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老谋子司马懿(最新修订版)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秦涛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老谋子司马懿》作者秦涛从历史真实、从人性出发,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司马懿。

常人说史,看的是过程结果。秦涛说史,看的是缘由根基。常人评事论人,多掺杂一些千百年来流传的意见与自己的主观感想。秦涛评事论人,是将此人代入历史境况中,客观公允地看待。司马懿从一介平民,装病拒曹操征召,后入府辅佐曹丕、曹叡两代君主,斗败曹真,总揽魏国大权,在其丰富的人生经历中,他异于常人之处,在于谋身有道。或许我们会对他的一些行为有所异议,但是在当时的世事下,往往身不由己!

纵观一生,司马懿深谙权变之道,混得了官场,忍得了小人,使得了计谋,骗过了曹操,耗死诸葛亮,可谓是明识善断谋士的治国谋士。

《老谋子司马懿》融会好玩抓人的网络语言与简白耐读的史话类读物之长,文本扎实,幽默风趣,叙事悬念迭出,刻画人物以情见长,令人印象深刻。

内容推荐

古往今来,谋略家多有。司马懿却颇受诟病,皆因今人对他的看法多出自演义小说,特别是《三国演义》。而正史中有关司马懿的作用,也仅有“每与大谋,辄有奇策”之句。

司马懿从东汉的基层小吏起步,在曹魏位极人臣,成为西晋的实际奠基者,是继曹操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位以军功登龙的枭雄,可以说是三国的大赢家,也是史上被严重低估和曲解的谋士、政治家之一。

《老谋子司马懿(最新修订版)》作者秦涛从人性角度切入,以三国真实的诡谲政局为背景,梳理了以司马懿为代表的三国权臣谋士在不见硝烟却攻城略地的时局政变中,如何混迹朝堂、如何谋身立世、如何攻心角逐……透过司马懿,读者可窥见中国传统官场的独特生存哲学,透视我们个人的生活状态,感悟圆融通脱的人生智慧。

目录

引子 司马老儿只剩一口气了

01 潜龙勿用:初入仕途,司马懿先隐后等

 政治,不是太学生能亲近的玩意儿

 要么迎头赶上,要么被时代抛弃

 裸送钱财,保住司马氏

 读经典,通晓春秋之大义

 藏于九地之下,方能动于九天之上

 敲门砖,不等于终南捷径

 退一步,求的是进一万步

 一只鸟不肯叫,司马懿会等它叫

02 终日乾乾:他搭上了曹丕这把登天之梯

 新人第一课,学会克制自己

 低头做司马,人前勿露“狼顾之相”

 夺嫡,是一门技术活

 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所为

 风险投资,巧妙“干预君王家事”

 借力使力,打人不一定要伸出自己的手

 拿捏分寸,搅弄风云谋士的生存之道

03 或跃在渊:谋国先谋身,韬光养晦是上策

 有权就有责,莫要插手他人事

 九品官人法,是个好办法

 让事实去证明你是对的

 王佐之才与暴发户的区别

 为人臣之道,韬光养晦是上策

 谋国先谋身,别让自己边缘化

 当好贤内助,让司马懿都为你折腰

04 龙战于野(上):真正的权威,有且只能有一个

 驭下之道,在于高瞻远瞩

 先斩后奏,置之死地而后快

 拖不起输不起,只能险中求胜

 下不犯上,疏不间亲

 从容进退,善败者不亡

 高手过招:不动声色,亦步亦趋

 龙多不治水:真正的权威,有且只能有一个

05 龙战于野(下):抱持“告成归老”之心态

 任何小疏漏,在较量中都可能成为致命要害

 司马、诸葛之争,耐力决定成败

 君臣唱双簧,耗死诸葛亮

 可以给你的,自然也可以拿回去

 抱持“告成归老”之心态,方能逢凶化吉

 集腋成裘,学习他人的长处

 权力较量:庙堂更胜战场

06 飞龙在天:朝堂之争,离不开枪杆子

 不可将客气当福气,同床异梦才是真相

 朝堂之争,离不开枪杆子

 权力永远与事务挂钩,有事才有权

 敌不动我不动,积蓄力量后发制人

 要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装病再奏奇效,彻底骗过曹爽

 大棒加萝卜,才是最有效的

07 亢龙有悔:有些事情,只能留给子孙做

 以毒攻毒,让对手退无可退

 有些事情自己做,有些事情只能留给子孙做

 这样当罪人:宁负卿,不负国家

 盖棺论未定,功过后人评

后记:历史之中的人性,照亮人性之下的历史

附录:司马懿年表

试读章节

后来贯穿东汉王朝数百年的外戚与宦官轮流执政的状况,已经初现端倪。当时垂帘听政的,是开国第一功臣邓禹的后人邓太后。邓太后的哥哥邓骘担任大将军,司马钧就投靠在大将军邓骘的门下,当了一名从事中郎。

抱大腿要抱粗的,司马钧抱的这条大腿毫无疑问是汉王朝最粗的。

但是司马钧的作战成功率很低,低到什么程度呢?就史书记载来看,胜率为零。

决定司马钧命运的,是他的最后一次征战——他跟着庞参一起负责对羌作战的军事任务。

庞参是东汉的一代名将,但是很遗憾,这次跟他一起参战的是胜率为零的司马钧,所以作战结果可想而知。

当时,庞参与司马钧分兵两路,分进合击。司马钧一路高歌猛进,很快就遇到了敌军把守的城池,并不费吹灰之力将城池拿下。

进去才发现,这是一座空城,一粒米都没有。难怪这群兔崽子丢城丢得那么爽快!司马钧骂骂咧咧,命令属下仲光率领三千人马出城割麦子。

悍将手下哪有听话的兵。这仲光也是条好汉,他得了三干人马,不去割麦子,居然直接杀奔羌人大营!

羌人刚刚喘息未定,发现三千汉兵杀气腾腾直冲过来。羌族头领大怒:这么点儿兵也敢来踹营,还把不把我们放在眼里了?于是指挥军队把仲光的三干人马团团包围。

司马钧得知仲光被困,大发雷霆:兔崽子居然敢违抗军令?还把不把我这个主帅放在眼里了?不许救援!

司马钧跟仲光赌气的结果是,仲光的三干人马全军覆没。司马钧折损三千人马,难以守城,只能匆匆撤退。

司马钧回去的结果,是被投进大牢等待军事法庭审判。司马钧虽然作战胜率为零,却有飞将军李广的骨气,在牢房里自杀了。

邓氏家族在司马钧死后不久,被宦官们推翻。东汉陷入外戚、宦官轮流执政的恶性循环之中不能自拔。

司马钧的儿子是司马量。这个在历史上没有留下任何事迹,甚至连名字都被人写错了的司马懿的曾祖父,却极有可能是司马家族的最大转折点。

司马量,官至豫章太守。这是历史上关于司马量的全部记录。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司马量并没有像他父亲以及传说中的十三世祖司马印一样担任武职。也许可以说,从司马量开始,司马家族终于下了马背,以另一种方式在东汉生存。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明智之举。东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以重文轻武著称的朝代之一。研究学术和担任文官,都是很有前途的事情——起码比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过刀头舔血的军旅生活强。

到司马量的儿子司马儁时,已经是博学好古的儒生气象了。唯一与他儒生形象不大符合的,是他军人般的高大身躯。史称他身高一米九一(身长八尺三寸),这一身高后来很好地遗传给了司马懿。

经过三代人、近半个世纪的努力,到了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这一代,司马家俨然已经儒风蔚然,一派世族气象。

司马防这代青年,心目中的偶像是李膺、郭太。李膺、郭太是名士的代表,在当时年轻人中有着天王巨星般的号召力。荀彧的叔父、一代名士荀爽曾经担任过李膺的司机,回来后大肆宣传以自抬身价。一般的年轻人,一旦有机会和李膺交谈一次,也会立马身价百倍。所以社会舆论把跟李膺交往称为“登龙门”。

司马防也暗下决心,要把儿子们也培养成为李膺、郭太这样的名士,为家族光大门楣。

如果不是闹起了轰轰烈烈的学潮,司马懿也许将来真的能成为一位名士。

东汉王朝,是一个思想比较自由和宽松的时代。这一切,都要感谢光武帝刘秀定下的立国基调。

P4-5

后记

历史之中的人性,照亮人性之下的历史

我想探讨的,是历史与人性。

历史有如大江大河,经历了秦汉的汪洋浩瀚之后,在汉末急转直下,进入了“历史的三峡”(唐德刚语)。在这个时代,通货膨胀、司法黑暗、官员腐败、瘟疫横行、兵连祸结。要么吃人,要么被人吃。每一个人都是这出惨剧的领衔主演,这里不提供观众席。

司马懿毫无思想准备地猝然降临在这个乱世,他必须正视放弃灵魂抑或放弃生命的残酷抉择,必须直面吃人抑或被吃的血腥歧途。

在这命运的十字路口,本时代最优秀的两个人物——司马懿和诸葛亮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诸葛亮一生力矫时弊,以正道自勉,以公德为先,最后个人的事业以失败告终,留下千古遗恨;

司马懿一生顺应时势,以权谋求存,以私德立身,最后个人的事业以喜剧收场,为子孙开创大晋江山。

但是,如果把历史的时间轴拉伸,则可以发现:诸葛亮生前失败,却青史流芳;司马懿生前成功,却败在了后人心中。成败异势,冥冥中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操控一切?

这就是人性之下的历史。

相比起历史的滚滚洪流,也许人性细致而微观的蜕变更能吸引人。

没有谁生来就老谋深算,即便被民国怪才李宗吾奉为一代“厚黑宗师”的司马懿也不例外。恰恰与后世“厚黑宗师”的刻板印象相反,司马懿和我们一样,也曾是个充满朝气与理想的青年。他出生在世风日下的70年代末,在迷茫与兵荒马乱中跨越世纪,在曹操、曹丕、曹叡三个极难伺候的老板手下打工,通过不懈的隐忍与奋斗,最终成就了无冕之王的伟业。

细细观察司马懿的一生,我们可以发现他从稚嫩而锋芒毕露到老辣而重剑无锋的整个转变。活了七十多年,他终于完全适应了黑暗的社会,如鱼得水,乐在其中。

然而,司马懿成功之日,也正是他被酱缸文化染透之时。

这就是历史之中的人性。

司马懿唯一的传记是唐朝官修正史《晋书·宣帝纪》。但是由于编纂者好奇谈、喜怪诞,且所据史料或为司马氏篡改,或因为尊者讳而曲笔,《宣帝纪》可信程度不可高估。

本书以《后汉书》《三国志》《晋书》《资治通鉴》为据,参之以《华阳国志》以及汉魏晋史料的后人辑佚本,稽考钩沉出一代枭雄司马懿的传奇人生。几个历史公案,参考了陈寅恪、唐长孺、周一良、田余庆、方诗铭、方北辰等大师、先生的成果,或随文做了说明,或因出于叙事完整性的考虑而未在文中说明,不敢掠美,在此一并致谢。  语言风格,尝试融会好玩抓人的网络语言与简白耐读的史话类读物之长,力求表达生动而清楚。效果如何,要请读者检验。

本书一定限度采用了小说笔法。所谓小说笔法,乃是对历史中当事人的处境与遭遇做最大程度的体认,以当事人眼界为视角,设身处地地体验每个人所面临的历史局部,从而拼缀出一个完整而依稀的历史形象来。譬如擒杀孟达,曹叡得到的信息是什么,诸葛亮的出发点是什么,孟达的处境是什么,司马懿的算盘又是什么,分别予以同情的描写,从而呈现一个完整的事件。

柯林武德在《历史的观念》中云:“历史乃是过去在心灵中的重演。”还原历史之所以可能,小说笔法之所以可采,原因正在于此。

总之,本书本着信者传信、疑者析疑、大关节一准正史、小细节吸收考古与社会史最新研究成果的原则,力图以司马懿为导游,为您全景式展现汉末三国近百年波谲云诡的真实历史。

是为后记。

附记:本书初版之时,大陆还没有一部司马懿的历史传记,所以我不揣浅陋,草就此书。目前,市面上以司马懿为主角的图书已有十几种之多。其中柳春藩先生的《正说司马懿》、方北辰先生的《司马懿:谁结束了三国》、仇鹿鸣先生的《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也为重新理解司马氏提供了很好的视角。我吸收这些新成果,对本书进行了初步修订,改正了部分史料的误用,删去了一些油滑的流行语,同时希望读者朋友能继续赐予教正。我的邮箱是:czqinmou@163.com。剑眉枉凝先生、李浩白先生对本书初版贡献良多,并此致谢。

秦涛

2016年7月于慈溪雨窗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9:37:17