,她又生怕他磕着碰着。妈妈将一些树枝绑在了一起,也扛到了窑洞。母子俩就这么一趟一趟的,十来棵树背了一下午,天快黑时,他们才将木柴全搬到了窑洞口。可天黑了没法儿下窑洞,而且也担心在家里挨饿的丈夫,妈妈只好和儿子先回了家,准备第二天一大早再来烧柴。
回到家时,等着母子俩的是爸爸温柔的笑脸,他坐在门口,笑吟吟地看着妻子和儿子进屋:“你们可回来了,肚子饿坏了。”妈妈点了点头,刚想跟他说说砍柴的事,就听见丈夫在那儿念叨上了:“上面控制我的神经,是‘神仙’管着我,他管着我的脑袋。”自从精神失常以后,他翻来覆去说的都是这样的胡话,妈妈前后花了五六万,想治好丈夫的病,可丝毫也未见成效。
婆婆坐在灶前,正准备生火做饭。
“妈,你别动,我来。”潘妈妈看见了,赶忙喊道。婆婆已经八十三岁了,还是个小脚女人,曾经摔断了一条腿,现在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但一双眼睛看起来却炯炯有神,头发梳在两耳的侧边,看起来就像小女孩儿扎的羊角辫。“妈,你可真像个几岁的姑娘。”一旁的丈夫突然边笑边说,弄得潘妈妈也笑了。
为儿不能死
其实,这个男人带给妈妈更多的却是伤害。他刚得病时,孩子才九岁,里里外外的活儿,全落到她这个女人身上。这些她都能扛,可唯独丈夫的拳打脚踢,她一个弱女子却无法承受。有一回丈夫发病,竟然认为妻子要害他。
“神仙说了,你要杀我,你这个恶毒的女人。”说着,就要朝她扑去,她被吓坏了,到处躲藏,可丈夫随手抄起一块砖头,就向她砸来,砖头落到桌上,砸了一个大洞,碎片掉到她的手上,手也被砸破了几个口子。她躲到桌子底下,丈夫掀了桌子;她躲到房里大喊救命,可不一会儿丈夫就大喊大叫着撞开了门:她跪着求丈夫,可被他一下甩在地上……那天,如果不是村里有人冲进来制服了丈夫,后果不堪设想。
第二天,满身是伤的妈妈决定给丈夫治病,可是去医院一问,立马就傻了。十天要交两干元,可当时的她,连两百元的存款都没有!治病无望,日子要怎么过下去昵?妈妈顿时万念俱灰,心中只想到了一个字——死。我做牛做马,养你们潘家的老,育你们潘家的小,这都不算苦,可这么屈辱、这么担惊受怕,我倒不如死了才好。她给自己烧了一锅水,将身上擦得干干净净,然后换上了一套干净衣服,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农药。可在喝农药前,她突然想到自己是一位母亲,她还有一个儿子。她把农药扔掉,躺在床上大哭,她不能死,她死了,儿子怎么办?
后来,她东拼西凑,勉强将丈夫送进了医院,前后花了五六万元,虽说也没治好病,但总算没有更严重。现在,只要丈夫不发病,不打她骂她,她就觉得很知足了。
这个家,妈妈就觉得对不起儿子。为了给丈夫治病,家里债台高筑,儿子从小要帮她干活儿,还吃不饱穿不暖的。冬天,别人家的孩子都有棉衣,自己家的孩子只有一件别人送的旧毛衣。有一天,老师把她叫到学校,批评她这个当妈的不称职:“天这么冷,为什么不给孩子买厚一点儿的棉衣?你看,他都冻感冒了!”
妈妈为此特别自责,作为一个妈妈,为什么我没有别人那么能干,让自己的儿子穿上好的衣服去上学?自此以后,妈妈就不把自己当作一个女人,甚至也不把自己当一个男人,她把自己当成一个牲口——只知道干活儿的牲口。她尽一切努力来养家,种玉米、栽果树、砍柴、烧木炭,什么活儿都干,白天忙,连晚上也不歇着。
有一回,她晚上去山上找菌子,别人问道:“你一个女人,这么晚上山,不怕山上有鬼吗?”她笑嘻嘻地答道:“我连死都不怕,还怕什么鬼!我这辈子就怕一件事,怕我的儿子挨饿。”
在她不分白天黑夜的忙碌下,儿子倒是一天天壮硕了,她自己呢,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一点点儿瘦下去,眼见得就剩皮包骨头了。邻居看不下去,给她送了点儿蜂蜜,对她说道:“你不要那么拼命,要吃,要睡。你这样子,把身体搞垮了怎么办?到时你儿子岂不更惨?”邻居的话点醒了妈妈,她知道要保护好自己才能保护好绍强。
做事不怕脏
现在,孩子长大了,能帮自己干活儿了,妈妈满心宽慰。第二天开窑洞,绍强将洞顶挖开后,妈妈就跳进去了。她将烧好的木炭抱出来,将昨天砍好的湿柴放了进去。洞里温度高,妈妈不一会儿就热出了汗,又不断地有炭灰和尘土掉在脸上,所以等她出来时,已经是灰头士睑了。
“妈,你的样子真像个泥人。”内向的绍强看到妈妈这个样子,也忍不住笑了起来。妈妈哈哈大笑,她豪爽地用袖子抹了抹脸,可袖子也脏啊,这下泥脸又变成大花脸了。
“妈,你又变成大花脸了,哈哈……”儿子不禁大笑起来。妈妈也大笑起来,她心情很好,今天的收获不错,有两百来斤炭呢。她对儿子说道:“做事嘛,光荣得很,没人会笑我脏的!”
将窑洞点好火后,母子俩一人扛起一袋木炭,一前一后回家了。虽然去年是个暖冬,木炭的价格不好,妈妈没舍得卖,家里堆了好几十袋,但妈妈知道,只要有炭,就能变钱,炭即使卖不出去,那也是生活的希望。
P1-7
没有哪个孩子不爱听故事。摆在你面前的是一套真实而又感人的励志故事书,作品全部取材于广西卫视《第一书记》栏目,由记者跋山涉水寻找,由身处一线乡村的驻村第一书记亲口讲述。在节目播放的过程中,这些孩子们的感人故事和朴素的语言、真实的情感,常常让观众热泪盈眶。
陶美壮从小失去父母,家里穷得连一床完整的被子都没有,成绩却年年保持前三名:八岁的毛荣伐帮奶奶背猪菜、采草药,下雨了上房顶补漏洞,只是为了不让奶奶吃更多的苦;家徒四壁的罗光亮坦然接受了生活的清贫,却从未放弃过成为飞行员的梦想;十岁的袁玲单与年迈的奶奶食不能果腹,却将冒着生命危险采回来的草药免费送予他人…”这些少年儿童虽然身处深山,却同样心怀梦想;虽然没有手机、电脑,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电子游戏,却会在自己创造的游戏中得到欢乐;虽然不能温饱,却能恪守道德,敬老爱幼;虽然没有书桌,却能科科争取第一……他们不仅不能像大多数孩子一样承欢于父母膝下,还要用瘦弱的肩膀撑起一个家。
可是,这些孩子没有抱怨,甚至,也没有忧伤,那原本应该撒娇的脸上,写满的是坚定、责任,还有梦想。即使是破旧的泥土屋,透风的窗户,依然吹不灭小小少年心中的梦想。乐观、正直、孝顺、向上、责任、勇敢…--孩子们用最朴素的方式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正能量。我们感慨于他们的坚强与乐观,我们想把他们的生活与精神面貌呈现给广大读者,让坚强的人更坚强,让处境相近的人得到激励。请不要用怜悯的眼光看他们,要用赞赏的眼神为他们加油!
本套书精选了近百位坚强、善良、正直的少年儿童的感人故事,内容真实、语言优美,并配以大量的精美照片,文中关于农村生活的真实描写,以及对各地区、各民族的不同文化的充分展现,既体现了人之精神,也展示了祖国山河之壮美、民族之多姿。
拥有美好的未来是每位青少年追求的梦想,可是实现梦想需要为之付出艰辛的努力。本书无处不在的少年励志精神,能在潜移默化中激励孩子的梦想与渴望。而在困境中奋斗着的孩子的真实事例,会让更多的孩子了解生活的不易,从而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并能激起他们为家庭、为祖国而奋斗的理想——这正是本书想要追求的最大价值。
另,故事只反映了主人公在节目拍摄当时的生活状况,但在节目播出以后,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怀与努力下,书中许多人物的生活都发生了很多变化,如杨润鑫的疑似先天性心脏病,最终经权威医院诊断,排除了病情;而孤单的韦仁龙也有了一个新的家……碍于篇幅,在此不做一一列举。我们衷心地祝愿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邓飞
记者、著名社会公益活动家、
2010年《南方人物周刊》“中国魅力50人”
这个节目真的感人,也令人感慨,感慨的是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东西、不知道的人、不知道的事……但是我更看到一种希望。
——中国著名职业经理人唐骏
真希望我们城里的孩子,也包括我自己的孩子,能像他们(书中的孩子)一样善良、坚强和乐观向上。
——中国著名相声艺术家牛群
扶贫济困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希望我们的《第一书记》节目越办越好,通过这个节目为我们凝聚全社会的力量。
——原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办主任吴宇雄
孩子,在未来的岁月当中,无论你经受什么,今天你所经历的一切,都是你未来的财富,都是你变成一个有大爱的人的基础。
——广西铭源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教育总监王裥碹
我觉得他们非常的坚强,我也想对他们说,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富有,也没有真正的贫穷。只要你好好学习,用自己的双手一定可以创造出非常美好的未来。
——南宁市滨湖路小学学生代表
孩子传递给我们的是健康、向上、坚强的正能量,但愿这一股正能量能根植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
——南宁市民主路小学老师
带孩子来的初衷就是想让他通过这个节目,学会感恩,然后感受到自己生活在蜜罐里,很幸福。我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从这些孩子的身上,学到一种坚韧不拔、乐观豁达的精神。
——爱心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