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静水流深(河南省电力女职工优秀读书心得Ⅷ)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河南省电力工会编
出版社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国魂凝处是诗魂

近段时间,在央视一台热播的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引起万人瞩目。而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落下帷幕,也在国内掀起了一轮学习古典诗词的新风尚。曾经的一句“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道出了人们对物质之外的精神追求,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回首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自古而今,数不胜数的诗词,在一代代人的吟诵中积淀成爱国如家的情怀,凝聚为坚不可摧、生生不息的国魂。每每在民族危亡之际,仁人志士义无反顾地捐躯赴国难,爱国诗章便如影随形地承担起唤醒民心、凝聚国魂的重要文化使命。而最能打动我的是南宋杰出爱国诗人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首诗。每每吟诵这首诗,便被诗人的满腔热血、一颗忠心深深感染。“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这是梁启超在《读陆放翁集》里对爱国诗人陆游的盛赞,也是对民族精神振起的殷殷呼唤。《唐宋诗醇》选录南宋诗时只取陆游一人,究其因,源自陆游诗歌中那激荡不已的爱国情怀。

陆游出生在北宋末年,长于南宋前期,生逢在国家多事之秋,年轻时就立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壮志,力主抗金,收复失地,而朝中多是主和派当权,所以长期受到排斥。归老故乡,闲居二十年之久。曾自言60年间诗万首,在这些作品中,或是抚时感事,或是借物言志,或是气势恢弘,或是豪迈悲壮,但是始终有一种强烈的情感贯穿其中,那就是收复失地,期盼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精神,这些作品表达着陆游共御外侮、为国雪耻的雄心壮志。即使晚年闲居山阴,仍“位卑未敢忘忧国”,豪迈的诗情不曾衰颓,老骥伏枥,立誓报国的壮烈情怀依然掷地有声。“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写下《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首诗时已是六十八岁的老人,面对日渐远去的华年,面对逐渐消颓的国事,面对僵卧孤村的处境,“当年万里觅封侯”的豪情追忆,本该成为烈士暮年,壮志未酬时的自嘲与自怜,但他偏偏说“不自哀”,因为惟其“尚思为国戍轮台”,才能有“不自哀”的少年情怀。夜深人静,聆听窗外“风如拔山怒,雨如决河倾”,岂能不触景生情,“铁马冰河”的战斗场景与其说梦境,不如说是一种至死不渝的爱国心境。著名学者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如此说,“他看到一幅画马,碰见几朵鲜花,听了一声雁唳,喝几杯酒,写几行草书,都会惹起报国仇、雪国耻的心事,血液沸腾起来,而且这股热潮冲出了他的白天清醒生活的边界,还泛滥到他的梦境里去。”

这也是在别的诗人的诗集中找不到的。正是这种浓得化不开的爱国诗情,成为一缕轻而绵长的诗魂,醇化着陆游的家风。其孙陆元廷,闻宋军兵败崖山忧愤而死,其曾孙陆传义,崖山兵败后绝食而亡,其玄孙陆天骐,在崖山战斗中不屈于元,投海自尽。正是这种浓得化不开的爱国诗情,成为一缕柔而刚强的国魂,至今读来壮怀激烈。

这一份壮怀来自愈老弥坚的爱国赤诚,这一份激烈来自临终之际的生命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国魂在一代代的吟诵中,铸成了一个民族伟大而美丽的诗魂。

(作者单位: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平静如水,才能看见满眼星光

身边很多人在读《看见》,我也在看。奇怪的是,很多人都说看完了,印象最深刻的不是作者柴静本人,而是她所描写的身边的那些人。还有人看到的是大事件:SARS事件、汶川地震、山西煤矿塌陷、华南虎造假……大事件像舞台上的聚光灯,把主角照得熠熠生辉。而我,看到的是一个人,一个人的成长。这跟某些宏大背景无关,跟著名记者的光环无关,跟那些传播率极高的新闻节目无关,我能看到的,是一位女性,从年轻气盛,到平静如水。

看到一些书评吐槽本国的新闻人缺乏职业精神。我想说,选择进入这个行业的人是勇士。在这个行业仍能坚守精神,就算不是勇士,也得有一颗烈士的心,必须要把一切凡俗的顾忌都抛到脑后,生生把血淋淋的“看见”吞咽成平淡冷静的餐饭,掩饰着万钧雷霆的痛,平静客观地望去……

印入骨血的东西是什么?不是因为你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黑暗,你比谁知晓了更多的真相;也不是你看到了更多站在不同立场的话语。而是这种“看见”中遇到的人和事,他们会在你心里永留一种温度,你知道,你的血不会凉,你的心不会凉。因为不是谁都有福气和有温度的人在一起工作,也有许多人走偏了路,跑偏了道,走到凉薄里去了。所以这种“看见”都是福气,柴静有柴静的福气,我们有我们的福气。

柴静说二十出头的时候采访黄永玉,问他人生哲学是什么,黄答日“寻常”。二十多岁的柴静不明白,心想,这也叫哲学吗?老人家说:“天上那么多高干子弟,七仙女为什么要下凡嫁董永?因为她什么都有,只缺寻常。”二十几岁,她听不懂。在最初的不适应之后,她在SARS的报道中找到了勇往直前的胆气,也找到了记者引以为豪的“正义感”和“道德感”。

喜欢这本书,更喜欢中间往后的部分,喜欢那种慢慢松下来的活法。SARS发生在2003年,柴静26岁;汶川地震发生在2008年,柴静32岁。汶川地震的报道是平静的,他们跟随普通的叶哥、叶嫂回家,从废墟里挖出锅来,挖出土豆和白菜,做饭。镜头里几分钟都没人说话。她说:“我不想提问,也不想劝谁不难过。”也许,如果是26岁的柴静,她会配上解说词“汶川人民仍然坚强地生活着”。但是32岁的她已经知道,那样太用力了。

我常常追问:怎么样才可以修炼得平静从容一些呢。渐渐地我才发现,一些所谓晚熟的人,却比许多人要走的畅快得多;一些所谓愚笨的人,却比许多人要走的轻松得多……

关于40岁后的每一天,我猜想我唯一要做的,就是不要那么用力地生活,但是要认真地生活,每一天做饭、吃饭、睡觉、起床,天凉了加床被子。天热了买个新扇子,不需过分强求,但也不一味退让。用点气力生活,但如果太累了就歇着。市井人生,就过成那个样子。

世界总是一定比每一个个体看到的都要更丰富,它比个体看到的世界复杂,也比个体看到的世界简单。我们无法去看清全部,但我们却不能忘记这样一种世界观。正如柴静所说,她不喜欢文里有太多的“我”。做新闻的人,要无“我”,只有事实,没有态度和偏见。不能总以“我”出发,去随意评断。更不能以为“我”所看见的,就是这个世界的全部。

我们的心,太容易被城市的霓虹灯光所遮蔽,忘记在深海、在荒原、在高山,可星星并没有消失,它只是被人类制造的都市幻象挡着。只有平静如水,才能看见满眼星光。

关怀时寻找准确,客观时拒绝凉薄,一步一个脚印克服局限,才走得远,站得高,问得深,摆得正。这是一个女人写的书,一个记者写的书,更是一个人写的书,这其中有一以贯之的悲喜起落,可以映照每个人的足迹。

(作者单位: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P1-4

目录

卷首语

国魂凝处是诗魂

平静如水,才能看见满眼星光

《明朝那些事》读书心得

距离现实既近又远的荒诞

内在的从容刘湘琴

披上音乐之衣,从这个世界隐去

守护美,传达美

《忒修斯之船》让我再也不能好好读书了

读书可以提高自己的意志力

清凉门

书香溢满人生路

阅读是一种信仰

读周邦彦

书中自有黄金屋

阅读,软实力的源泉

爱的轮回

世界很大,幸好有你

卸载城市的喧嚣,用心写下孤独

幸福需要恰到好处

从细节开始,传递电力人的正能量

感谢文字给予我穿越风雨的力量

天色渐亮,人渐老

我与书籍的二三事

蝴蝶效应

从《活着》中感受活着的意味

发觉完美的自己

心有苍穹 细品书香

拜读柳再义先生的文章有感

活出生命的所有可能

读书 乔布斯的遗产

等一等灵魂

念不尽,半生情缘

让读书成习惯 让书香满家庭

无法割舍的亲情

读书,让我的灵魂不再孤独

爱情如火,婚姻如鞋

阅读于我的意义

静享生命赐予的孤独

生死两岸的守望

时间的彼岸

《送你一颗子弹》读书心得

人生与哲学的完美融合

不忘初心从容前行

书香造就优雅

水墨尧山

“青梅竹马”走过十年

小手拉大手 陪您看夕阳

我爱读书

阅读之美 流淌在生命的长河里

读书,我生命的一部分

留一份淡然给自己

安全,幸福的方向盘

“孝道”传家教子孙 乐善好施杨美名

感动于如水的亲情

最真的情,最亮的窗

你若安好 我便晴天

让梦想照进现实

静享阅读,静待花开

喜欢鲁迅 爱上梁实秋

静享生活,感悟幸福

在路上,有你有我

品笔墨之韵 悟文化之美

读书和写作是最理想的生活方式

寄一封相思穿越千年

沉迷于书香的世界

书香之下我们仨

另一种风景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惟愿当下时光最美

等待,未必不是一种幸福

读书的女人最美丽

嫁个老公不浪漫

在尘世中邂逅一场幽梦

给婚姻加把锁

我家的绿书架

人生如尘 平如美棠

我的消夏方式

几抹书香 为爱添智

一路书香一路行

颂读《论语》,做坦荡君子

与书为伴 岁月静好

书香晕染 改变无声

书香醉人 常伴左右

认真生活

做好自己

用书籍温暖人生

信息时代的孤独

读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有感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只有阅读,才会有诗和远方

和谐家庭的夫妻相处之道

幸福的尺度

书香酿就幸福之家刘文香

甘为书奴王小玲

邂逅几米阳光 收获简单快乐

从容咀嚼,其味必长

繁花散落,芳泽人间

向前一步,海阔天空

看不清未来,就把握好现在

读《蔡康永的说话之道》心得体会

做书香女人,品智慧人生

愿你我都有一只涤荡的篮子

重拾内心的静谧

《巅峰对决——马云马化腾争霸风云录)读后感

如何成为幸福女人

拥抱慢生活

快乐阅读,快乐生活

《家长决定孩子的成败》读后感

读书这件小事

温柔就是能对抗世界所有的坚硬

读《成长,请带上这封信》有感

如慕如恋《红楼梦)

序言

新一期《静水流深》在期盼中如约而至。

《静水流深》读书心得用八年的时光记载了河南电力女职工读书的心路历程,每一期都犹如浓郁的丹桂之香飘过鼻尖,耐人寻味、意犹未尽。

近年来,公司开展“全员阅读、建设书香企业”,通过赠书、好书“悦读”、“金钥匙”读书传递等活动让全员阅读蔚然成风。我们女职工更是在阅读活动中吐露心声、展露风采。在漫卷书香中,流露着姐妹们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展现读书的女人之魅力所在。

读书的女人,更善于倾听,因为书训练了我们的耳朵,教会了我们谦逊,让我们知道这世上多聪慧明达的贤人,吸收就是成长;读书的女人,更乐于思考,因为书开阔了我们的眼界,拓展了原本纤细的胸怀,让我们明白世态如币,有正面也有反面,一厢情愿只是幻想;读书的女人,更充满自信,因为书让我们明辨自己的长短,既不自大,也不自卑,既然伟人们也曾失意彷徨,我们尽可以跌倒了再爬起来,抖落尘埃向前。

毕淑敏说过,“淑女必书女”。让我们成为一个“书女”,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习惯、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拾起零碎的时光,悦读生活,悦读人生。

内容推荐

河南省电力工会编著的《静水流深(河南省电力女职工优秀读书心得Ⅷ)》用八年的时光记载了河南电力女职工读书的心路历程,每一期都犹如浓郁的丹桂之香飘过鼻尖,耐人寻味、意犹未尽。近年来,公司开展“全员阅读、建设书香企业”,通过赠书、好书“悦读”、“金钥匙”读书传递等活动让全员阅读蔚然成风。我们女职工更是在阅读中吐露心声、展露风采。在漫卷书香中,展现姐妹们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流露着读书的女人之魅力所在。

编辑推荐

河南省电力工会编著的《静水流深(河南省电力女职工优秀读书心得Ⅷ)》记载了河南电力女职工工作生活的点滴,抒发了真挚美好的情怀,如微风细雨涤荡心中,静静流淌在岁月长河里。

职工是一本书,汇聚大家思想精华的本书更是一本耐人寻味的好书。走进它,走进阅读,为我们精神的小屋打开一扇窗,窗外是阳光灿烂,风光无限。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21: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