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精)》是一部品味人生、体悟人生的格言集。书中隽语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使先哲智慧带上浓厚的生活气息与人文关怀,让读者在轻松愉快中领略其蕴含的深刻哲理。
全书不以严密的思辨见长,而是以简短精粹的格言取胜。三言两语,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不但使自己清醒,也能使别人警醒。正如寒冷的冬天里温暖的炉火给人以温暖、给人以慰藉。
| 书名 | 围炉夜话(精)/崇文国学经典普及文库 |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 作者 | (清)王永彬 |
| 出版社 | 崇文书局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精)》是一部品味人生、体悟人生的格言集。书中隽语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使先哲智慧带上浓厚的生活气息与人文关怀,让读者在轻松愉快中领略其蕴含的深刻哲理。 全书不以严密的思辨见长,而是以简短精粹的格言取胜。三言两语,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不但使自己清醒,也能使别人警醒。正如寒冷的冬天里温暖的炉火给人以温暖、给人以慰藉。 内容推荐 清人王永彬所撰写的《围炉夜话(精)》,与明人洪应明撰写的《莱根谭》、陈继儒撰写的《小窗幽记》一起并称“处世三大奇书”。本书分为184则,以“安身立业”为总话题,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安贫乐道、教子、忠孝、勤俭等多个方面,揭示了“立德、立功、立言”皆以“立业”为本的深刻道理。 目录 教子弟正大光明 检身心忧勤惕厉 交游应学其所长 读书要身体力行 俭以济贫 勤以补拙 说平实妥帖话,做安分守己人 处事要代人作想 读书须切己用功 信为立身之本 恕是接物之要 不因多言而杀身 勿以积财而丧命 严可平躁 敬以化邪 善谋生不必富家 善处事不必利己 名利不可贪 学业在德行 君子力挽江河 名士光争日月 心正神明见 人生无安逸 人心足恃 天道循环 有才必韬藏 为学无间断 积善之家有余庆 不善之家有余殃 德行教子弟 钱财莫累身 读书无论资性 立身不嫌家贫 乡愿假面孔 鄙夫俗心肠 精明败家声 朴实培元气 明辨是非 不忘廉耻 忠孝不可愚 仁义须打假 权势烟云过眼 奸邪平地生波 富贵不着眼里 忠孝常记心头 物命可惜 人心可回 处事不论祸福 立言贵在精详 求名勿弃闲暇乐 治学须怀治世才 静而止闹 淡而消窘 救人坑坎活菩萨 脱身牢笼大英雄 气性乖张天亡子 语言尖刻薄福人 志不可不高 心不可太大 贫贱不可失志 富贵不忘济世 敦伦者即物穷理 为士者顾名思义 以身作则教子弟 平心静气处小人 守身思父母 创业虑子孙 不可有势利气 不可有粗浮心 衡量自己莫虚骄 预想来日要发愤 心动警励可再兴 势成因循难再振 生命有穷期 学问无定数 做事要问心无愧 创业需量力而行 气性须和平 语言戒矫饰 耍聪明何若守拙 滥交友不如读书 放开眼孔读书 立定脚根做人 持身贵严 处世贵谦 善用钱财 无愧福禄 交朋友益身心 教子弟立品行 忠信方为君子 机关枉做小人 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 守口如瓶 持身若璧 不较横逆 安守贫穷 俯仰间皆文章 游览处皆师友 行善自快意 逞奸枉费心 吉凶可鉴 细微宜防 谨守规模无大错 但足衣食即小康 不耐烦为人大病 学吃亏处事良方 读书当知乐 为善不邀名 知昨日之非 取世人之长 敬人即是敬己 求己胜于求人 学长者待人之道 识君子修己之功 悭吝可败家 精明能覆事 安分不走败路 守身不入下流 遭际命运须知足 德业学问无尽头 义士不惜钱 忠臣不惜命 忠厚谦恭无大患 切俭简省可久延 尘世已分天地界 庸愚不隔圣贤关 和平处事 正直居心 君子以名教为乐 圣人以悲悯为心 偷安败门庭 谋利伤骨肉 沉实谦恭好子弟 忠厚勤俭传家长 富贵应有收敛意 困穷应有振兴志 自伐自矜必自伤 讲仁讲义先求己 贫寒须留读书种 富贵莫忘稼穑苦 俭可养廉 静能生悟 存心方便即长者 虑事精详是能人 闲居常怀振卓心 交友多说切直话 有才何可自矜 为学岂容自足 凝浩然正气 学古今贤人 饱暖气昏志惰 饥寒神紧骨坚 愁烦中具潇洒襟怀 暗昧处见光明世界 势利人百般皆假 虚浮人一事无成 不忮不求光明境 勿忘勿助涵养功 求理数难违 守常能御变 和为祥气,骄为衰气 善是吉星,恶是凶星 人生不可安闲 日用必须简省 赤心斗胆成大功 铁面铜头真气节 贵人且先责己 信己还须信人 通达者无执滞心 本色人无做作气 本心为主宰 佳名传后世 有天资须加学力 慎大德也矜细行 忠厚人颠扑不破 冷淡处趣味弥长 结交直道友 亲近老成人 化人解纷争 劝善说因果 发达亦由做功夫 福寿还须积阴德 百善孝为先 万恶淫为源 自奉减几分 处世退一步 守分安贫 持盈保泰 境遇无常须自立 光阴易逝旱成器 谋道莫有止心 穷理须有真见 守身必谨严 养心须淡泊 有德不在有位 能行不在能言 有誉言不如无怨言 留产业不如习恒业 先圣格言是主宰 他人行事即规箴 陶侃精勤犹可及 谢安镇定难以学 但患我不肯济人 须使人不忍欺我 能读书便是享福 能教子才算创家 勿溺爱子弟 勿弃绝子弟 忠实而无才,尚可立功 忠实而无识,必至偾事 居安思危 脚踏实地 心静则明 品超斯远 贫乃顺境 俭即丰年 迂拙人不失正直 虚浮士绝非高华 背乎经常为异端 涉于虚诞皆邪说 亡羊补牢未为晚 退而结网不为迟 道本足于身 境难足于心 读书要下苦功 为人要留德泽 知过即改为君子 肆行无忌是小人 交情淡中久 寿命静里长 遇事熟思审处 衅起忍让曲全 聪明勿使外散 耕读何妨兼营 天未曾负我 我何以对天 不与人争得失 惟求己有知能 为人须有主见 做事应知权变 山水是文章化境 烟云乃富贵幻形 细微处留心 德义中立脚 别人不可欺 自我不可闲 甘受人欺非懦弱 自作聪明实糊涂 功德文章传后世 人品心术鉴史官 闭目养神 合口防祸 富贵难教子 寒士须读书 苟且不能振 庸俗不可医 立不可及之志 去不忍言之心 事当难处退一步 功到将成莫放松 无学为贫 无耻为贱 知过能改圣人徒 恶恶太严君子病 诗书为性命 孝悌立根基 得意莫自矜 为善须自信 自大便不能长进 自卑则不能振兴 有为之士不轻为 好事之人非晓事 不因噎废食 莫讳疾忌医 结交沥胆披肝之士 不交焦头烂额之人 尽力可种田 凝神好读书 造就人才育子弟 暴殄天物祸儿孙 平情应物 藏器待时 板凳要坐十年冷 光阴不可一日闲 失良心禽兽不远 舍正路常行荆棘 务本业者境常安 当大任者心良苦 求死之人天难救 降祸之天人能免 薄族薄师绝非佳子弟 恃力恃势必遇大对头 为学不外静敬 教人先去骄惰 对知己而无惭 求读书而有用 直道教人 诚心待人 粗粝能甘 纷华不染 性情执拗不可谋事 机趣流通始可言文 不必世事件件皆能 愿与古人心心相印 毋抱惭于衾影 期收效于桑榆 创业维艰贻后世 克勤克俭对先人 作里中不可少之人 使身后有可传之事 齐家先修身 读书在明理 积善有余庆 多藏必厚亡 求备以修身 知足以处境 有守足重 立言可传 能求教向善必笃 肯听劝进德可期 真性情须真涵养 大见识出大文章 为善要讲让 立身务须敬 是非要自知 正人先正己 仁厚儒术之本 虚浮处世之弊 祸起于不忍 处世须谨慎 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读书积德 事长亲贤 五伦立后有大经 四子成后有正学 意趣清高 志量远大 势家女公婆难做 富家儿师友难为 钱为福祸根 药是生杀门 身体力行 集思广益 工课无荒成其业 官箴有玷未为荣 儒者多文为富 君子疾名不称 博学笃志,切问近思 神闲气静,智深勇沉 肯规我过为益友 必徇己私是小人 待子孙不可宽 行嫁礼不必厚 事观已然知未然 人尽当然听自然 观规模之大小 知事业之高卑 君子尚义 小人趋利 小心谨慎必善后 高自位置难保终 勿借耕读谋富贵 莫用衣食逞豪奢 一官到手怎施行 万贯缠腰怎布置 试读章节 教子弟正大光明 检身心忧勤惕厉 【原文】 教子弟于幼时,便当有正大光明气象;检身心于平日,不可无忧勤惕厉工夫。 【译文】 子弟幼年时就要对他们进行教导,培养他们正直宽广、光明磊落的气度;在日常生活中,要时时反省自身的言行,不能没有忧患意识和自我砥砺的修养功夫。 【评点】 要教育培养晚辈正直、豁达、磊落的胸怀和气度,必须从幼年开始;要审视省察自己的思想行为,必须着眼于日常的生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幼教的重要地位和特殊功能。现代心理学家提出了才能递减的法则,即教育开始得越早,越有可能培养出卓越的才能;而才能增长的可能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反而会迅速减少,这就是零岁教育的理论基础。但是,幼教也是一种整体的素质教育,如果一味偏重于智力培养而忽视了品质和气度的教育,也会产生人格的低起点递减,不利于整体素质的提高。现实生活中,家庭的溺爱娇宠以及相对封闭的家庭居住环境,已造成一些儿童偏执、孤僻、冷漠、骄纵、任性的心态。这就要重视幼时品质和气度的教育,以使子女从小就能够养成正直豁达、诚实谦虚的品德。这样,才能使他们在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和为人处事的各个方面,都能保持一种襟怀坦荡、光明磊落、雍容大度的气质风范。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忧勤惕厉的慎省修身是塑造人格、完善人生的自我升华。检身心于平日的砥砺,贵在“三慎”:一是“慎微”,即“于细微处见精神”,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二是“慎隐”,即“入暗室而不欺”,在无知晓、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不做亏心事,不取不义财;三是“慎恒”,即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反复雕琢,始终如一地保持高远的志向。 交游应学其所长 读书要身体力行 【原文】 与朋友交游,须将他好处留心学来,方能受益;对圣贤言语,必要我平时照样行去,才算读书。 【译文】 和朋友交往,要留心观察他的长处并加以学习,这样对自己才有所助益,对古圣先贤的良言警句,要在日常生活中遵照着去做,这样才算是真正的读书。 【评点】 “人”字的结构,看上去就是两个方面的互相支撑。没有人际的交往,就没有人类的共同生活;没有朋友之间的交游,也就没有了人生的乐趣。“世界像个大家庭”,现实生活中,人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善于交友,取友之长,戒友之短,则能增进友谊,获得智慧,生发动力,不断前进;不善交友,是非不辨,曲直一径,沆瀣一气,则最终酿成苦果,陷入不能自拔的境地。孔子日:“无友不如己者。”与朋友交往,不能一味游闲玩乐,而应在言行举止中,观其优长而取之,察其所短而戒之,以使自己在效仿中升华,在戒短中扬长。 先圣先贤是不见面的最亲善的朋友,是谆教无声的师长。然而,对于先贤们的言语教诲,如果只是口诵心唯,而不付诸实践,那只能是空对良言、愧对圣贤。“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个死啃书本而与生活实际、社会实践绝缘的人,即使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毫无用处。“口能言黑白,目不辨青黄”的书呆子,是不可能有什么真本领的。只有既注意在实践中深化知识,使之成为充满活力、随时可取的潜在智能,又注意根据实践的需要和现实的变化而灵活运用知识。因此,读圣贤书,功夫在书外;明圣贤理,妙道在知行。 P001-004 序言 经典是敏锐的目光、善良的心趣、睿智的大脑进行的缜密思维的结晶。民族经典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函封。无论何时,打开这个函封.我们就能读出那些闪烁邦家之光的密码。因此,要了解一个民族,最佳途径就是阅读这个民族的经典。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是世界上最具特色的文明形态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个民族创造了内涵丰富的经典,又被这些经典一代一代哺育浸润。无论你将其当作“灵光”瞻仰,还是视为“阴影”涤荡,在你的心灵深处,始终摆脱不了她潜移默化的影响,无法不受之启迪、规范、教化和塑造。然而,人类世界日新月异,每个社会都必将顺应时代化俗为雅,所以,经典的原则是亘古不变的,经典的阐释是与时常新的。 史学的经典是常新的。她让我们用前人的经验来透视当今的纷纭,以选择自己的人生坐标;文学的经典是常新的。她让我们用前人的审美来捕捉当今的生机。以享受自己的人生乐趣;哲学的经典是常新的,她让我们用前人的智慧来诠释当今的信仰,以培养自己的人生操守。所以,阅读这些常新的经典吧,她使我们丢弃的是那些幼稚和浮华,而给我们带来的却是理性和高雅,以及丰富的内涵和无穷的乐趣。 这就是我们编纂这套丛书的初衷。 鲍思陶 赵发国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