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共党史人物传(第9卷)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的《中共党史人物传(第9卷)》共收13篇传记。包括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顾正红、熊雄、邓培、张秋人、郝清玉、夏曦、王凌波、宋绮云、白求恩、柯棣华。传记内容丰富,重点突出,真实地反映了人物一生的本质特点;写作方法符合历史人物传记体例要求;语言朴实、通顺、感人。充实和补充了党史,成为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的生动教材,是一部党史教科书。

内容推荐

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的《中共党史人物传(第9卷)》收录的人物传记均为史学传记,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做到史实准确、详略得当、评介公允、文字简明。每个传主都是按人物一生经历的时间顺序,抓住重点写。秉笔直书,功过分明,实事求是,不溢美,不掩盖重大历史过失。作者在忠于事实的基础上,对传主进行了艺术创造,使得传记生动感人。它对研究中国革命史、党史、军史,教育后代继承和发扬光荣革命传统起着重要作用。

目录

吴玉章

黄静源

邹韬奋

黄 敬

赵尚志

冯仲云

魏拯民

王德泰

曹亚范

苏炳文

试读章节

从上海返回武汉后,陈潭秋从武昌高师英语部毕业,乃创办湖北人民通讯社,以记者身份走街串巷,深人工人住宅区,进行社会调查和新闻报道。

1919年秋,董必武回武汉后,邀请陈潭秋、张国恩、倪季端等筹办武汉中学。1920年春武汉中学正式开学,陈潭秋担任英语教员兼乙班级任老师。他和学生们生活在一起,谆谆教导,循循善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董必武、陈潭秋等的努力下,这所学校团结了一批进步教员,培养了一批革命青年,师生中很多人后来参加了党、团组织,有的还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随着革命斗争的迅速发展,陈潭秋、董必武等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深感组织起来的必要。1920年8月,陈独秀等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接着,李汉俊写信给董必武,约请他在武汉筹建共产党组织。同时,上海发起组又让途经上海回武汉的刘芬(伯垂)到汉后筹建武汉地区共产党组织。董必武、陈潭秋、刘芬等经过多次交换意见,认真商讨,决定在武汉建立共产党组织。1920年秋的一天,董必武、陈潭秋、刘芬、包惠僧、张国恩、郑凯卿、赵子健等人,在武昌抚院街董必武的寓所里秘密举行会议,成立了武汉的共产主义研究小组。这次会上,讨论了上海发起组拟订的党纲草案,学习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和介绍十月革命的小册子,研究了发展组织的问题,选举包惠僧为小组负责人,陈潭秋分管组织,并决定租用武昌多公祠五号为小组机关,门口挂“刘芬律师事务所”的牌子以作掩护。

武汉共产主义研究小组成立后,以小组成员为骨干,团结一批进步青年,成立了一个公开活动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其成员有黄负生、刘子通、施洋等20多人。在董必武、陈潭秋的领导下,还建立了半公开的社会主义青年团(即S.Y.),吸收大中学校的先进青年20多人参加,由陈潭秋负责。他以团员为骨干,在各校建立了读书会,组织师生阅读《新青年》、《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入门》等书刊。在这些组织每周一次的集体活动会上,陈潭秋经常作报告,进行辅导,传播马克思主义。正如董必武所说的:为创办武汉中学,“潭秋出了很大的力”;武汉共产主义研究小组成立后,“潭秋一参加党就拼命干。湖北党的工作主要是他负责”。

1921年2月,陈潭秋、恽代英、黄负生等人发起创办了《武汉星期评论》,由黄负生、刘子通、李伯刚先后任主编,每逢星期六出版。《武汉星期评论》以改造教育和社会为宗旨,反对尊孔读经,倡导民主和科学,宣传妇女解放,鼓吹劳工运动。陈潭秋的重要文章《读公平先生通讯的感言》、《赶快组织“女界联合会”》、《“五一”底略史》等,就发表在这个刊物上。这一年,他还和倪季端等共同创办了共进中学,并在该校兼职。此外,他还先后在湖北女子师范和高师附小兼课。由于陈潭秋努力工作,“所以高师附小有一个时期简直成了湖北革命运动的指挥机关”①。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陈潭秋和董必武作为武汉的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代表,出席了这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大会。会上,当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用英语讲话时,陈潭秋听得很出神,并不时给坐在旁边的董必武转译讲话的内容。在会议讨论政治形势、党的基本任务、党纲党章以及发展组织等问题时,陈潭秋都认真地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每次的发言虽然不长,但意见都比较中肯。他主张坚持与军阀政府进行不调和的斗争。会议最后一天,在讨论对待孙中山的态度问题时,代表们发生了争论,陈潭秋主张应将北洋军阀政府与孙中山所领导的南方政府区别对待。多数代表赞同他的见解,会议确定了如下的方针:“一般的对孙文学说应有批评的有区别的对待。但他个别的实际上进步的行动应拥护,采取党外形式的合作。”②会议期间,陈潭秋还同各地代表联系,交换意见。他认为:“会前会后的交谈与在会议上的争执辩论,是同样重要的。相互问的交谈酝酿,比在会议上的争论更为重要,更为深入。”

P5-6

序言

《中共党史人物传》是经中央有关部门批准,由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主持编纂的大型历史丛书。从1979年至2015年,在第一届至第四届理事会的主持下,陆续编辑出版89卷包括1000余位党史人物的传记,总计2500余万字。该套丛书由陈云同志题写书名,收录的人物传记均为史学传记,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做到史实准确、详略得当、评介公允、文字简明。

承担此项工作的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是1979年成立的全国性、群众性学术团体,主要致力于中共党史人物的研究和传记的编纂与出版工作。现主管单位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会员由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的教学研究机构和学者组成。

中共党史人物研究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为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进行持续不懈的探索和努力,付出了最大牺牲,做出了最大贡献。诸多中共党史人物的人生经历,可以说是党为人民而奋斗的光辉历程的缩影。这些前辈人物的卓越功勋,是党的丰功伟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奋斗、磨难和考验中表现出来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是党的历史中曾经感动并会继续感动我们民族的最生动、最精彩的部分;他们的思想和情操,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党史人物传记作品,与其他党史作品一样,在对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共党史人物传》第1至89卷自出版以来,受到广大读者欢迎,成为了解和研究各位传主生平和党的历史的重要参考。近年来,仍有许多读者不断来信要求购买;但由于该书是陆续出版的,且发行多年,早已脱销。为满足读者需要,我们决定再版《中共党史人物传》第1至89卷。再版时,我们对中共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陈云、邓小平的传记做了全面修订。同时请中央党史研究室的专家学者,审看了比较重要的100位党史人物传记。由于《中共党史人物传》出版时间跨度很大,陆续由陕西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和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收入此套丛书的部分完成较早的传记已无法联系到原作者。本次再版时,党史人物研究会的专家学者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们,对稿件进行了细致的审定和编辑加工:吸收了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对原版体例不完全一致的地方尽可能做了规范化处理;校正了原版传记中的一些错漏之处;特别是在人名、地名、名词术语的核实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对一些难以核查的问题仍维持原貌,留待以后考证。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套丛书,无论在内容方面还是编校质量方面,都较此前有所充实和提高。尽管如此,仍难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以利将来的进一步修订,也有利于在今后的人物传记的续编工作中改进。

我们希望,本套大型传记丛书的再版对于推动中共党史人物的研究、宣传和普及党史知识、弘扬党的优良革命传统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为今年即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献上一份厚礼!

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

2017年5月30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22:1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